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杀人小组 |
释义 | 2009年12月,驻阿富汗美军士兵士兵组建了一个“杀人小组”。他们杀害阿富汗平民以取乐,并收集受害者的手指、颅骨、腿骨、牙齿等。 杀人小组-简介杀人小组的组织者名为卡尔文·吉布斯,2004年在伊拉克服役,2006年至2007年间在阿富汗服役。这些美军隶属驻阿富汗第二步兵师原第五斯特瑞克作战旅3排—第五斯特瑞克旅,7月返回美国后改名为第二斯特瑞克旅。 他们制定的计划既简单又野蛮:随意射杀平民,然后一走了之。2010年1月15日,“杀人小组”找到机会“启动”了计划。当时一些美国军官前往坎大哈省一处村庄,与村内一些部族领袖会谈,吉布斯等人负责警戒。村民古尔·穆丁向他们走来,“杀人小组”一名成员向地面投掷一枚手榴弹,制造穆丁发动袭击的假象,其他士兵随即向穆丁射击,后者当场死亡。 吉布斯等人后来采取类似手法,分别在2010年2月、3月和5月向无辜平民射击。行凶后“杀人小组”成员还肢解尸体,收藏人骨,以此为乐。每次事件过后,他们的报告内容千篇一律:一名村民投掷手榴弹,他们被迫还击。他们从不提供证据,轻而易举地掩盖了事实。 这5名罪行恶劣的美军士兵现已被指控谋杀、恶性袭击和其他罪名,一旦罪名成立将面临死刑或终身监禁处罚。 杀人小组-动机美国军方没有公开“杀人小组”的行凶动机,但军事法庭的指控文件显示,这些士兵普遍有吸食大麻和酗酒的记录,杀人本质上是“为了好玩”。吉布斯就告诉他的同伴,他在伊拉克就做过这类“杀人娱乐”的事。 杀人小组-军方反应父亲得知士兵威逼儿子参与“杀人娱乐”,随即发出警告;但接电话的军官说,如果他儿子不向驻阿美军上司汇报,军方也无能为力。美国军方对有关“杀人小组”行为的警告信息采取了漠视的态度。 2010年1月份首次射杀事件后不久,“杀人小组”一名成员温菲尔德在网上聊天时告诉父亲,一些士兵威逼他参与“杀人娱乐”,并正在策划新的谋杀。感到震惊的老温菲尔德随即向军方发出警告,先后给军方监察部门、军方刑事调查人员、参议员办公室打电话,希望军方及有关部门介入。一名接电话的军官以非常冷淡的口气告诉他,如果他儿子不向上司汇报,军方也无能为力。军方出乎意料的漠然反应,几乎让老温菲尔德的“下巴都要掉到地上”。 杀人小组-被曝光“杀人小组”最初被曝光是源于一名士兵举报。2010年5月一名士兵向上级报告有人在军中吸食大麻后,被“杀人小组”成员殴打并威胁,此后该士兵向上级军官报告,并称自己知道“杀人小组”的存在。据调查,这些士兵经常在执勤时吸食大麻,而有时会从平民家中偷大麻。 美国军方没有解释为什么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这些持续、令人毛骨悚然的行为没有引起军方有关部门的注意和检查。 杀人小组-舆论压力军方计划2010年秋天就“杀人娱乐”事件举行听证会,一些美军官员私下里担心这将激起阿富汗民众对驻阿美军的更大仇视,对驻阿美军作战行动不利。 舆论认为,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披露出来的一系列北约及驻阿美军“误杀”平民事件已经造成美国与阿富汗政府之间关系的紧张,对正在实施的美国阿富汗新战略构成挑战。阿富汗民众的支持对美军在阿富汗的行动至关重要,阿富汗新战略试图以增兵和保护平民来赢得人心,以确保美军可以如期于明年7月开始撤军行动。如果说“误杀”平民已经置驻阿美军于尴尬地位,有意“杀人娱乐”行为的曝光,则可能进一步发酵阿富汗民众的不满,驻阿美军失去的不仅是更多的人心,还会失去美军驻阿的“合理性”。 一些美国军方官员私下里担心,听证事件可能会进一步引起人们对这一事件的关注,激起阿富汗民众对驻阿美军的更大仇视,对驻阿美军作战行动不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