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沙门不敬王之争
释义

典故

【沙门不敬王之争】

Shamenbujingwangzhizheng

中国佛教史事。

佛教初传入汉地之际,沙门原本不跪帝王,只是双手合十表示敬意,与中国传统礼制不合。到东晋南北朝时,佛教为朝野所崇尚,沙门不跪拜帝王与封建皇权和儒家纲常形成严重矛盾,于是多次出现沙门应否向帝王跪拜的争论。

背景

沙门不敬王之争,是在佛教传入汉地并日益壮大,某些方面冲撞了皇权及儒家纲常的背景下发生的。争论始于东晋南北朝时。

至隋唐时期,沙门不敬王之争仍时有发生。

事例

沙门不敬王之争,在东晋时出现过两次。 第一次在公元四世纪中,即东亚咸康六年(340),车骑将军庚冰辅政,代晋成帝(第三位皇帝)下诏,说佛教不应矫形骸,违常务,易礼典,弃名教,令沙门见皇帝时行跪拜礼。这激起了佛教徒的强烈反对。佛教信徒尚书何充等上表朝庭,说“今一令其拜,遂坏其法,令修善之俗,废于圣世”。经过反复辩论,庚冰失败,沙门见帝王时仍不必跪拜。 第二次在公元五世纪初,即元兴元年(402),太尉醒玄与一些官僚重新提出沙门应跪拜帝王的问题,并与中书令王谧及名僧慧远等反复辩论,慧远为此特著《沙门不敬王者论》5篇,申述佛教虽在形式上不跪拜王者,但实际上是支持王者的。次年醒玄代晋自立,又允许沙门不向帝王跪拜了。

除此之外,诸如此类争执时有发生,争执的结果在各朝各代也有不同的演变。

南朝宋大明六年(462)九月,诏有司参议令僧拜王者,回奏沙门接见皆当尽敬。于是下令僧侣对皇帝必须行跪拜礼。实施之际,有不遵从者,即“刳 ”,或“鞭颜皴面而斩之”。到宋废帝时,由于朝野佛教信徒激烈反对,跪拜制度被取消。齐武帝时,沙门见帝王虽不必跪拜,但从此皆必须称号,不得称“贫道”。

结果

沙门不敬王之争,应该说,没有一个鲜明的胜负结果。

隋大业(605~617)初,曾下令:诸僧道士等,凡有所请启,均先须致敬,然后陈理。令下,沙门彦琮撰《福田论》,讽刺抗议,沙门明赡还当面进行争辩。结果,其令不行。唐龙朔二年(662),诏令百司详定沙门致拜君亲,沙门道宣等俱上书反对,百司所陈情理也纷纭不一,最后高宗下敕停拜。玄宗即位,对佛教采取限制政策。即位之初,就有削除佛教舍弃君亲妻子习俗之意,至开元二年(714),遂定令僧尼致敬父母。以后,沙门不敬王之争渐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7: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