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欸 |
释义 | 基本资料欸 拼音:ēi éi ěi èi ǎi 注音:ㄟ ㄟˊ ㄟˇ ㄟˋ ㄞˇ 部首笔画部首:欠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五笔86:CTDW 五笔98:CTDW 仓颉:IKNO 郑码:ZSMR 笔顺编号:54311343534 四角号码:2788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B38 GBK:9A47 汉字区位码:-689 字形结构汉字首尾分解:矣欠 汉字部件分解:矣欠 笔顺编号:54311343534 笔顺读写:折捺撇横横撇捺撇折撇捺 现代解释①欸 èi 基本字义 1. 叹词,表示招呼:~,你快来! 2. 叹词,表示诧异:~,他怎么又走了? 3. 叹词,表示应声或同意:~,我就来! 详细字义 <叹> 1. 表示答应或同意 [Yes]。如:欸,我就来! ②欸 ěi 基本字义 1. 叹词,表示不以为然:~,你这话可不对呀! 详细字义 <叹> 1. 表示不以为然 [No]。如:欸,这话可不对呀! ③欸 ǎi 基本字义 1. 〔~乃〕象声词,指摇橹声,如“烟销日出不见人,~~一声山水绿”。 常用词组 1. 欸乃 ǎinǎi [the creak of an oar] 象声词。开船的摇橹声 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④欸 ēi 详细字义 <叹> 1. 表示招呼 [hello]。如:欸,你过来 ⑤欸 éi 详细字义 <叹> 1. 表示诧异或忽然想起。如:欸,他怎么病了!欸,我三点钟还有一场电影呢! 古代解释①欸 āi详细字义 1.应声。《方言》十:“~,(殹上言下)(yī),然也。” 2.叹息。屈原《九章·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秋冬之绪风。” ②欸 ǎi [欸乃]: 开船的摇橹声。 柳宗元《渔翁》:“ 烟销日出不见人,~~一声山水绿 。" 康熙字典【辰集下】【欠字部】欸 ·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7 《唐韵》乌开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开切,𠀤音哀。 《说文》訾也。一曰然也。 《扬子·方言》欸,𧫦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或曰欸,或曰𧫦。 又叹声。 《陈芳·芸窻私志》今人暴见事之不然者,必出声曰欸,乌开切,乃叹声 也。 《楚辞·九章》欸秋冬之绪风。 《王逸曰》欸,叹也。 又《集韵》於其切,音医。相然应也。或作唉。 又《广韵》於改切《集韵》《韵会》倚亥切,𠀤哀上声。义同。 又欸乃,湖中节歌声。唐元结有《欸乃曲》,从依亥切。或音袄者,非。《韵会》按《说文》欸字原无袄音。 又按《项氏家训》曰:《刘蜕文集》中有《湖中霭廼曲》,《刘言史·潇湘诗》有闲歌暧廼深峡裏,元次山有《湖南欸乃歌》,三者皆一事,但用字异耳。 欸本音哀,亦作上声读,後人因《柳子厚集》中有注字云一本作袄霭。遂欲音欸为袄,音乃为霭,不知彼注自谓别本作袄霭,非谓欸乃当音袄霭也。 又《广韵》《集韵》𠀤许介切,音譮。怒声。 《扬子·渊骞篇》始皇方猎六国而翦牙欸。 《注》言王翦助秦之恶。牙欸,言切齿而怒也。 又《集韵》乙界切,音餲。义同。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卷八】【欠部】欸訾也。从欠矣声。凶戒切。又,乌开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訾也。按訾者,呰之字误。訾者,思称意也。呰者,诃也。分见言部,口部。玉篇。欸者,呰也。可正訾字之譌。广韵十六怪曰。怒声。十六咍曰。叹也。玉篇曰。恚声。正与诃义合。口部有唉字。譍也。与欸义别。项羽本纪。亚父受玉斗。拔劔撞而破之。曰唉。孺子不足与谋。此正怒声字。当作欸。方言。欸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曰欸。或曰𧫦。此正训譍字。当作唉。从欠。矣声。乌戒切。又乌开切。一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