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斗乡 |
释义 | 山斗乡地处安徽省黄山市最南端,南与江西省接壤,地理位置优越。全乡辖5个行政村,35个村民组,人口共5261人。区域总面积达42.6平方公里。耕地3324亩,其中水田面积3069亩,年产粮食1551.4吨;山场面积55005亩,其中竹林面积7338亩,年砍伐38000根;茶地面积4767亩,年产茶叶80.5吨;其他林地面积19137亩,森林覆盖率86%,是一个以粮、林、茶为主的农业山区乡镇。 产业结构山斗乡为钱塘江支流源头,颜公溪汇水区。境内河流交错,丘陵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清水秀,风光绮丽,为著名“徽杉”产地。农副产品有水稻、油菜、花生、甘薯等,地方名优特产品有豆腐干、板栗、黄山贡菊、香菇、灵芝、竹笋及名优茶以及黑山羊母种;工业上已初步形成以天井山股份选矿厂、粮油食品行业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黄金、石板材、食用植物油、米酒等,矿产资源有金矿、石英矿及泉水资源 。 社会经济1、人口状况:全村2005年底总户数611户,总人口2173人,劳动力1210人,常年外出务工700人。 2、产业状况:农业主导产业是竹、林、茶,农村第二产业主要为农副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主要为旅游及其相关的服务业。 3、产值状况:全村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69万元,一、二、三产业的比值为4:1:2,村组集体可支配收入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 4、行政区划:金勾树是属于山斗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全村共有32户127人,分布在颜公溪右侧。 境内旅游龙源谷 龙源谷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富藏黄金的生态之乡——休宁县山斗乡境内,距休宁县城32公里,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23公里,与江西省婺源县毗邻,220省道——休婺旅游热线穿越境内,距屯溪高速公路的璜茅岭出口仅8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景区内景点集中,融谷秀、瀑绝、潭澈、石奇、林茂于一体,自古被誉为“皖南一绝、人间仙境”。 龙源谷风景区景点集中,融谷秀、瀑绝、潭澈、崖险、石奇、林茂于一体,自古被称誉为“皖南一绝,人间仙境”,置身谷中石涌清泉、溪流纵横、瀑潭相间、流水潺潺,如翡翠般的碧池中,五彩斑斓让人流连忘返。 金勾树村 金勾树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全村依山傍水,风景如画,随着境内生态资源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日益加强,金勾村农家乐旅游也日渐兴起。 生态茶园 山斗乡山岭纵横,峰峦欺负,坑峪幽深,山水相映,竹影婆娑,茶园土质肥沃,气候适宜,茶叶品质优良。 矿产资源 山斗乡蕴藏着丰富的黄金、石英、石板材、矿泉水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休宁黄山黄金有限公司成为一大工业支柱。 古树.古村落 山斗乡群山环抱、翠水长流,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树名木成群,人与自然和谐相间,美不胜收。 基础建设山斗乡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村村通公路、电话,220省道纵贯南北,黄塔(桃)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且离璜茅岭出口仅8公里。山斗乡各项事业在不断发展,拥有广播电视站、文化站,人民生活日益丰富;学生入学率达100%;医疗卫生保健系统遍布各村,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一)道路 以各村民组通黑色化工程,村庄内道路硬质化为重点,加快黑色化工程建设;加快进村公路的下水道整修,确保排水通畅,环境优美;加快各村庄内道路硬质化建设;确保道路畅通。 (二)文化广播电视 建立文化娱乐室;加快村组调频广播建设;加快有线电视入网建设,电视入户率达98%以上,电话进家率达95%以上。 (三)饮水 改进现有山泉自流水的供水方式,在中心村庄建立实施人畜饮水工程,确保人人能饮用卫生安全的自来水,满足工业、商业、人畜用水以及消防用水,让100%农户用上卫生安全的自来水。 (四)垃圾处理 为便于垃圾的清理处理,在该村建100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收集垃圾集中处理,确保村容整洁优美。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山斗乡人民将发挥其自然资源丰富之优势,敞开乡门,抓好山斗商业街开发,优化山斗集镇硬环境,引进先进技术,继续抓好地下资源金矿开发,加快开发与建设步伐,大力开发山区资源,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实力转化。热情好客的山斗乡人民热忱欢迎各界朋友来我乡合作开发,共创山斗辉煌的明天。 建设现状(1)国土资源:山斗村(金勾树)土地面积19484亩,耕地面积1510.5亩,水域面积70公顷,建筑及道路用地112公顷。 (2)产业基础:山斗村(金勾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农业以竹、林、茶为主,通过以毛竹、有机茶为龙头,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基地。立足竹、茶等资源优势,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扶持基地建设,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既增加农民收入,又壮大集体经济。随着境内的生态资源保护日益加强,山斗村(金勾树)的青山绿水已被开发利用,龙源谷生态旅游和金勾树农家乐旅游也日渐兴起。 (3)基础设施建设:山斗村(金勾树)是典型的山区村,随着近年村内道路硬化工程不断推进,村庄内排水沟的不断修复,基础设施也将日趋完善,全村的农电网改造全部结束,电话普及率达52%,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移动通信信号尚未覆盖全村。多年来因未统一规划,用地环境差,居住质量不佳,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 (4)交通基础:随着黄塔(桃)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进村路拓宽改造的完成,该村离220省道(休婺线)仅500米,离高速路出口8公里,距江湾风景区35公里,离黄山市中心23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5)生态资源基础:该村位于三面环山一面傍水之地,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此外还有竹笋、毛厥、野菜等土特名产,物饶丰富,是一个适合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好地方。 (6)农副产品加工及贸易基础:中心村内有两家茶厂和两家油厂,依托茶叶和油料的加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 物产资源石英矿资源 山斗乡位于皖南山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储量丰富并极具开采价值的有黄金、石英等矿产,据地质部门勘察,山斗乡石英矿位于乡政府所在地山斗村境内,俗称白石岭的地区。储量达三千吨以上,并且品位高,质量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山斗米酒 历史悠久的地方特产五城米酒就发源于山斗乡山斗村,该村居民历史上都有制作米酒的传统,该米酒入口绵甜,风味独特,因产量少而供不应求。经联系有关部门对该村米酒传统工艺进行挖掘整理,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的米酒酿造工艺,力争使该村米酒产业做大做强。 木竹资源 山斗乡位于皖南山区,木竹资源丰富,有林山场达6万余亩,其中毛竹壹万余亩,徽杉肆万余亩,还有近亩的松木资源,辖区内还有国营西田林场的木竹山场2万亩,周边地区还有近十余万山场。山斗乡林产品主要以原木以及原竹产品为主。 矿泉水资源 山斗乡境内植被丰富,属于著名的五龙山生态保护区范围内,新安江源头之一,辖区内天然山泉众多,其中较为知名的有天井山泉水,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泉水中富含硒、锶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乡镇建设一、基本情况 金勾树村地处黄山市南端,离220省道(休婺线)500米,距江湾仅35公里,离黄山市区23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共有32户127人,是山斗行政村下属的一个自然村,该村常年外出务工37人,2005年人均纯收3100元。全村共有茶叶312亩、毛竹243亩、水田89亩。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努力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工作目标,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精心规划,组织实施,着力打造美丽、健康、和谐金勾树。现将金勾树被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的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扎实有效的推进这项工作,山斗乡就金勾树村的新农村建设专门召开户主、村民代表、乡村组党员干部等不同形式会议,广泛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文件,让大家知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2、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新农村建设达到预期目标。经研究决定,成立山斗乡金勾树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规划、组织、实施、协调等工作。 3、齐心协力、逐步实施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一段时间以来主要工作开展如下:(1)投资11.4万元完成拓宽220省道到金勾树村进村道路600米,改变了该村不通车的历史。(2)投资1万元完成村内道路硬化500米;(3)投资0.5万元完成排水沟整修2000米;(4)投资2.2万元完成修复古水碓及水口设施落工作。(5)投资0.20万元免费为该村村民发放1000株桃、李果树苗。(6)投资0.15万元完成建设垃圾池2个,用于全村的垃圾处理。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部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二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主导产业不明确,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三是农村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困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四是农民增收渠道单一,主要靠外出务工。 发展规划1、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稳定、和谐这个中心,以“山绿民富和谐小康”为总目标,立足区位和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拓宽增收渠道,优化经济发展结构,营造优美人居环境。 2、发展思路 围绕“生态(旅游、资源、文化等)优势,培育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努力,力争在3—5年内,把山斗村(金勾树)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上佳,现代观光农业发展,村民生活富裕安康,休婺线上的一个乡村旅游热点,全市一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发展目标 农民人均纯收入:以目前种植业为主的收入结构逐步走向种植、养殖、生态、旅游、工业多元并举的增收模式;2005年已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2006年实现3700元,到2008年达到5000元。 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各种形式,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力争实现年均递增20%以上,2005年已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3万元,2008年5.16万元。 农村经济规模:农业总产值由1169万元,以每年递增10%,到2008年实现1390万元。 村级二、三产业发展:加快生态农庄建设和开发初见成效,2008年实现收入100万元。 通过实施“阳光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双培双带工程,使25岁以下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劳动力转岗培训就业率达90%以上,全村劳动力就业率达85%以上。 经济概况农业1、茶叶 (1)建设目标:依据现有的茶叶基础,重点抓好名优茶开发和有机茶、无公害茶的开发力度,依托现有的制茶企业,开拓市场,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加快茶叶产业化发展,到2008年茶叶收入占人均收入的20%以上。 (2)具体措施:一是继续抓好茶叶产业管理,按照有机茶标准,强化有机茶基地建设,同时,加快低产茶园改造力度;二是抓名优茶开发不放松,坚持名优茶开发,依托品牌,提高茶叶价格;三是合理引进机械化茶叶制作,提高茶叶品质;四是鼓励和支持能人到外地开拓市场,加快茶叶占领市场份额;五是加大宣传,不断提高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林业 (1)建设目标:坚持林业开发和保护并举的原则,抓好木材、林副产品的开发和保护,通过合理开发,切实增加山区农民收入,通过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美好家园。 (2)具体措施: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造林积极性,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二是积极调整林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果林;三是强化林政管理,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坚持限额采伐,合理利用,切实做到依法治林。 3、农家蔬菜和野生绿色蔬菜 (1)建设目标:以山斗乡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大量的野菜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大棚农家蔬菜和野生绿色蔬菜,为村域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力争使山区野生蔬菜走进城市超市,成为市民喜爱的盘中餐,促进山区农民增收。 (2)具体措施:一是在该村发展特色的大棚蔬菜;二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存贮春季在山上采摘的毛厥、苦菜、马兰等野生绿色蔬菜,在秋冬季销往山外县市,保证一年四季都有鲜嫩的野生绿色蔬菜。 农副产品加工以当地现有的资源加工型企业为依托,积极扶持和发展壮大区域内的竹、林、茶等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重点发展的项目是竹产品深精细加工,以及木材的深精加工,以此用为重点扶持对象。 劳务经济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使大量农民工走得出、立得住、挣得钱,生活、工作、报酬有保障,切实提高劳务经济效益。同时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能人回家乡投资创业,加快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 投资环境一是难得的政策机遇。县委、县政府对山斗村(金勾树)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关注和重视,把龙源谷探险旅游列为“十一五”全县旅游发展规划的七大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把山斗村(金勾树)列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我村争取项目资金带来了难得机遇。 二是日益凸显的区位条件。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山斗村(金勾树)与市中心城区、县城和江湾旅游区之间的交通更为便捷,特别是近期动工建设的黄塔(桃)高速公路距璜茅岭进出口仅8公里。 三是十分独特的资源条件。山斗村(金勾树)具有矿产、生态、人文、物产等资源条件,极具开发潜力。特别是是黄山含金量最高的地方、龙源谷、世界瞩目的村庄金勾树在过去的一年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山斗村的两块新的金字招牌。 四是蓄势待发的基础优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建设,山斗乡的基础设施、经济实力、发展环境都有了较大变化,而且,全村上下谋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黄金公司即将于今年6月份左右正式投产,龙源谷旅游、金勾树新农村建设的条件也日益成熟。 文化生活(1)以村两委办公楼为中心,集文化宣传、党员干部学习、图书阅览、远程教育和人口学校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村文化广播室逐步具备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并有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 (2)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乒乓球赛、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舞龙、唱黄梅戏、文艺演出、象棋赛、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保护、挖掘和传承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3)按照《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黄山市民文明守则,有计划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注重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村风民风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有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文明进步的村风民风,爱国守法,明礼诚信,赡养老人,家庭和睦;不赌博,不搞封建迷信,移风易俗;逐步推行殡葬改革,不破坏生态环境;树立新型婚育观念,无政策外生育;社会治安良好,无违规上访,无越级上访,村风淳朴,社会和谐稳定。 村容村貌(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村及村内道路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道路顺畅,通村公路到2008年全面实现黑色化,村内道路全面实施硬化,通过整治改造,宅间道路力求达到消防安全要求,疏通排水通道,达到排水通畅,有线电视、固定电话入户率达98%;移动电话拥有率达75%以上,农户100%安装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农户使用清洁能源。 (2)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合理,保护该村原来的徽派建筑风格,新建农户住宅按照实用、美观、协调的要求,依地形地势合理布局,规范有序。同时,做好村庄原来的古文化遗产保护。 (3)村内垃圾集中堆放处理,建立正常的卫生保洁管理措施;村内建有公共卫生厕所,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沼气普及率达30%以上,实行人畜分离,环境优良。 (4)完善和改善村内排水通道,实现完善的排水系统,合理布局,保证基本农田有效灌溉率达95%以上。 (5)有优质的生态环境,村庄内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观光护岸河畔有休闲场所,村域内无荒山荒地,村口、水口的水碓、水车、竹楼要得到有效保护,实现清山绿水常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6)全面整治河道,达到水体通畅,防洪能力达到规定要求。 社会事业科技教育义务教育普及,小学入学率100%,中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100%,通过成人文化农技校、远程教育、农科教和“阳光培训工程”,25岁以下农村劳动力全面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拓宽致富途径。 社会保障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占全村农业人口的85%以上,做到大病有补偿,贫困有救助;村卫生室2个设置达标,管理规范;卫生防疫措施落实,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4509 男 2329 女 2180 家庭户户数 1337 家庭户总人口(总) 4495 家庭户男 2316 家庭户女 2179 0-14岁(总) 931 0-14岁男 471 0-14岁女 460 15-64岁(总) 3160 15-64岁男 1658 15-64岁女 1502 65岁及以上(总) 418 65岁及以上男 200 65岁及以上女 21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397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