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山心村
释义
1 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山心村

山心村为行政村,隶属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地处镇政府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城18公里。东邻清凉村,南邻丙必村,西邻无量山,北邻锦屏镇。辖草地、李家等12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3.28平方公里,海拔1167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20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茶叶、蚕桑、甘蔗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产业为主。

基本概况

省 分:云南 城 市:思茅市

区/县:景东彝族自治县 地 址: 文井街山心村委会

邮 编:676201 区 号: 0879

自然资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157亩(其中:田1823亩,地334亩),人均耕地1.02 亩,主要种植蚕桑、粮食、甘蔗、茶叶等作物;拥有林地14159亩,其中经济林果地824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39亩,主要种植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3597亩。有石料等资源。

基础设施

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话四通。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通自来水,有93户饮用井水,有33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占农户总数的64%)。有605户通电,占农户总数100%;有227户通有线电视,占农户总数26%;拥有电视机农户553户,占农户总数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06户,占农户总数92%

该村到镇道路为弹石、柏油路;进村道路为弹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4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农用运输车29辆,拖拉机13辆,摩托车189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451亩,有效灌溉率为25%,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51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1亩。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03户;装有太阳能农59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02户。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已通自来水;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0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6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06户居住土木结构住房,有1户居住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7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46万元,占总收入的47.1%;畜牧业收入277万元,占总收入的20.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723头,肉牛140头,肉羊57头);渔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0.2%;林业收入247万元,占总收入的18%;第二、三产业收入188万元,占总收入的13.7%;其它收入30.54万元,占总收入的2.2%。农民人均纯收入4466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第二、三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9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45人(占劳动力的5.8%),在省内务工42人,到省外务工73人。

人口卫生

该村有农户617户,共有乡村人口2224人,其中男性1115人,女性1109人。其中农业人口2212人,劳动力1450人。该村以汉族、彝族为主,其中汉族2006人,彝族97人,其他民族18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8人,占人口总数的2.2%;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408人,参合率66.4%。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和镇卫生院,卫生室面积为12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20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830.00平方米,拥有教师12人,在校学生162人,距离镇中学18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16人,其中小学生162人,中学生54人。

村务公开

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8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856亩,年末集体总收入3.2万元,有固定资产9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财务公开是,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是,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 1个,下设 9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9人,少数民族党员5人,其中男党员36人、女党员 13人。该村党支部2003年被文井镇党委评为文井镇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文井镇党委被评为文井镇先进集体等等。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12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 49人。

人文地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清路、丙必划出部分组成。北有漫朗河、南有清凉河。小河流水,梯田层层,别有一番景象。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人畜饮水设施差;村组道路为土路,出行不便;文类大沟为土沟,水流失严重,农田灌溉不足。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茶叶、蚕桑、养猪、核桃产业。到“十二五”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2210元增加到4600元。

2 云南保山市隆阳区瓦马彝族白族乡山心村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隆阳县(市、区)瓦马乡(镇),地处瓦马乡(镇)西边,距瓦马乡(镇)政府所在地 11公里,到乡(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市、区)120 公里。东邻瓦马村 ,南邻下里濯村 ,西邻新民村 ,北邻拉攀村 。辖山心、大坪子 、中岭岗 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02户,有乡村人口446人,其中农业人口446人,劳动力29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89人。

全村国土面积9.48平方公里,海拔1800 米,年平均气温 18℃,年降水量1005 毫米,适合种植包谷、核桃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871亩,人均耕地1.95亩,林地10731 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2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农民收入主要以包谷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71亩(其中:田20亩,地851亩),人均耕地1.95亩,主要种植包谷等作物;拥有林地1073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811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82亩,主要种植泡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0亩,其中养殖面积0亩;草地0亩;荒山荒地1132.5亩,其他面积1482.5亩。无资源。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102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0%)。有102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0%和71.5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5户(分别占总数的47.06%和34.31%)。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1公里,无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3辆,摩托车7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0亩,有效灌溉率为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亩。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全村有3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个自然村已通路;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0个自然村已通路灯。有0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9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7.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8.5万元,占总收入的49.57%;畜牧业收入20万元,占总收入的34.7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50头,肉牛20头,肉羊60头);渔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林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3.48%;第二、三产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工资性收入7万元,占总收入的12.17%。农民人均纯收入1212元,农民收入以包谷、畜牧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人(占劳动力的1.37%),在省内务工4人,到省外务工0人。

3 云南丘北县官寨乡山心村

村情概况

山心村为行政村,隶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官寨乡,地处官寨乡东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28.00公里,到乡政府所在地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54公里。东邻双龙营镇,南邻双龙营镇,西邻水头村,北邻白马村。辖向东、丫口寨、打腊寨、幸福村、清水塘等10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31.00平方公里,海拔1,500.00米,年平均气温15.00 ℃,年降水量1,200.00毫米,适合种植杉木、松木等作物。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自然资源

山心村有耕地总面积4,217.00亩(其中:田0.00亩,地4,217.00亩),人均耕地2.10亩,主要种植烤烟、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拥有林地16,007.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8.1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2亩,主要种植油桐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45.00亩;荒山荒地22,164.00亩,其他面积4,067.00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300户饮用井水,有18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461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31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2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56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8.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28.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农用车3辆,拖拉机3辆,摩托车142辆。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72户;建有小水窖441口。全村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0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3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461户,共乡村人口2030人,其中男性1159人,女性871人。其中农业人口2030人,劳动力1040人。该村以彝、汉族为主,是彝、汉族混居村寨,其中彝族11698人,汉族332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964人;享受低保279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该村距离乡卫生院28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275户。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2.020.00平方米,拥有教师16人,距离乡镇中学(官寨中学)28.00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48人,其中小学生279人,中学生69人。

农村经济

2010年,该村经济总收入1046.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20万元;畜牧业收入403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618头,肉牛155头,肉羊932头);林业收入8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13万元;工资性收入1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1.2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0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43人,在省内务工78人,到省外务工65人。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4人,少数民族党员34人,其中男党员32人、女党员2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10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3个,共有团员51人。

村务公开

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9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92.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劳1617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是,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4 广东从化市鳌头镇山心村

村情概括

山心村归鳌头镇管理,毗连横坑村,潭口村,五丰村,毓秀钟灵,物产丰富,风景秀丽,村设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149名,其中35岁以下的45名,60岁以上的104名,高中以上学历的52名(含大专以上学历12名),女党员62名。现有两委干部6人。

自然资源

主要农产品:红苕,胡萝卜,青椒,红薯,平菇,香菇,桃子,蕹菜,椰子

村内资源:铜,铝,方解石,铬铁矿

农村经济

企事业单位:从化鳌头山心村老虎屋石场,从化山心金鸡楼峡山矿场,山心珠河尖峰矿场,山心村民委员会,从化山心珠河矿场

5 广东清新县太平镇山心村

山心村委村位于太平镇西部山区,距镇政府20公里,人口2108人,耕地面积1020亩,山林面积44000亩。办事处设在山心村河边上,该村委耕地在山区来讲比较平阔、土壤一般,水源充足,以农业生产为主,林业为副。在农业结构调整后,村委大量种植经济作物,以沙塘桔、蕃茨、芋头等,效果好,村委会下辖有16个自然村为:山一、山二、山三、上桂、下桂、坑尾、大水尾、上王村等。

6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谦六彝族乡山心村

村情概况

山心村隶属于谦六彝族乡乍乃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谦六乡西南边,距离村委会8公里,距离乡45公里。国土面积4.27平方公里,海拔1725米,年平均气温10℃,年降水量1300毫米,适宜种植荼等农作物。有耕地2822.5亩,其中人均耕地11.5亩;有林地:1860.4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3户,有乡村人口168人,其中农业人口168人,劳动力8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2人。

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0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自然资源

村有耕地总面积2822.5亩(其中:水田414亩,旱地2408.5亩),人均耕地11.5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860.4亩,荒山荒地1517.3亩,其他面积21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0年底,通水、不通电、不通路。全村有43户通自来水,有14户饮用井水。拥有电视机农户6户(占农户总数的1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6户(分别占总数的37%和37%)。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其他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4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4公里。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8亩,有效灌溉率为0.6%。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31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1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5.5万元,占总收入的57%;畜牧业收入3.9万元,占总收入的14.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5头,肉牛2头);林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7.4%;第二、第三产业收入2.7万元,占总收入的9.9%。农民人均纯收入89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10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0.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9%。该村计划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43户,共乡村人口168人,其中男性101人,女性67人。其中农业人口168人,劳动力86人。该村以拉祜族、哈尼族为主(是拉祜族、哈尼族混居地其中拉祜族150人,哈尼族18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34人,参合率80%。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4公里,距离乡卫生院45公里。该村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村内无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8户,占农户总数的18%。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扎发谷小学,中学生就读到谦六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3公里,距离中学45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人,其中小学生4人,中学生1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0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97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扶贫物资的发放,组干部误工补助。

基层组织

该村有党员1人,团员3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改善交通条件,调整产业结构,抓好粮食生产,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