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西省交通运输管理局 |
释义 | 山西省交通运输管理局是山西省道路运输行业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依法履行对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站场运营、机动车维修与综合性能检测、驾驶员培训的监督管理、以及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出租汽车、汽车租赁的管理和物流有关管理等职责,承担着统筹城乡道路运输发展、安全监管、应急保障等公共行政、公共服务职能。 科学发展 创新理念 造福百姓(以建党89周年为契机 实现八个战略基点 提高五个能力 做好三个服务 保增长 保民生 保稳定) 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让数字说话 村村通工程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加强货运管理 推进农村物流业发展(关注三农 建设新农村 严格管理 科学调度) 运输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实践“三大体系” 让《道路运输应急预案》随时随地发挥作用) 多措并举强化责任,运输安全进一步好转(人性管理 科技先行 回头看与摸底排查) 不断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督查惩教与诚信建设 完善监管体系 造福一方百姓) 依法行政、强化监管、源头治超进一步巩固(依法行政、合理有效强化监管 治超工作标本兼治) 科学发展 创新理念 造福百姓以建党89周年为契机 实现八个战略基点提高五个能力做好三个服务保增长 保民生 保稳定近年来,山西省交通运输管理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实践“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发展理念和运管发展“八个战略基点”(即坚持以实现公平公正,促进文明和谐,加快运输服务业发展为运管工作的出发点;以夯实基础管理,强化工作服务,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为运管工作的立足点;以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为运管工作的关键点;以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市场秩序,保障运输的安全畅通为运管工作的基本点;以规范站场管理,搞好源头治超,实现全省无双超工程为运管工作的闪光点;以搞好驾培物流,抓好节能减排,建设好应急保障体系为运管工作的着力点;以强化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为运管工作的支撑点;以加强文化建设,塑造行业形象,赢得社会和政府支持为运管工作的切入点),努力提高五个能力(即提高运输供给能力、提高安全监管能力、提高农村道路运输发展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市场监管能力),着力做好三个服务(即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使全省道路运输业持续平稳发展,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让数字说话村村通工程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发展农村客运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体现,是关系人民群众出行的大事,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近年来,为缩短城乡发展距离,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老百姓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山西省交通运输管理局在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发展农村客运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兼顾,平稳过渡;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人员对全省1198个乡镇、28203个建制村进行了全面普查,摸清了道路、运力、运量和农民群众对道路运输发展的需求等情况,编制了《山西省城乡道路客运网络图集》,将村村通客车任务全部落实到人,对未通客车的村进行规划。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安装农村客运候车亭6201个,招呼站牌16932个,农村客运基础设施覆盖率达到78%。建制村通客车率上升至96%。全省96个县(市)中的78个县(市)实行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开通农村客运线路2792条,农村客车达到6819辆。卓有成效的村村通客车工程,改善了农民的出行条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原国家交通部张春贤部长,冯正霖副部长,徐亚华副司长以及牛仁亮副省长在深入检查村村通客车工程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山西省村村通客车的做法,2007年2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进行了报道。 在全面推动村村通客车工作的同时,为顺应大部制改革和地方交通行政体制改革要求,主动而为,原省建设厅山西省城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处成建制划归省运管局,并更名为山西省城市汽车客运管理办公室,在省级层面实现了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格局。截止到目前,全省11个地市除大同、临汾以外的9个地市整体将公交出租成建制划归交通部门管理。城乡客运线路的统一规划,便捷了城乡群众出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加强货运管理 推进农村物流业发展关注三农 建设新农村严格管理 科学调度发展现代农村物流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开拓农村市场意义重大。近年来,山西省交通运输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道路运输业全面协调发展为战略目标,紧紧围绕服务“三农”, 依托村村通公路工程,通过乡镇客运站作为货物的集散地,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集约运输。近年来,山西省发展了平顺、应县等17个农村物流试点县,通过强力推进农村物流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物流能力,改善了农村物流格局,顺畅了农村商品流通渠道,提高了农村经济运行效率。 同时,山西省交通运输管理局还进一步加强了货运市场的监管,严把危货运输市场准入关,严格危货运输槽罐车检验制度,为货运市场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截止到2009年,全省营运货车达到 38.7万辆,年完成货运量 5.5亿吨,货物周转量2100.1亿吨公里。 运输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实践“三大体系”让《道路运输应急预案》随时随地发挥作用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和国防战备物资生产储备基地,公路交通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晋煤外运任务,而且是在战时或紧急情况下确保国民经济正常运转和人民生活稳定的重要保障。 2004年,在“迎峰度夏、公水联运、抢运电煤”的形势中,针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紧急情况下对货运车辆组织管理和应急指挥调度能力严重不足的状况,山西省交通运输管理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应对战略物资紧急运输和公共突发事件应急运输的思路,提出了加快构建全省战略物资道路运输保障体系的设想。 近年来,山西省组建了战略物资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体系、道路旅客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和维修救援保障“三大体系”。现有战略物资保障车队12支,车辆总数车辆总数580辆,车辆总吨位12343吨。完成了2005-2008年电煤抢运、康庄演习、“联动—2008B”军警民联合演习等重大工作任务,尤其在“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中,战略物资保障车队圆满完成了6.75万吨的电煤抢运任务和7.8万吨抗震救灾物资、33448套过渡板房的运送任务。汶川大地震后,组织应急保障客车200多辆,运送四川民工近9000人返乡。奥运期间,圆满完成了奥运交通保障工作。仅2008年,全省共实施维修救援7万辆次。 2010年6月25日国防部部长梁光烈在北京军区政委刘福连和山西省省长王君等领导的陪同下对战略物资道路运输保障车队大同总队进行了点验,给与高度评价。 此外,山西省运管局还完善了覆盖全省的汽车维修救援网络,全省256户维修企业纳入维修救援网络,拥有救援服务车辆405辆,配备有专业救援拖车139辆,并做到高速公路1.5小时到达,普通公路3个小时到达,全面提升了我省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能力。2009年11月10日,山西省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暴雪灾害,道路运输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全省运管系统以雪为令,迅速反应,启动《道路运输应急预案》,通过GPS定位系统和短信平台发布预警信息,确保行车安全。全省实施紧急救援120余次,共调集了大客车190辆次,越野车200余辆次,专业维修工1200多名,共疏散滞留车辆2800多辆,疏散旅客3500人,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扬和人民群众的称赞。又一次用实践证明了山西省运管队伍和运输企业是经得起考验、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多措并举强化责任,运输安全进一步好转人性管理 科技先行回头看与摸底排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山西省运管部门切实加强道路运输日常安全监管,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职责,并结合行业特点,开发建立了以GPS、掌上电脑、车载摄像机为技术支撑的监督管理平台,为8000多辆危货车辆、旅游车辆、长途班车等安装了GPS,用科技手段强化监管,使我省交通事故发生率及经济损失逐年下降,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09年,按照山西省政府和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的要求,省运管局全面贯彻三个发展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先后组织召开全省安全专项整治专题会议15次、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6次。深入全省11个市和119个县(市、区),对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督导,确保了专项整治工作“全覆盖”。通过总体安排、宣传发动、企业自查自整、机构排查摸底、三级联动、分类整治,以及“回头看”再检查等多种手段,督促运管机构和运输企业切实搞好摸底排查和自查自整。2009年共排查道路运输企业14497家,关闭2423家,整顿980家。 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促使道路运输安全发展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平衡的发展态势。同时山西省交通运输管理局获全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先进单位。 不断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督查惩教与诚信建设完善监管体系 造福一方百姓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近年来,山西省交通运输管理局在客、货运输企业和维修、检测、驾培企业及汽车站组织开展了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对道路运输驾驶员进行了诚信考核,实行了“黑名单”制度。2009年依法取缔7家危货运输企业,12户维修企业、4家综检站和6所驾校被责令限期整改。 为规范驾培市场,山西省交通运输管理局在2009年大力开展了驾培市场清理整顿,强化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资质管理,重新核定了全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级别和培训费用。深入开展驾培行业“上星级,创品牌”活动。加强了教练员资格管理。新设立4个教练员考试点,新增和换发新版教练员证2965个。 临汾市运管处制定了全市统一的理、术科教学计划指导文本和驾驶操作教案示范文本。晋中市启用了驾驶员报名远程监控系统,学员报名一律通过现场面试、采集指纹、照相等程序完成,杜绝了倒卖生源、只收钱不培训的现象。 同时,还加快了营运车辆二级维护质量监管体系建设,规范了作业档案管理。其中,在阳泉市开展了二级维护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在太原、晋中、长治、吕梁等市对营运车辆二级维护企业实行视频监控。强化了综检站监管,联合质监部门已对17个综检站进行了计量认证。太原、 晋中、临汾市级综检中心站通过了评审。 长治市运管处积极组织维修企业下乡,在农忙时节免费提供农机具和农用车辆维修服务,受到农民群众的一致称赞。 依法行政、强化监管、源头治超进一步巩固依法行政、合理有效强化监管治超工作标本兼治山西原本是超限超载的重灾区,自全省“无缝隙、拉网式”治超战役打响以来, 山西省运管系统不辱使命,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坚持规范行为、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立足源头、科学治超的方针,严格执行省政府223号、224号令,采取进驻与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经政府公示的货物源头企业进行监管,用投入源头治超仅占整个治超1/10的人力,治住了货运源头99%以上的超载车辆,减轻了路面站点治超的压力,为全省超限超载率控制在0.2%以内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8年8月1日,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在省运管局源头治超工作的汇报上批示:“运管系统在源头治超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7月23日—24日,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现场会在太原召开。会后,国务院张德江副总理批示:“山西省治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经验值得总结推广”,对我省源头治超给予高度评价。交通运输部李盛霖部长也充分肯定我省源头治超,认为管用有效,可学可鉴。2009年12月17日,山西省省长王君在省运管局的报告上批示:“你们的工作有力度,有成绩,上下反映都很好。望继续努力,加大力度,在治超工作中作出新成绩。” 2010年6月,王君省长又对治超工作做出新批示:“治超是一项重要工作,要进一步巩固治超成果,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这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2010年,山西省各级运管机构科学把握治超工作态势,着眼构建长效机制,应用科技手段全力推进源头科技治超,提高治超效果。临汾探索出围绕建立科技治超监管平台,形成以应用科技信息化手段,强化货运源头、路面站点的监管,容纳安全监督、物流信息服务及旅客出行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晋中市对货运源头单位实施了视频监控。吕梁推广实行了微机打印货运单(简称微机专用票)。太原、长治在源头单位过磅称重系统中安装了治超软件,缩短了过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良好效果。 阳泉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电子运单(IC卡),使之参与道路运输全过程,彻底杜绝了超限超载。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李刚司长对此评价“阳泉市运用科技手段治理超限超载是一条有效途径,是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的开拓性标志,特别是运用IC卡对车辆和从业人员的管理,是一条可借鉴、可操作、可推广的路子,希望阳泉市运用好、发挥好、总结好,在此基础上更加完善好。” 同时,各级运管机构继续加大执法力度,集中力量,重拳出击,打击非法运输,整治违规经营。2009年,全省共出动运政执法人员3.3万人次,查扣“黑车”1333辆,罚款820余万元。取缔不合格二级维护企业53户、非法驾校41所。查处违规招生、培训点201个,清理非法教学车辆54辆。集中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打击“黑车”等非法从事出租汽车营运活动专项治理工作,查处非法出租车2908辆。有效遏制了非法经营行为,改善了运输市场秩序。 科技引领 节能减排初显成效节能减排 保护环境优化配置 造福子孙节能减排是关系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山西省交通运输管理局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加以推进,在全省开展了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规划和管理对策的研究工作;举办了全省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专题培训;组织了节能减排现场观摩活动。鼓励运输企业,应用新技术和新能源,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在长治市积极推广使用甲醇客车80辆、双燃料公交车12台、教练车41台。在晋城市以煤层气重卡运输新干线为典型,推广煤层气燃料车辆进入运输市场。在三皇侯马运业狠抓企业综合节能减排工作,客运站场合理配置,甩挂运输重点推进,车辆技术强化监管,运输配载更加优化。2009年,在全国首届“宇通杯”驾驶员节能竞赛中,山西省代表团取得全国第五名、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驾驶员周帅和张勇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累累硕果文明执法 标兵层出不穷再接再厉 创新发展近年来,省运管局组织全省运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学习活动,省运管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提高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水平,形成了推动道路运输科学发展的共识,明确了推动道路运输科学发展的思路,影响道路运输科学发展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促进道路运输科学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省运管局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和谐单位,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被交通运输部授予“ 全国公路水路运输量专项调查先进集体”;政务大厅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巾帼文明岗”和“全国交通行业文明示范窗口”称号,稽查总队内勤支队被授予“省直青年文明号”等称号,全面促进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全省道路运输工作各个方面的创新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