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羊兹拉特 |
释义 | 作者简介艾萨克·什维斯·辛格,美国著名犹太作家,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04年,辛格生于当时在沙俄统治下的波兰。1923年,辛格去华沙,在他哥哥的报社工作。他哥哥伊斯雷尔·约瑟夫·辛格是一位有名的记者和作家,崇尚科学,思想进步,他的言行对辛格有决定性的影响。1935年,辛格追随哥哥来到美国。辛格在美国以当编辑和写作为生,1943年他加入了美国国籍。辛格一生出版了九部长篇小说、十部短篇小说集、两部剧本、十六本儿童故事集。曾先后两次荣获美国图书奖,其中一次是奖给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的。辛格被称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在创作上,他尊重传统,又吸收了意第绪文学中的营养,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1978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1991年,辛格去世。 主要作品 《傻瓜吉姆佩尔》 《卢布林的魔法师》 《庄园》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萧莎》 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因为他有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普遍处境。 原文往年光明节,从村里到镇上的路总是冰雪覆盖。但是这年冬天天气却很暖和,光明节快要到了,还没有下过雪。大部分时间天气晴朗,农民们担心,由于干旱,冬粮收成准不会好。嫩草一露头,农民们就把牲畜赶到牧场去。 对皮货商鲁文来说,这年更是个坏年头,他犹豫了好久,终于决定卖掉山羊兹拉特。这只山羊已经老了,挤不出多少奶了。镇上的屠夫费夫尔愿出八个银市买下这只山羊。用这笔钱可以买光明节点的蜡烛、过节用的土豆和做薄煎饼用的脂油,还可以给孩子们买些礼物,给家里添些过节用的其他必需品。鲁文叫他的大儿子阿隆把山羊赶到镇上交给屠夫费夫尔。 阿隆知道把山羊交给屠夫费夫尔准没好事,但是他又不敢违抗父命。阿隆的母亲听说要卖掉山羊,伤心得哭了。阿隆的妹妹安娜和密丽安也放声大哭。阿隆穿上棉夹克,戴上有耳套的帽子,在山羊兹拉特的脖子上拴了根绳子,带上两片涂着乳酪的面包准备路上吃。家里人要阿隆送完羊晚上就在屠夫家过夜,第二天把钱带回家。 家里人和山羊依依不舍地告别。阿隆在羊脖子上拴绳子时,山羊像往常一样,温顺地站在那里。山羊舔着鲁文的手,摇着它那小小的白胡子。兹拉特一向信任人类。它知道,人们总是喂它东西吃,从来没有伤害过它。 阿隆把羊赶上通往镇子的大道时,山羊似乎有点惊奇,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朝那个方向走过。山羊回过头来诧异地瞧着阿隆,好像在问:“你要把我赶到哪里去呀?”但是过了一会儿,山羊又好像自言自语地说:“山羊是不应当提出疑问的。可是,路毕竟不是往日所熟悉的路。他们通过陌生的田野、牧场和茅舍。不时有狗叫着追赶他们,阿隆用棍子将狗赶跑。 阿隆离开村子时还出着太阳,可是突然间天气变了。东边天空出现了一大片乌云,那云微带蓝色。乌云迅速布满天空,一阵冷风随之而起。乌鸦飞得很低,呱呱地叫着。起初,看样子像是要下雨,但是实际上却像夏天那样下起冰雹来。虽然当时是上午,、但是天昏地暗,好像黄昏一样。过了一会儿,冰雹又转为大雪。 阿隆已经12岁了,经历过各种天气,但是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大的雪。大雪纷飞,遮天蔽日,顿时一片昏暗,不一会儿就分辨不清哪儿是道路哪儿是田野了。寒风刺骨。通向镇上的路本来就很狭窄,又弯弯曲曲,阿隆找不着路了。风雪交加,使他分不清东西南北。寒气逼人,冷风透过棉夹克直往里钻。 起初,兹拉特好像并不在意天气的变化。山羊也12岁了,知道冬天意味着什么。但是当它的腿越来越深地陷进雪里时,它便不时转过头来茫然地瞧着阿隆。它那温和的眼神似乎在问:“这么大的暴风雪我们出来干什么呢?”阿隆希望能够遇见一位赶车的,可是根本没有人打那里经过。 雪越积越厚,大片大片的雪花打着转儿落到地面上。阿隆感到靴子触到了雪下刚犁过的松软土地。他意识到他已离开大路了,他迷失了方向,分不清哪里是东,哪里是西,弄不清哪边是村子,哪边是镇子。冷风呼啸着,怒吼着,卷起雪堆在地上盘旋,犹如一个个白色小魔鬼在田野上玩捉人游戏。一股股白色粉末被风从地上掀起。兹拉特停住不动了,它再也走不动了。它倔强地站在那儿,蹄子好像固定在土地里,咩咩地叫着,好像在恳求阿隆把它赶回家似的。冰柱挂在山羊的白胡子上,羊角上结了一层白霜,发出亮光。 阿隆不愿承认他已陷入危难之中,但是他知道,如果找不到地方躲避一下风雪,他和山羊都会冻死。这场风雪与往日的不同,是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雪已没过了双膝,手冻僵了,脚也冻麻木了,他呼吸困难,风雪呛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感到鼻子冻得发木,他抓了一把雪揉搓了一下鼻子。兹拉特的哮哗叫声听起来好像是在哭泣,它如此信赖的人类竟把它带到了绝境。阿隆开始乞求上帝保佑自己和这只无辜的山羊。 突然,他看到了什么,好像是座小山包。他纳闷那到底是什么东西。谁能把雪堆成这样的山包呢?他拖着兹拉特,想走过去看个究竟。走近一看,他才认出那山包似的雪堆原来是个大草垛,已经完全被积雪覆盖了。 阿隆这时才松了一口气:他们有救了。他费了好大劲在积雪中挖出一条通道。他是在乡村长大的,知道该怎么办。他摸到干草以后,替自己和山羊掏出一个藏身的草案来。不管外边多么冷,干草垛里总是很暖和的,而且干草正是兹拉特爱吃的。山羊一闻到干草的气味,立即心满意足地吃起来。草垛外面,雪继续下着。 大雪很快重新覆盖了阿隆挖出的那条通道。阿隆和山羊需要呼吸,而他们的栖身之地几乎没有一点空气。阿隆透过干草和积雪钻了个“窗户”,并小心地使这个通气道保持畅通。 兹拉特吃饱之后,坐在后腿上,好像又恢复了对人类的信赖。 阿隆吃了他带的两片面包和奶酪,但是一路上艰苦奔波,他还是感到饿。他瞧了瞧山羊兹拉特,发现山羊的双乳鼓鼓的。他躺在山羊旁边,尽量舒服些,以便他挤出羊奶时,奶汁能够喷到他嘴里。山羊的奶又浓又甜。山羊不习惯人们这样挤奶,但它没有动。看来它急切地想要报答阿隆,感谢阿隆把它带到这个可以躲避风雪的地方,这个避难所的墙壁、地板和天花板都是它的美餐。 透过“窗户”,阿隆可以瞥见外边的灾难景象:风把一股股的雪卷起来;到处一片漆黑,他弄不清是到了夜晚呢,还是由于暴风雪才这样天昏地暗,谢天谢地,干草垛里不冷。干草、青草,还有田野里的花朵,散发出夏天太阳的温暖。兹拉特不停地嚼着干草,时而吃上面的草,时而吃下面的草,时而吃左边的草,时而吃右边的草。山羊的身体散发着热气,阿隆紧紧地依偎着山羊。他一向喜欢兹拉特,现在山羊简直像他的姐妹一样。他思念家里人,感到很寂寞,想说话来解解闷儿。他开始对山羊说话。 “兹拉特,你对我们遇到的这场灾难有什么看法呢?”他问道:“咩。”兹拉特回答说。 “如果我们找不到这个干草垛,咱们俩现在早冻僵了。”阿隆说。 “咩。”山羊回答说。 “如果雪这样不停地下,我们就得在这里呆好些天。”阿隆解释说。 “咩。”兹拉特叫道。 “你这‘咩’‘咩’是什么意思呢?”阿隆问道,“你最好说个清楚。” “咩,咩。”兹拉特想要说清楚。 “好吧,那你就‘咩’吧,”阿隆耐心地说,“你不会说话,但我知道你懂了。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对吗?” “咩。” 阿隆瞌睡来了。他用草编成一个枕头,枕在上面,打起吨来。兹拉特也睡着了。 阿隆一觉醒来,睁开眼睛,弄不清是早晨还是夜里。积雪又封住了“窗户”。他想把雪清除掉,但是当他把整个手臂伸直时,仍然没有够到外边,幸好,他带着一根棍子,他用棍子朝外捅出去,这才捅透积雪。外边仍然一片漆黑。雪还在下,风还在呼啸,先是听到一种声音,然后是许多声音。有时风声像鬼笑一般。兹拉特也醒了,阿隆向它打招呼,山羊仍以“咩”回答。是啊,兹拉特的语言虽然只有一个字,但却代表着许多意思。山羊现在好像在说:“我们必须接受上帝赐给我们的一切——温暖、寒冷、饥饿、满足、光明、黑暗。” 阿隆醒来时感到很饿。他带的食物都已经吃光了,但是兹拉特有的是奶汁。 阿隆和兹拉特在干草垛里呆了三天三夜,阿隆一向喜欢兹拉特,但是在这三天里,他更感到离不开兹拉特了。兹拉特供给他奶汁,温暖他的身体。山羊的耐心使他感到安慰;他给山羊讲了许多故事,山羊总是竖起耳朵听着。他爱抚地拍拍山羊,山羊便舔他的手和脸。山羊“咩”一声,他知道这声音的意思是说:我也喜欢你。 雪接连下了三天,虽然后两天大雪减弱了,风也缓和了。有时候,阿隆感到好像从来没有过夏天,雪好像没完没了,总是下个不停,从他能够记事起一直就是这样。他——阿隆——好像从来没有过父母姐妹。他是雪的孩子,生长在雪中,兹拉特也是这样。干草垛里安静极了,他的耳朵在寂静中嗡嗡作响。阿隆和兹拉特不光晚上睡,白天大半时间也在睡。阿隆做的全是天气转暖的梦。他梦见绿油油的田野,鲜花盛开的树木,清澈的溪流,啾啾歌唱的小鸟。第三夭晚上,雪停了,但是阿隆不敢摸黑去寻找回家的路。天放晴了,月亮升起来了,银色的月光洒在雪地上。阿隆挖了一条通道走出了草垛,向四周张望。到处白茫茫的,静悄悄的,一片极美好的梦境。星星又大又密。月亮在天空游泳,就像在海里游泳一样。 第四天早晨,阿隆听到了雪橇的铃声。看来草垛离大路不远。驾雪橇的农民给阿隆指了路,但指的不是通向镇上找屠夫费夫尔的路,而是回村子的路。阿隆在草垛里已拿定了主意:再也不和兹拉特分开了。 阿隆家里的人以及左邻右舍在暴风雪里找过阿隆和山羊,但是毫无结果。他们担心阿隆和山羊完了。阿隆的母亲和妹妹悲伤哭泣;他父亲沉默不语,闷闷不乐。突然,一位邻人跑来报告他们一个好消息:阿隆和兹拉特回来了,正朝家走呢。 全家一片欢乐。阿隆向家里人讲述了他怎么找到草垛、兹拉特如何供他奶喝。阿隆的妹妹们又是亲兹拉特,又是拥抱兹拉特,还用剁碎的胡萝卜和土豆皮款待兹拉特,兹拉特狼吞虎咽,美餐一顿。 从那以后,再没有人提起要卖兹拉特了。寒冷的天气终于来临了,村民们又需要鲁文为他们做皮活了。光明节到来时,阿隆的母亲每晚都做薄煎饼,兹拉特也得到一份。尽管兹拉特有自己的羊圈,但是它常来厨房,用犄角敲门,表示想来拜访,人们总是放它进去。晚上,阿隆、密丽安和安娜玩陀螺,山羊坐在炉旁,或瞧孩子们玩,或对着光明节蜡烛的火苗出神。 阿隆有时问山羊:“兹拉特,你还记得我们一块度过的那三天三夜吗?” 兹拉特便用犄角搔搔脖子,摇晃着长白胡子的脑袋,发出它那唯一的声音:“咩——” 内容梗概与题旨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人和动物之间的故事,故事主人公阿隆与山羊兹拉特经历了一场暴风雪之灾,在患难中共同救助得以保全性命。故事朴实,不加任何修饰,但读后却令人震撼。人的本性,动物的善良,人与动物之间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和谐共处、患难与共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现,这里只有真挚的情,只有融洽的爱,而不再有动物与人的区别。这就是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信息。故事以小说的形式展开情节,简单明了,即以暴风雪为山羊不卖的转机,暴风雪好象是天意的安排,特意来阻止这次对动物不义的举动。从而保全了一个即将老去但仍有感情的可爱的生命,于是患难中的相互救助与依赖,再次演示了人与动物的温情,虽然人有过无奈杀生的念头,但人性善良处处可见。虽然山羊不通人语,但仍能与人进行心灵的沟通。 通过情感在山羊和主人之间的双向流动,作者不露痕迹地传达出人与动物之间彼此的常情厚谊。 作家温情脉脉的目光无所不在,注视着这个有情天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角落和细部,给我们留下许多温馨的回味 作者通过勒文家想卖山羊兹拉特到最终把山羊兹拉特当作一个家庭成员的故事,描摹出人与动物间有可能恒久存在的亲情状态,可以超越任何时代的与窘迫,成为一个物质匮乏的世界里人与动物之间永远温情的慰藉。 情感分析1.硝皮匠为什么要卖掉山羊兹拉特?卖掉兹拉特,他们全家有什么反应? ①因为兹拉特“老了,挤的奶也很少”; ②家里亟需钱过节(蜡烛、土豆、食油、孩子们的衣物及其他必要开支)。 勒文“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才决定卖掉兹拉特,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安娜、米丽昂“也哭了起来”,阿隆“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带兹拉特上路,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皆为不舍。 2.对被卖掉,兹拉特有什么反应? 一无所知,一如既往地表达对主人的信任。 兹拉特的“信任”与主人全家的“不舍”互为照应。 但这并无法改变它被杀的命运--这是一场情感与贫困的较量,它显示了人类在物质和情感之间的选择。 3.阿隆为什么要卖山羊兹拉特?为什么又不卖?你赞成他的做法吗? 第一问很简单,应能顺利地从文中找到答案; 第二问,类似“患难与共”、“患难见真情”、“有感于动物的恩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动物不义”、“不只是动物,而是有感情的朋友”等答案都应予以肯定。第三问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答案. 4.他们是如何战胜暴风雪的?你觉得暴风雪来得突然吗? 第一问,a阿隆发现草堆并挖了一个洞钻进去,然后用干草封住洞口,然后得救了。 b阿隆吃了面包,喝了羊奶,靠兹拉特的体温取暖得救。 c阿隆救了兹拉特。 d兹拉特救了阿隆。 (a相互都有救助的举动,是共同的力量战胜的。b人与动物面对天灾时表现出的超常的智慧。c团结就是力量。) 第二问,可从前面自然环境的交代入手,也可从考验人的角度、大自然对人的惩罚的角度入手回答. 5.失踪归来,兹拉特的命运改变了没有?它在主人全家心目中的地位有无变化? 改变了,再也没人主张要卖掉它。 从此,它像一个家庭成员一样,有着与孩子们同样的待遇。 因为天气的变冷,使家庭的贫困有了转机。使小说有了其乐融融、皆大欢喜结局。山羊的品格为它赢来了人们的敬重与友爱,也为它赢来了与人平等的生命权力。 在小说中,爱是双向的。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这种爱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卖山羊时--不舍(人流向动物) 天降大雪时--维持生存(动物流向人) 历经“生离死别”和失而复得的情感淘漉之后,才终于让勒文全家与山羊兹拉特的情感超越了简单的人与动物这一有着内在等级关系设置的阶段,进而真正具有了平等的可能。爱在人与动物之间的这种互动,使小说的情感主题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呈现出和谐完整的独特格局。 形象分析:阿隆,聪明、能干、临危不惧、有爱心 兹拉特,温驯、信任人、善解人意、善良 启示a我们要保护动物、关爱动物,不能伤害动物。 b动物也有感情,懂得知恩图报。 c人类应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d人类的爱心有时会救了人类自身。 e对动物的描写很生动。如动作“舔”、“摇晃”|“用角搔搔颈背”“摇摇……”,语言“咩……”等。 点评:a我们要与动物建立真挚的友谊。 b的确,动物也通人性,我们要善待它们。 c一只蚂蚁的故事、农夫和蛇的故事要继续重演,换个方式就行。 d很多动物获放生后报恩的故事,如狼被猎人放生后几年,在猎人危难时挺身相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