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
释义 |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西布政司。是明朝在今山西省地区和河北部分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下辖4府4直隶州。布政使司衙门驻太原府。 历史沿革山西布政使司:元直属中书省。 洪武元年(1368)晋宁路改置平阳府,同年末(1369)冀宁路改置太原府; 二年(1369)大同路改置大同府,潞州、泽州、沁州、辽州分别升潞州直隶州、泽州直隶州、沁州直隶州、辽州直隶州; 同年置山西行中书省,治太原府,辖太原府、平阳府、大同府、辽州直隶州、沁州直隶州、泽州直隶州、潞州直隶州; 九年(1376)汾州升汾州直隶州;同年山西行省改置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嘉靖八年(1529)潞州直隶州升潞安府; 万历二十三年(1595)汾州直隶州升汾州府。 行政区划太原府太原府:元为冀宁路。洪武元年末(1369)改置太原府,二年(1369)属行省。 阳曲县:倚郭。静乐县东偏北有沙婆岭巡司,后迁本县西北天门关;东北有石岭关巡司。 太原县:元为平晋县。洪武四年(1371)自县东北徙治汾水西晋阳故城南,八年(1375)更名太原县。 榆次县: 太谷县:东南有马岭关巡司。 祁 县:东南有隆舟峪巡司。 徐沟县: 清源县: 交城县: 文水县: 寿阳县: 盂 县:元为盂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盂县,仍属太原府。 静乐县:元为管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静乐县,仍属太原府。东南有故镇巡司驻两岭关,后迁顺水 村;南偏西有楼烦镇巡司。 河曲县:元省入保德州。洪武十三年(1380)复置河曲县,来属太原府。 平定州:元[无倚郭]。东偏北有故关巡司驻井陉关,洪武三年设。 乐平县: 忻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秀容县入州。西偏南有牛尾庄巡司,后迁州北之十里;又西有寨西巡司,后废; 西北有沙沟巡司,后废。 定襄县:东有胡谷寨巡司,后废。 代 州:元[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代县,仍属太原府,八年(1375)复升为代州。西北有太和岭巡司,后 废;北有水勤口巡司,后废。 五台县:元为台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五台县,仍属太原府,八年(1375)改属代州。东偏南有高洪 口巡司;又东北有大谷口、饭仙山巡司,后俱废。 繁峙县:元为坚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繁峙县,仍属太原府,八年(1375)改属代州;成化三年(1467) 自县南河南徙治东义村,万历十四年(1586)徙治河北石龙岗。北有茹越口巡司,后废;东北有北楼口 巡司,后废;东偏北有平刑岭巡司驻平刑关,后废。 崞 县:元为崞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崞县,仍属太原府,八年(1375)改属代州。西南有芦板寨、 杨武峪巡司,西北有吊桥岭、胡峪北口巡司。 岢岚州:元省入岚州。洪武七年(1374)置岢岚县,来属太原府,八年(1375)复升为岢岚州。西北有岢岚镇巡司, 后废。 岚 县:元岚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岚县,八年(1375)改属岢岚州。北有二郎关、鹿径岭巡司。 兴 县:元兴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兴县,八年(1375)改属岢岚州。东偏产有界河口巡司,西有孟 家峪巡司。 保德州:元[无倚郭]。洪武七年(1374)降为保德县,仍属太原府,八年(1375)改属岢岚州,九年(1376)复升为保 德州,复改属太原府。东北有马水巡司,后废。 平阳府平阳府:元为晋宁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平阳府,二年(1369)属行省。 临汾县:倚郭。 襄陵县:南偏西有太平关巡司。 洪洞县: 浮山县: 赵城县:元属霍州。洪武三年(1370)直属平阳府。 太平县:元属绛州。洪武二年(1369)直属平阳府。 岳阳县: 曲沃县:元属绛州。洪武二年(1369)直属平阳府。 翼城县:元属绛州。洪武二年(1369)直属平阳府。 汾西县: 蒲 县:元属隰州。洪武二年(1369)直属平阳府。东有张村岔巡司。 灵石县:元属霍州。万历二十三年(1595)改属汾州府,四十三年(1615)改属平阳府。北有灵石口巡司。 蒲 州:元为河中府。洪武二年(1369)降为蒲州,并省倚郭河东县入州。南有风陵关巡司。 临晋县:西偏北有吴王寨巡司。 荣河县: 猗氏县: 万泉县: 河津县:西北有禹门渡巡司。 解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解县入州。北偏东有长乐镇巡司,东南有盐池巡司。 安邑县:东南有圣惠镇巡司,西南有西姚巡司。 夏 县: 闻喜县: 平陆县:东有沙涧茅津渡巡司,东偏北有白浪渡巡司。 芮城县:东偏北有陌底渡巡司。 绛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正平县入州。 稷山县: 绛 县: 垣曲县:西北有横岭背巡司。 霍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霍邑县入州。 吉 州:元[无倚郭]。西有乌仁关巡司,西北有平渡关巡司。 乡宁县:西北有龙尾碛巡司。 隰 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隰川县入州。东北有广武庄巡司。 大宁县:西有马斗关巡司。 永和县:西北有永和关巡司。 汾州府汾州府:元为汾州属冀宁路。洪武九年(1376)升为直隶州,属布政司;万历二十三年(1595)升为汾州府。 汾阳县:倚郭。元为西河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汾州,万历二十三年(1595)置汾阳县,仍为倚郭。西北有金 锁关、黄芦岭巡司。 孝义县:西偏南有温泉镇巡司。 平遥县:南有普同关巡司,后迁县东北洪善镇。 介休县:东南有关子岭镇巡司。 石楼县:元属晋宁路隰州。万历二十三年(1595)改属汾州府。西北有上平关巡司,西南有永和关巡司,东北 有窟龙关巡司。 临 县:元为临州[无倚郭]属冀宁路。洪武二年(1369)降为临县,仍属太原府,万历二十三年(1595)改属汾州 府。西偏北有克狐寨巡司。 永宁州:元为石州属冀宁路。洪武三年(1370)省倚郭离石县入州,隆庆二年(1568)更名永宁州,万历二十三 年(1595)改属汾州府。西偏南有青龙渡巡司,万历二十三年设;北偏东有赤坚岭巡司。 宁乡县: 潞安府潞安府:元为潞州属晋宁路。洪武二年(1369)升为直隶州,属行省;嘉靖八年(1529)升为潞安府。 长治县:倚郭。元为上党县。洪武二年(1369)省入潞州,嘉靖八年(1529)置长治县,仍为倚郭。 长子县: 屯留县: 襄垣县:西北有五巑山巡司。 潞城县:洪武二年(1369)直属平阳府,嘉靖八年(1529)复改属潞安府。 壶关县:洪武二年(1369)直属平阳府,嘉靖八年(1529)复改属潞安府。 黎城县:洪武二年(1369)直属平阳府,嘉靖八年(1529)复改属潞安府。东北有吾儿峪巡司。 平顺县:嘉靖八年(1529)析潞城、壶关、黎城三县于潞城县青羊里置平顺县,来属潞安府。东偏北有虹梯关巡司, 东南有玉峡关巡司。 大同府大同府:元为大同路。洪武二年(1368)改置大同府,属行省。 大同县:倚郭。 怀仁县: 浑源州:元[无倚郭]。南偏东有瓷窑口巡司,东南有峪口巡司。 应 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金城县入州。东南有小石口、胡峪口巡司,南有茹越口巡司(在繁峙县)。 山阴县: 朔 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鄯阳县入州。北有沙净口巡司,西南有神池口巡司。 马邑县: 武 州:元[无倚郭]。洪武元年(1368)省入朔州。 蔚 州:元蔚昌府属上都路。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蔚州,改属顺宁府,四年(1371)改属大同府,省倚郭灵仙县 入州。西南有石门口巡司,东南有神通沟镇巡司,北偏东有鸳鸯口巡司,东北有长宁镇巡司;东偏南有 九宫口巡司,后迁县南偏东黑石岭堡;东北有美峪口巡司,寻迁董家庄;县境有兴宁口巡司,后迁县南 偏东之北关口。 广灵县:北有平岭关巡司,后迁县西偏南林关口。 广昌县:元为飞狐县。洪武二年(1369)更名广昌县。 灵丘县: 定安县:洪武二年(1369)省入蔚州。 泽 州泽 州:元属晋宁路。洪武二年(1369)升为直隶州,属行省,并省倚郭晋城县入州。东南有柳树店巡司,南有横望 岭巡司。 高平县:西南有空仓堡巡司。 阳城县: 陵川县:南有永和隘巡司,后废。 沁水县:西北有东乌岭巡司。 沁 州沁 州:元属晋宁路。洪武二年(1369)升为直隶州,属行省,并省倚郭铜鞮县入州,万历二十三年(1595)降为散州, 改属汾州府,三十二年(1604)复升为直隶州,属布政司。 沁源县:北偏西有绵上巡司。 武乡县: 辽 州辽 州:元属晋宁路。洪武二年(1369)升为直隶州,属行省,并省倚郭辽山县入州。东南有十八盘巡司驻黄泽岭。 榆社县:西北有黄花岭、马岭关巡司(在太谷县)。 和顺县:东有黄榆岭巡司,东北有松子岭巡司,西北有八赋岭巡司驻仪城。 丰 州:元[无倚郭]属大同路。洪武年间废,宣德元年(1426)复置丰州,正统十四年(1449)复废。 云内县:元为云内州[无倚郭]属大同路。洪武初年废;宣德元年(1426)复置云内县,属丰州;正统十四年(1449) 复废。 军事卫所山西都司:洪武三年末(1371)置太原都卫,治太原府,八年(1375)改置山西都指挥使司。 太原左卫:倚郭。洪武三年(1370)置太原左卫于太原府。 太原右卫:倚郭。洪武三年(1370)置太原右卫于太原府。 太原前卫:倚郭。洪武四年(1371)置太原左卫于太原府。 潞州卫:洪武元年(1368)置潞州卫于潞州。 平阳卫:洪武二年(1369)置平阳卫于平阳府。 汾州卫: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汾州千户所于汾州,弘治七年(1474)升置汾州卫。 镇西卫:洪武七年末(1375)置镇西卫于岢岚州。 振武卫: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振武卫于代州。 汾阳中护卫:[待考],永乐七年(1409)置汾阳中护卫于潞州。 渖阳中护卫: 晋府仪卫司: 晋府群牧所: 渖府仪卫司: 渖府群牧所: 代府仪卫司: 代府群牧所: 太原左护卫:明初置太原左护卫(属王府),后废。 太原右护卫:明初置太原右护卫(属王府),后废。 太原中护卫:明初置太原中护卫(属王府),后废。 宁化千户所:洪武十一年(1378)置宁化守御千户所于静乐县北偏东故宁化州。 雁门千户所:洪武十二年(1379)置雁门守御千户所于代州西北雁门关。 保德千户所:宣德七年(1432)置保德守御千户所于保德州。 偏头关千户所:成化十一年末(1476)置偏头关守御千户所于河曲县东北偏头关。 宁武千户所:弘治十年末(1498)置宁武守御千户所于崞县西北宁武关。 八角千户所:嘉靖三年(1524)置八角守御千户所于崞县西北八角堡。 老营堡千户所:嘉靖十七年(1538)置老营堡守御千户所于河曲县东北老营堡。 沁州千户所:洪武十一年(1378)置沁州守御千户所于沁州。 磁州千户所(在河南):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磁州守御千户所于河南磁州。 新固关千户所:明末置新固关守御千户所于平定州东新固关。 后军都督府直属山西在外卫所: 平定千户所:明初置平定守御千户所,属山西都司,后直属后军都督府。 蒲州千户所:明初置蒲州守御千户所,属山西都司,后直属后军都督府 山西行都司:洪武四年(1371)置大同都卫,治大同府白羊城;八年(1375)改置山西行都指挥使司,二十五年(1392) 徙治大同府。 大同前卫:倚郭。洪武七年(1374)置大同前卫于大同府。 大同后卫:倚郭。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大同后卫于大同府,寻废,二十六年(1393)复置大同后卫于大同府城东, 后复徙治大同府。 聚落千户所:嘉靖二年(1523)置聚落守御千户所于大同府聚落城。 大同中卫:倚郭。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大同中卫于大同府,后废。 大同左卫: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大同左卫于大同府,洪武三十五年(1402)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大同左卫, 永乐七年(1409)徙治白羊城(故镇朔卫城)。 大同右卫: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大同右卫于大同府,洪武三十五年(1402)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大同右卫, 永乐七年(1409)徙治静边城(故定边卫城)。 朔州卫:洪武十年(1377)置朔州卫于朔州。 云川卫: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云川卫于单于城,永乐元年(1403)徙治北直隶雄县,直属后军都督府;宣德元年 (1426)徙故治,复改属行都司;正统十四年(1449)徙治大同左卫城。 玉林卫: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玉林卫于榆林城,永乐元年(1403)徙治北直隶定州,直属后军都督府;宣德元年 (1426)徙故治,复改属行都司;正统十四年(1449)徙治大同右卫城。 阳和卫:元为白登县属大同府。洪武年间废。 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阳和卫于故县西北。 高山卫: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高山卫于大同府西高山,永乐元年(1403)徙治北直隶保定府,直属后军都督府;宣 德元年(1426)徙治阳和卫城,复改属行都司。 天成卫:元为天成县属兴和路。洪武四年(1371)改属大同府,寻废。 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天成卫。 镇虏卫: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镇虏卫于大红城,永乐元年(1403)徙治北直隶涿州,直属后军都督府;宣德元年 (1426)徙故治,复改属行都司;正统十四年(1449)徙治天成卫城。 威远卫:正统三年(1438)置威远卫于净水坪。 平虏卫:成化十七年(1481)置平虏卫于大同府,嘉靖年间徙治老军营。 井坪千户所:成化二十年(1484)置井坪守御千户所于井坪。 平地县:元属大同路。洪武年间废。 东胜卫:见后军都督府属北直隶在外卫所。 失宝赤千户所:洪武四年(1371)置失宝赤守御千户所,后废。 五花城千户所:洪武四年(1371)置五花城守御千户所,后废。 斡鲁忽奴千户所:洪武四年(1371)置斡鲁忽奴守御千户所,后废。 燕只千户所:洪武四年(1371)置燕只守御千户所,后废。 瓮吉剌千户所:洪武四年(1371)置瓮吉剌守御千户所,后废。 净州路:洪武年间废。并废倚郭天山县。 察罕脑儿卫:洪武七年(1374)置察罕脑儿卫于插汉脑儿,后废。 官山卫:洪武八年(1375)置官山卫于官山麓,九年(1376)废。 宣德卫:元为宣宁县属大同路。洪武年间废。 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宣德卫,永乐元年(1403)废。 安东中屯卫:洪武三十一年(1398)置安东中屯卫于应州。 山阴千户所:宣德三年(1428)置山阴守御千户所于山阴县。 马邑千户所:宣德五年(1430)置马邑守御千户所于马邑县。 明代部分地名考: 朔州神池口巡司:今神池县; 宁化千户所:今宁武县宁化乡宁化村; 雁门千户所:今代县雁门关乡; 偏头关千户所:今偏关县; 宁武千户所:今宁武县; 八角千户所:今神池县八角镇; 老营堡千户所:今偏关县老营镇; 新固关千户所:今平定县柏井镇/槐树铺镇境内; 白登县:今阳高县大白登镇大白登村; 云川卫(单于城):今和林格尔县西北境; 玉林卫(榆林城):今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榆林城; 高山卫(高山):今大同市南郊区高山镇高山村; 威远卫:今右玉县威远镇威远堡; 镇虏卫(大红城):今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大红城村; 井坪千户所:今朔州市平鲁区; 聚落千户所:今大同县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