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地紫羚 |
释义 | 山地紫羚(学名:Tragelaphus eurycerus isaaci)是体型最大的林栖性羚羊。山地亚种略大于低地亚种。通体红褐色,山地亚种体色更深,自项后沿脊背而下生有鬃鬣,面部生有黑白两色的斑块,身上长着10数条白色斑纹,头顶长有长角,雌性的角略为短小。栖息于海拔4000米以下的密林地区,羚群一般由6~8只雌羚和幼羚组成,最多不超过20头,成年雄性在非繁殖季节独自生活。属于夜行性羚羊,晨昏觅食活动,食物包括草、树叶、谷物、野果、树皮、藤蔓等,和大多数食草动物一样食性喜盐,定期到水边或矿区舔食盐碱。仅分布于肯尼亚中部的偏远地区。 中文学名:山地紫羚 拉丁学名:Tragelaphus eurycerus isaaci,Tragelaphus eurycerus ssp. isaaci 别称:紫羚高山亚种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目:偶蹄目 科:牛科 属:林羚属(薮羚属) 种:紫羚 亚种:山地紫羚 命名者及时间:Thomas, 1902 英文名称:Mountain Bongo 英文名称:Eastern Bongo 外形特征山地紫羚体型较大,体长170 - 250 厘米,肩高110 - 130 厘米,尾长45-60厘米;雌羊体重210 - 235千克;雄羊体重240 - 405千克。耳特宽大;背部及身体两侧为明亮的棕红色,腹部黑色。毛短而光滑,在头部前额及两侧具有白斑,胸部有一块白色新月形横斑,体侧通常排列有11~12条纵行白色条纹;脊背从头至 臀 部具有深色的短鬃毛 ,尾端 生有暗栗色至黑色长毛;四肢细长,外侧色暗,内侧白色,膝部及蹄的上前方均为白色;雌雄均具角,角长平均83.5厘米,最长可达 1米,沙黄色,并呈螺旋形扭曲。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山麓的潮湿、浓密而近水的森林中,最活跃的是黎明和黄昏。以家庭结小群,由一只雄性和八只雌性组成。紫羚是一种生性温驯的动物,胆小谨慎,听觉灵敏,行动敏捷,虽然有非常有效的保护色以及迅急的奔跑速度,这种动物依然很容易受惊,受惊时能以极快的速度穿过布满藤本的密林逃遁。 主要以草类为食,但也吃多种植物的嫩枝、幼芽 、蔓条 、叶子 ,并能用角掘食根茎,特别喜欢吃生长在树干基部的嫩枝 。可把前肢搭在树干上,使身体直立以取食高达2.5米的枝叶。喜欢吃草木灰,从中取得盐分。 生长繁殖繁殖期可结成五十只以上的大群,每年3~6月间交配繁殖,雄性紫羚之间的夺偶之争不是很激烈,调查显示紫羚很爱惜自己漂亮的双角,角的用途更偏向于吸引异性的装饰而非争战用的利器,所以雄性担心双角在搏斗中因用力过猛而受到损伤。雌羚的怀孕期约9个多月,12月至翌年1月份产仔,妊娠期间会远离群体找一个偏僻安全的地方产仔,每胎仅产1仔,出生后小羊被短时期的单独留在产地,仍然趴在一个避风的地方,以避免捕食者的追杀,母羊定时返回哺育小羊。哺乳期6个月,幼羚的发育速度非常快, 3个半月大时就开始长角,六个月后断奶,2~3岁性成熟,最高寿命19年。 地理分布这个与世隔绝的紫羚亚种的数量发生了严重下滑。只有非常小的残余种群生存在肯尼亚山区的阿伯代尔(Aberdares)。2007年估计野外只有75-140只,远低于250个成熟个体的门槛。类群仍然是下降的。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2008年哺乳纲红色名录——极危(CR)。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