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山前村
释义
1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镇辖村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镇山前村始建于公元1662年(清康熙年间),位于石岛湾省级旅游度假区,东倚朝阳山,南临石岛湾,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全村共有居民252户,778人,占地1500亩。

山前村始建于公元1662年(清康熙年间),位于石岛湾省级旅游度假区,东倚朝阳山,南临石岛湾,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全村共有居民252户,778人,占地1500亩。这里社会稳定,民风淳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1.8℃,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

2000年他们凭借地理优势,抢抓机遇,突出重点,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完成经济总收入3360万元,实现经济纯收入91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集体资产达到1200万元。

2 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辖村

地处徂徕山前,东临零九路国道,南林双拥路,北依海拔484米的寨山,山上有四季长流水的大涝滩、险峻无比的罗石,奇形怪状的松树,最古老、最灵验的王母娘娘庙,农历的三月三是寨山香火最盛的月份,按照民间的说法,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远近的善男信女都赶在三月里来寨山进香求子。自山上至山前是一望无际的樱桃园,因此地理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是观光旅游投资创业的理想去处。

3 山东省长岛县北隍城乡辖村

山前村位于北隍城岛西端,位于乡政府所在地。山前村原名为隍城公社堡垒大队。1964年12月,隍城公社堡垒大队改为山前大队。1981年9月,地名普查中因重名,山前大队改称北隍山前大队。1985年4月调整区划,山前村隶属于北隍城乡政府。80年代初,据县地名办公室考证,明天启年间,宋姓由蓬莱马格庄迁入北隍城山前建村,距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年间,葛姓从大黑山岛北庄迁入山前村。全村550户,人口1450人。

2007年渔村经济总收入1.1亿元,比同期增长了16%;完成税收83万元,比同期增长了10%。渔业总收入3650万元,其中养殖业总收入2100万元,产量15000吨;捕捞业总收入750万元,产量2400吨;网箱养鱼收入480万元,产量160吨;海珍品收入320万元;人均纯收入7510元,人均居住面积45平方米。

2007年度,山前村被长岛县委、县政府授予“中国.长岛中华妈祖文化节活动先进单位”;山前村妇女葛会珠被山东省“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授予“山东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被市妇联授予“烟台市十佳好母亲”光荣称号;山前村妇女朱丛娟被市妇联授予“烟台市十佳好妻子”光荣称号。

这里地处深海、海域辽阔、水质肥沃,海洋资源丰富,盛产海参、鲍鱼、海胆、虾夷贝等海珍品。山前村民风淳朴、交通便利、通迅发达,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该村立足海岛优势,加快科学发展步伐,大力推进现代渔业,立足于实现优势品种规模化和养殖品种多元化的工作目标,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渔业经济上档升位,形成了以海珍品养殖、育保苗、底播增殖、捕捞及海产品精深加工的多元化生产格局。2007年,全村筏养虾夷扇贝总量 18万笼,收益2000万元;海珍品底播增殖,抓住有利时机,加强海底改造、严格投苗规格和投苗方法等关键环节,苗种底播数量不断增加,规格不断增大,全村底播鲍鱼100万粒,底播海参200万头;海水综合育苗共育出鲍鱼2000万个,海参1000万头,虾夷扇贝2亿粒;同时该村在加大发展优势项目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努力实现养殖品种的多样化。海带养殖,以精养高效为宗旨,以改善海域环境、实行贝藻兼养为原则,全村放养海带170亩,收入200多万元。新上深水养鱼网箱10个,养鱼60万尾;

近年来,该村立足自身优势,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虾夷扇贝养殖为龙头的现代渔村经济发展新路子,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宣传发动、典型带动、科学管理等措施,虾夷贝已成为全村养殖生产的主导品种,其优势地位日渐稳固。2007年,加大虾夷扇贝养殖投入、海区修复和开发力度。该村投入400万元,新增虾夷扇贝5万笼,共销售虾夷贝1300多吨,实现收入1850万元。他们还不断探索虾夷扇贝深加工方法,在巩固往年老客户的基础上,今年又多方联系、广辟客源、广引客商,争取大连一家水产品养殖公司进岛投资虾夷贝加工厂,做到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该厂的引进将为今后构建“公司+渔户”,产加销一条龙的现代渔业发展模式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4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辖村

地理位置

山前村位于平度城西北,地处北纬36°47′,东经119°57′。村东与水沟子相望,西邻万家疃,南邻府君庙,北倚朝阳庄和紫荆山。全村总面积1.43平方公里。

村名由来

明洪武二年(1369),赵万户携妻儿由四川到此,在紫荆山南立村,取名赵家山前,明末王姓在赵姓北面立村,取名王家山前,明朝初年,苏胜携妻儿从莱西江山镇江山村来此地,在王家沟北立村,取名苏家山前,清初,由陈万祥、陈万三兄弟在苏家西沟西立村,取名陈家山前,1945年合并为山前村。

隶属沿革

山前村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平度县和平镇。1938年属平度县一区,1943年属平北县蟠桃区。1956年属平度县豹竹区,1958年2月属平度县蟠桃乡,1958年9月属平度县红旗人民公社。1962年4月属平度县蟠桃人民公社。1995年1月属平度市李园街道办事处。

主要产业

自建村始,村民以耕为主,辅以采石业。渐形成果品种植、采石加工两大支柱产业。境内矿山花岗岩储量丰富,自1980年始进行规模开采。

经济概况

2005年,全村217户,农业人口707人,耕地面积832亩; 2005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329万元,农民纯收入4700元。

社会事业

自来水入户率和新兴合作医疗覆盖率都达到了100%,其他各类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善,是李园街道近多年来的先进村之一。

荣誉称号

是李园街道近多年来的先进村之一;曾多次被平度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先进党支部及文明村庄。

5 山东省罗庄区黄山镇辖村

山前村地处黄山镇驻地东南部,东邻临张路,西面与山崖村相邻,北邻武满足要村,南邻东蔡村。村庄版图面积274亩,其中耕地面积134亩,该村大多数居民从事杞柳加工业。2011年由郯城划归罗庄区。

山前 据传清乾隆初年,王姓由西蔡村迁于文曲山、文昌山南侧建村,故名山前。现有60户、213口人。

6 浙江省景宁县梧桐乡辖村

山前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属梧桐乡,距离梧桐村2.8公里。辖山前、金处、驮岗、月丘、面丘岗、江山、山后寮等7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10户,844人,其中畲族40人。耕地面积289亩,林地面积3018亩。

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0元。

7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南城街道辖村

山前村位于南城街道南面鼓屿新街,东与官庄梁村相接,南与南洋、墙里村为邻,北接山后,西界新桥头村,行政村总面积700亩,耕地面积168亩。全村共有411户,现有人口1227人。全村企业10家(户),外来人口800多人。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894万元,农业产值84万元,工业产值16100万元,人均收入7236元。几年来,由于村级经济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我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分别被评为区文明村、卫生村、敬老村等荣誉称号。

8 浙江省磐安县高二乡辖村

山前村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933元。全村外出务工的人员达70多人,共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63.6%。林果业、中药材和打工收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07年全村柿子面积6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6.5%,其中玉环柿400亩,永康柿200亩,水果总产量600吨,产值127万元;全村毛竹800亩,产值40万元;全村中药材60亩,其中白术30亩,贝亩30亩,总产值24万元;全村有高山蔬菜100亩,其中篇豆40亩,尖椒40亩,四季豆20亩。

13、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碧镇山前村

山前村座落新碧镇北端,离县城15公里,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处,与永康巿光瑶村公一水之隔,金丽温高速公路傍村而过。我们村共有266户,846人,耕地面积585亩,山林面积2459亩,分三个自然村为上宅、下宅、田宅,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上宅、下宅已相连一起。特色产品有山前毛芋,是绿公无公害产品。

9 广东省潮安县铁铺镇辖村

在潮安县城庵埠东北79千米,铁铺镇人民政府驻地南2.1千米。属铁铺镇,人口460人,原名东山寨,据《余氏族谱》载:“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澄海莲阳永新村余氏与铙平黄冈余氏至此建寨定居,因寨址在鲤高山东面而得名东山寨。”解放后去“寨”添前字改称东山前,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为贝灰砖木结构平房,经济以农为主,手工业以抽纱为主,有耕地208亩,山地100亩,农业主种水稻、甘薯、甘蔗、花生;山坡地种植果树,以龙眼、桃、李为主,年人均收入1600元。有简易公路通池樟公路。

10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仙桥街道辖村

山前村位于揭阳市区南部,周边与潮阳区金灶镇、普宁市广太镇接壤,省道S236线贯穿全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现有区域面积5.4平方公里,总人口6957人、1501户。耕地面积近2000亩、山坡地面积4000多亩。主要经济支柱是五金轧钢业和花木特色农业。2008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3051万元,人均收入5373元,是榕城区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乡村,揭阳市、榕城区创建“平安村”示范点以及榕城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村示范点。2008年山前村党总支被广东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年来,山前村党总支、村委会,在上级党政正确领导下,顺应天时,依托地利,注重人和,着力推进经济建设,全力发展社会事业,取得了瞩目成绩。目前,40%的村民已“洗脚上田”,从事废钢铁购销、轧钢业生产等。山前铁街已初具规模,成为粤东地区废钢铁购销集散地,年吞吐量在400万吨以上;山前的农业已摆脱了传统农业,以种植金凤、非洲茉莉等园林花卉苗木为主,形成特色农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优势,每年向广州等地输出的花卉苗木超过200万株;在植树造林工作方面,经过不断的努力,目前全村已拥有生态公益林2000多亩,是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此外,在山前境内,还出土了最具历史价值的商代文物“牙璋”(现已陈列于市博物馆内)。山前还拥有揭阳市著名旅游胜地——石水缸。石水缸,天然石窟,奇形怪状;水清见底,游鱼可见;流水潺潺,绿树掩映;名家石刻,脍炙人口;空气清新、环境怡人,不愧为游山玩水好去处。莲叶水库风景区,又是市区名闻遐迩的闲游胜地,莲叶水库,以状似莲叶得名,库区四周,古树参天,植被完好。

在加快经济发展同时,山前村多方筹资,投资近1000万元,建设基础设施。全村先后建设了开发区中路、灰岐北路、新区厂路及众多的村道,实现了路网水泥化。建设了山前学校、山前水厂以及山前农贸市场等。全村各主要路段已安装路灯。与此同时,山前村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走上正常轨道,实行计划生育,人人有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做好一系列工作,设立了治安巡逻队,配置治安岗亭及各种防暴设备,落实了辖区治安管理责任制,全方位、全天候对重点区域、重点地段进行巡逻监控,使辖区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几年来没有发生重大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良好环境,为投资者解除后顾之忧,放心投资置业。同时,为村民营造了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

11 福建省福清市龙田镇辖村

山前村位于福清市龙田镇南郊,周边与上和洋、院后、南厝、七井坑、西欧、二村、三村毗邻,新的大真路从村前穿过。其村坐落在连成一线的金山、银山之前,故号“山前村”。历史上,山前村曾叫“三前村”(时该村有陈、周、郑三姓和睦共处,故号之)、“产前村”(取“生产”在前之意)、“产贤村”(时村里出了三名道士:陈思庆、周启炎、郑赛公,众称贤人,故称之,新中国成立以后定名“山前村”。旧时,山前村为时和里永福境,民国间属龙田区山前保,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划属东廷乡、东营乡、龙田镇。

据2002年8月统计山前村郑氏现有1110户2973人(男1052人,女1921人)旅外族人:印尼86户321人,新加坡11户50人,日本10户30人,荷兰1户3人,澳大利亚1户4人,香港45户200人,台湾5户27人。其科长以上行政干部和中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44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山前村郑氏户树比始建支祠时增33倍多;改革开放以后,山前村规模扩大数倍,原来单门独户的小村,现与周围村落连成一片,与龙田镇成一体,加速了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山前村郑氏与其他姓氏一道团结拼搏,迈向小康生活:挂金戴银,珠光宝器走进通常百姓家;洋楼别墅不再稀有;群众衣食无愁,开始向精神文明的追求,讲文明,讲卫生,求长寿:学文化,论品位,已成为新一代族人的目标。但愿: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12 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辖村

山前村位于水头镇政府驻地西南1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山前,聚落在全国罕有孤山一奎峰山南麓,呈半月型分布。左有沿海大通道直达民族英雄郑成功故乡石井,右傍324国道及沈海高速路,乡村公路接福夏公路,交通便捷。闻名遐迩的“中国石材城”及“滨海工业园”与奎峰工业区构成山前村经济区。

山前村以驻地命名,因地处奎峰山南麓,故称山前村。原属南邑四十一都,民国属水头联保,1949年解放后属水头镇。1958年成立山前大队。1984年改称山前村委会。全村面积2平方多公里。辖山前、荷楼、后邦等3个自然村。有16个村民小组,村民1200户、4300人。有耕地2100亩,山地200亩,主种甘薯、花生、蔬菜。域内有奎峰小学、荷楼小学、后邦小学。

山前村村民多数以王氏为主,另有王、吴、曾、杨等姓氏,开闽王王审知之21世裔孙乐圃启基山前,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山前村往南洋谋生、定居海外人数较多,历代人才辈出。

山前村经济以企业为主。以奎峰开发区为中心,形成企业发展重地,以石材为首,工厂遍地开花。村里的企业不断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每年都投入巨资引进人才和先进设备,强化科学管理,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行销全国及世界各地,每年产值达数十亿元,上缴税收上亿元,是水头镇税收重要村之一,曾被评为亿元先进村等荣誉称号。村民收入不断增长,户户有余款,争达小康水平。

域内有奎峰大道,全长1公余里,店面数百,楼房鳞次栉比,车辆如龙,人潮如流,环境绿化。山前村委会办公楼坐落大道中心,各自然村高楼林立,村辖区范围内有中国石材城、世纪新城、东星荷景园、时代新城、明超大酒店、五洲酒店、力生海鲜楼、新富豪酒店、东升股份大厦、君辉大厦、厦盛花园等企业,还有石材精品展销中心正在兴建,水泥路四通八达贯穿全村,夜间路灯齐放,胜过白昼,一片欣欣向荣新景象。

山前村境内的奎峰小学教学楼、综合楼雄伟壮观,书声朗朗,桃李芬芳,历届学子录取清华大学等名牌高校数人,被评为南安市“文明达标学校、素质教育单位”等称号,下辖后帮、荷楼分校。

13 福建省晋江市永和镇辖村

地名含义

因村背东方,有灵山南麓突起一块白石,晶莹洁白鱼鳞片状似白玉兔,故称“白兔山”。因村周山脉蜿蜒环绕其间,北有后山片地突起,前临鳌溪,川流不息若护城村故称“城山”。自明嘉靖年间起祠庙、墓志、碑记、谱牒、学校皆沿戴城山,而山前只用于口头通讯地址。

历史沿革

1997年前,山前村辖2个自然村,即许家弄和现在的山前村。1997年时,许家弄独自成立为一个行政村,即现在的梨星村。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山前村位于泉州南门外十三都。东经118°34′,北纬24°41′。位于永和镇北部,东至坂头村,西至英墩村,南至梨星村,北与新塘街道接壤,村北有晋江佘马快速通道与石狮市区的连续线灵石公路,交通较为便利。政府驻地永和镇。

地理气候

山前村地处低纬度,东临台湾海峡,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大,夏季盛行偏南风,气温高,湿润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气温低,干燥少雨。年平均气温为20.6℃,年降水量为1068.5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064.1小时,全年基本无霜。

村落与居民

山前村是晋江老革命根据地之一,区域面积1113亩,耕地面积792亩,下有13个村民小组。截至2008年,全村人口2359人,563户,外来人口3000多人,旅居海外侨亲有1000多人,多分衍于香港、澳门、新加坡、菲律宾、加拿大、美国等地。

村容村貌

2006年山前村被晋江市定为“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示范村之一,先后又被评为“基本宽裕型小康村”、“文明村”和“先进党支部”等。2008年2月被永和镇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12月被永和镇评为“一流村计生协会”。

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后,村民勇立潮头、纷纷创业,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全村有企业23家,外来职工3000余人,企业主要为橡胶鞋底、服装织造等行业。其中,涌现出盛辉鞋材、永信达织带、凯利达织带、新达纸箱、伟达电脑织唛、永顺达电脑织唛、菲华织造、南方信亿织布、达亿网布等多家规模式企业。企业总年产值55500余万元,村总农业产值226余万元,人均纯收入8950余元。

纪念地遗址

山前村分别有祖祠公、观音殿、地藏王等多出庙宇,有吴厝、蔡厝、许家弄等8个祠堂。

主要事迹

山前村城山小学创办于1931年,创办初期学校设于村中的蔡氏祠堂,条件虽简陋,但培养出了一大批的人才。早在上世纪40年代,学校就有许多师生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共产党人。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在1957年、1963年、1983年、1987年由海外侨亲、广大乡贤不遗余力地捐资和支持下修建新校舍,规模不断扩充。1998年秋,在旅菲侨亲蔡修振、蔡建省和两届校董会董事长蔡天伟、蔡修泰等海内外乡亲的捐资和支持下,多方集资,一座崭新的多功能教学楼矗立于新校园中。

早在1989年,山前港胞蔡慎胜先生、蔡修虔先生、蔡修盾先生和蔡招悌先生就各捐资两万五百元建立了火电站,给山前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光明。同时,侨亲蔡清泉和蔡修振两位先生也各捐三万多元牵电架缆,照亮了家家户户。

1997年,山前村旅港同胞蔡爱国、吴淑英伉俪捐人民币六万五千元建灯光球场,另外还于同年捐建了鸿图路。1998年,为方便村民,改变村貌,盛辉公司吴清勇昆仲大量捐资,市镇两委拨款支持,共耗资70余万,建成入村“盛辉水泥大道”。1999年,永信达服装织造有限公司蔡金锁先生捐资建成“永信达水泥道路”。2000年,世泉宫筹委会发动企业家捐建世泉路。2006年,在老人会长王瑞卜的牵头下通过多种形式筹资建立了老人活动中心……

2002年,山前村企业家们成立了“山前企业联谊会”,会长蔡长谋与蔡连侨、吴清海、吴清勇、蔡爱国、蔡连星、蔡金锁、蔡江声、蔡天伟、蔡天冷、蔡天满等一同捐资为学校捐建了“教师宿舍楼”。城山学校75、76、77、78、79等多届同学会也捐资母校建“育英路”、“篮球场”、“排球场”等教学设施、设备。

14 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镇辖村

山前村位于霞美镇东北部,东临旧镇港,与旧镇镇铳城山隔港相望,西邻过田村、北邻旧镇镇后埭村,南邻刘坂村。西北边有徐厝山(也作薛厝山),山称后山,村称山前(后山也是一个自然村村名)。?

政区沿革?

山前清代为七都山前保。民国时期为霞美乡所辖山前保。新中国初期为第四区(旧镇区)所辖山前乡,1955年2月合并于刘坂乡,1958年9月成立属于旧镇公社刘坂管理区的山前大队,1961年7月撤销管理区,山前改属由旧镇公社分设的霞美公社管辖,即今山前村。山前村辖山前,下刘、后山、沪头4社,现共有808户,3648人。?

姓氏源流?

山前社现有244户,1161人,有刘、杨、郑、谢、王、陈、张、廖8姓。下刘现有67户,310人,刘姓为主。后山现有255户,1146人,有刘、梅、杨、陈、洪5姓。沪头,以前为置沪捕鱼的港湾,故名“沪头”(以竹为栅,围住一处湾澳,称为“沪”,鱼随潮入沪,退潮时水从栅缝退出,鱼搁在滩涂上,为渔民所捕),现沪头住242户,1031人,有李、张、刘、廖、蔡、杨、陈7姓。?

山前、后山共20户,杨姓,源自旧镇镇林美村。山前张姓30户,有祠堂一座,其祖源自眉田,也有源自溪南中营。刘姓为全村人数最多的姓氏,居山前、下刘、后山,均源自刘坂。廖姓,沪头14户,山前2户,源自旧镇打?。蔡姓原居庚辽寨,后移居沪头,现有15户,源流不详。?

梅姓居后山梅厝,据传从旧镇镇的梅宅分传而来,而现在梅宅并无梅姓。后山梅厝原有祖祠,可见原来族人不少,而现在只有7户。谢姓原居后田社,现后田社只残存墙基,已无社,现谢姓居山前社,有22户。山前陈姓有5户,来自外地。洪姓住后山,据传与南安洪承畴同族,有祖祠一座,可见原来族人不少,而现在只有2户。沪头现有李姓10户,据传与旧镇城内李姓同源。郑姓1户,来自旧镇城内。?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耕地1065亩(水田825亩,农地240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蔬菜。有山地一片,已开垦种植荔枝,龙眼、桃、李等果树。有滩涂一片,已围垦650亩,养殖对虾、鳗、贝类,其中,集体所有560亩,个体经营90亩。机板车2辆,手扶拖拉机16辆。外出做工者200多人。?

全村饮用井水,以电灯照明,电视普及率70%,电话普及率65%,有手机150支。?

修乡村公路宽3米,长2500米,两头接省道漳东线。?

村有医疗所一所。?

山前小学,在后山社,校园面积1945平方米,1991年建新校舍,建筑面积1167平方米,设19班级,学生620人,教师25人。?

文物古迹与风俗?

山前庙,主祀“三山国王”,兼祀“代天巡狩王爷公”、“玄天上帝”、“天上圣母”(妈祖)、“南海观音”等多种神像。?

水仙王庙,在后头社,说不清“水仙王”是什么神。?

玉皇大帝庙,在后山社。?

李辅胜公庙,在下刘社。?

自农历正月初九日至十九日,各社轮流迎神,抬各自村庄庙中的神像巡行,山前社的张厝,十一至十五日,后头社十一至十五日,后山社初九至十五日,下刘社十一日至十五日。?

15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辖村

山前村位于赤峰市元宝山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平庄以西5公里,背靠平庄矿务局古山煤矿,距平庄火车站、汽车站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村党委下设7个村支支部,全村下辖7个村民组,634户,2298口人,耕地面积为3203亩,到2006年末,工业总产值突破1.6亿元,利税2388万元,人均收入6277元,村里先后被自治区、赤峰市命名为“文明村”和“小康示范村”,96年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99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自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山前村人发扬“创业不畏艰苦,发展敢为人先”的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兴办村办企业入手,谋求经济振兴。十几年来,山前村已有集体企业7家,初步形成了以制药、煤炭、建材、养殖为龙头的村办工业体系。其中投资较大的是三十万吨煤矿,年产土霉素500吨的元宝山制药厂,2005年又投资6500万元,建起了年产1000吨土霉素的祥润制药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5月已投产)药品质量达到英国药典标准。并获中国乡镇企业博览会万象金鹰奖和农业部名牌产品。十几年来乡镇企业的发展,使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06年末集体净资产达到1.1亿元。

村办企业的发展为反哺农业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经过十几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山前村的耕地及宜林、荒山、荒坡已得到合理开发和科学治理,山前村已实现坡地梯田化,平地畦田化,耕地林网化,小流域治理标准化,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农业生产正向高产,优产,高效的目标迈进。建养殖小区,发展肉牛70头,奶牛220头,同时建养猪场一处养猪200头左右,从而使全村经济步入工农互补良性循环的轨道。

在发展文教卫生事业上,先后投资200万元建起了自治区第一家高标准村办小学教学楼,并被赤峰市列为第一所农村实验小学,又投资10万元为小学购置微机教学设备,投资50万元扩建幼儿园。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全村已形成以幼儿教育为基础,以小学教育为重点,以职业教育为依托的配套教育体系。全村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全部免费。又投资50万元为村民安装了有线电视,村民可同时收看32个频道收视率100%,村里成立了15人的农业服务队,使村环境卫生长期保持清洁,村民生活得到保障。

在社会公益福利事业上,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养老金,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在这里已变为现实。每逢过年过节村民按人口发放猪肉、面、大米福利补助。每年发放的养老金和福利补助金总额为150多万元。

加强小城镇体系建设,对村容村貌建设进行科学规范,合理布局,村投资3680万元,修柏板油路3900延长米,安装了路灯,建万米中心广场和带状公园各一处,建2480平方米的村办公大楼,办公楼一楼为老年活动中心。规范建设村民住宅楼,“南苑”“旭东”两个村民住宅新区。户均为150平方米。村中心广场,街道都进行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并完成了小区的给水、排水、供暖、供电、闭路,硬化,绿化等配套建设。全村全部农户都安装了程控电话。

改革开放给山前村带来了机遇,使各项事业得到了发展,在自己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推动了平庄城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16 云南省陆良县芳华镇辖村

村情概况

该村隶属于芳华镇戚家山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芳华镇西边,距离戚家山村委会0.5公里,距离芳华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国土面积有6.57平方公里,海拔1885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845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1323.8 亩,其中人均耕地 1.09 亩;有林地4380 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截至2008年底,有农户310户,有乡村人口1200人,其中农业人口1200人,劳动力85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53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5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10元。该村属于中等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

自然资源

截至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323.8 亩(其中:旱田482亩,水田841.8亩),人均耕地1.09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4380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4亩,主要种植桃、杨梅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83亩;荒山荒地1189.5亩,其他面积 2775.5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有路灯。全村有290户通自来水,有6户饮用井水,有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310户通电,有22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8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71.94%和 91.2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6户(分别占总数的14.38%和5%)。

该村到镇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2辆,拖拉机7辆,摩托车225辆。

全村有4户农户建有沼气池;装有太阳能农户41户;建有小水窖6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 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300亩,有效灌溉率为98.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82亩。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0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58.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29元,占总收入的50%;畜牧业收入275万元,占总收入的25.99%(其中,2008年内出栏肉猪3020头,肉牛40头,肉羊400头);渔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0.09%;林业收入26万元,占总收入的2.46%;第二、三产业收入 195万元,占总收入的18.43%;工资性收入 40万元,占总收入的3.78 %。农民人均纯收入4210元,农民收入以 种植、养殖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55人(占劳动力的12.92%),在省内务145人,到省外务工10人。

人口卫生

截至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310户,乡村人口1200 人,其中男性660人,女性540人。其中农业人口1200人,劳动力850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83人,占人口总数的15%;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103人,参合率90.41%;享受低保12人(人员名单附后),享受五保人数10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5公里,距离乡(镇)卫生院4 公里。该村建有公厕5个,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3户,占农户总数的0.94%。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戚家山完小,中学生就读到芳华六中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5公里,距离中学4公里。截至2008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16人,其中小学生100人,中学生16人。

村务公开

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 村务、政务。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9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 1323.80 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12.64 万元,有固定资产64.62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1.66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方式公开。

17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北高镇山前村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北高镇山前村,位于兴化湾南侧,与“后海303”垦区相接,距镇中心12公里,南面与东峤镇、埭头镇相邻,交战公路横穿村中心。全村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2650亩,辖7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200户,总人口7050人,党员115名。有2所完全小学,学生数1400多人。200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750万元,村财收入7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50元。

主要经济收入有三个方面:1、农业收入主要依靠1500亩山前粮食自给工程及 600亩闽中蔬菜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2、水产养殖,较为出名的有国忠对虾养殖场;3、金银珠宝首饰加工。

现任书记:陈钒;主任:陈玉弟。

18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隐珠镇山前村

山前村位于市行政机关办公中心东北5公里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东北5.5公里处,东临灵山卫镇百果墅村,西依开发区辛屯村,南至滨海大道,北至隐珠镇东华山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据传,明崇祯末年,张、谭两姓从小云南迁此立村。因坐落朝阳山南面,故名朝阳山前。清中期简称山前。据民国版《增修胶志·疆域》载,清末及民国时均称山前庄。现除张、谭、高、王四大姓氏外,还有陈、刘、车、孙、许、徐、彭、苏等姓氏。该村现有365户、1470人。

山前村历史上以渔、农为主,因地处丘陵,土地瘠薄,农民生活贫困。改革开放以来,该村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海上养殖业二三产业,尤其是近几年,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青岛朝日食品有限公司,青岛富康源饲料公司等13家中外企业,发展小型机件加工业户11家,餐饮业户9家,批发零售及其它服务业户17家,加上在区、镇企业上班的从业人员近400人。2004年,全村实现工业销售收入9000多万元,利税9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5617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村集体出资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有线电视,整修了街道,石砌了排水沟,村庄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同时,该村全面推行了农村合作医疗、老年人生活补助金及中小学生助学金发放制度。另外,还广泛开展了评选“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群众文娱活动丰富多彩。连续多年被开发区管委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