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出版科学研究所 |
释义 | 简介陕西师范大学新闻出版社研究所是我校1997年6月批准建立的一个跨学科的学术研究机构。它适应我国信息时代新闻出版事业空前活跃的现状,根据我校拥有齐全的书、报、刊出版单位、百余名编辑人员、以及新闻学传播学院电教影视中心新闻专业的实际情况,由学报编辑部、杂志社、出版社、中文系、电教影视中心等单位联袂组建。该所现设有传播理 论学、编辑出版学、媒介文化、广播电视4个研究室,有研究人员29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张积玉编审任所长,杂志社原社长李甫运编审、教育出版社集团总经理、编辑部主任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高经纬编审、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高有祥副教授、研究生处处长李继凯教授、学报编辑部杜敏博士担任副所长。 我校的新闻出版科学研究工作起步比较早,20世纪80年代初曾出版了在全国颇有影响的专著,发表了成组的系列论文,主持举办过全国性编辑学研讨会。经过多年努力,1991年学校批准成立了挂靠学报编辑部的陕西师范大学编辑学研究室。研究室在张积玉编审的领导下,通过组织申报课题、提出研究选题、举办学术论文报告会以及申报硕士学位点的准备工作等,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编辑出版科学的研究。目前研究所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传播学论集》、《编辑出版学论集》、《编辑学论稿》、《编辑学新论》、《电视新闻的理论与实践》、《新闻舆论研究》等专著1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270余篇,其中有一批成果在国内取得了广泛的影响与好评。张积玉编审撰著、主编的《编辑学论著》、《编辑学新论》等能站在科学前沿,探讨编辑学领域研究中存在的分歧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其主编主撰的《社科期刊撰稿与编辑规范十二讲》出版后,《新闻出版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十余家报刊发表书评,肯定是“一本集较高的学术品位与较高的实用价值于一身的好书”,1996年获省教委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年获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其他成员撰写出版的专著如《科技期刊撰稿指南》、《实用科技写作教程》等也获得同行一致好评,在科研编辑工作实践中产生了积极影响。研究室还广泛开展了与国内学者的交流,参与主持在西安举办了两次大规模有影响的“全国社科期刊编辑规范研讨会”。为进一步发挥我校新闻出版各单位学术实力较强的优势,克服各自为战、分散研究的不足,力争使我校成为我过西部新闻出版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中心之一,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经各有关单位充分协商,决定在原研究室的基础上,组织全校各有关单位有研究能力的专业编辑和教学人员成立新闻出版科学研究所。 该研究所紧紧依托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网络中心、教育出版集团、学术期刊中心等实力雄厚的我校各新闻出版单位、电教影视中心等机构,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有充足的各类专业用书、中外文报刊资料,以及设备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室、影视制作室、放像室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还开辟有“编辑出版学研究”、《新闻传播学研究》专栏,为研究成果发表提供了园地。 研究所所长张积玉编审是一位有着20多年编辑经验、有较高科研水平及组织领导能力的学术带头人。他自80年代以来主要研究编辑学理论与时间问题,先后在《中国编辑》、《编辑学刊》、《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等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有关专著、编著5部。他的论文、著作多次获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学报系统及陕西省和学校优秀成果奖。他还多次应邀参加全国性编辑学学术研讨会,为全国性期刊编辑研讨培训会及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中国刊协等主办的报刊主编、总编培训班授课。他的研究成果不少被有关专著、论文引用,在同行中有较大影响。研究所其他骨干成员都在期刊、图书、影视编辑、出版、发行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为中央及升级广播电视台编导制作了不少质量较高的电视记录片、教学片。所内一批年轻的研究人员近期也将目光投注于传播理论、媒介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学方法、出版经济学等方向,力争在新的领域里再出成果。 新闻出版科学研究所目前正在集中人力重点研究编辑出版学、传播理论、媒介文化、中外传播史、出版史,网络传播理论与技术等问题。 研究所已于2003年8月设立传播学硕士点,2004年分别在媒介管理和传播理论两个方向上招收研究生。 现任领导所长:张积玉,1949年2月出生,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结业,陕西师范大学新闻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教授,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兼职: 陕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清华大学《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编委,《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规范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 从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与编辑出版学的研究与教学。近年主持陕西省政府十五规划课题一项,主持完成校级重点课题两项,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重点课题两项。在《北京大学学报》、《文史哲》、《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学刊》、《中国编辑》等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11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光明日报》等摘要20余篇。出版《编辑学论稿》、《编辑学新论》、《社科期刊撰稿与编辑规范十二讲》、《学术论文写作导论》等著作7部。先后4次获陕西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十数次获厅局及校级优秀成果一、二等奖。曾荣获国家教委、人事部等联合颁发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陕西省及全国优秀编辑、优秀主编称号。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系陕西师范大学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代表性成果: 1? 《编辑学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2? 《编辑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 3? 《社科期刊撰稿与编辑规范十二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1997年7月修订版.1994年11月获全国高校优秀编辑学论著奖;1995年9月获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省优质品图书奖. 4? 《学术论文写作导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 1996年3月获陕西省教委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年12月获陕西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 《出版新技术与电脑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应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1997年11月获国家教委条装司优秀编辑学论文奖(田家炳基金奖励);2001年10月获陕西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6? 《编辑出版现代化提出的新课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1998年第4期转载;《新华文摘》1998年第4期摘要;《高校文科学术文摘》1998年第4期摘要. 7? 《编辑出版现代化综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1期摘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2年第11期转载;2004年9月获陕西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8? 《中国期刊业发展趋势探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光明日报》2003年7月30日C1版摘要;《新华文摘》2003年第12期转载;2004年12月获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优秀编辑学论著一等奖. 9? 《从报刊大省走向报刊强省——陕西报刊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2002年5月获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优秀编辑学论著一等奖. 10? 《编辑法律规范论略》.《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11? 《编辑规范综论》.《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12? 《社科期刊规范化若干重要问题答疑》.《河北学刊》,2003年第2期.《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4期摘要. 13? 《社科期刊的特色化之路》.《中国编辑》,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4年第4期转载. 14? 《〈新青年〉与现代白话文运动》.《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15? 《〈创造周报〉与现代文学批评》.《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