词条 | 善士于令仪 |
释义 | 原文曹州(今山东曹县一带)于令仪者,市井(做生意)人也。一夕,盗(小偷)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尔素寡过,何苦而盗耶?”“迫于贫尔。”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资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惧。语之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拿走)。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 译文山东曹州有个叫(今荷泽)于令仪的人,一般的老百姓。一天晚上,小偷进入他们家,儿子们把强盗抓了,原来就是邻人的儿子。令仪对他说:“你从未犯错,何苦去偷盗呢?”小偷回答:“由于贫困所迫啦。”于令仪问他(想要什么)。小偷回答:“得到十千元钱解决衣食就可以了。”就按他的要求给他了。快要离开了,又叫他回来,小偷非常害怕。于令仪就跟他说:“你很穷,夜晚拿十千元钱回家,恐怕要被人问来由。”(小偷)就留了下来,到第二天天明才离去。小偷感到十分愧疚,最后成为了善良的人。乡里的人称令仪为好人。 习题1、文中从下面三个细节刻画于令仪的“善” (1)耐心了解情况,表现他的宽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仪是个忠厚的长者,除了把钱赠给小偷外,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3、翻译:①迫于贫耳(被贫困所逼迫)②盗大感惭(小偷大为感动并感到惭愧) 启示于令仪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并且用宽厚的心去感化别人,甚至是盗贼。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 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向善的心,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