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沙漠长耳鹿
释义

沙漠长耳鹿(学名:Odocoileus hemionus crooki),是骡鹿的一个亚种,生活在北美洲的索诺拉沙漠和周边地区。因为它们的耳朵特别长,像骡子的耳朵,因此又被称为“骡鹿”。沙漠长耳鹿属于食草动物,食物包括绿色的植物、树枝、树皮、芽、水果、坚果、草、叶子、种子、菌类、地衣等,但它的消化能力有限,营养吸收率比较低,因此骡鹿的食物摄入量非常高,沙漠长耳鹿适应能力强、幼仔成活率高,现存数量还很巨大,甚至对当地植被造成损害。

中文学名:沙漠长耳鹿

拉丁学名:Odocoileus hemionus crooki

别称:沙漠黑尾鹿、北美骡鹿、沙漠骡鹿、沙漠驴鹿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目:偶蹄目

科:鹿科

属:空齿鹿属

种:骡鹿

亚种:沙漠长耳鹿

命名者及时间:Mearns, 1897

英文名称:Desert Mule Dee

外形特征

沙漠长耳鹿是骡鹿(Odocoileus hemionus)的一个亚种,生活在北美洲的索若拉沙漠和周边地区。它们的耳朵特别长,像骡子的耳朵。它们的体格比美洲东半部的白尾鹿大,尾尖是黑色的。只有雄鹿才有犄角。沙漠长耳鹿的犄角有个明显的主干,犄角的分叉是从主干分出的。白尾鹿的犄角分叉是从分叉分出来的。

沙漠长耳鹿肩高90-105厘米,体长1-1.9米,尾长10-25厘米,体重50-215公斤,23厘米长的耳朵。比白尾鹿略大,夏毛浅黄或浅红褐色,冬毛浅灰褐色,仅雄性有角,分为5~8叉,略向内弯曲, 长约7.8~1米,耳朵较大,“骡鹿”之名便得于此。外貌与白尾鹿极其相似,主要区别在尾部:沙漠长耳鹿的尾巴较短,上半截白下半截黑;而白尾鹿尾巴较长,且上半截黄下半截黑或整个黄色,尾内侧为白色。但所有骡鹿的臀部都是白色的。

沙漠长耳鹿类似落矶山脉长耳鹿,虽然小一点,颜色略浅;臀部的白色也略小一些。所有的沙漠长耳鹿,鹿角不像落矶山脉长耳鹿那么重。 沙漠长耳鹿的角架倾向于有宽伸展,并且顶端缺乏尖叉。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北美洲自阿拉斯加至墨西哥的西部地区。

生活环境

栖息于寒、温带草原、森林、丘陵甚至荒漠等各种环境中,适应能力极强,非繁殖季节雌雄各自集群生活,每群3~4头,夜行性,清晨和黄昏比较活跃,正午时分躲在阴凉处休息。顺利地适应了极端苛刻的干热的和强烈的寒冷,微薄的草料、缺乏水和缺乏植物生长的荒漠。能生活于沙漠和半干旱地区。多数沙漠长耳鹿在佩科斯河西边地区活动。

生活习性

沙漠长耳鹿属于食草动物,食物包括绿色的植物、树枝、树皮、芽、水果、坚果、草、叶子、种子、菌类、地衣等,但它的消化能力有限,营养吸收率比较低,因此骡鹿的食物摄入量非常高,到了秋天更会拼命的采食以积聚脂肪越冬。其寿命约为10年。

天敌包括棕熊、黑熊、美洲狮、狼、郊狼、狼獾、短尾猫、加拿大猞猁等,但要捉住它并不容易,除了视觉、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外,骡鹿的奔跑速度高达45~58公里,可以轻松跳过5~7米宽的沟渠或2米高的陡坡,而且它还会游泳。

生长繁殖

沙漠长耳鹿每年10~12月发情交配,个别种群会延迟到翌年1~2月,婚姻方式为一夫多妻制,偶尔也与亲戚白尾鹿产生爱情, 发情期内雄鹿之间大打出手以争夺配偶,母鹿的妊娠期约6~7个月,于翌年6~8月分娩,随地理种群的不同平均海拔高度每上升305米分娩时间就延迟7天,每胎1~4仔,普遍2仔, 新生小鹿像梅花鹿一样周身密布白斑,出生后本能的俯伏在茂密的草丛中隐介藏形以躲避敌害,由母亲照料数天后即可进食固体食物,三周大时可自由活动,一个月大时就可以跟随群体优游四方了,两个月大时白斑褪去,哺乳期2~4个月,雌性1~2岁性成熟,雄性3~4岁,寿命10~20年,最高纪录为25年。

由于沙漠长耳鹿适应能力强、幼仔成活率高的缘故,现存数量还很巨大,约13~17万头,因此目前还没有相关保护法律,是加拿大和美国狩猎行业的重要对象,而且这种鹿在个别天敌较少的地区泛滥成灾,严重破坏了当地植被及作物的生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