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释义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是民政注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于2007 年在北京成立,是一个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创办人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吕植教授。目前的项目主要在中国西部,示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并推动自然保护在国家和地方政策以及公众意识中的主流化。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简称“山水”)是保护国际的合作伙伴。保护国际(CI)是一家从事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民间组织。

简介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简称“山水”)是保护国际的合作伙伴。保护国际(CI)是一家从事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民间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于2007 年在北京成立,是一个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其创办得到了保护国际的支持。

“知者乐山,仁者乐水。”来自《论语》。在现代语境中,“山水” 是自然的形象和代言,是“城外”的景观、野生动植物及乡村生活的集合,山水呵护所有的生命,是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存、发展、情感、精神和文化的保障和源泉。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作为催化剂、协调者和支持者,推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程和主流化,并促进中国在全球环境保护领域里的积极作用。

理想

概述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深陷危机。生态系统已入不敷出,难以支撑不断加速的经济增长和大众消费。人类满怀热情地营造着现代生活,但是幸福感并没有和财富的积累同步增长。我们因此而陷入了深切的焦虑之中。依赖现代工业文明和技术进步使人类淡忘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没有地球,人类就无法生存。

生态公平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希望重建生态公平,这就是在现代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和科学地认识自然生态的价值,汲取传统文化精髓,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运用新的经济、技术、市场机制与善治,让生态价值得到应有的尊重,让当地百姓成为生态保护的主人并从中受益,主动应对以气候变化等环境和发展的危机。

相信,一个健康、持续发展的中国和世界,必须建立在生态公平的基础之上—— 这正是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理想所在。

策略

做而论道-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策略

:在乡村实践融合政府、市场、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的、具有中国智慧和国际视野的生态特区,促进重要生态区域的发展规划,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提炼生态盈利、社区自信、文化传承的发展经验;倡导国家和地方决策的生态公平。

:实现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当地与外界之间的生态公平之道。

文化

热爱自然:热爱自然,从中汲取生活与工作的灵感和能量;

平等尊重:平等看待自然与生命,并尊重不同文化;

乡土情怀:相信当地百姓是自然的守护者,尊重当地发展经济的需要,欣赏并学习与美好自然相互依存的乡土文化和价值;

国际视野:具备国际视野,学习全球经验,应用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专业精神:用专业精神做事,无论是采用科学方法、吸纳乡土知识,还是与政府、企业、媒体合作;

诚实正直:谨以向社会公开、诚信态度和实干、高效的工作成绩回馈捐赠者及支持者的信任。

吕植教授谈保护中心缘起

吕植:山水的缘起

八十年代中期。中国自然保护事业刚刚起步不久,我那时刚满20 岁,跟随北京大学潘文石老师在陕西秦岭深山中进行野外大熊猫的科学研究。一次,一只怀孕的毛冠鹿误闯到村里,我眼看着村民们兴奋地追赶着,直到母鹿体力不支,口吐白沫倒在地上。正当我踌躇着是否上前劝阻时,淳朴的村民由衷地对我说:你真有福气,一来就有肉吃!这件事对我的震动很大:保护自然,离不开当地百姓的支持,若无法让百姓受益,保护是缺乏说服力的。

然而“ 如何做”却是一个难题,需要有乐观的精神、长期的坚持和不断创新的工作方法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答案。

我在九十年代中期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试图寻找协调自然保护与当地发展的途径。从启动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到鼓励白马社区参与保护,从西藏羌塘草原的徒步考察到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体会传统“ 神山”文化,我看到单一的工作方法在解决复杂环境问题时的苍白,也深感中国传统文化对基于科学的保护理念和实践的启发。2002 年,我加入保护国际(CI),作为保护国际在中国的代表,我和我的团队深入实践如何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同时,让自然保护得到更广泛的支持,成为社会主流。我们发掘根植于民间的思想和行动,并促进民间保护力量的科学性和治理能力;我们引入森林碳汇和水源保护基金等全球化的市场机制投资自然保护,与政府合作授权乡村社区,使之成为保护的主体。这些努力所取得的成效,让我们逐渐树立信心:一种生态公平的发展模式是可能的!

2007 年,“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一个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在北京成立。其创办得到了保护国际的支持。“山水”的志向是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本土自然保护组织,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中,融合政府、市场、传统文化和当地社区以及国内国际的资源,在基层实践生态公平,在生态价值最高的中国西南和青藏高原示范一个个“ 生态特区”,以中国智慧为世界贡献人与自然持续共存的希望。

多年的积累使我们有可能在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甘肃等地的重要生态区域中数十个乡村和保护区,面积数十万平方公里开展生态特区的试验。在当地,我们的合作伙伴包括乡村社区、保护区、政府、研究人员、草根组织,同时我们也和政府部门、学术、文化和商业机构、NGO 等开展跨领域的合作,为这些生态特区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主要负责人

吕植

北京大学教授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任

建立生态特区

生态特区是在重要生态区域内,融合当地领导力、政策、科学、传统文化和生态有偿服务市场,建立的新的保护与发展综合区,是一种体现生态公平的发展尝试。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中国西部开始推动“生态特区”。目前的区域有以大熊猫为代表物种的西南山地,含四川、陕西、甘肃等山区;以普氏原羚为代表物种的青海湖区域;以雪豹为代表物种的三江源区域,含青海、西藏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实践基础是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的25个自然保护区和120个多个乡村社区。

生态特区的建立基础

清晰的目标和实用的方法

科学家的智慧和当地的知识结合,让生态特区的设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保护中心参照最优秀的科学技术,并充分尊重、发掘和借鉴当地本土知识和文化传统,促进现代科学知识与当地社区传统知识、保护生物学和经济、社会多学科知识融合。山水已经与北京大学合作,在大熊猫、普氏原羚、雪豹等关键动物物种以及西部濒危植物的栖息地开展研究和传统文化调查,为这些物种的长期生存设计适于当地特色的“生态特区”方案,并开始在关键区域支持社区开展保护工作。生态特区的目标是在基层对国家和地方在动植物、栖息地、森林草原、水源地、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可持续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目标进行细化,发展出具体和可监测、可验证、可报告的指标体系。生态特区的设计中将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的因素,用适合当地情况的新技术,自下而上地示范低碳乡村的方案。

培养绿色领袖

当地人主导的自然保护才有生命力。基层有很多有见识、有魄力的领导者,山水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当地领袖、草根组织和社会企业。目前山水的社区保护基金已经支持了超过100个乡村的绿色领袖,为其提供赠款、培训和网络支持;并用文字、影像等方式记录社区领袖的形成历程,生态特区的建立将鼓励当地文化的教育和传承。

政府的认可和赋权

国家和地方有很多好的政策,如何落实需要实地测试和验证。生态特区必须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山水通过“协议保护”的方式,促成当地乡村社区(当地资源使用和实际保护者)和政府(资源所有者和法定保护者)签订保护协议,政府为社区赋权,社区完成双方商定的保护目标,得到生计、文化、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目前山水的“协议保护”项目已经在16个地点开展。保护协议的签订让政府在扶贫、发展、生态保护方面的支持可以和生态保护的目标具体结合,是生态特区的雏形。同时,生态特区的试验也要为国家宏观政策区域规划和发展、大型工程规划、政绩考核实现生态保护指标提供具体的落地方案。

长效的资金来自于生态有偿服务

生态特区需要以其提供的生态价值和服务得到可持续经济支持,除了政策性的拨款,我们支持用市场化的手段激励自然保护,生态特区要在原有当地传统生计的基础上,发展体现生态价值的新生计来源,如旅游、森林碳汇、水源地保护、社区产品等,利用日益发达的生态产品盈利。在保护国际等支持下,山水目前已经在以森林碳汇和水源地保护等市场机制,为当地的保护者创造的生态服务长期付费;目前森林碳汇在四川、云南已经恢复了数千公顷退化森林,可以吸收百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额度用于交易,同时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为当地百姓提供生计服务;水源地保护试点在丽江市尝试从游客中收费支持上游农业减少面源污染,在四川省平武县用部分水费补偿水源头的村级保护方案。

保护中心的工作

对生态保护或者生态特区的目标,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带来雪上加霜的负面效果,但是中国还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气候适应方案。西部的青藏高原、西南山地等生态系统,都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区域,即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先区域。因此生态特区的方案中需要有应对气候变化,防止物种灭绝和保持生态系统的服务的目标。同时,一个物种丰富、生态完整的系统也使生态特区对气候变化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图中显示了中国600个保护物种的分布区叠加,图中颜色越深的地区保护物种分布越集中。如果和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区域叠加,我国北部与西部的生态脆弱地区将最易成为气候变化脆弱区。 青藏高原由于冰川的融化对水资源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特有性、当地牧民以草原为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作为亚洲大江大河的水源地对下游数十亿人民生存和生计的影响,是应对气候变化最为优先的区域。西南山地作为全球温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以及物种在高山峡谷狭域和垂直分布的特点,决定了这里的高海拔地带是我国物种灭绝的风险最高的区域。 西北和西南的河流、湖泊和湿地等淡水生态系统位于江河的上游,其生态服务价值高,同时受气候变化,特别是冰川融化的影响较大;由于高山峡谷的隔离作用,物种特化程度高,脆弱性大,因此也是适应气候变化的优先区域。这些都是山水建立生态特区,设计气候变化应对方案的优先地区。

保护中心的工作,是由下至上地制定可行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保护中心在四川、云南的森林碳汇项目已经恢复了数千公顷退化森林,可以吸收百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额度用于交易。同时,山水已经在多个项目中设计了气候变化应对的监测、研究方案,并将应对气候变化列为作为长期的工作方向。

保护行动

乡村保护实践

由下至上的保护实践是中国自然保护中最缺乏的一环。乡村包括城市之外的生态系统,农村、牧区的社区,也包括国家、地方和民间建立的各级保护区系统。目前我国已有2,500 个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约15%,但是仍然有大面积的重要生态区域在保护区之外。由于保护区多地处偏远,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力支持,保护成效未能尽如人意。乡村保护实践的根本是为当地保护区和乡村社区创造激励机制,提高成效,鼓励社区参与,让国家的保护政策落到实处。在乡村适用的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生态补偿的具体方案,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重要生态区域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重要区域,如跨越四川、甘肃、陕西的大熊猫分布区;和跨越青海、西藏的黄河、长江、澜沧江上游的三江源区域等。这些重要生态区域有一些已经被政府划为保护区,如四川的王朗、卧龙国家级保护区主要保护熊猫等物种及其栖息地,青海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湿地、草场和野生动植物。已经建立的保护区能力仍嫌不足,而保护区系统之外,也还有价值很高的生态区域亟待保护。 由于保护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大,地方建立保护区的热情已经越来越低。重要生态区域的保护,需要综合考虑国家和地方保护和发展的需求来做合理区域规划。基于乡村的保护实践则是这些区域规划的先期试验和示范。

“熊猫卫士行动”启动

截至2008年6月23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81人遇难,374171人受伤,失踪18498人。受灾人数更是达到4千5百万人。这次地震的震中是位于中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东缘的汶川县。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已经在这一区域进行了超过六年旨在保护这一地区生物多样性,包括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濒危物种的项目和研究工作。

举办活动

举办" 生态论坛"

作为有实践基础支持的政策探讨平台,定期邀请基层的实践者和政策、科研、市场领域的有识之士,就保护的关键问题和方向研讨;从实例中提炼经验,进行传播,促成更到位的支持,从而进一步促进更深入和广泛的实践。

吸引各界社会领袖参与

“山水社”将组织包括城市的展览、讲座、和野外高端生态考察-“山水行”;2009年4月,我们与“漂流中国”合作,组织科学家、企业家和当地村民代表,沿金沙江漂流140公里,考察当地生态,并将为保护金沙江出版“正在消失的河流”画册。山水社员也为山水开展的活动提供支持。2009年9月-12月,参与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山水-综合艺术视界中的自然生态”大型“绿色”艺术计划,共同举办“山水论坛”邀请跨学科的人士,多角度地探讨环境、社会和人类的危机及解决方案。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山水作为中国民间的观察员组织,将组团带领中国企业家参会,与全球企业、专家、政府研讨,学习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培养城市青年绿色领袖

山水与财经杂志携手,从2010 年开始招募城市中优秀青年高校毕业生,参与实践基层环保理想,培养中国青年绿色领导者,邀请关注环境的社会知名人士作为导师,通过培训和到山水乡村的生态特区实习,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见解、具备领导人素质和企业家精神的绿色领袖,在自然保护领域创业,并吸引中国社会更关注中国的自然。

发表“ 中国自然保护实践”

积累“ 中国自然保护实践”:针对中国自然保护实践记录的缺乏,记录、出版、并促进自然保护实践经验的分享,为支持自然保护的政府部门、资助人、社会力量提供有信用度的参考信息。

山水故事

24小时守护野生动物的丛林之眼

地点: 陕西省洋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汉江上游,面积300 平方公里;

方法: 培训和实施红外相机监测;

改变: 长青国家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6 年,是为了保护野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在原来的森工采伐区域建立起来的保护区,其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巡护和日常监测。保护区的大部分野外工作人员都是原来从事采伐的林业局职工,普遍缺乏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方法训练,以往采用的监测方法是基于样线的痕迹记录法,数据质量严重依赖于监测人员的能力和责任心。从2008 年3 月起,我们引入了红外相机监测的技术,对野外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在2008 年的9 个月的时间里,对139 个位点进行了调查,累计工作量4307 个相机工作日,取得2000 多个动物物种分布记录,包括兽类21 个物种和鸟类13个物种。其中包括大型食肉动物豹的确切记录,和鸟类新记录鹰雕。在获得高质量监测数据的同时,野外工作人员监测的能力和积极性也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保护区基于2008 年的监测成果,扩大了2009 年监测的范围和监测的门类,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平大幅度提高。

支持/合作: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国际,汇丰银行慈善基金,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培养当地的“ 科学家”

地点: 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果洛州白玉、哇玉、索日玛乡,黄河长江源头分水岭,面积约2000 平方公里;

方法: 社区保护基金小额赠款,乡村绿色领袖培训计划, 乡村之眼参与式影像制作,牧区乡村区研究和监测;

改变: 扎西桑俄是青海省果洛州白玉寺的一名堪布(藏传佛教学者)。他从小热爱自然,13 岁开始观察记录鸟类。2007 年,扎西堪布在家乡成立了“ 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这时候,他还从不认识外界其他的环保组织。2008 年起,扎西得到了社区保护基金的支持,对巴颜喀拉山一带特有的珍稀鸟类藏鹀进行研究和保护,并设立了民间的藏鹀保护小区。通过社区基金的网络,扎西有机会到省会西宁参加保护知识和方法的培训,通过“ 乡村之眼”拍摄的纪录片也参加了在昆明举办的“ 云之南”记录影像展等交流活动。扎西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乡村保护带头人,受到启发,开阔了思路,继而在家乡组织了白马鸡保护、高原花卉调查、小学生观鸟等丰富的活动。2008 年底,“ 山水”主任- 北京大学教授吕植博士和著名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博士来到扎西的家乡,帮助他详细分析了现有的藏鹀保护方法,提出诸多有益的建议,并邀请扎西参加2009 年7 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向全世界的科学家和保护工作者介绍自己的保护工作。截至2009 年7 月,山水已经支持了超过50 名象扎西桑俄这样的社区保护领导者。当地的“ 科学家”长期驻扎,可以做研究者做不到的细致工作。参与这些科学工作反过来又让乡村百姓更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家乡,对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生活的关系有了判断,更加自豪、自信地看待他们的发展。

支持/ 合作: 白玉乡年保玉则环境保护协会,青海省林业厅,青海省三江源保护协会,保护国际,杨元龙溢达教育基金会

绿色领袖在乡村

地点:甘肃省文县李子坝村,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南端,大熊猫栖息地,四川青川县水源地,面积

65 平方公里;

方法:协议保护;

改变:距离自然资源最近的李子坝社区本来是天然的保护者,但是因为不能从保护环境中受益而转为追求短期利益,当地森林一度受到严重的砍伐,破坏了小环境也让主要生计来源的茶叶质量不断下降,进入恶性循环。同时,政府和保护区虽然负有保护生态的责任,但是人力物力能力都有所不及,如何有效的引导社区可持续的利用资源,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山水在保护国际的支持下,在李子坝村组织多轮谈判,支持保护区和李子坝村签署了保护协议,保护区为村子授权巡山保护,定期检查保护成效。作为鼓励,从资金和政策上帮助社区,提高老百姓的生计,让生态保护成为乡村盈利、恢复自信和强化文化的新着力点。李子坝村森林破坏现象大量减少,村子的农民森林巡护队还获得2009 年SEE.TNC 生态奖的优秀奖。李子坝的案例大大了启发了熊猫栖息地的其他保护区,作为一种有效的思路,山水实施的协议保护项目正在17 个像李子坝村的这样的村子开展。

支持/ 合作 :李子坝村,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国际协议保护项目,兰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

推动市场自发为水源保护买单

地点: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余家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平武县水源地;面积10 平方公里;

方法: 生态有偿服务,水源保护基金,私人保护区;

改变: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流域生态补偿方面的试点工作,以调整态系统服务的提供方和受益方的利益关系,体现“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而这些试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大多情况下是政府买单,这样的做法尽管在资金上有一定保障,但是”一刀切”的政策往往模糊了生态效益或“ 产品”与资金偿付之间的利益关系。山水的尝试是:在流域生态补偿上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使生态服务的提供者(即保护者)能够持续受益。山水帮助平武县政府全县的水源地和熊猫栖息地余家山建立全国第一个私人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并进而开展了流域生态有偿服务的试点项目,对水源地的生态服务和面临威胁进行科学评估后,提出了以县城用水户水费为基础推动余家山社区替代生计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补偿模式。平武县政府已经采纳了该政策建议,并已经成立了多部门共同管理的平武县生态补偿专项基金以实施该项目。除平武县余家山试点项目外,山水和保护国际还在云南省丽江市实施了一个以旅游市场为依托的生态有偿服务项目。另一方面,山水也通过和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的合作,在四川省内10 个市州开展了流域生态有偿服务的研究工作,并将支持其中2-3 个研究项目得以实施。这些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基于市场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实例。

支持/ 合作: 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四川省林业厅、平武县政府、

平武县林业局、余家山保护区、保护国际、3M 公司、 美国铝业公司

保护三江源

地点:青海玉树州曲麻莱县措池村,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雪豹、野牦牛、岩羊、藏野驴等多种青藏高原特有和濒危物种的栖息地,长江源头,面积2,500 平方公里; 方法: 协议保护,社区监测,社区保护基金小额赠款,乡村绿色领袖培训计划;乡村之眼参与式影像制作;

改变:生态监测对于生态非常脆弱和敏感的三江源地区极为重要,但长期以来由于保护区的力量有限,未能系统地开展。位于这个15 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措池村,有优秀的保护传统,他们缺乏的是科学的方法和仪器,以及有效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经过科学的设计和多轮协商,三江源保护区管理局和措池支持保护区签署了保护协议,以当地村民成立的野牦牛守望者协会为依托,补充生态监测能力、设备和管理制度,建立监测数据库,使措池村逐渐成为三江源地区生态监测的生力军。结合科学和当地传统知识,措池村在监测管理制度下定线、定时、定人的开展监测活动,包括藏野驴、野牦牛等野生动物监测和六项关于当地气候变化的监测,丰富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监测数据。与此同时,过去两年中措池村共阻止了5 次外来人员到措池的打猎、测绘等活动。让科学的保护方法走进社区,结合社区的天然优势,共同保护美好家园。对生态的监测也让依赖牧业为生的措池村民对和他们生计息息相关的野牦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建立了对家乡的自豪感,2007 年措池村全村举行了赛马会暨生态文化节,乡、县、省里的相关政府部门都来参加,措池村的模式已经成为青海省生态立省的一个重要思路。也让养育了下游数十亿人口的三江源区接近了生态盈利、乡村自豪、文化传承的美好梦想。

支持/ 合作:措池村,野牦牛守望者协会,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三江源保护区管理局,青海省林业厅,青海省三江源保护协会,

保护国际种植金牌森林 减缓气候变化

地点:云南省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省最大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面积4055 平方公里 ;

方法:生态有偿服务,多重效益造林,碳汇;

改变:全球气候的改变将深远改变至少几代人的生活,每年因毁林造成的温 室气体排放比全球所有的交通工具加起来还多。上世纪末以来,中国政府在森林恢复和保护上投入了巨额资金,然而实践证明单一行政投入的方式并不能最大化的实现森林的多重效益。山水在保护区内及周边地区种植森林,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同时,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为推动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并利用《京都议定书》等气候变化国际公约创造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为森林恢复工作提供新的融资渠道。通过与保护国际等合作伙伴共同工作,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坡的腾冲县营建467.7 公顷的混交林,该项目预计在30 年内创造167,500 吨二氧化碳减排额度,截止2009 年中,已有50,000 余吨减排额度通过国际碳交易志愿市场出售,为当地项目业主和社区创造了50 余万美元的收入。同时,鉴于该项目在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突出贡献,2007 年项目通过第三方认证,成为全球第一个获得国际权威多重效益标准-CCB 标准金牌认证的项目。采用类似的模式,在四川川西北五县的碳汇造林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立项并通过DOE 核查,是全国第三个(截止到2009 年6 月)具备市场交易资格的项目。保护国际和山水在云南省和四川省已经累计支持了超过5000公顷的森林恢复项目,预计将产生超过150 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额度可用于国际碳市场交易。

支持/ 合作: 保护国际、国家林业局、云南省林业厅、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3M 公司、美国联合技术公司

鼓励与自然和谐的传统文化

地点: 云南迪庆州德钦县说农藏区村,澜沧江峡谷,面积100 平方公里;

方法: 社区保护基金小额赠款,乡村绿色领袖培训计划;

改变: 位于滇西北澜沧江峡谷东岸的说农村有29 户人家,闭塞的交通使这里的生计高度依赖于森林资源,村民不识文字也欠缺团结,常常因为争夺松茸打架斗殴。村里唯一出过山门的年轻人此里吾堆,通过卡瓦格博文化社认识了“ 山水”的团队,提出通过恢复村中跳弦子舞的方式重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藏族弦子舞的歌词含有丰富的乡土生态保护知识,也是保护神山的传统仪式。2006 年,说农村的项目经过严格评审,得到了一万元的赠款支持。此里吾堆首先到西藏邀请活佛讲经说法,全村90% 的村民向僧人承诺了不再打猎或砍树。村庄又开设了两个藏文班,使村民能够逐渐理解弦子的歌词,村庄的凝聚力随之逐渐建立了起来,精神风貌焕然一新。2007 年初,活佛为村庄封了新的日卦区(封山区),新增森林保护面积约6,000公顷,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受到说农村规民约的有效管理。类似这样的社区保护基金支持的项目,鼓励乡村社区结合传统文化和本地知识设计符合当地需要的保护行动,在四川、青海、云南、西藏、甘肃共有超过100 个乡村开展。

支持/ 合作: 卡瓦格博文化社,欧莱雅公司卡尼尔品牌,关键生态系统合作基金(CEPF),保护国际ITPI 项目。

支持者

保护国际基金会

北京美广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 受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委托

哥伦比亚大学

汇丰银行慈善基金

聚贤社基金 Leader's Quest Foundation

联想集团

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

旅游卫视“ 必须时尚”节目和植树爱心拍主

麦克阿瑟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欧莱雅中国及麾下卡尼尔品牌

乔治·夏勒博士

上海会畅通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万科集团

溢达杨元龙教育基金会

中国环境意识项目(联合国开发署与中国国家环保部)

青海省林业厅

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

中山公园音乐堂

中国科技协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