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居 |
释义 | 1 徐玑诗作《山居》《山居》是南宋著名诗人徐玑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前两联描绘了山居垂柳婆娑,劲竹青翠的景色;后两联则表达了作者心远地偏的野趣以及人与自然相得其乐的欢愉。 作品名称:《山居》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作者:徐玑 ◎ 作品原文山居 柳竹藏花坞①,茅茨接草池②。 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 地僻春犹静,人闲日更迟。 小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 ◎ 作品注释①花坞:四周高起中间凹下的花圃。 ②茅茨:茅屋。 ◎ 作品鉴赏“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描绘了春日山居的环境:垂柳婆娑,劲竹青翠,繁花似锦,低矮的茅屋依傍着绿草丛中一池春水。下一“藏”字使得画面生机盎然;对句中“接”字更见其妙,绿草春池与山居之所相接,自然环境与屋舍完美融合,幽静清雅,疏淡有致,暗含人与自然相得之乐。 第二联“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紧承上联,进一步写出闲适恬静之愉,人与自然相得之乐。诗人打开柴扉,屋檐下燕子似乎受惊飞起,到池塘汲水,鱼儿却不躲闪,颇有情趣。 第三联宕开一笔,指出正是因为地处偏僻,远离喧嚣,这里的春天才更加静寂,而居住山间,内心闲适,温暖的春日愈发悠长。这里“地僻”“人闲”点明诗人诗情的原因----心远地偏,自然有此野趣,可谓诗眼。 第四联“小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 更见妙处,进一步写出人与自然相得之乐,写小鸟(因为人的靠近)忽然停止鸣叫,飞离开来,一会儿又相随人后,不即不离,饶有情趣。震川《项脊轩志》有“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中小禽颇通人性,而本诗”飞起又相随”,更兼野趣。这里以小鸟的啼唱衬托山居环境之幽静,以小鸟飞起却相随反映作者对清静闲适的山居生活的喜爱,人与自然相得之乐的欢愉。 该诗语言平淡清瘦,不事藻绘,动静得宜,闲淡灵动,野趣盎然含灵气于闲淡之中,敛情约性,因狭出奇,体现了“四灵”的创作风格。 ◎ 作者简介徐玑(公元1162—1214年),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为“永嘉四灵”之二。生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卒于1214年(宁宗嘉定七年),年五十三岁。善五律,以清苦为工。历官建发主簿,龙游丞,武当、长泰令。玑著有山泉集,已佚;又有二薇亭集一卷,《四库总目》今尚传世。 2 唐代贯休诗作◎ 作品原文山居 休话喧哗事事难,山翁只合住深山。 数声清磬是非外,一个闲人天地间。 绿圃空阶云冉冉①,异禽灵草水潺潺。 无人与向群儒说,岩桂枝高亦好扳②。 ◎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①圃: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地。 ②岩桂句:唐人称科举考试及第为折桂,山居生活尽管没有登第的荣耀,但山中桂花开放,攀之亦给人无比的快意。 ◎ 作品译文莫说世间喧哗事难,且看山翁适意深山。 数声清磬是非忘却,天地宽阔身心两闲。 绿园苗长空阶云生,异禽灵草流水潺潺。 无人告诉群儒学子,攀折岩桂亦令人欢欣。 ◎ 作品鉴赏诗之开首,用“休话”一词,推挡开人世的种种喧哗、种种烦恼。又用“只合”一词,表达作者坚定的选择。这是唐朝末期社会动荡的大的背景,而在这一背景下,作者选择了山居。这一选择,便为自己营造了另一个世界。 第二联便是以清疏的笔墨写作者疏朗的心境:深山禅院,远离尘世的是非烦扰,只听见清泠的磬声;山林里,一眼望去天地辽阔,人们胸襟亦为之开朗,不再会去计较些些名利得失,生活过得悠悠然。 接着写深山里景色之美,作者不惜用了浓墨重笔:果菜园长着绿苗,那象征了山里的生气;台阶上飘着白云,那代表着主人的超脱与飘逸。这其中,更有奇禽异兽、仙花灵草、流水潺潺,这简直就是一个人间仙境,仿佛是西方的极乐世界。而这一切的获得,并不艰难,只要与世间一切烦恼远离便可。可是,又有多少人为了种种蝇头微利而丢失了根本。 所以,作者最后两句是叹息:群孺学子,只知道科举高中、攀摘桂枝(比喻意)的快乐,却不知道,在深山攀摘真正的桂花枝,其乐无比啊。 ◎ 作者简介贯休(823~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 唐天复间入蜀,蜀主王建称其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其部分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兼善草书,时人比之为阎立本、怀素。存世《十六罗汉图》,相传为其作品。所著有《禅月集》。 3 唐代王建诗作◎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山居 【创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王建 【作品体裁】五律 ◎ 作品原文山居 屋在瀑泉西,茅檐下有溪。 闭门留野鹿,分食养山鸡。 桂熟长收子,兰生不作畦。 初开洞中路,深处转松梯。 ◎ 注释译文山居:居住于山中。《战国策·韩策一》:“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 瀑泉:瀑布。宋钱易《南部新书》辛:“﹝中条山王官谷﹞周回十馀里,泉石之美,冠於一山。北巖之上,有瀑泉流注谷中。”清杜岕《雪水茶》诗:“瓢勺生幽兴,檐楹恍瀑泉。” 茅檐:茅,指盖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指茅屋。 兰生:形容美酒香气四溢。《汉书·礼乐志》:“百末旨酒布兰生。”颜师古注引晋灼曰:“百日之末酒也,芬香布列,若兰之生也。” 松梯:谓以松树枝或根为天然阶梯。 ◎ 作者简介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著有《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4 宋朝杨万里诗作◎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山居 【创作年代】宋朝 【作者姓名】杨万里 【作品体裁】五古 ◎ 作品原文山居 鬓秃犹云少,书多却道穷。 柴门疏竹处,茅屋万山中。 幽梦时能忆,闲题底要工。 不知蝉报夏,为复自吟风。 ◎ 注释译文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犹:相似,如同。 道穷:犹言穷途末路。宋范镇《长啸却胡骑赋》:“若楚军夜遁之时,闻歌於四面;殊汉将道穷之日,振臂而一呼。”明夏完淳《大哀赋》:“叹马陵之道穷,绝龙城之宵遁。 柴门: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旧时也比喻贫苦人家。 幽梦:忧愁之梦。唐杜牧《郡斋独酌》诗:“寻僧解幽梦,乞酒缓愁肠。” 吟风:谓在风中有节奏地作响。唐杨巨源《红线传》:“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落,惊而起问,即红线回矣。”清纳兰性德《金山赋》:“珍卉含葩而笑露,虬枝接叶而吟风。”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十一:“窗纸吟风,奇寒彻骨。” ◎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0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5 唐代白居易诗作◎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山居 【创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白居易 【作品体裁】五律 ◎ 作品原文山居 山斋方独往,尘事莫相仍。 蓝舆辞鞍马,缁徒换友朋。 朝餐唯药菜,夜伴只纱灯。 除却青衫在,其余便是僧。 ◎ 注释译文山斋:山中居室。南朝梁萧统《晚春》诗:“风花落未已,山斋开夜扉。”《陈书·孙瑒传》:“常於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明袁宏道《和王以明山居韵》:“山斋通夜雨,肠断子瞻诗。”《维新梦·入梦》:“阶翻药,窗展蕉,镇日里山斋寂寥。” 尘事:尘俗之事。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唐孟浩然《游景空寺兰若》诗:“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明史·隐逸传·陈洄》:“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事接。”清陆以湉《冷庐杂识·静宜女史诗》:“纷纷尘事扰居诸,谁识清闲福有馀。” 蓝舆:竹轿。宋司马光《王安之以诗二绝见招依韵和呈》之一:“蓝舆但恨无人举,坐想纷纷醉落晖。”清查慎行《寿朱竹垞》诗:“茗碗登堂无俗客,蓝舆扶路有门生。” 缁徒:僧侣。唐孟浩然《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诗:“皁盖依松憇,缁徒拥锡迎。”宋岳珂《桯史·记李龙眠海会图》:“李龙眠既弃画马之嗜,亶作补陁大士相,以施缁徒。”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缁徒执罪福之说,诱胁愚民。” 纱灯:用纱罩笼住的灯。唐韦应物《寄璨师》诗:“林院生夜色,西廊上纱灯。”唐刘禹锡《和牛相公雨后》:“晓看纨扇恩情薄,夜觉纱灯刻数长。”宋贺铸《罗敷歌》词:“半掩兰堂,惟有纱灯伴绣牀。”元张可久《清江引·秋思》曲:“孤眠夜寒魂梦怯,月暗纱灯灭。” ◎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6 唐代戴叔伦诗作◎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山居 【创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戴叔伦 【作品体裁】五绝 ◎ 作品原文山居 麋鹿自成群,何人到白云。 山中无外事,终日醉醺醺。 ◎ 注释译文麋鹿:亦称“四不像”。中国著名的特产动物,但野生的早已灭绝,现存者都是北京南苑皇家猎苑的孑遗,特征是尾特别长,眉杈特别发达,形成主杈模样。 成群:众多的人或动物聚集在一起。《庄子·马蹄》:“禽兽成羣,草木遂长。”《宋书·后妃传·前废帝何皇后》:“迈每游履,辄结驷连骑,武士成羣。”《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日里合围打猎,猎得些獐鹿雉兔,晚间就烹炮起来,成羣饮酒,没有三四鼓,不肯休歇。”吴伯箫《北极星·猎户》:“成群的鸽子在路上啄食。” 外事:世事;家庭或个人以外的事。《东观汉记·张酺传》:“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三国魏嵇康《家诫》:“所以然者,长吏喜问外事,或时发举,则怨者谓人所说,无以自免也。”宋梅尧臣《访矿坑老僧》诗:“山深无外事,日夕爱潺湲。”《红楼梦》第六六回:“且说二姐儿操持家务,十分谨肃,每日关门闭户,一点外事不闻。” 醺醺:酣醉貌。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二折:“我见他假醺醺上下将娘亲覰。不由我战钦钦魄散魂无。”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二章:“我的父亲喝得醺醺大醉。” ◎ 作者简介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著有《戴叔伦集》。 7 宋朝舒岳祥诗作◎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山居 【创作年代】宋朝 【作者姓名】舒岳祥 【作品体裁】五律 ◎ 作品原文山居 雀饮梅凡雪,鱼吞水面云。 山居差有味,世事不堪闻。 野烧穷猪穴,晴霄转雁群。 溪寒春未著,闰月压余分。 ◎ 注释译文雀:鸟类的一科,吃粮食粒和昆虫。特指“麻雀”,泛指小鸟。 水面:水的表面;水上。唐杜甫《渼陂行》:“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因他善于使船,专能抢上风,踅顺水,水面交起锋来,他那只船,使的如快马一般。”孙犁《白洋淀纪事·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 不堪: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北史·齐纪下》:“﹝帝﹞性懦不堪,人视者即有忿责。”宋叶适《罗袁州文集序》:“余独怜其老而惫不堪也。”刘白羽《一个温暖的雪夜》:“担泥送土的人,上上下下,忙碌不堪。” 野烧:犹野火。唐严维《荆溪馆呈丘义兴》诗:“野烧明山郭,寒更出县楼。”宋杨万里《晨炊叱驭驿观海边野烧》诗:“南海惊涛卷玉缸,北山野烧展红幢。”鲁迅《坟·写在后面》:“今夜周围是这么寂静,屋后面的山脚下腾起野烧的微光。” 闰月:农历一年较回归年相差约10日21时,故须置闰,即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最初放在岁末,称“十三月”或“闰月”;后加在某月之后,称“闰某月”。《书·尧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 作者简介舒岳祥(1219—1298),字景薛,一字舜侯,人称阆风先生,浙江宁海人。幼年聪慧,七岁能作古文,语出惊人。年二十六岁时,以文章谒见荆溪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比之汉贾谊、终军。1256年中进士,授奉化尉。右丞相叶梦鼎曾以文字官荐岳祥入朝,以母丧离去。丧服满,适友人陈蒙总饷金陵,聘岳祥入总幕,与商军国之政,暇则谈文讲道,游览名胜,不烦以案牍之事。后陈蒙以移用军饷被去职,舒岳祥亦离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