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沙洲工学院 |
释义 | 沙洲职业工学院创建于1984年7月,是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曾被称为“破天荒的创举”享誉全国。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任名誉院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为沙工题写“勤奋、求实、开拓、进取”的校训。办学25年来,沙工连年被评为张家港市文明单位,两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连续7次14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中文名:沙洲职业工学院 创办时间:1984年 现任校长:伍建国 所属地区:中国 沙洲 主要院系:建筑工程、纺织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简介沙洲工学院坐落在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张家港市市区,是1984年7月张家港市投资创办、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公布有招生资格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任名誉院长。 2006年7月,张家港市委、市政府投资建设沙工新校区。2007年9月,新校区交付使用。新校区占地面积856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8.3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为10亿元。目前,沙洲职业工学院和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共用一个校园,既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和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沙工不仅被写入中国高等教育史,而且被载入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会、新华通讯社、中央档案馆共同编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大型历史画册中。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为沙工题词:沙工有如扬子水,不尽人才滚滚来。先后有500多名省部级以上领导莅临视察。2007年12月3日,名誉院长钱伟长第19次来院;去年5月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教育部部长周济,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省教育厅厅长沈健等领导莅临学院,视察办学情况,肯定学院成绩。中央党校多次来院调研,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科技日报、新华日报等重要媒体刊登我院办学情况。 25年来,经过市委市政府的精心培育和沙工人的共同努力,沙工已成为张家港人民“以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历史见证。 教学设施校园占地面积856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校园内绿树掩荫,姹紫嫣红,小桥流水,颇具园林风韵,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场所。设有建筑工程、纺织工程、机电工程、计算机工程、经济管理、社会科学和基础科学共7个系、20个专科专业,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全国高工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现有教职工319名,其中拥有教授、副教授93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除了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场等基本教学设施外,还新建了体育馆、游泳池、实训楼、行政楼、学生公寓楼。同时,拥有40个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校园网、多媒体教室、CNKI知识网络服务二级站、电子读物阅览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和设备。 师资力量教职工319人,其中专任教师205人,教授、副教授93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75%,在读硕士、博士学位的57人。有江苏省教学名师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5名。“双师”素质的教师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70%。 专业建设学院以张家港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为依据,进行专业课程建设。根据我市“三大升级”( 主导产业升级、城市功能升级和人文素质升级)的重大任务,重点发展与张家港产业结构相匹配的机电、纺织、建筑、外贸类专业。设有建筑工程、纺织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电工程、机械动力工程、经济管理和基础科学7个系20个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教改示范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现代纺织技术”、“数控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机电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点”。 我院的机电、纺织类专业实力已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有国家级规划教材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院优秀课程66门。目前,学院对现有专业进一步整合,强化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启动新一轮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遴选出14个院级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点,重点加以建设,努力构建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梯队;全面修改0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实施“2+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科研创新与张家港市科技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控股的珠海华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科技研发中心。建有省级光机电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张家港光机电一体化科技服务中心,与本地的机械装备业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规划建设现代纺织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电子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近两年,学院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11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的科研课题18项,授权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4项,实用型专利28项,有科技合作项目72项;主持国家级、省级高教研究课题15项,1项科研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累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13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近500篇,其中进入SCI、EI的论文8篇。 人才培养沙工现有在校生4100多名,毕业学生14481名,89%高密度分布在张家港市各企事业单位。在张家港市的各行各业,特别是在张家港市机电、冶金、纺织、建筑等行业,云集了一大批沙工的毕业生。在江苏沙钢集团,沙工毕业生有300多名。在江苏国泰国际集团有沙工毕业生100多名。在华芳集团,有沙工毕业生400多名,196名担任中层管理人员,22人担任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有1人担任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沙工毕业生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先后涌现出自主创业、业有所成的民营企业家500多人。 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学院根据本市需要开办各类专业培训班、企业冠名班,开展“订单式”教育,为企事业培养急需人才。每年成人教育培训学员数超过5000人次。迄今共开展各类教育培训7万人次。 招生就业沙工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考生的青睐,报考沙工的考生相当踊跃,生源质量逐步提高。招生录取分数线连续3年超本三20分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据最近两次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6.9%,对学院办学总体评价的满意度为93.7%。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08届毕业生总就业率为96.64%。今年,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我院学生的就业仍呈良好势头。截止到7月1日,2009届毕业生签约率为89.8%,总就业率已达95.5%。 合作办学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选派教师赴国外学习。目前已与美国荷晶学院(Herzing College)开展合作办学,利用中外合作办学的有利条件,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出国学习、考察和交流,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扩大学院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学院还与江苏卓越国际交流教育基金会组织合作,参与其开发的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江苏卓越国际交流教育基金会已分别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劳伦斯科技大学、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圣力嘉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 当前,沙工正在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沙工的办学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办学定位更加清晰。这就是“围绕一个目标”,根植张家港、融合张家港、服务张家港,把沙工“做精、做优、做出特色”。“打造二个平台”,一是把沙工打造成张家港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平台,二是把沙工打造成张家港市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充分发挥沙工作为县办大学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直接服务的优势和特色,把毕业生100%的订单率和直接为企业服务的科研贡献率,作为衡量办学质量和回报张家港人民的最根本的考核指标。 历史沿革这是一方古老的的土地,在太湖流域和长江下游的江头海尾,繁衍和传承着8 000年郁郁文明;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踏着长江文化的巍巍经脉,续写着灿烂的情怀。沙洲职业工学院地处的张家港市,其前身为沙洲县,是由邻近两个县各划出的一部分“边角料”组建而成,基础差、底子薄、区位优势不明显,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自古以来,张家港民间重教兴学、读书上进之风,代代相传,从未断绝。清代学者翁同龢有诗赞张家港金村“马队文人集,牛行旧德多,笘毕家家墨,机丝处处梭。”五六十年代,这里的普通农民生活水平仅在温饱线上徘徊,但这里的百姓笃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宁愿“住草房,吃麦糠,喝腌菜汤”,也要千方百计供子女读书。 80年代,改革发展的机遇又降临到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张家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4年全县一千多家乡镇企业已拥有轻工、纺织、建筑、电子等十大行业,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也不断引进。而与经济发展相矛盾的是,县20万乡镇企业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只占0.09%,比例极低,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突出。经济要发展,人才成了燃眉之急。 1984年初,前来沙洲县考察的辽宁省海城县委书记李铁映(兼)、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科学家钱伟长等有识之士指出,发展经济必须要有自己的科技队伍,并建议县委、县政府自力更生创办高等学府,为乡镇企业和本县经济建设培养人才。 沙洲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从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谁执教育之牛耳,谁就能捷足先登,迈上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台阶。 审时度势,沙洲县委、县政府在广泛调查、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果断作出决定:不花国家一分钱,自力更生办大学。并确定了发展沙洲高等教育,创造人才高地,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献身地方建设的较高层次的人才的办学思路。从动议到正式开办,只用了短短五个月零十天的时间,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在上级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全县上下的努力下,1984年7月3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诞生了。 1985年,为了学校的百年大计,县委县政府决定投资兴建沙工新校舍。县长亲任工程总指挥,全县紧缩开支,“花血本”一次性投资850万元,征用了150亩土地,动用了全县6个建筑工程队,全县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先后七个多月时间,一批拥有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园林式的建筑群拔地而起。 二十载筚路蓝缕,辛勤耕耘,全体师生员工团结一心,以志存高远、顽强拼搏的坚韧品格,以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以“我与学院同呼吸、共命运”的真挚情感,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内化为学院的文化理念,外化为学院建设与发展的丰硕果实和美好明天,成为推动学院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沙工走过了艰辛的创业阶段,步入了巩固和发展时期。办学规模从初创时的3个专业120名学生,发展到今天的7个系、28个专业以及4000多名在校生;教职工由原先的33名发展到如今的358名;招生层次从专科第二批次发展到专科第一批次;招生范围也由张家港市发展到苏州大市,进而面向全省。迄今共为地方特别是为张家港市培养和输送了1万多名的毕业生,沙工学子活跃在张家港市的各行各业,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的特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已经或正在成为用人单位的栋梁,沙工为张家港市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昔日被称为“苏南的苏北”的沙洲县,如今,也已成为“长三角”经济主力军的张家港市。这里商贾云集、百业兴旺,有全国最大的电炉钢生产基地;有全国第二大棉纺生产基地;有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综合性粮油加工基地。形成了冶金、机电、粮油、化工、纺织、建材六大板块经济。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前茅,荣膺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称号,并成为全国唯一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的县(市)和江苏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的县(市)之一。沙洲职业工学院——这座张家港人自己创办的大学,成为了张家港人民“知识改变命运”的历史见证。 领导视察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乔石、费孝通等先后来院视察,并分别题词,对“沙工”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名誉院长钱伟长教授先后18次来院指导办学工作,为学院的发展指明方向。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视察我院时亲笔题词:“沙工有如扬子水,不尽人才滚滚来”。 学院自成立以来连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先进单位、苏州市“五五工程”文明示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学校……。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与国家档案局合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巨型画册中,沙洲职业工学院,以“农民办的大学”为题,被载入党的史册。 2006年张家港市政府在市区一干河和华昌路之间投资12亿人民币易地兴建新沙工校园,2007年9月交付使用。新的沙工校园与江苏科技大学为一体,占地800多亩,以江南水乡特色文化为底蕴,以长三角现代工业经济发展为依托,大力发展张家港高等教育事业,为区域经济腾飞提供有力的人才绿色通道。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郭炳荣同志:负责全面工作,分管办公室、人事方面的工作。 党委副书记、院长伍建国同志: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教学、教育督导、财务、审计、招生、体制改革、外事、科研、设备、综合档案方面的工作。 党委委员、副院长王春林同志:分管教务、成人教育、图书馆、工会、离退休人员方面的工作。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许平同志:分管组织、纪检监察、宣传、统战、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关心下一代、信访、民事调解、学生、计划生育、团委、妇委方面的工作,协助分管人事工作。 专业介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建筑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及技术管理、监理、质量控制与检测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具备进行一般建筑工程设计的能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能力;工程测量与试验、工程监理及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计算机应用等能力。 3、主要课程 计算机应用、建筑工程测量、工程材料与检测、建筑设计与构造、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设备、工程建设监理、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及相关实训课程等。 4、就业方向 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作为土建专业技术负责人或从事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质量验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技术资料及工程造价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以在建设单位、建设行业管理部门、监理、设计和物业房管单位从事一般的技术及管理工作。主要工作岗位有: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相关工作岗位有:监理员、造价员、测量员。 艺术设计专业1、培养目标: 艺术设计专业是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艺术设计需要,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意,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职业素质优良,专业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突出,能在艺术设计领域面向广告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装饰设计、展示设计、网页设计等多个不同方向发展,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艺术设计及相关行业。 本专业还是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高级室内设计员(师)等资格技能证书的认证、培训点。学生在完成自己学历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还可以取得以上资格证书。 3、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开设设计素描与速写、设计色彩、三大构成、CAD、Photoshop、商业摄影、艺术设计史、建筑装饰制图、三维设计软件、建筑装饰材料、装饰构造、住宅设计、商业与办公空间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企业形象设计、装饰工程预算、园林景观设计等理论课程。结合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开设职业技能认识实习、岗位职业技能综合实训、艺术设计顶岗实习等专项实践环节。 4、就业方向: 本专业就业可进入广告设计制作单位、商业摄影机构、建筑装饰设计施工单位、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单位等从事设计、工程管理及相关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电子产品生产、应用与维护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 掌握应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从事电子产品生产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能进行电子产品整机的焊接、装配、测量、调试、维修等技术操作,熟悉电子产品的初级设计和工艺,具有借助工具书阅读、翻译电子产品英文说明书和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2、知识和能力 (1)德、智、体全面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2)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挑选和使用;常用工具和检测仪器的挑选和使用;电子产品的焊接、装配等基本技能。 (3)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及调试技术;电子产品的测量技术;电子产品的应用与维护技能。 (4)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软件编程和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与设计)。 (5)科技资料的翻译、阅读能力。 3、主要课程 电工基础、模拟电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PCB技术、电子测量、电子整机装配与维修、检测技术、DSP技术、C语言、EDA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视技术、通讯技术、工厂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等。 4、就业方向 (1)使用、维护、管理国内外先进的仪器仪表、电子设备等。 (2)吸收、消化、生产音视电子产品和智能仪器仪表。 (3)实用电子产品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及生产。 (4)从事电子信息设备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