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山歌民谣
释义

俗称

山歌民谣就是民间歌谣的别称。

由来

诗经魏风园有桃云:「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歌谣一词,由来已久。民间歌谣往往因时因地而有不同的名称,大抵合乐为歇,徒歌为谣,俚语为谚,总称民歌。都是来自民间无名氏的歌谣。山歌是南方村野的民歌,举凡村夫村妇、舟子樵夫、阎里小民所唱的小曲,统称为山歌。其结构单调为四句二十八字类似七言绝句,但歌唱者可以随意增加衬字,也有长短句的形式;内容多道情,情采慎挚拙朴,与文人用情的诗歌异趣。山歌一词唐诗中已见,又北宋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中云:「再酌酒高揭吴喉唱山歌以见意。」宋人话本也常引吴中川歌入篇。明代吴中山歌盛行,明人最先辑集山歌的,有冯梦龙、卞文玉所编的适情十种。其後冯梦龙更辑「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署名墨憨斋主人述,前者共收小曲三百九十首,後者收长短作品三百四十五首。冯氏的原刊本今不易获见,民国二十三年上海传经堂主人去徽州访书,发现明写刻本,次年,遂请顾颉刚先生校点後排印出来。其後中央书店更将山歌、黄莺儿、谜语、挂枝儿及夹竹桃五种,合成一部,是当代研究民间文学、通俗文学重要的资料。此外清代华广生所辑的白云遗音、王廷绍所编的霓裳续谱,都是明清山歌时调的主要文献资料。

山歌民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创作的,它语言朴素真挚,曲调流畅优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因此山歌民谣如同山野中那一层层野花,在时代的变迁面前顽强的生存下来,并焕发出新的活力。

民谣种类

1.西北民歌——信天游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流行于陕西北半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当地把从事此种劳动的人称作"脚户""脚夫""赶脚的"。"脚户"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他们所唱的主要就是"信天游"。他们既是传播者,又是创造者。在传唱中,他们免不了矢口寄兴的随意创作,在创作了之后,又不断地传播出去。当然,"信天游"属于所有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无论在放牧耕地,或是节日游乐,他们总要哼唱几句。作为一种风格个性都很强的山歌品种,"信天游"的基本特征是结构短小简洁,曲调开阔奔放,感情炽烈深沉,具有浓厚的抒咏性。它的词曲仅有上、下两句。唱词上句起兴,下句点明主题。如"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人里头挑人就数哥哥你好"。曲调多建立在"征-宫-商-征"这样一种"双四度框架"上,上句分成两个腔节,并在头一个腔节上作较长的延伸,给人以辽阔悠远之感。下句一气呵成,在上、下句变化反复的歌唱中,歌手们浸注着自己的人生感慨。代表曲目有《脚夫调》《兰花花》《赶牲灵》《横山下来游击队》《见面容易拉话难》等。

2.赣闽粤“客家山歌”

客家者,自魏晋时代即开始由中原不断南迁至明清间逐渐在赣南、闽西北、粤东北定居的汉族人。由于他们的生活习俗及语言中还保留着一些中原北方人的特征,所以便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汉民族的一系。客家人音乐的最大特征是歌词的文学性很强,而曲调却单纯、质朴,含蓄。歌词如"赶人出屋鸡乱啼,送人离别水东西,挽水思量想无法,从今唔养五更鸡。松口行上嘉应州,三条河水急湫湫,两条丝线打死结,人情难舍哥难丢。"曲调的音域仅有五度,四个乐句皆以级进方式缓缓展开,显得十分内在。更有大量客家山歌仅有四度三个音,但丝毫未影响旋律进行和情感的表达。客家山歌较集中的传播区主要有粤东北的梅州、兴宁、蕉岭、五华、大埔;赣南的万安、遂川、兴国、瑞金;闽西的宁化、长汀、龙岩、上杭等。代表曲目有《新绣荷包两面红》、《送人离别水东西》、《八月十五月团圆》(粤)、《打只山歌过横排》(赣)、《八月十五看月光》《大雨落来细雨淋》《风吹竹叶嫌冢当》(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1: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