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沙头角支线 |
释义 | 简介沙头角支线是九广铁路于香港新界北区的一条已经废止的铁路线,由今日的粉岭站通往沙头角。支线于1912年开通,直至因沿线兴建了公路而客量大跌,终于在1928年废止,营运了仅16年。 路线资料经营管辖:九广铁路 路线距离:粉岭=沙头角 7.25英哩 (约11.67公里) 轨距:2英尺 (610mm,窄轨) 车站数:5(含起讫车站) 开业日期:1912年4月1日全线开通 停业日期:1928年4月1日 双线区间:无,全线单线 电化区间:无 历史于1911年初,当时的大埔理民府建议修筑铁路连接沙头角。政府采纳建议,并于1911年4月开始,使用由于改用标准轨而从九铁英段(现时的九广东铁)拆下来的窄轨铁路物料修建这条支线。由于当时铁路所在没有道路可达,因此材料都是用牛车和人力运送,并搬迁多个坟墓。建筑工程用了1年便完成,并于1912年4月1日通车。 通车初期每日只有4班列车,配合九广铁路的时间表行驶。因为设备和线型比较低规格关系,走毕全程需要55分钟。除了客运,支线也兼办货运,主要是运送砖和煤。 通车时票价为3港仙,通车初期支线并不太受欢迎,因年乘客只有42940人次。后来于1914年增设头等车卡,并于1915有新的票务安排后,乘客才增至676087人次,支线并首次出现盈利。于全盛时期的1919年,乘客更有82505人次。 后来沙头角公路于1927年通车后,支线的营运大受影响,最终于1年后的1928年停驶。 设备 支线的路轨和枕木等都是从九铁英段工程拆出来的窄轨物料,规格较低。而线型弯多路急,因此速度不高。支线于禾坑站和石涌凹站都设有侧线供掉头之用。此外亦有两条货运支线。 营运时使用两台窄轨蒸气机车拖行。而客车车身由红磡工场内的小型车卡改装而成,初时并没有顶盖,乘客都要受日晒雨淋之苦,后来才加上帆布顶盖。 遗迹 由于时代久远,因此沙头角支线的遗迹大都已经不可考。不过沿沙头角公路不时会见到一些铁轨,最长的一段可于塘肚村的农田和民居间找到,是一条长约数十米的小型坑道。 洪岭站的建筑一直没有拆除,现在仍可沿沙头角公路找到。 而支线使用的其中一列W.G.Bagnall 0-4-4T蒸气机车于停驶后的1933年被卖到菲律宾的甘蔗园使用,一直被使用直到1995年被九铁购回。九铁将机车复修回1920年代的原貌后,1997年放置于香港铁路博物馆作静态保存。现时九铁计划翻新大埔墟站后,将机车移至该处展出。 车站 沙头角支线 粉岭 - 洪岭 - 禾坑 - 石涌凹 - 沙头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