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野豌豆 |
释义 | 山野豌豆(别名落豆秧、山黑豆、透骨草)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甘肃、青海、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区;在国外,前苏联远东、日本、朝鲜和蒙古等均有分布。 中文学名:山野豌豆 拉丁学名:ViciaamoenaFisch 界:植物界 科:豆科 属:野豌豆属 分布区域: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甘肃、青海、山西、陕西、河北 基本信息【植物名称】:山野豌豆 【植物学名】:ViciaamoenaFisch 【科属】:豆科野豌豆属 植物形态山野豌豆系多年生草本,高80~~120厘米。根状茎横走,茎攀缘直力,具四棱,粗0.2~0.3厘米,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具小叶8~14枚,叶轴末端成分枝或单一的卷须;托叶大,半边箭头形;小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5~30毫米,宽6~15毫米,前端圆或微凹,有细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疏生状柔毛或无毛。总状花序腋生,有花10~20(40)朵;花萼钟状;花冠蝶形,紫色或蓝紫色。荚果长圆形,长20~25毫米,两端尖,棕褐色,无毛,内含种子2~4粒;种子球形,黑褐色,直径3.54毫米。染色体2n=24 植物特性山野豌豆当年生一般不结荚或结实很少,二年以后正常生长发育。在北京地区,当10厘米地温稳定在 10℃以上,平均气温达13℃左右时,开始返青(4月初),5月下旬开花,8月下旬终花,花后7~10天结荚,结荚30天左右成熟,10月下旬枯萎。生育期85~92天,生长期200天左右。1~1.5月越冬率达100%。在河北省围场地区的山地,山野豌豆的物候期比在北京约推迟20~30天左右。山野豌豆因生长年限和发育时期不同,生长速度有很大的差异。春播当年地上部生长缓慢,易受杂草抑制,仅有10%左右植株开花,少量结实,夏、秋播种则不能开花结荚,第二年可正常生长。山野豌豆耐寒性强,在东北、内蒙古因寒冷不能种植苜蓿的地方,它且能安全越冬。冬季气温降至-40℃时,如有厚雪覆盖,仍能平安越冬。抗旱能力和沙打旺类似。病虫害少。在北方一般每年可刈割2次,以现蕾花期刈割最好。也能用扦插的方法进行无性繁殖,扦插方法和苜蓿相同。 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山野豌豆营养丰富,花期叶含粗蛋白为21.29%,比一般紫花苜蓿高;粗纤维叶含20.62%,低于紫苜蓿,茎含42.09%,比沙打旺低,所以各种家畜都喜食。无论青饲、放牧或调制干草均为优质牧草。山野豌豆所含必需氨基酸苗期从0.18~1.41%,花期为0.18~1.21%,均比紫苜蓿和沙打旺高,是营养丰富的有利牧草之一。 山野豌豆叶繁茂,每株有复叶30~80个,每复叶有小叶8~14个,苗期小叶面积为1平方厘米,花期为2平方厘米,叶面积系数可达3~5。盛花期亩产青草2000~3700千克。由于叶量大覆盖度大,有利于保持土壤表面水分,据测定,在相同条件下,山野豌豆覆盖地面的土壤表层含水率比紫花苜蓿高0.32%,说明山野豌豆茎叶稠密,可减少水土表层的蒸发。山野豌豆根系发达,入土深,可吸收深层土壤水分,故比较耐旱,其耐旱性能可和沙打旺媲美。 栽培技术山野豌豆的适应性强,播种期从3月至10月均可。但在北方草原区,春旱少雨以雨季播种为好,保苗率高,种子千粒重17.9克,每千克有5.58万粒。种皮坚硬,透水性差,硬实率一般在50~70%,发芽率低,条播行距60厘米,播量3.5~5千克,由于山野豌豆苗期生长慢,可以和一年生燕麦等间作,即保证了当年的收入,由保护了山野豌豆不受其它杂草的危害。人工草地可以和老芒麦、无芒雀麦、披碱草、扁穗冰草等多年生禾草混播,不仅能提高牧草品质,增加禾本科牧草的氮素来源,也使细长的茎蔓有所依附,减少地面郁闭,防止下部叶片脱落,从而提高山野豌豆的产量。山野豌豆的种子产量不高,结实不集中,成熟后易炸荚,一般应在荚果变黄后及时采收。 中药化学成分凤仙的发芽嫩枝含吲哚-3-乙腈(Indole-3-ace-tonitrile)。茎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 (Kaempferol-3-glucoside)、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缔纹天竺素-3-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glucoside)、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叶含1,2,4-三 羟基萘-4-葡萄糖甙(1,2,4-TrihydroxynaphCha-lene-4-glucdoside)与山柰酚及山亲酚-3-阿拉伯糖甙(KaemPferol-3-arabinoside)。凤仙全草含对羟基苯甲酸、龙胆酸(gentisic acid)、阿魏酸(ferukic acid )、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芥子酸(sinap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另含东莨菪素(scopoletin)。叶含肉桂酸酯类、山柰素-3-阿拉伯糖甙(kaempferol-3-arabinoside)及山柰素。茎含山柰素-3-葡萄糖甙、槲皮素、天竺葵素(pelargonidin)、矢车菊素(cyanidin)、翠雀花素(delphinidin)。 此外,地上部分含指甲花醌(lawsone)及指甲花醌甲醚。 药用山野豌豆(《东北药植志》) 【异名】:宿根巢菜(《重要牧草栽培》),落豆秧、山豌豆,山豆苗、宿根草藤、豆碗碗、涝豆秧(《国产牧草植物》),山黑豆(《东北药植志》),透骨草、草藤(《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山野豌豆的嫩茎叶。 【采集】:7~9月间采收植株上部的嫩茎叶,晒干。 【药材】:干燥茎呈四棱形;质脆易折断。叶为双数羽状复叶,多卷曲皱缩,叶轴先端有卷须。残留小花呈蓝色或紫色;偶有荚果,呈棕色或深棕色,内含黑色种子。气微,味淡。 该品及同属植物广布野豌豆和假香野豌豆的全草,在东北大部分地区均作透骨草使用。 【性味】: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温。" ②《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平,无毒。" 【功用主治】:祛风湿,活血,舒筋,止痛。治风湿痛,闪挫伤,无名肿毒,阴囊湿疹。 ①《东北药植志》:"疗热毒。软坚。外用洗风湿、风气疼痛、毒疮。" ②《吉林中草药》:"活血止痛,败毒燥湿。" 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血,祛风止痛。治腰腿疼痛,大骨节病关节痛,筋骨麻木,扭挫伤,闪腰岔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1~1.5两)。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风湿痛:山野豌豆、菖蒲适量,煎水熏洗。 ②治无名肿毒:山野豌豆适量。研细末,用蜡调敷。 ③治阴囊湿疹:山野豌豆、花椒、艾叶各3钱。煎水熏洗,每日一次。(选方出《吉林中草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