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沙地大眼长蝽
释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沙地大眼长蝽

拉丁学名:Geocoris arenarius (Jakovlev)

纲:昆虫纲

目:半翅目

科:长蝽科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棉蚜虫、土尔其斯坦叶螨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70-3.90毫米,宽1.70毫米左右。体黑色。头黑色,前端略呈三角形;复眼褐色,大而突出,向右斜伸,两只单眼小,淡黄色。触角4节,第一、二节末端淡黄色,第三节下半部黑色,上半部淡黄色,第四节最长,呈淡黄色,各节均着生斜伸的短毛。前胸背板上有粗刻点,小盾片黑色且呈三角形,其上也有粗刻点。前翅基部革质黄色。足黄色。

卵:长0.80-0.90毫米;宽0.30毫米。一端略大,其上有环形排列的5个“T"形脊纹,卵壳表面有粗刻点。孵化前略大的一端有2个红色眼点。

若虫:共5龄,各龄期特征是:

一龄;体长1-1.3毫米,淡黄色,复眼紫红色,大而突出。初孵若虫腹部背面第四、五、六节各有1椭圆形红斑。

二龄:体长1.40-1.90毫米。橙黄色。翅芽不明显。

三龄:体长2-2.40毫米。翅芽已开始显现。

四龄:体长2.50-2.80毫米。翅芽达到或超过腹部第2节。腹背两侧有淡红色斑。

五龄:体长2.90-3.3毫米。紫黑色,翅芽基部黑色,端部灰色。

生物学特性

(1)习性:成虫行动敏捷,早春中午前后,当气温升至16-18℃时,越冬成虫四处活动,寻觅配偶,或隐藏于枯草、落叶下进行交配,早晚气温低时不交配。成虫和若虫多藏于棉花叶背面或蕾、花内捕食棉蚜、叶螨、叶蝉、盲蝽幼虫及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卵和初孵幼虫。成虫产卵子棉叶背面或苞叶内。成虫寿命平均11天左右;雄虫6-8天。

(2)历期:历期的长短与温度关系密切。当平均气温在14.60-17℃温区内,卵期20-22天;当气温在22.20-25.70℃时,卵期11-13天。气温在21.50℃时,若虫历期为19-22天。

(3)年生活史:沙地大眼长蝽在新疆库尔勒棉区,以成虫在苜蓿、果园、苗圃、菜地和棉田等落叶层下或土缝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当气温达9℃时出蛰,4月上旬,当气温达12-14℃时越冬成虫开始交配、产卵,4月中旬为产卵盛期。5月上旬气温达19℃时,第一代卵开始孵化,出现若虫,第一代若虫高峰期在5月下旬,成虫高蜂期为6月上旬。第二代发生期为6月下旬至8月中旬,若虫高峰期为7月上旬,成虫高峰期在7月中旬。第三代发生期在7月下旬至10月,若虫高峰期为8月中旬,成虫高峰期在8月下旬。10月下旬,当气温下降至8℃以下,开始越冬,0-0.5℃时,全部越冬。

地理分布

新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