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释义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始建于1959年3月,是专门从事小麦、大豆、甘薯、谷子、玉米等主要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农产品加工、生物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的专业研究所,为全国农业百强研究所,是“农业部农作物种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和“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济南)分中心”的挂靠单位。 科研队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有在职职工107人。其中研究人员85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45人,包括研究员22人、副研究员23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24人。 下设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下设小麦育种研究室、小麦栽培研究室、玉米研究室、甘薯研究室、大豆谷子研究室、农产品加工研究室、办公室、会计室、试验农场、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山东鲁研农作物脱毒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金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鲁研食品技术有限公司。建有小麦品质分析实验室、分子遗传实验室、栽培生理实验室、恒温培养实验室、生化分析试验室、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实验室、大型甘薯种薯贮藏库及自动化温室等高标准实验厂所,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150余台(套),价值1000余万元。 职责任务主要职责和任务是:从事小麦、甘薯、专用玉米、大豆、谷子、高粱等作物的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育种栽培技术和理论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农作物的分子标记、基因分离、转基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农作物种子质量的检测和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和测试标准的研制等。 1. 小麦、甘薯、大豆、特优玉米、谷子杂粮等作物 品种资源和遗传研究, 新品种选育及 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育种技术和理论研究,细胞工程、分子标记及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以高产优质、抗病为重点的育种理论研究。 2. 小麦及其相关作物轻型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研究探索小麦及其相关作物节水、节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理论及技术,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之目的,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 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以市场为导向,重点进行粮食作物精深加工技术,质量标准及新产品研制和开发,丰富农产品市场和人民生活;农业技术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及开发利用。 4. 种质监督检验和测试工作。农业部农作物种质监督检验测试分中心(济南)主要承担农作物种子、种质监督的抽查检验和委托检验等。对有关企业和地方同类检验机构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人员培训以及研究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承担或参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定以及有关技术标准的试验验证工作。 5. 植物新品种测试工作。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济南)分中心主要承担植物新品种的 DUS 测试,承担有关植物新品种权属纠纷以及侵权、假冒案件的技术性鉴定工作以及委托的有关授权品种的抽检工作;承担相关植物测试标准的研究;收集、保存 DUS 测试所需要的国内外植物新品种;开展有关新品种保护测试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科研成果自 2001 年以来,我所先后承担各级各类项目 58 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 863 ”、“粮食丰产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农业部“跨越计划”、“ 948 ”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省级项目 20余项,累计合同总金额 4000 余万元。 建所以来,先后获国家和省 ( 部 ) 级科技成果奖励 112 项,育成农作物新品种 50 余个,其中 20 世纪 70 年代育成的“泰山 1 号”小麦累计推广面积达 3.5 亿亩,享有“泰山压顶”的美誉, 1978 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近年来育成的济麦 19 、济麦 20 、济麦 21 等小麦品种、齐黄 27 、 28 、 29 、 31 等大豆品种及济薯 15 、济薯 18 甘薯品种和鲁谷 10 、济谷 12 、济谷 13 等谷子品种均通过国家审定,济麦 20 、济麦 21 、济薯 18 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近年来小麦研究成绩显著,济南 16 号( 2000 )和济麦 19 号( 2003 )小麦分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济南 17 号小麦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 )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 ),济南 18 号小麦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 ),济麦 19 号 小麦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大豆、谷子、甘薯等 10 余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济南 16 、济南 17 、济麦 19 三个小麦品种在全国的推广面积均超过了 4000 万亩,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 150 多亿元。近 10 年来共发表论著 600 余篇,参加编写专著 10 余部,每年在 Field Crops Research 、 Photosynthetica 、 Euphytica 、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遗传学报等国内外一级刊物发表论文 10 余篇,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同行间有较广泛的影响。 近年来与美、英、德、法、澳、日、韩等十几个国家及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CIMMYT )、国际马铃薯中心( CIP )等国际农业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派出和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专家都在 5 人次以上,促进了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提高了我省的农业科技水平。 服务“三农”是作物研究所服务社会的根本宗旨。全所每年分赴全省各地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的专家百余人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 10 余万份,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逾万人次,多名专家被省电台、省电视台、山东科技报、山东科技信息报、农村大众等媒体和地方政府聘为科技专家。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先后在青州、潍北农场、曹县、郓城、莱州、广饶等地建立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在阳信建立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阳信分所。这些举措,对推动我院科技成果推广、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