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沙沟镇 |
释义 | 1 江苏省兴化市沙沟镇沙沟镇为一地名,在我国江苏省以及山东省(2个)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 简介沙沟镇位于苏北里下河腹部地区的兴化市西北部,距兴化城30公里。是兴化、盐城、高邮、宝应、建湖五县市交界处,周围有大纵湖、郭正湖、南荡、花粉荡、官庄荡、王庄荡、团头荡,俗称“两湖五荡”,是苏北里下河水上交通要道。集镇四周土地肥沃、良田万顷、芦苇茂盛、湖荡星罗棋布,是个著名的“鱼米之乡”。入选了第五批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 ◎ 资源优势在72平方公里的版图上,省级航道下官河穿境而过,市级航道李中河、宝应河蜿蜒其中,兴沙、盐沙、界临沙公路东连宁盐高速,西接京沪、淮江高速,距新长铁路仅35公里、盐城机场50公里,南行80分钟可达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泰州港,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受上海经济圈辐射。 沙沟镇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016毫米,平均日照2620小时;境内水网密布,适宜淡水鱼、虾、蟹养殖和莲藕等水生经济作物栽种。由于生态良好、水质优良、沙沟的水产品一直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沙沟水产品批发市场是周边地区近百万亩水产品的集散地,年销售淡水鱼15万吨,销售网点分布全国各地,并远销韩国、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此外,沙沟还是全市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 作为一座千年古镇,沙沟自古以来商贸流通十分繁荣,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革命战争年代曾经设市建县,其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至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近年来,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全镇上下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以农副产品加工、外贸出口为主要特色的工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沙沟多湖荡河泊,盛产粮油、鱼虾、蟹鳖、菱藕、鸭鹅等农副产品。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使得苏南、安徽等地的商人纷纷到沙沟经商,使得沙沟商贾兴旺,贸易兴隆。直至民国初期,沙沟较大的行业有当典、南北货、土烟、绸庄、酱园、药店、米行等。加之镇上环境优美,小桥流水、庙宇众多,各行各业兴旺发达,所以自古素有“金沙沟”之称。 ◎ 历史沿革沙沟镇历史悠久,古时归盐城管辖。早在公元前206年,汉刘邦封关,赐陈琳为刘琳,封为射阳侯,死后葬此,所有当时有射阳村之说。后来兵荒马乱,来沙沟避兵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觉得这里太平,纷纷在此定居,小村子便成了小镇子。由于当时镇子周围和镇中都是河沟小溪,故名曰沙溪镇。 明朝正德9年,沙沟出了个进士,姓万名云鹏。据《盐城县志》记载:“万云鹏,正德时人,守湖州,副湖广,按察浙江,布政福建。既归里,闭门著书,风节骄然,人谓:布政凛凛,若天山之雪。”由于他一生为官清正,洁白无遐,受到了故乡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死后,为了纪念他便将沙溪镇改为石梁镇了。 到了明末清初,因为石梁是明朝的官员,用他的名字做地名显然是不能容忍的。所以清朝地方政府根据镇子沟河纵横的特点,将石梁镇改为沙沟镇了。 沙沟镇从清朝开始一直设有巡检司,负责周边地区的治安维护。民国出版的《盐城县志》还载有民国8年,沙沟建市之说。1945年春节后,沙沟第一次解放,同年3月9日,沙沟建市,隶属于苏中行政公署。1946年7月,苏中二地委改沙沟为县。后沙沟撤县划归宝应,1947年又划归高邮县。1949年5月沙沟正式划归兴化管辖。 ◎ 农业发展按照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具体要求,着力在发展高效渔业和现代农业上下功夫,重点建设“两个现代农业示范点、三个特色养殖产业带、四个渔业规模养殖区”。 ◎ 一是实施项目建“点”结合国家投资我镇武装圩2万多亩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将在项目区内建成两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点,即:在光耀村、董庄村建成具有较大规模设施农业示范点,在官河、联溪村建成5000亩特种水生种植农业示范点,以荷藕、芡实为重点,形成生态、观光、经济为一体的农业产业模式。 ◎ 二是围绕目标织“带”按照高效渔业“全市争一流,泰州创先进”的目标,今年新增以特种水产养殖为主的高效渔业规模养殖4000亩,全镇总面积达1.5万亩。在下官河、沙黄河两侧建成以银鲫、黄金鲫等为主的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产业带;在郭正湖、花粉荡、丁字路两侧建成河蟹、小龙虾、大青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特水养殖产业带;在潼河、武装圩两侧建成荷藕及渔业观光产业带。 ◎ 三是培植龙头兴“区”以水金村2500亩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为龙头,建成官河、沙北、高桂等4个渔业规模养殖区,总面积达2万亩,形成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渔业养殖格局。 ◎ 工业发展沙沟自古商贾云集,集镇商贸是沙沟的传统产业,镇区面积2.44平方公里,集镇人口达1万人。沙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较大的农贸市场,使沙沟商贸流通具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成为周边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70年代沙沟的商业销售额曾列原扬州地区乡镇第一。经过数年的发展,现已形成粮油、水产品、蔬菜瓜果、生猪、建材、鱼需物资、小商品等7个专业市场,年成交额达20亿元。沙沟水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江苏省最大的淡水鱼产地批发市场,年销售水产品15万吨,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并远销韩国、俄罗斯及东南亚国家。 全镇拥有粮饲加工、食品加工、服装加工、能源配件加工、塑料制品等行业的系列产品100多种,初步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外贸出口为主的特色加工业体系。全镇境内路、水、电、邮等基础设施良好,教育、卫生等设施配套齐全。集镇开发区1.85平方公里,区内设有工业集中区,可提供工业用地300亩,并实现“五通一平”,成为沙沟对外招商引资的平台,是中外客商投资的热土、创业的乐园。 ◎ 旅游文化沙沟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厚,历史上出现过无数名人学贤,如:明朝的福建右布政使万石梁、清康熙年间的昭勇将军姜望龄、清著名诗人刘沁区、明末清初沙沟凫园主人姜长荣、国大代表赵阎生等等。有着许多优美的历史传说,如:王祥焐冰、郑板桥在沙沟设馆授徒的故事、金锣庄的来历、落驾舍的来历等等。有着独特的地方文化遗产,如:沙沟的彩妆灯会、沙沟的庙会。有着独特的地方民俗,如:子夜娶新娘、端午节食“十红”、过年过节家家烧斗香等等。有着独特的地方风味食品,如:沙沟大鱼圆,藕夹子、小麻饼等等。有着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如:抗战时期的沙沟市委市政府旧址、被誉为革命熔炉、育才园地的新四军“苏中公学”旧址。 ◎ 古镇文苑沙沟益民巷位于千年古镇沙沟的后大街,全长100米,宽1.7米,南接镇区居民区,北临后河清水码头。整条巷子楼房耸立、青砖黛瓦、座座屋脊高翘,门前墙砖浮雕,狭窄幽长、古色古香。益民巷初建于嘉庆20年(1780年),距今已约有200余年。当时名为儒学巷。沙沟姜氏儒学总部在该巷巷底偏东处的北张仙祠内。在北张仙祠西边十多米,还有一大户院宅,该院四合头,大门朝西,整个建筑很有气派。该院的主人叫赵鸿儒,是赵氏家族儒家之首,他常带领赵氏儒派到文庙与姜氏儒派汇文赛诗,在这当中,常有因观点不同发生争论,加之自古以来沙沟姜赵两大家族矛盾重重,两大家族在商业、文化等领域内都在明争暗斗,双方均想争个上风。因而矛盾不断加深。后来,赵氏有三户在巷中建豪宅,为赵氏儒学展现雄威,企图在文学上超过姜族。姜氏第16代孙姜益吾的上祖在巷南建一大宅,叫姜氏龙庭,有盖赵之意,他住巷头如鹤立鸡群,且与盐城官员来往,专与赵姓打笔墨官司。他拉拢宋氏在巷头东侧建房,共同与赵儒相搞到底。 民国初年,战争不断,时代变迁,民主冲儒,儒学锐减。儒学巷内有数户出于种种原因弃宅去扬州,更有两户卖房给它姓。此后,有二户江姓问卦建房,在巷底建宅。陈玉成祖父在巷南也建一高宅,门不开在巷内,意在不与姜赵争锋。其后儒学无人问津,儒学巷也亦随之消失。民国初年,沙沟始设邮局,当时邮局的位置就在益民巷南对面,故人们习惯性称此巷谓“邮局巷”。文革前期,巷内住了好几户基层干部,一心为心谋利,在群众中口碑颇佳,在以后的巷名普查变更中遂被改为“益民巷”。沙沟益民巷古宅成群,共有16户,百年以上民居有13户。其中有5户房屋布局呈四合楼,中间一方天井,集中体现了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且目前大都数房屋保存基本完好,是研究水乡建筑史的最佳历史实物,非常难得。 2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沙沟镇位于山东省枣庄市,京沪铁路、104国道过境。北靠枣庄新城,南接风景秀丽的微山湖,东与万亩榴园掩映,西与山东济宁为邻。明设城置巡检司、守备营,清设都司,后置镇,1958年属滕县临城公社,1961年改沙沟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南常乡撤销并入。距区府7.5公里。 ◎ 基本信息沙沟镇总面积84.5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辖沙沟一村、二村、三村、四村和东五、西五、郭洼、杨庄、狄庄、潘庄、袁河、乔庙、戚庄、古庄、李庄、东郭、西郭、黄楼、班井、关庙、杜塘、黎旭、唐庄、李楼、庞庄、马关、界沟、袁沟、吕沟、董庄、前刘、后刘、上殷、下殷、曹沃、茶棚36个村委会。 原南常乡辖34个自然村楼窝、后北常、岩湖、张庄、城子、柳河子、李庄、郑官庄、三清观、小营、埠上、小窝、小张庄、西南庄、庙庄、圩子、殷庄、大窝、袁庄、龚庄、关帝阁、祁庄、邵楼、隋河、杨庄、李店、小南庄、南常、时庄、东界沟、小北庄、东庄、中北常、前北常。 ◎ 自然条件好沙沟镇地处北温带,光照充足、植被良好,这里是国家级黄淮海平原综合开发实验区和世界银行三期贷款项目区,是全省唯一南茶北移和全国唯一历朝贡品-石榴盛产镇。沙沟镇隶属古薛封地,明万历年间建制“凤阳城”,并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也是鲁西南唯一保留民间传统龙灯高跷的历史古镇。出土本镇的汉画像石艺术研究价值极高;乾隆四十二年御封沙沟杨延景圣旨依然保存完好;东汉时期的“建阳故城”遗址;刘嘉、张奂、李庸、单超等勋爵的“五王墓”;隋末瓦岗军安营扎寨的“响马岭”;石榴山庄的“石榴太皇后”;“卧龙槐”、“榴花峪”等名胜古迹已使许多游人流连忘返,其中张庄村的千寿槐获农业部命名。本镇与全国百个红色旅游基地之一的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仅10分钟的路程,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抱犊崮、熊耳山双龙大裂谷、微山湖万亩荷花等景点仅半小时路程。 ◎ 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兼产水果、鱼类等。 山东快书创始人戚永力出生于此。 3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沙沟镇◎ 概述沙沟镇位于沂水县城西北30公里处,东与高桥镇、马站镇相接,西与沂源县、临朐县毗邻,南与诸葛镇、高桥镇相邻,北与临朐县、马站镇交界。全镇共辖66个行政村,109个自然村,2.1万户,6.9万口人。总面积2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万亩,森林覆盖率22.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80万元,人均纯收入3633元。 ◎ 沿革末设为西北二乡。1958年3月设崖庄乡,9月改称崖庄公社。1981年,更名为沙沟公社。1985年9月,设沙沟镇、东于沟乡、泮池乡。2000年1月,东于沟乡、泮池乡并入沙沟镇。 ◎ 遗址◎ 打擂台遗址位于上流庄村东300米处。该村共2030人,其中回族1827人。村内有1处清真寺。打擂台东、北连着山岭,西南临小河,面积400平方米,文化层1~3米。早年出土文物有铜镞、剑、鼎,陶鬲、鬶腿、盆,石斧、石刀、兽骨等。属龙山文化遗址。 ◎ 齐长城遗址沙沟镇齐长城遗址,西部从泰薄顶入境,沿沂水边界线向东,一直到桲根腿南山,长6650米。富昌至朱家峪村保存较好,城墙为土石混筑,底宽8~12米,高1.5~2米。朱家峪村位于沙沟镇北18公里处,三面环山,齐长城围村而建,村东围子山上有点将台遗址。相传战国时期今临朐县大关乡常家沟村有个常将军,名叫常玄通,其先在鲁国做官,后转到齐国做官,负责修筑长城。常家沟村原本在长城以南为鲁国境,常将军又修了第二道长城,把其村圈在了长城以北,改属齐国境。此事后被鲁国告发,齐王为平息事态,将常将军加以误修长城的罪名,斩于点将台,又称“斩将台”。其址围墙宽1.5米,高1.5米,立有“朱家峪子点将台遗址”碑。 ◎ 古汉墓遗址位于沙沟镇驻地东2.5公里处的后朱雀村。村北有大型古汉墓群。村西北角原有国姑城遗址。传说一位皇姑在此居住,病死后葬于该村,墓葬地取名黄种子。 ◎ 石窟造像位于沙沟镇北7公里桲椤峪村,村东有一处元代石窟造像,列入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 地形全镇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区,地形主要由沂山山脉和沭河流域平原构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10余座,泰簿顶海拔916米,是全县最高峰,东南部为沭河两岸为冲积平原,占全镇总面积的1/6。风景秀丽的沂山林场座落于镇北部,有林业用地9004亩,有林地面8767亩。沭河从境内北部沂山发源,由北向南流经中部沙沟水库,向东流出境内,境内流域长度24公里,沙沟水库属大型水库,集旅游、养殖、灌溉于一体,截沭河上游之水,控制流域面积163平方公里,总库容1.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辐射沙沟、马站、高桥等乡镇3.57万亩,水库可养鱼水面4100亩。境内有小(二)型水库12座。年降水量821mm,年平均气温11.52摄氏度,无霜期180-190天。 ◎ 交通省道泰薛路横贯全镇15公里,东徐路、上辛路两条县乡路与泰薛路纵横交叉贯穿,上辛路长17公里,由南向北贯通西部山区,南与沂博路相接,北与泰薛路相通,东徐路长18公里,由东入中折北纵贯全镇,东与东红路相连,北与泰薛路相接。全镇农村公路110公里,2004年全镇提出了“一年修路百公里,全镇实现村村通”的目标,全镇上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调动一切力量,仅用半年时间全镇新硬化农村公路110公里,66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硬化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全镇柏油路、水泥路四通八达,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青(青岛)红(红旗拉甫)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贯穿境内12.8公里,2008年通车后全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镇设立网通、移动、邮政营业部各一处,程控电话达到8900部,实现村村通电话,移动、联通、小灵通信号覆盖率达到100%,全镇手机持有量3200部。有线电视、宽带实现联网,用户达到3000余户。 ◎ 文教卫生全镇共有初中3处,小学11处,信息化技术教学设备“四机一幕”配备齐全,历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县前茅。有中心卫医院1处,村卫生室43处,全部实行卫生一体化管理,推行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镇群众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达到95%,农村医疗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社会治安和计划生育:深入开展了平安创建工作,投资2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平安建设指挥中心和司法调解中心,配备了专人专车,充分发挥了“两个中心”平安建设主阵地作用,开展了“六项综合整治”,为全镇创造了稳定的发展环境。计划生育配套了先进医疗设备,健全各项服务体系,以人为本的计生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 城镇建设确立了“三山两带一水”城镇开发理念,小城镇开发规划通过了省级论证,小城镇面积4.6平方公里,形成了三纵三横开发格局。镇驻地建设二层以上商业楼56幢,2004年新建政府办公大楼3200平方米,绿化广场1.5万平方米,政府及各部门办公楼15座,全部实现了楼房化办公。投资40万元建设了镇驻地自来水吃水工程,驻地部门和农户吃上了自来水。小城镇水、电、路、通讯、宽带、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达到了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标准,初步形成了办公区、工贸区、商业区、服务区,小城镇载体服务能力全面得到加强。 ◎ 高效农业全镇农业生产紧紧围绕建立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全镇实施了万亩大枣扶贫开发、万亩土地整理、国家小型公益林建设、库区综合开发、千村帮扶、十万农户致富工程等重点帮扶项目,2004年全镇争取帮扶资金900余万元,为全镇高效农业开发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全镇高效农业总面积达到3.6万亩。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区域化开发,初步建成了万亩大枣、万亩板栗、万亩柿子、万亩蔬菜、万亩杂果、万亩烟桑药“六个万亩基地”,全镇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4个,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农业生产格。 沙沟镇素有“中国雪枣之乡”的美誉,红枣是全镇的特色产业,镇内建有红枣研究所一处,面积1000亩的红枣示范园一处,所生产的沂水大雪枣先后被市、省、部评为科技进步奖,获首届中国种养植大会三项金奖,大枣生产列入了省级重点扶贫开发,在环库区村庄建立了万亩大枣生产基地,全镇发展大枣面积达1.2万亩,种植者人均增收3500元,被省命名为“山东省扶贫开发红旗乡镇”,“沭河牌”大枣创建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 绿色瓜采产业逐步壮大,全镇近年新发展果菜大棚达到6000亩,其中油桃、杏林果大棚2000亩,蔬菜大棚4000亩,主要品种有辣椒、西红柿等。全镇连片开发弓棚韭菜8000亩,生姜1500亩,所产蔬菜远销吉林、河北、辽宁、江苏等十个省市。 林果生产全镇发展优质板栗、桃等干杂果6500亩,葡萄1500亩,柿子6000亩,瓜果统一注册了“沭河”品牌,并被认证为无公害食品。杨树丰产林发展迅速,全镇沭河流域杨树丰产林达到2.8万亩,形成了杨树丰产林产业带。 全镇发展桑园1500亩,中药材3000亩。传统农业以小麦、玉米、花生、黄烟为主,黄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年产优质黄烟180万公斤。畜牧业以猪、牛、羊、鸡、兔为主,全镇建养殖小区36处,发展养殖专业村22个,养殖专业户1800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