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东师范大学 |
释义 | 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其前身山东师范学院成立于1950年10月,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81年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成为山东省属高校的排头兵,进入全国师范院校的先进行列。学校分校本部、长清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建筑面积120.66万平方米。 中文名:山东师范大学 外文名: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简称:山师 校训:弘德明志、博学笃行 创办时间:1950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师范类 主管部门:山东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赵彦修 所属地区:中国山东 主要院系:文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等 国家重点学科:1个 硕士点:155个 博士点:68个 院士:5人 学校简介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植根齐鲁文化之沃土,汲取泉城人文之灵韵,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谱写了以教书育人、创新发展为主旋律的华美篇章。 历史沿革山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山东师范学院成立于1950年10月,是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的,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1958年,学校的体育系、艺术系相继分离出去,建成山东体育学院、山东艺术学院。1970年,学校机关及部分系部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机关及大部分系部迁回济南,同时筹建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即聊城大学的前身)。1981年8月,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成为山东省属高校的排头兵,进入全国师范院校的先进行列。建校近62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0多万名合格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70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5000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15000人,长短期外国留学生400多人。 学科建设山东师范大学现设有23个学院,72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相协调、结构合理、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布局和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育学原理)、22个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 (MPA)、艺术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MBA)等12个专业学位培养单位。 建设发展建校近62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扬“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秉承“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育人为本,坚持改革发展并举,立足教育,服务经济,砥砺耕耘,自强不息,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系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了 16万多名合格人才,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学者、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为科教兴国、尤其是科教兴鲁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被评为全国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获得山东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现设有23个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硕士点一级学科29个,硕士点二级学科165个。72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15个,师范非师范性质兼有的专业8个,非师范专业41个),是国务院、教育部批准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培养单位。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 形成了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70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5000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 15000余人,外国留学生400多人。 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截止2010年底,图书馆收藏书刊共计363余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337万册,中、外文期刊9600余种,近27万册。馆藏线装古籍20万册(善本古籍1120种,15688册,宋元版图书2种,明版274种,清朝乾隆以前刻印精良、流传稀少者522种,钞本、稿本169种)。购置电子图书112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135个。图书馆在古籍文献、解放前出版的中、外文书刊、齐鲁文化文献、“四库全书”相关文献及教育、地理等专业的书刊收藏上较为系统,颇具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并引进国内外较大的社科、科技信息数据库,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保障。学校建有电子文献检索中心、高速宽带校园教育科研网。学校设有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附设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现代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地方史研究基地、山东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山东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等14个省级研究、培训机构。设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有8个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进入山东省 “十五” 重点强化建设工程。3个学科被批准设立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编辑出版《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山东师大学报》、《山东外语教学》等6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造就一支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学术科研水平一流、思想道德品格高尚、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5位院士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全校在职教职工2253名,其中专任教师1150人,教授、研究员270多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70多人。博士生导师89人,硕士生导师近5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 20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48人,设有8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岗位,8个校内特聘教授岗位。1人入选全国 “百千万人才工程” 第一、二层次,1人获教育部颁发的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3 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被选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41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0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5位教师获得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另外,学校聘请 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任兼职教授。 学校具有从严治教的优良教学传统和特色。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以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以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行选课制,开展按学院招生、辅修专业、双学位、二次挑选专业等试点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9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74项,获奖总数及层次位居省属高校首位。自2003年以来学校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列入重点批次录取。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硕士考博士率均超过30%,个别专业达到6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加强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多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973” 项目 3项,国家高新技术发展“863”项目 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项,国家攻关项目 6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40余项。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达到 2000多万元。2004年被SCI收录科技论文108篇,居全国高校第67位;科技论文被国际引用数量居全国高校第53位。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200多项,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2004年获鲁迅文学奖1项。学校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00余项,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加强与教育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业联合建立 8个研究所和中试研究基地,与山东省东营市联合建立了中国千亩盐生植物园。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700多人次到国外进修、讲学、合作研究,聘请 200多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讲学。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42所院校结为友好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自1990年以来,共接收长短期留学生3000多人,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空间,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开展了与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互派留学生等工作,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学校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都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或示范学校,已成为山东省基础教育的名牌学校。 作为山东省重点大学,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开拓创新,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 科研院所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截止2010年底,图书馆收藏书刊共计363余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337万册,中、外文期刊9600余种,近27万册。馆藏线装古籍20万册(善本古籍1120种,15688册,宋元版图书2种,明版274种,清朝乾隆以前刻印精良、流传稀少者522种,钞本、稿本169种)。购置电子图书112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135个。图书馆在古籍文献、解放前出版的中、外文书刊、齐鲁文化文献、“四库全书”相关文献及教育、地理等专业的书刊收藏上较为系统,颇具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并引进国内外较大的社科、科技信息数据库,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保障。学校建有电子文献检索中心、高速宽带校园教育科研网。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山东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农药、医药中间体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精细化学品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山东培训中心。设有山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山东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地方史研究基地、山东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山东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基地、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19个省级研究、培训机构。3个学科被批准设立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编辑出版《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山东师大学报》、《山东外语教学》等6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 师资队伍该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造就一支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学术科研水平一 流、思想道德品格高尚、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5位院士被聘为该校兼职教授。现有2602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819人,教授、研究员32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5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0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833人。博士生导师103人,硕士生导师近7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 315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812人,设有8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岗位,8个校内特聘教授岗位。1人入选全国 “百千万人才工程” 第一、二层次,1人获教育部颁发的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3 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被选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41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0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5位教师获得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另外,学校聘请 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任兼职教授。 特色办学学校传统学校具有从严治教的优良教学传统和特色。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以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以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行选课制,开展按学院招生、辅修专业、双学位、二次挑选专业等试点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9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74项,获奖总数及层次位居省属高校首位。自2003年以来学校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列入重点批次录取。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硕士考博士率均超过30%,个别专业达到6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加强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多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973” 项目 3项 国家高新技术发展“863”项目 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项,国家攻关项目 6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40余项。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达到 2000多万元。2004年被SCI收录科技论文108篇,居全国高校第67位;科技论文被国际引用数量居全国高校第53位。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200多项,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2004年获鲁迅文学奖1项。学校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00余项,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加强与教育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业联合建立 8个研究所和中试研究基地,与山东省东营市联合建立了中国千亩盐生植物园。 国际交流国际交流学校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不断加强。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朝鲜 、肯尼亚等15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59所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在联合办学、教师和学生互派、文化学术交流、共同举办国际会议等方面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学校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 近年来,先后举办“植物耐逆基因:发展中国家未来发展前景”国际研讨会、偏微分方程及数值分析国际会议、国际心理学家委员会第62届学术大会、齐鲁文化国际研讨会、儒家思孟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IEEE医学与教育信息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作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在校 留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从1980起,与加拿大圣马利大学、麦吉尔大学教育学院,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麦赛德学院、福德姆大学、科罗拉多学院,英国诺丁汉大学、沃力克大学、考文垂市理工学院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42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交流关系,先后派出700多人次到国外进修、讲学、合作研究,聘请200多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讲学。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自1990年以来,共接收长短期留学生3000多人,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2003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空间,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开展了与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互派留学生等工作,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008年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大学签订互换留学生协定。与法国一些大学正在协商互换项目。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七十五,2007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四十四。 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开拓创新,为建设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综合性高水平的山东省重点大学而奋斗。 学校连续七年进入全国大学排名前100.是全国百强大学。 学校校徽山东师范大学标志的主体部分由学校英文名称(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首写字母构成。以此三字母作为山师大标志的基本语言符号,信息传达明确、一目了然。同时,以英文字母作为标志构成元素,有很强的国际性、时代感。字母“N”采用鲜明的红色,打破了造型左右对称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变化,规矩而不呆板。三个字母组合在一起像一本打开的书。上方红色的烛光形象征着教师教书育人,寓意用知识照亮学生的心灵。烛光形还可看作一个水滴,象征着对学生的培育和知识的传授,以此图形传达出山师大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标志的造型语言采用规整的几何形与饱满的有机形相结合,各种造型因素的构成、组合均严格、规范。以此设计风格表达出我校科学严谨的治学、办校态度。此标志的色彩选用红蓝二色。蓝色代表智慧、深邃,象征我校师生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能力与成就;红色代表热情、生气勃勃,象征着山师大永远充满活力与希望。 现任领导党委副书记、校长:赵彦修 党委书记:商志晓 党委副书记:向来生 党委常委、副校长:戚万学 党委常委、副校长:于 涛 党委常委、副校长:钟读仁 党委常委、副校长:唐 波 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少华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初乐娟 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焕斌 党委书记:商志晓 商志晓,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1959年10月生于山东莒县。1983年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毕业;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自1986年起在山东省委党校从事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建设等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期间曾于1995年至1997年挂职担任山东省嘉祥县副县长)。1997年晋升教授。2001年任山东省委党校副校长。2005年获山东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10年5月任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是国内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研究专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编著作3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3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省级项目18项,获全国、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余项次,其中省部级一等奖6项(包括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曾多次出席由中央决定召开、中央宣传部等部委联合主办的全国性重要理论研讨会,多次参加中央就重大问题进行的调研座谈、征询意见及有关部委组织的专题研究活动。现为全国“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山东省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山东省优秀知识分子标兵”等荣誉称号。兼任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哲学学会会长、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山东省党的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领导小组成员等职。受聘担任多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 党委副书记、校长:赵彦修 赵彦修,男,1954年1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学专业:发育生物学;研究方向:植物发育遗传学。 简历:1975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1978年留校任教至今,1984年又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93年保送至英国考文垂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获博士学位以后,坚持回国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效力。回国以来,他一直工作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并做出了突出成绩。先后被破格晋生为副教授、教授,1998年被遴选为博士指导教师,1999年被俄罗斯社会科学院评为通讯院士。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回国人员、全国骨干教师、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十大留学回国科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同时还兼任了大量的行政职务。自1993年起,先后担任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主任、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山东省科学院院长、山东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山东省科协副主席、中共山东省委委员、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学术机构方面,担任山东省生物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山东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教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领域:植物抗盐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主要成就:先后承担国家海洋863计划项目两项,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一项,山东省科委重大项目一项,省计委重大项目一项,国际合作课题两项,省级研究课题十多项,取得八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30余篇。尤其是在抗盐生物工程方面取得较大成绩。 承担课题: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盐生植物高效盐诱导启动子”一项,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小麦耐盐基因工程一项”,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植物耐盐基因工程”等课题多项。 学院介绍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该专业属于师范类理科专业。本专业目标是培养通晓并掌握地理科学理论与方法,了解现代地理学发展趋势,能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研究,适应能力强、专业素质高,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开设主要课程:地质与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地理教学论等15门专业必修课;自然资源学概论、综合自然地理、人口地理学、地理摄影等约30门专业选修课。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该专业属于普通理科专业。本专业目标是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与城乡总体规划,能在政府决策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资源环境管理、规划与保护,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复合型管理与科研人才。 开设主要课程:测量与地图学、地质与地貌学、管理学原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地理学原理、城市总体规划等17门专业必修课;山水城市研究、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城市园林绿地设计、计算机制图、景观生态学、地理摄影等23门专业选修课。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GIS) 该专业属于普通理科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信息科学知识、特别是利用“3S”(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直接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能力,能在城市、土地、水利、环境、林业、公安等政府管理部门和教育、科研、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开设主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遥感概论、遥感技术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因特网技术、计算机语言等专业必修课13门;环境信息系统、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水资源信息系统、自然灾害信息系统、旅游信息系统、虚拟地理环境等专业选修课22门。 上述地理系的三个专业学制均为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三个专业共同拥有“自然地理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优化管理”3个博士学位点;1个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区域经济学、土地管理5个硕士点;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MPA)和地理教学论2个硕士方向。人文地理学为山东省重点学科。 旅游管理专业 该专业属于管理类专业。本专业培养熟悉旅游企业的国际化环境及有关国际惯例、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较强,能在各类企业、旅游行政部门、旅游企业(包括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旅游交通)、会展中心等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策划、网络营销等工作,同时能在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胜任旅游教育和科研开发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和复合型管理人才。 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开设主要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饭店管理、导游与旅行社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学、旅游法规、旅游财务管理、旅游会计、区域旅游开发、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管理等专业必修课13门;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形体训练、涉外礼仪、旅游美学、工商管理原理、酒店微机管理、旅游摄影、民俗旅游、旅游环境学、客源国概况(双语)、外教口语、旅游饭店前厅与房务管理、旅游应用文写作等专业选修课20余门。 本专业与加拿大皇家大学采用“2+2”合作模式培养学生。 本专业拥有“旅游管理”硕士学位点。 工商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 该专业属于管理类专业。目标是培养通晓工商管理理论、系统掌握房地产经营管理理论和工商策划方法、熟悉房地产政策法规,能胜任城市房地产投资开发公司、策划咨询公司、销售代理公司、房地产估价公司、装饰装修公司、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工作的具有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开设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会计学基础、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学、经济法、策划学、城市规划、建筑工程概论、房地产投资开发管理、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房地产法规等16门专业必修课。物业管理、土地资产管理学、数字化智能社区、房地产项目策划、营销策划与售楼、建筑工程造价等30余门专业选修课程,另有3次赴上海等地的专业实习。 本专业拥有“土地管理”硕士学位点,“GIS与房地产经营开发”硕士学位方向。 环境科学专业 该专业属普通理科专业。目标是培养通晓并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开设主要课程:环境学、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经济学、环境信息系统等专业必修课17门;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环境微生物学、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优化利用等专业选修课24门。 本专业与加拿大皇家大学采用“2+2”合作模式培养学生。 本专业拥有“环境科学”硕士学位点。 为向以学院学科类招生过渡,学院面向全院各专业开设的通识课有: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可持续发展导论等,同时各专业之间所设课程可以相互选修。 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管理,熟悉WTO规则,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律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管理的方法,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及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 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音乐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音乐研究人员以及社会所需的艺术教育工作者。 专业特点: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具有基本功扎实、专业全面的学科特点。 主要课程:乐理、视唱练耳、艺术概论、和声、音乐教学法、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与欣赏、合唱指挥、电脑音乐、声乐、钢琴、器乐、舞蹈等。 音乐学专业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具备音乐教师或音乐教学研究的培养条件,五官端正,无耳、喉疾病。 音乐表演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音乐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表演(声乐、键盘、器乐)、音乐基础理论、音乐史、和声、民族民间音乐、重奏(重唱)、合奏(合唱)室内乐、歌剧表演等。 音乐表演专业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考生五官端正、形象好。声乐方向考生须声音本质好,无耳喉疾病,具备专业演唱人才培养条件,男身高1.70米、女1.60米以上。钢琴、手风琴、器乐方向考生须有较好的演奏能力和独奏水平,具备专业人才培养条件。 舞蹈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舞蹈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舞蹈表演的能力,了解相关学科知识,能在专业文艺团体、高、中等院校机构从事舞蹈表演、教学及研究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舞蹈艺术概论、乐理、中外音乐欣赏、舞蹈编导、中外舞蹈史、中外民间舞蹈鉴赏、芭蕾舞、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等。 舞蹈学专业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考生须五官端正、形象好、身体比例协调,舞蹈基本功好。身高男1.70米、女1.60米以上(未满18周岁可适当放宽)。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含音乐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全面的音乐创作知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能在有关文艺单位、艺术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作曲、电脑音乐、高级和声、复调、指挥法、配器、中国传统音乐、戏曲、钢琴、视唱练耳、音乐美学等。 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美术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胜任普通学校、社会文化、艺术、出版等单位中与美术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基础课程:艺术学概论、中外美术史、素描、速写、色彩、中国画基础、工艺设计及艺术实践、教育实习等专业实践课程。 主要选修课程:中国画、油画、综合绘画、版画、平面设计、电脑设计、室内设计、摄影、美术理论等。 艺术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艺术设计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了解设计领域的最新发展,掌握现代设计技术手段,胜任普通学校、社会文化、艺术、出版等单位中与设计艺术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基础课程:设计学概论、设计史、基础设计、书籍装帧、CI设计、招贴设计、室内设计、电脑设计及社会实践等。 主要选修课程:彩墨画、壁画、版画、环境艺术等。 摄影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能独立从事摄影艺术创作,图片新闻采访、编辑,商业广告摄影、设计与制作,普通学校摄影教学和社会文化、出版单位多媒体影像产品设计、制作方面的专门人才。能胜任与摄影艺术、技术相关的各项专业工作。 主要基础课程:世界摄影史、设计基础、摄影技术基础、黑白摄影技术、摄影器材、摄影创作、新闻、广告摄影实践等。 主要选修课程:风光摄影、广告摄影、人像摄影、电影画面造型基础、影视短篇创作、广告学概论等。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专业 本专业是师范类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能力的体育教育人才。适应从事体育教育、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和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学制四年。 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球类、体操、武术、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测量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史、体育概论、科研方法、中学体育教法、健美操等。 社会体育专业 本专业是非师范类专业。 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社会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具备现代体育意识和观念,较全面的掌握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与社会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也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工作、体育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学制四年。 主要课程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科研方法、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哲学、体育管理学、运动损伤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竞赛组织与管理、体育设施与管理、体育市场营销、休闲体育学导论、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羽毛球等专业技术和休闲体育类课程。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本专业是非师范类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间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并适宜到中等学校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并能从事训练和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学生主要学习武术、传统体育着重、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受到这些方面的技术、技能与功法的基本训练,具有组织教学、训练、科研、竞赛、裁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学制四年。 主要课程有: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古代体育史、中国武术史、中国文化概论、武术理论基础、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医学基础、专项理论与技术、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 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 本专业是非师范类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系统掌握舞蹈学(体育方向)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从事表演、体育竞赛、舞蹈教学及社会体育保健等活动的能力,集体育与文艺、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学制四年。 主要基础课程:体育舞蹈概论、音乐理论基础、体育舞蹈史论、舞蹈编导、舞蹈美学、艺术心理学、舞蹈基本训练、舞蹈表演、现代流行健身舞蹈等。 主要选修课程:舞蹈专业英语、舞蹈音乐欣赏、武术与中国民间舞、形象指导与设计、综合创编技能与实践、舞蹈素质技巧课、计算机音乐制作等。 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前身是大学外语教学部。1986年学校办学规模扩大,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在公共英语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大学外语教学部,2006年1月,更名为大学外语教育学院(简称外教院)。学院下设大学英语系和外语教育系,有五个教研室。二十年来,教职工由初建时的十几人,发展到今天的72人,其中专职教师63人,有教授8人,副教授19人。党员队伍由当初几人发展到今天的37人。教学设备从初建时的一无所有,到今天建立起了四个现代化的语音室,一个听力播音室,一个资料室,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教学体系。在教学、科研、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后勤服务等方面,建立了完备的管理规章制度;在教材、教法、考试和学业管理上不断改革完善,使大学英语教学完全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大学外语教育学院主要承担全校非英语专业博士生、硕士生、本专科生的英语教学任务。多年来,学院注意抓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督导听课制度、教学工作、教学秩序检查制度和教学经验总结交流会等形式,及时发现和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促进了教师们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院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首先利用电化教学和外籍教师等有利条件,组织教师在职进修;其次,先后选派17名教师到国外或国内重点大学访问进修,同时安排22名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同等学力硕士学位班学习。通过上述措施,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促进了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形成了一支比较年轻、思想过硬、专业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历年的教学任务。在每学期末各学院学生的民主测评中,大学外语教育学院的教师都获得平均90分以上的好成绩,绝大部分教师教学效果优秀。全校学生四级英语成绩通过率达到80%以上,在华东地区重点师范大学中,始终保持着名列前茅的成绩。2006年3月学院被山东省授予“省三八红旗集体”光荣称号。 大学外语教育学院自2001年开始招收教育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方向研究生,现有31名研究生在读,同时招收在职人员以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生。学院自1987年始招收英语教育专业专科生,目前在校生280名,专科生就业率、专升本升学率和专业四级通过率等分别名列学校、全省和全国同类院校前茅。 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多年来坚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教研和科研成果显著,先后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7项;承担国家级研究课题2项,省级、校级15项,出版教材、著作270多部,发表论文、译文320余篇。有5项科研成果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全体教职工将团结一心,集中精力,真抓实干,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以更高的教育质量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山东师范大学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英语专业(师范类、专科、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英语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英语综合能力和比较广泛的科学知识,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英语教学和管理的教育工作者以及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和管理等工作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阅读、英语听说、英语写作、交际口语、英语教学与测试、英语视听、英语翻译、英美概况、英国文学及选读、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 马列主义教学部马列部成立于1986年6月,主要承担全校本、专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研究生的部分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于1984年至1991年招收培养了7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于1994年至1999年招收培养了4届市场营销专业专科生。 马列部现设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法律与思想道德修养5个教研室,1个微机室和1个资料室。有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9人,讲师和助教10人;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2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 马列部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心任务,不断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曾承担山东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试点任务,在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被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予以报道,并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先后有1名教师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1名教师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5名教师获山东省“两课”优秀教师称号,多名教师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和获校优秀教学奖,马列部也被评为学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马列部成立以来科研成果丰硕,共出版著作、教材1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100余篇。多次承担省社科规划项目和省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有2人入选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科研成果多次获省社科、省教委等各级多项奖励。 国际交流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对外汉语系和外事服务中心组成,集招生、教学、管理于一体,主要招收外国留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具有对外招生、留学生管理和国际交流多重功能;对外汉语系现有专职对外汉语教师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所有专职教师都有在国外任教的经历,他们除承担外国留学生所有中国语言和文学课程外,还定期为留学生举办中国文化讲座;外事服务中心是独立的后勤机构,主要为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营造舒适的环境。 根据所学专业和本人要求,外国留学生分类如下: 汉语进修生:学制一至二年,主要在对外汉语系学习现代汉语和中国文化。 本科生:学制二~四年,具有高中以上(或同等)学历,HSK考试成绩达到三级以上。入校后与中国的本科学生一起上课或独立开班。 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具有相当于中国本科毕业生的学历,HSK考试成绩达到六级以上,有两名副教授以上导师推荐。入校后与中国学生一起上课,有专门导师指导。 博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具有相当于中国硕士研究毕业生的学历,HSK考试成绩达到六级以上,有两名教授以上导师推荐。入校后与中国学生一起上课,有专门导师指导。 短期进修生班:利用寒暑假开设各种短期学习班,学生人数须十人以上,以汉语学习和中国文化讲座为主,并根据学生要求组织参观、旅游。 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山东师范大学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是山东省成立最早的中外合作办学学院之一,由山东师范大学和韩国又石大学共同投资创办,隶属于山东师范大学,是一个年轻、有活力、有特色的合作办学学院。中韩商学院实行中韩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模式,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教学资源,实行小班上课并有大量的课外教学实践活动。 中韩商学院现有教职工12人,其中中国教师8人,韩国教师4人;教师中有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2人。另有长期聘任的中韩两国兼职教师20余人。学院拥有相对独立的教室、学生自习室、阅览室和计算机室等,并全部配备中央空调,教学环境优良。 学院主要招收中国和韩国学生,现有中国学生31人,韩国学生56人,初步形成跨国文化的教学环境。 2006年正式招收本、专科学生。本科生计划80人,招生专业为物流管理;专科计划100人,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各50人。 学院招收的专科学生采取“2+1+1”的模式与韩国又石大学合作培养。即在学院学习两年之后,根据学生本人意愿,经过学院选拔,大多数学生专科学习的第三年可以到韩国又石大学留学。完成三年的专科学习计划成绩合格,可获得山东师范大学专科毕业证。第四年可以继续在韩国又石大学读本科,成绩合格可获得又石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招收的本科学生采取“3+1+2”的模式与韩国又石大学合作培养。即在学院学习三年之后,根据学生本人意愿,经过学院选拔,大多数学生本科学习的第四年可以到韩国又石大学留学。完成四年的本科学习计划成绩合格,可获得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书。第五年可以继续在韩国又石大学攻读硕士,两年之后成绩合格可获得又石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另外,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或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在本学院进行韩国语培训后,学院可以直接推荐到韩国又石大学进一步学习深造。 历山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够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从事文化、宣传方面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语文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另设60余门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 新闻学专业 该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闻从业者和适应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立场、观点、方法,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思想品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系统掌握新闻与传播学基础理论与相应的各种技能之综合素质能力的现代媒体传播专业人才。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新闻理论、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学、新闻编辑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新闻摄影、社会心理学、逻辑学等。 英语专业 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比较广泛的科学知识、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的教育工作者以及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英语专业人才。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英语报刊选读、翻译、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英语文体学、英语词汇学、外贸函电、商务英语、应用英语(包括文秘英语、旅游英语、信息技术英语、科技英语)、中西文化、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 朝鲜语专业 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在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研、旅游、企业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的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复合型朝鲜语高级专业人才。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英语、计算机基础、哲学、法律、心理学、韩国概况、综合韩语、韩语阅读、韩语翻译、韩语视听说、韩语词汇学、韩文写作、韩文报刊选读、韩国文学史、经贸韩语、旅游韩语等课程。 教学单位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经济学院 法学院 (知识产权学院) 教育学院 体育学院 文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 外国语学院 音乐学院 美术学院 传媒学院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心理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 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精细化学品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 育才培训中心 附属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都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或示范学校,已成为山东省基础教育的名牌学校。 校办产业 国际交流中心(山东翰林大酒店) 学校荣誉2007年,学校党委被命名为全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学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评为“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学校连续18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新世纪讲坛”获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中,该校学生荣获一等奖。一名学生荣获“泉城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学校被评为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纪委监察室被评为全省教育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统战部获“全省统战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校工会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 校区校址师范大学共有两个校区,学校本部与长清校区。 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位于济南市大学科技园内,是大学科技园中占地面积最大、建筑规模最大的校园。校园南依风景秀丽的双龙山,北临大学路,东与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相接,西与大学科技园中心区相望,地理位置优越。京福高速公路、济菏高速公路相伴左右,104、220国道交通便利,信息发达。 立足于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趋势,遵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效率运行、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理念,学校自2003年1月开始按照建设一流大学校园的目标对新校区进行规划设计。总体规划的显著特点是:一、构筑开放性的校园环境,塑造多重交往空间。由于校区纵深较大,故采用教学实验楼群与学生宿舍平行发展的形式,以求得丰富的空间效果。从大门沿校区中轴线广场、图书馆和南部绿地形成了生态景观轴,校园景观在布局形态上都沿中央生态轴展开,教学、科研、办公区分布在校区西部,学生生活区分布在校区东部,缩短了学生校内活动的距离。楼群建筑与山连成一体,学生生活休闲时时穿行于群山和绿树之中,真切地感受到生态自然带给人的愉悦心情。二、开放中央,交通两边。依据校园地势由北向南逐渐抬高的地形特点,中央轴线采用前实后虚的设计手法,使得整个校园的空间效果更为通透、明朗。中心广场开阔,伴有音乐喷泉、休闲水面、集会广场,两侧是办公楼和音体美楼组合。图书馆作为标志性建筑矗立在校园的中心,从外观上看简洁、大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三、后勤保障配套用房齐全隐蔽,既满足了校区功能需要,又避免对学校景观构成影响。四、校园建筑追求纯净素雅清新的风格。与青山绿水的校园环境相协调,教学楼、实验楼等公建部分外立面以青灰色面砖为主,色彩素雅,风格庄重、沉稳。学生公寓色彩鲜艳,风格清新向上。既传承学校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现代教育特色。总体规划在服从市区整体规划的要求下,勾勒出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将传统理念与现代文化相融合,艺术与哲理地体现了综合+科技+人文+生态的主题。新校区规划总建筑面积68 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批建设,容纳学生30000人。 2003年10月24日,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建设开工典礼隆重举行,大学科技园高校建设从此拉开序幕,这在山东师范大学发展史上及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在省委省政府、济南市委市政府及长清区委区政府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新校区建设者两年的艰苦奋斗,新校区一期工程(含教学楼、信息技术楼、实验楼、体育训练馆、大学生活动中心、食堂、15栋学生公寓)按时完工,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2006年,6栋学生公寓5.4万平方米交付使用。同时校园绿化按照“四季见绿、三季见花、两季见果、突出主景兼顾附景”的规划原则,变单纯的景观绿地为融绿于校园生活之中的绿地规划,借景造景,营造山水校园,实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景致。至2007年一、二期绿化工程已初见成效。 2005年10月,该校长清校区正式启用,7887名学生顺利入驻,标志着学校多年来拓展办学空间夙愿的圆满实现。至2007年,已有15个学院的学生入驻,在校学生数达到16300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