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沙鮻科
释义

沙鮻科

Sillaginidae

分类:鲈形目鲈亚目

种类:全世界共有3属25种,台湾现有1属8种

生态:浅海沙泥底栖,卵生,肉食为主

沙鮻多半是属于在浅海沙岸活动的小型鱼,它们不甚起眼、与沙滩颜色相近的外观,正好形成极佳的保护,而且个个身怀「钻沙」的绝技,一受到惊吓,就会迅速潜入沙中躲藏,「沙肠仔」的俗称十分传神。

沙鮻只出现在印度-西太平洋区域,体长一般为15~20公分,短小精悍的身体呈细长圆柱形,锥形的头部有一张小口,具两个背鳍,臀鳍和第二背鳍相对,腹鳍在胸位。它们是台湾西部沙岸、海湾,或河口滩钓最常钓获的鱼种,由于肉质鲜白甜美,成为夜市常见的海鲜料理。多鳞鮻在本科鱼类中分布最广,从日本、韩国到澳洲北部及南非、红海的沙质沿岸均可见其踪迹,而在台湾,它也是数量最丰的一种沙鮻科鱼类。

钻沙高手

沙鮻锥形的头部和钝尖的吻部,配合坚实有力的身体,让它们在遇到危险时,能快速施展「沙遁」的本领,亦即潜入沙中,躲避掠食者和渔网的捕捞。渔民在沙地上用曳网拖过时,脚底会感觉到沙鮻在沙地里逃窜,所以称它们为「钻沙者」(Sandborers)或「沙肠仔」。

沙地上的掠食者

属于底栖性鱼类的沙鮻,以埋藏在沙泥中的小型多毛类(如沙蚕)、虾蟹、端脚类、小鱼或丝状藻为食,所以头部和吻部腹面的感觉器官特别敏锐。而且,它的鳔和石首鱼一样,具有相当复杂的形状构造。它们的鳔位于腹椎下方,较靠近地面,因此躲藏于沙地中的猎物所发出的任何声音或振动,它都能侦测得到,就好比鱼的另一双内耳,有助于搜寻食物。

受欢迎的滩钓鱼种

沙鮻的体长虽不很大,但因数量多,味美价昂,所以是颇受欢迎的滩钓鱼种,在印度-西太平洋沿岸也常被渔民利用拖网、底刺网或地曳网所捕获,是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韩国的重要食用鱼类,每年可产两万公吨以上。在澳洲,沙鮻是主要的游钓鱼种;在台湾则常见于西岸的鱼市场中。

印度、日本和台湾曾试图以人工繁养殖,但目前仍以野外捕获为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