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海关一中 |
释义 | 学校简介山海关一中始建于1921年。系山海关籍、北洋政府陆军次长、山东省督军兼省长田中玉投资兴办,故始名为河北省私立田氏中学校。后几易其名,1978年起改用现名。20世纪末,学校在施工时发现石碑一个,上面雕刻黎元洪所写"田氏私立中学" 1953年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中学。2003年5月被确定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 学校规划占地150亩。 毗邻天下第一关,位于山海关古城内的东北角。校园内均为仿古建筑。东、北两面以古长城为屏。因此有“以长城为院墙的学校”之称。 师资力量现有高中教学班30个,在校学生1700余人,在职教职工131人,其中有党员40人,特级教师4人,通过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人,通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0人,高、中级职称教师65人。 硬件设施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语言实验室均按照超一类标准配备;全校各教室均配备包括计算机、液晶投影机、电动银幕在内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和有线广播、闭路电视系统;图书馆藏书8万多册;学生阅览室订阅报刊200多种。有400米跑道标准操场和塑胶篮、排球场。 学校荣誉山海关一中先后多次获得“教学管理达标校”、“校风建设最佳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贯彻体育、卫生条例优秀学校”、“安全文明学校”、“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电化教育先进集体”、 “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发展历程1921年秋 — 1944年秋 河北省私立田氏中学校 1944年秋 — 1949年3月 临榆县立山海关中学 1949年3月 — 1949年9月 辽西省立山海关中学 1949年9月 — 1953年初 辽西省立山海关联合中学 1953年初 — 1956年 河北山海关中学 1956年 — 1977年 河北山海关第一中学 1978年 — 至今 秦皇岛市山海关第一中学 学校由来田中玉,字蕴山,1869年10月出生于直隶临榆城西高建庄(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高建庄),1935年7月病逝于大连,享年66岁。 田中玉的祖父田永清和父亲田润早逝,他弟兄一人,只有三个妹妹,寡居的祖母孙氏和母亲阎姓依靠仅有的二亩半地抚养他们兄妹四人成人,含辛茹苦,艰辛度日,家境十分贫苦。 7岁时,田中玉入山海关高建庄私塾读书,九岁时(1878年)因其父病故,被迫中断学习。年纪稍长,他曾与人合伙,在山海关开一小店铺,卖烧饼、油条等,有时也走街串巷叫卖。后北洋直隶武备学堂(位于天津)在山海关招考学生,田中玉前去应试合格,遂进入该校炮科就读。毕业后,任北洋军第一镇炮队第一标统带,山东兖州镇总长。1907年他随徐世昌去东北,任东三省督练公所总参议。中华 民国成立后,代理山东民政长。从1913年起,他历任曹州镇总兵、山东兖州镇守使,陆军第五师师长等职。在此期间,曾奉命去日本购买新式火炮。1915年,任陆军部次长,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任察哈尔都统,属直皖系军阀。1919年,任山东省督军兼省长,在1920年直皖战争中,他坐观皖系失败。1923年,中国各系军阀为了各自利益交战,局势混乱,许多强盗也趁火打劫,占山为王,其中山东匪首孙美瑶占据山东临城一带当上了土皇帝。这一年的端午节,他手下截住津浦线上的一列客车,将几百名乘客当做人质,想借机敲诈巨额钱财,这就是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临城劫车案"。由于乘客中有不少洋人(记者和游客),军阀 政府怕惹来外交麻烦,忙派田中玉去谈判。田中玉经过艰苦斡旋,先与劫持者达成了允许被劫持人质与家属通信联络的协议,并在山东枣庄与枪犊崮之间,设立了临时通讯机关,后又达成了有条件释放人质的协议。由于这个震惊中外的事件发生在山东境内,在各国公使的强大外交压力下,田中玉被迫引咎辞职。随后他先后到天津、大连两地寓所闲居,直至病逝。 作为一个旧军阀,田中玉一生的闪光点不多,而值得后人感念并为其书写一笔的是他在家乡创立了田氏中学。 田中玉在任山东督军兼省长期间,遵其两代孀居的祖母孙氏和母亲阎氏造福乡里的意愿,从1919年开始,出巨资在山海关筹建"河北省田氏私立中学校"。学校于1920年开始动工,1921年秋季正式开学。 学校历史田氏中学坐落在雄伟的"天下第一关"城墙西北脚下,校门坐北朝南,校名系当时的国民 政府大总统黎元洪手书,镌刻在大理石上后镶嵌在校门正上方。校园东以长城为邻,北以山海关北城墙为界,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校舍皆为灰砖灰瓦、起脊瓦房,除办公室、教室、住校师生宿舍、伙房外,还有物理仪器室一间,化学实验室(内含有生物标本)三间,阶梯教室三间,图书馆一间,阅览室三间;学校藏有各种仪器、标本三百种(八百余)件,图书五千册。 建校初期,学校学制为四年一贯制,不分初高中。1926年开始分为初高中两个学段,高中分文理商三科,1927年第一届高中毕业生结业。1935年改为六年普通制,高中不再分科,到1944年秋田氏中学移交地方政府并更改校名,共有十八届(每届一个班)高中毕业生结业。以后田中玉又陆续捐资建立田氏中学预备班(1923年设立,校址在田氏中学后院),田氏私立中学初级女子中学部(1926年设立,招收女生25名,校址在学校第一任校长康珍家,1929年本届学生毕业后停办)和田氏私立初级小学校八所(校址分别在:①高建庄②西关③肖庄④东罗城⑤北街原太付庙胡同⑥棉花庄⑦二里店子⑧北戴河海滨王胡庄)。 为解决建校和办学经费的来源,田中玉出资陆续购置学田一万四千五百余亩,领取荒山一百平方里,并开始在荒山造林,以每年的地租收入充做主要办学来源。当时的田氏中学,田中玉本人亲任校董,1935年7月田中玉病故后,由其子田经世继任。 学校在办学初期至"七·七"事 变前,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十分重视,从社会聘请热心并精通于教育的专家担任校长,学校第一任校长为康珍(清末秀才,后毕业于保定师范学堂),后来继任的校长依次是丁广文(留日学生)、李杏田(北京燕京大学外语系高才生)、茅元勋(保定军校毕业生,陆军中将)。此外学校还出高薪从京津等地聘请有真才实学的名师来校任教,经济待遇高于同期的公立中学。这一时期所聘请的教师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校开始只有教职员20多人,后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陆续增加到40余人。阮志珍、戴绰章、董振武、周仰山、曹介之、董汉庆、李文祥、杨泽山、李传运、刘浚玉、李世勋等一大批学识丰富、教学水平高、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先后在校任教。 田氏中学创立伊始,约有学生300余人,他们除来自山海关本城外,尚有一部分来自辽宁绥中及其河北东北部的几个县。以后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陆续增加到400多人,学校规模最大时有初中7个班,高中三个班。学校的几任校长对师生的要求都很严格,他们不仅关心学生学业的培养,而且重视文体活动的开展。因此学校的教学质量非常突出,当时与"昌黎汇文" 、"滦县师范"并称为"津东地区三所著名学校"。这期间,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了不少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如:北京市 原副市长、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陆 禹;北京市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政府技术顾问谢海洲教授;京剧表演艺术家、河北省京剧团著名杨派(杨宝森)演员梁庆云;山西煤矿设计院原副院长、六届人大代表李涣章高级工程师;北京三0五医院原副院长翟树职内科主任医师;《PLA(回避敏感内容)报》总编室副主任苏群等。此外,曾任冀东抗联第二十三总队政治部主任,于1938年10月在滦县不幸壮烈牺牲的著名烈士阮务德(化名张得民)也是田氏中学的毕业生。 田中玉病故后,其家境渐趋中落,尤其是经过1933年的"山海关事变"特别是"七·七"事变后,学校受到日伪的严密控制。加之田中玉办学所依靠的土地、山场绝大部分在"伪 满洲 国"境内,经济上受到掣肘,办学经费拮据,教师待遇降低。原有的许多著名教师陆续离校,而聘请外地高水平的教师日感困难,学校生存日益艰难。学校艰难维持到1944年秋天后,经校长茅元勋出面与当时的伪临榆县县政府协商,田氏中学停办,将其全部校舍、设备及学田无偿地移交给县政府,校名也改称临榆县立山海关中学,田氏中学附属的各级私立学校也随之宣告停办。 老师概况现任校长:张子龙(数学老师) 现任党总支书记:王贵兴(数学老师) 现任副校长:王玉刚,秦宏量 现任团委书记:辛泊平 校领导人最好的:王海峰(台上严厉,课上死逗)【教几何】 最有才语文老师:辛泊平(不信百度一下)补充:他夫人 郭金平【教语文】 人缘最好英语老师:宫政(可以随便···把他当同学看)夫人:甘丽艳【教英语】 英语特级教师:鲍婉婉(讲课考试实用性很强) 最帅数学老师:褚杰(跑步神似太空步,篮球很棒)【似乎上学时是李小彧的课代表】 政治老师最佳人气最佳美女:李小彧(讲课太帅了@!) 物理成就奖:翁喜满(人称翁爷爷~~) 地理老师:陈金杰 【老公凌德君】杨立明 历史老师:潘丽娜(很好的班主任) 生物老师:姚子荣(以德服人,年级组领导中的亲民者) 全世界唯一一个以城墙为院墙的学校~~在山海关古城中 毗邻天下第一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