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陕西师范大学 |
释义 | 陕西师范大学(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院校以及“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 学校主页: http://www.snnu.edu.cn/ 中文名:陕西师范大学 外文名: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简称:陕师大 校训:厚德积学 励志敦行 创办时间:1944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师范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属性:211工程 现任校长:房喻 知名校友:张耕,赵伟 所属地区:中国 西安 主要院系: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 国家重点学科:4个 硕士点:186个 博士点:103个 院士:10人 博士后流动站:12个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师大路 师大简介陕西师范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全国72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一。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重点支持开展的“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院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重要基地。 学校位于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古都西安,占地面积 2700 余亩,建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 长安校区(上图)从 2000 年开始建设,2002年投入使用,目前已成为学校的主校区,主要承担本科三四年级和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任务;雁塔校区(左图)已有近六十年的办学历史,主要承担本科一、二年级基础课和通识课教学以及教师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培训以及留学生教育等任务。两校区功能定位明确,布局合理,建筑环境各具特色。雁塔校区古朴典雅、钟灵毓秀,长安校区现代开放、气势恢宏。学校先后被教育部、陕西省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拥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两校区图书馆面积达 5. 9 万平方米 ,共有藏书329.96万册。学校还设有博物馆,由妇女文化博物馆、历史文化博物馆、书画艺术博物馆三部分组成。学校编辑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当代教师教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社会科学评论》、《中国艺术教育》等学术刊物,其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于 2003 年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 11 种高校社科学报之一。学校拥有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公司出版社是全国年销售额过亿元的 10 家高校出版社之一;公司杂志社是由教育部主管的拥有系列教育类刊物的大型期刊社,共发行 9 种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专业期刊,其中 4 种刊物为国家核心期刊。 历史沿革197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成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建校60多年来,在刘泽如、李绵、郭琦等老一代教育家的领导下,在几代师大人的努力下,学校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已发展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3余万人,形成“敬业、修德、求是、创新”(2004年前校训)和“厚德、积学、励志、敦行”(2004年后校训)的优良校风。学校目前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还在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 陕西师范大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于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和于1945年建立的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的教育学系。1949年8月以省立师专为基础,归并西大教育系,组成西北大学师范学院。1952年8月,西北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并在西安市南郊吴家坟附近选址建校,于1954年8月21日正式独立建制,改校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初与始建于1956年的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属陕西省领导。1978年6月,改为原国家教委直属学校。 现任领导校长:房喻 房喻,1956年9月生,陕西西安人,汉族,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 生导师。1982年元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房喻教授1993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在英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副校长。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和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优秀完成人员,2002年12月起担任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3年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2004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4年6月起任校长。 党委书记:甘晖 甘晖,男,汉族,生于1957年1月,甘肃人,研究员,1977年参加工作,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在兰州大学中文系学习,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兰州大学校学生会专职秘书长、校团委副书记、数学力学系党总支副书记、校团委书记、人事处处长、研究生处常务副处长、“211工程”办公室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等职,2001年1月任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2002年10月起兼任兰州大学副校长。2010年12月起任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王 涛 张渭淮司晓宏 副校长:王 涛(兼) 张建祥 赵 彬 萧正洪王武海 纪委书记:张渭淮(兼) 校长助理:冯旭东 院系设置陕西师范大学现设有21个学院,2个基础教学部, 63个本科专业;有 12 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材料科学与工程), 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生物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10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86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另有1 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点,20 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含工程硕士 8 个领域),国家现有 13个学科门类中该校学位授权点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医学、艺术等 11 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动物学;省部级重点学科56个 序号 学科名称 序号 学科名称 序号 学科名称 序号 学科名称 1 中国哲学 15 文艺学 29 中国近现代史 43 生理学 2 宗教学 16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30 世界史 44 水生生物学 3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7 汉语言文字学 31 基础数学 45 微生物学 4 国民经济学 18 中国古典文献学 32 声学 46 神经生物学 5 中国少数民族史 19 中国古代文学 33 无机化学 47 遗传学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 中国现当代文学 34 分析化学 48 发育生物学 7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1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35 有机化学 49 细胞生物学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2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36 物理化学 5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9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23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37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51 生物物理学 10 思想政治教育 24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38 自然地理学 52 生态学 11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25 历史地理学 39 人文地理学 53 材料学 12 教育学原理 26 历史文献学 40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54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13 课程与教学论 27 专门史 41 植物学 55 应用化学 14 基础心理学 28 中国古代史 42 动物学 56 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2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 个(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 个(历史地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3 个(教育部“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 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6 个,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数字传媒技术教学实验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地理实验教学中心、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各类研究中心(所) 60 个。学校设有远程教育学院、教师干部教育学院等办学机构,此外,还设有教育部西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西北综合图书资料中心以及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古都学会等几十个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 专业设置教育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经济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物理学、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环境科学、旅游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绘画、表演、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对外汉语、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新闻学、教育技术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编辑出版学、历史学、古典文献学、英语、俄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少数民族预科等。 长期以来,学校以质量为生命线,坚持以 “ 三级三类 ” 教学评估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狠抓教学管理和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自 2000 年以来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6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42 项; 9 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40 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3 门课程被评为国家双语示范课程, 3 门课程被评为省级双语示范课程; 11 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 22 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12 个专业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 2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5 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从 2006 级本科生开始推行 “ 2+ 2 ” 人才培养新模式,并积极探索教师教育 “ 4+ 2 ” 城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教育培养优质师资。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约2800人,专任教师近 1500 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80%多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达49% 。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00余人,副教授近500人,博士生导师 249 人,双聘院士3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5 人,"千人计划"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特聘教授共4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6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23人,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2 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 8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2 人,全国优秀教师 6人,全国、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 共2人,省级教学名师16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6 人,陕西省“ 三五”人才、“三秦学者”、“百人计划”等人才工程入选者 20 人。近年来,学校积极调整用人政策,聘请了近百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其中有院士 10 余人。 专业招生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7495人、研究生 7595人,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学生 4 万余人,外国留学生 815人。 本科招生专业有: 师范类:学前教育、教育学 、化学 、物理学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学、 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体育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生物科学、 地理科学、食品工艺教育; 非师范专业: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应用化学、物理学(创新实验班)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 、 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创新实验班) 、 法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哲学、 博物馆学、古典文献学、新闻学、 编辑出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广播电视编导、英语(创新实验班)、日语、俄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 运动训练(单独招生) 、 数学与应用数学(创新实验班)、 表演(音乐表演方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 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艺术设计(动画方向)、 绘画(国画方向) 、绘画(油画方向) 、 生物学(基地班) 、 生物技术、 地理科学(创新实验班) 、环境科学、 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本科生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实行“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潮流,是学校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而作出的理性选择,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学校“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原则上前两年按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大类进行通识培养,学生主要学习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后两年进行专业培养,学生主要学习专业课程模块、教师教育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学生入学一年后实行一次专业分流,可在学科之间和学科内部重新选择专业(特殊专业除外),转入与转出比例均控制在10%以内(专业分流办法若有变化,按国家新政策执行)。学校“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通识培养有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学校层面的通识教育,主要体现在学校整体设计的通识模块的课程;第二个是学院层面的通识教育,主要体现在学院设计的学科基础模块课程。 通识模块课程是学校平台课程,包括通识必修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通识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大学体育、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和大学语文等。通识选修课程包括公共限定选修课和公共任意选修课,公共限定选修课分为5个系列:人文社会科学系列、科学技术系列、教师教育系列、艺术体育系列、健康教育系列等。同时,启动了“教授讲堂”——核心公选课,以提高教学质量。 学科基础模块课程是学院平台课程,包括相关学科基础课和本学科基础课程两部分。学科基础模块课程必须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开始开设,可跨学科、跨专业设置。本学科基础课程是各学院为各专业(方向)设置的共同基础课程,课程内容要强调基础性。 专业模块课程是专业平台课,是适应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职业定位的、独立的且能形成有机整体的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包括专业限定选修课和专业任意选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是根据专业特点, 开出若干组柔性课程,每一组课程代表本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或系列;专业任意选修课是学院的通选课,是各学院充分挖掘和整合本单位的课程资源而设置的,本学院各专业学生都可以自由选修。 教师教育课程主要是为师范类学生设计的课程模块,旨在从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精神伦理出发,培养师范生的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专业态度、专业身份和终身从教的能力。教师教育课程作为一个开放的课程模块,非师范专业学生也可以修读。对于非师范专业学生,可设置专业技能模块,加深学科专业技能。 实践模块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与素质的基础实践;二是以职业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实践;三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实践。同时将分散的见习和集中的实习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并实施混合编组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新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生教育概况陕西师范大学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我国开展研究生教育较早的学校之一。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生教育事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81年批准学校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87年批准为开展“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试点单位,1996年确定为首批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16家试点单位之一,2003年批准为招收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单位。 经过近30年的努力,学校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学校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等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10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博士授予权和2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含工程硕士8个领域)。在国家现有的12个学科门类中我校学位授权点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形成了布局全面,结构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共有3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另有4篇优秀论文提名。 学校现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2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 1 个,陕西省重点研究中心3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3个。 学校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成果丰富、治学严谨、学术水平高的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154名,硕士生指导教师570名。截至目前,共为国家培养了4000多名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好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范围与规模迅速扩大, 2007年共招收博士研究生170名,硕士研究生1707名,目前各类在校研究生总数达到6106名(含教育硕士等)。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 历史学 哲学 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生物学 数学 物理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心理学 化学 地理学 一级博士学科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史 哲学 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生物学 数学 物理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心理学 化学 地理学 理论经济学 世界史 一级硕士学科授权点0101 哲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302 政治学 0303 社会学 0304 民族学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0401 教育学 0402 心理学 0403 体育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0503 新闻传播学 0504 艺术学 0601 历史学 0701 数学 0702 物理学 0703 化学 0705 地理学 0710 生物学 0712 科学技术史 0803? 光学工程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 1008 中药学 1202 工商管理 1204 公共管理 对外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设有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其主要职责是:起草全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发展规划;为学校领导提供咨询;协调全校外事活动,为院系的教学、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信息服务;负责学校外事接待活动的策划、实施;校际交流计划的统筹管理,包括计划的制定、协议的拟订、交流项目的实施和运转情况的跟踪管理、服务;外国留学生和研究学者的归口管理,包括发展规划的制订、参与招生、外事和教学管理、生活服务;外国专家的聘请、报批、外事和生活管理;国际会议的审核报批;境外办学的联络、审核和报批;教职工因公出国(境)和学生因公出国(境)护照、签证(通行证)的办理,教职员工因私出国(境)校内有关手续的办理;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事务。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培养体系完备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学校还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学校建立了校际友好与合作交流关系,培养留学生近4000余人。 师大图书馆学校拥有在西北地区高校中面积最大的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由长安校区图书馆↓雁塔校区图书馆组成,两座图书馆均为本校区标志性建筑,古朴庄重、气势宏伟。两校区图书馆面积达 5. 9 万平方米。共有藏书 329.96万册。学校还设有博物馆,由妇女文化博物馆、历史文化博物馆、书画艺术博物馆三部分组成。学校编辑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社会科学评论》、《中国艺术教育》《邓小平理论研究》、《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等学术刊物,其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于 2003 年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 11 种高校社科学报之一。 学校拥有西部地区最大的教育出版集团,集团出版社是全国年销售额过亿元的 10 家高校出版社之一;集团杂志社是全国惟一一家由教育部主管的拥有系列教育类刊物的大型期刊社,共发行 9 种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专业期刊,其中 4 种刊物为国家核心期刊。 师大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教育部主管的大学出版社。建社二十四年来,向社会和读者奉献了2000多种图书,内容遍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教育等诸多领域,逐步形成了以高水平教材专著类图书为重点,以高质量基础教育类图书为基础,以高品位社会读物类图书为支干的图书结构体系。 著名校友张耕---1968年毕业于政教系,现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一级大检察官,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赵伟---1978年毕业于物理系,原伦斯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原伦斯勒理工学院理学院院长。两项美国专利发明人,近年来发表论文180余篇,是IEEE的会士(Fellow)。作为海外华人科学家的杰出代表,被特邀参加中国二十一世纪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先后受到江泽民主席和朱镕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他现任中国科学院与德克萨斯A&M大学联合网络实验室主任,中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龙星计划”主任,及中国国内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2008年,任职澳门大学校长。 李灿---1983年毕业于化学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市政协副主席。 郭家学---中国百强企业家 白云腾---1968年毕业于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文律---越南留学生,1965年至1966年在我校学习,现任越南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 白 烨---1975年毕业于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田 源---1965年毕业于政教系,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现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钟明善---1960年毕业于中文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康耀红---现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省科协主席,民盟中央常委、海南省委主委。 薛进军---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学习(1980年-1984年),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政治学系讲师,现任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院附属国际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教授。 张 伟---1982年毕业于政教系,现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欧阳康---1982年毕业于政教系,现任中共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哲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惠昌常 ---1982年毕业于数学系(硕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傅伯杰---1982年毕业于地理系,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景观生态学会副主席,国际长期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副主席,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主编,Landscape Ecology等国际期刊编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张世全---1983年毕业于政教系,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少将军衔。 朱学勤---1984年毕业于历史系(硕士),历史学家,著名学者。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天树---1982年毕业于中文系,著名语言学家。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建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校内特聘教授,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和密码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东子---原名范景宇,中国第一套心理咨询手记丛书作者,2009年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家教作家之一,出版《好爸爸胜过好老师》等著作30余部,作品累计销量超过100万册。应邀为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西安等100多个城市作相关演讲1000多场。《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海内外800多家媒体报道过东子的教育理念和事迹。 王红艳---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和外事。 李冬玉---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郭汉文---陕西省扶贫办主任 刘兴胜---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聂新勇---上海众合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勇教育基金会理事会主席。为母校捐资一亿元。 董军---1997年9月-1999年7月在陕西师范大学原政教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现为西安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宁---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任军号---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生忠---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著名刊物上,包括美国的《Science》和英国的《Nature》。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重视,其发表在《Science》上的C60分子结构被国际著名杂志长期用作封面照片,发表在英国《Nature》上的成果被许多报纸、刊物报道评论,多篇论文成为被“最多引用的论文”(most cited paper)。主要发明和专利中有多项已转化成工艺和产品,其它大部分被应用在生产上,其中“透明太阳能薄膜电池”荣获号称“发明家的奥斯卡奖”的“世界最佳发明奖”(R&D 100)。1998年入选 “世界科学家工程师名人录”。2011年,刘生忠教授入选国家第六批“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2011年加入母校陕西师范大学,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学成果长期以来,学校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坚持以“三级三类”教学评估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狠抓教学管理 和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2000 年以来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5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27 项,有 6 部教材入选“国家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奖 6 项, 2 部教材入选教育部推荐使用的研究生教学用书, 6 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3 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12 个专业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学校 1999 年被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校团委 2004 年被团中央授予“红旗团委”光荣称号,学校连续十五 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学校毕业生因其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踏实敬业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多年一次性就业率在 90% 以上,位居全国师范院校前列。学校积极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科研实力逐年提升,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显著优势。。“十一五”期间,人文社会科学共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 472 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类项目 81 项,教育部项目 106 项;有 118 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出版学术著作 432 部,教材 160 部,发表学术论文 4793 篇。 自然科学“十一五”期间共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 442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60 项; 863 计划项目 4 项, 973 前期专项项目 2 项;出版学术著作 105 部,发表学术论文 6454 篇;有 23 项科技成果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116 项科技成果被授予专利权,其中发明专利 112 项,实用新型专利 4 项。 师大特色学校从 2006 级本科生开始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理想和通专结合、文理渗透的原则,实施“2+2”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前两年按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大类进行通识教育,后两年进行专业培养。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个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中部分学生实行免费师范教育。免费师范生可按照学校规定在师范专业范围内进行二次专业选择,有志从教并符合条件的非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在入学一年后,可在教育部和学校核定的计划内转入师范专业,并按标准返还学费、住宿费,补发生活补助费。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以外,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形成了大学生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综合素质大赛,英语角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学生马列读书社先后得到几任省委书记的亲自指导。 学校积极探索教师教育“ 4+ 2 ” 城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教育培养优质师资。 学校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设有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 60 多所学校建立了校际友好与合作交流关系,培养留学生 3000 余人。 附属机构校设有教学实验性质的附中、附小、幼儿园,其中附中是陕西省重点中学,附小、幼儿园是省级示范小学和幼儿园。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还与社会企业合办了锦园国际学校和金泰丝路花城学校。 学校是全国最早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高校之一,并积极探索出了一条被誉为“陕西师大模式”的后勤改革之路,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教学单位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 ·理工科基础教学部 ·政治经济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教育学院 ·心理学院 ·音乐学院 ·计算机科学学院 ·旅游与环境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体育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美术学院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际商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 ·教师干部教育学院 ·国际汉学院 ·民族教育学院 发展目标向新世纪,陕西师范大学以西部大开发和教育大发展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正朝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校 长:房 喻 现任党委书记:甘 辉 该校在网大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排名55,武书连主持的《2011中国大学评价》排名60。 地理位置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