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山河入梦
释义

山河入梦,《人面桃花》三部曲的第二部,是继《人面桃花》连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1世纪鼎钧双年文学奖后,著名作家格非推出最新长篇小说,坚持纯文学道路的抗鼎力作,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书名:山河入梦

作者:格非

ISBN:9787506338462

类别:图书 >> 小说 >> 社会

页数:346

定价:¥25.00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1

装帧:平装

开本:32

字数:285000

纸张:胶版纸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1952年至1962年间的江南农村。

50年代初,本书主人公之一的姚佩佩因父母双亡,失去依靠,从上海来到梅城投奔姑妈。在遭到姑妈遗弃后,在梅城浴室卖澡票。梅城县县长谭功达在除夕前夜去浴室洗澡,无意中发现澡堂买票的女孩在黑暗中哭泣,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几经周折,姚佩佩成了梅城县委办公室的一名秘书。

当时的谭功达正忙于修建普济水库,一心要将梅城建成社会主义的桃花源,虽已40出头,尚未成家。尽管姚佩佩的聪慧和美貌在他的心里激起层层涟漪,由于种种原因(当时的社会氛围、年龄差距太大等等),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而已。另一方面,梅城县副县长白庭禹、办公室主任钱大钧等人也在不停地为谭功达介绍对象。不久之后,谭功达与文工团的一名舞蹈演员白小娴建立了恋爱关系。与姚佩佩相比,白小娴的美丽和天真同样令人难忘。所谓妖桃秾李,难以取舍。可惜好景不长,一系列的变故使谭功达与白小娴的恋情突然中止。

与此同时,来梅城视察工作的省委副秘书长在一次会议中偶然撞见了姚佩佩,惊羡不已,暗中指使钱大钧牵线搭桥。谭功达带有乌托邦倾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蓝图一开始就遭到同僚们的反对,但慑于他的权威,只得隐忍不发。白庭禹和钱大钧在找到新的靠山后羽翼渐丰,他们与谭功达公开交恶也难以避免。随着水库大坝溃堤的惨剧发生,谭功达黯然离职,被派往邻县的花家舍人民公社当巡视员。

同一时间,姚佩佩的命运也急转直下。在挚友汤雅莉的诱骗之下,姚佩佩误入“甘露亭陷阱”,被金玉强奸后,一怒之下杀死了对方,自此踏上了漫漫的逃亡之旅。而谭功达也在匆忙之中与一个来自农村的寡妇结了婚,并生下一子。

谭功达来到花家舍之后,惊奇地发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社会主义桃花源”已经在这里提前实现。花家舍的掌门人行踪诡秘,从不露面,却又无处不在。在谭功达看来,花家舍安宁、富足,是人类历史上所可能有的最好的社会,但又如坠雾中,疑窦丛生……

就在他决心去找姚佩佩的同一天,姚佩佩归案被枪决,而他也因为包庇罪和反革命罪在梅城监狱死去。

编辑推荐

这部小说内部继承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又融入西方现代小说的手法成为一大看点,“我绝不是借助时下作家流行的借用章回小说或话本的外壳,而是在小说的内部完成一种创造。”格非认为对于看热闹的人应该能读下去,尤其是女性读者希望能感同身受。但那些隐藏的丰富细节如匿名信等也许在读者读第二遍的时候才恍然大悟。

格非认为,中国小说的线性叙事传统带来一个很大的坏处就是很多情节无法同时兼顾,而西方小说家发明的共时性叙事虽然实现了故事在横向上的拓展,但往往使故事纵向发展暂停。所以他在新作品中尝试了用黑体字表示人物漫无边际的重要内心活动,这样在实现类似“共时性”的叙事同时,又可以避免破坏整体故事的流畅性。

作者手记

一部小说的动机往往来源于一个简单的比喻。我在写《人面桃花》时,无意中想到了冰。在瓦釜中迅速融化的冰花,就是秀米的过去和未来。这个比喻是我的守护神,它贯穿了写作的始终,决定了语言的节奏和格调,也给我带来了慰藉和信心。那么,什么是《山河入梦》的比喻呢?我想到了阳光下无边无际的紫云英花地。假设,花地中矗立着一棵孤零零的苦楝树;假设,一片浮云的阴影遮住了它。望着这片阴影,姚佩佩在心中许了一个愿,闭上了眼睛。不管姚佩佩如何挣扎,那片阴影永远不会移走,因为它镌刻在她的心里。为什么我的内心一片黑暗,可别人的脸上却阳光灿烂?这是姚佩佩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

——格非

作者简介

格非,生于江苏省丹徒县,1981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5年留校任教,任中文系讲师(1987年)、副教授(1994年)、教授(1998年)。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现为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讲授写作、小说叙事学、伯格曼与欧洲电影等课程。

先后出版有长篇小说《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第一部),小说集《迷舟》、《唿哨》、《雨季的感觉》等。1995年出版有《格非文集》(三卷)。此外,还出版有《小说艺术面面观》、《小说叙事研究》、《格非散文》等。曾先后出访德国、瑞典、日本、韩国等国,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

目录

第一章:县长的婚事

第二章:桃天李也秾

第三章:菊残霜枝

第四章:阳光下的紫云英

精彩试读

母亲秀米的生平事迹,在普济一带无人不知。省县的各级剧团早已将它改编成了三四个剧种,走村串巷,四处巡演,去年还被编入了小学课本。可这些事迹到了卖艺的瞎子口中,不知不觉就变了味,令人有麦秀黍离之感。那瞎子所唱,文辞考究,曲调悲切婉转,想必另有所本,却不能不涉虚妄。谭功达站在那儿听了一会儿,渐渐地,心中一股无名火起,却又不便发作。那四五岁的女孩,骨瘦如柴,头发蓬乱,和着曲调的节拍,用一支筷子敲着破铁罐,那一流清鼻涕,吸进去又流出来。瞎子旁若无人地拉着胡琴,慢悠悠地唱道:

见过你罗裳金簪,日月高华

见过你豆蔻二八俊模样

见过你白马高船走东洋

见过你宴宾客,见过你办学堂

到头来,风云黯淡人去楼空凄惨惨天地无光

早知道,闺阁高卧好春景

又何必,六出祁山枉断肠如今我,负得盲翁琴和鼓说不尽,空梁燕泥梦一场

……

谭功达心中凛然一震,鼻子发酸,竟然流下泪来。如同突然坠入深不可测的梦境之中,怎么也挪不开步子。他抬头看了看那个瞎子,又看了看那女孩。他的目光越过烈士陵园的森森翠柏和高耸的纪念塔,看见瓦蓝瓦蓝的天空中白云堆积,一群小学生正排着队,在纪念塔下唱歌。那歌声随着微风一阵阵地飘过来,他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了。

司机小王在马路对面不停地按着喇叭。谭功达一边过马路,一边玩味着瞎子戏文中“闺阁高卧”和“六出祁山”的出典和寓意,心里七上八下。这戏文仿佛是特地为他写的,让人意气顿消,萎靡不振。

到了车前,他听见姚秘书和白庭禹两人还在谈论着刚才的事,姚秘书笑得直喘气:“那老头,还以为我们和毛主席住在一个大院里呢!”

白庭禹正色道:“小姚,你可别笑老郭傻。那老头,精着呢!他前面说了一大通儿合作化的坏话,心里不踏实,就找个法子逗我们开开心罢了。”

谭功达接话道:“你们这些从大上海来的知识分子,可比不得我们这些苦出身。那些农民,看似木讷呆板,实则是天生的哲学家和外交家。他们肚子里的花花肠子一点也不比你我少。什么时候我们小看了农民,什么时候我们就要犯大错误。”

“可不是!”白庭禹笑着转过身来,对谭功达道,“老谭,你要是喜欢听戏,明天回到梅城,让文工团的白小娴专门给您演一场不就得了。”

姚秘书道:“白县长,老听你小娴小娴的,这个白小娴是谁呀?”

白庭禹明显地犹豫了一下。他白了她一眼,又看了看谭功达,对小王吩咐道:“时候不早了,开车。”

那吉普车就开足了马力,卷起一股漫天的尘土和煤屑,朝水库大坝的方向疾驶而去。

普济水库是谭功达提议修建的。一九三五年,燕京大学水利工程系的几个学生和他们的教授美国人罗伯特来到普济,做过一年多的水文调查和地质勘探,画出了详细的施工图纸,并在两年后给南京的国民政府提交了一份可行性论证报告。后因卢沟桥事件爆发,此事遂被搁置起来。

自从谭功达提出这个议案之后,大会小会开过十多次,响应的人寥寥无几。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在异想天开。尤其是主管工业和水利的副县长赵焕章,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的理由是:眼下连年饥荒,县财政入不敷出。刚刚上马的铜管厂、水泥厂都濒临倒闭,河道要疏浚,灾民要救济,军烈属要抚恤,学校要新建,教师要工资。这大坝一修,少不得要淹掉几个村庄,移民安置费从哪里来?他这么一说,县政府大小官员同声响应,把谭功达脸都气歪了。

他又去把那通讯员出身、现任县办公室主任的钱大钧找来问话。钱大钧过去常年跟着他打游击,一直伴随左右,人前叫他谭县长,人后叫他谭大哥,是谭功达惟一可以无话不谈的心腹知己。不料,谭功达说起建筑大坝之事,钱大钧略一沉吟,便用那“掏心窝子的话”好心规劝道:

“旧社会做官的人,只图地方太平无事。若遇紧急,能拖就拖,能混则混;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如果硬是蒙混不过去了,火烧到眉毛,也只是拆那东墙补这西墙;移那桃花接这梨木;引那北江之水灭这南山之火。只为的保住头上乌纱,为官一任,白银千两,任期一满,自顾升迁。管他冬夏春秋,冷热温凉。现如今,解放不久,百废待兴。就眼前这些鸡零狗碎,焦头烂额之事都不遑应付,何苦无风兴浪,做那吃力不讨好的事?水库大坝我是外行,却也知道那不是一个便宜的买卖。伤筋动骨,吉凶难测,万一弄出个三长两短,只怕是不好收场……”

一席话说得谭功达站起来又坐下去,坐下去又站起来,欲申斥,又无言。没等大钧把话说完,他就把桌子一拍,一声不吭,径自走了。出了门,这才在走廊里骂道:“呸!我还当你是个智囊,却原来也是一个獐头鼠目之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