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僧帽瘤胸蛛 |
释义 | 昆虫名,为蛛形目,皿蛛科。分布于新疆、四川等。寄主危害作物有棉花、小麦、青稞等。 中文学名:僧帽瘤胸蛛 拉丁学名:Oedothorax apicatus (Black, 1850)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蛛形纲 Arachnida 目:蛛形目 科:皿蛛科 属:瘤胸蛛属 分布区域:新疆、四川等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形态特征雌蛛体长2.20-2.40毫米。背甲褐色,中窝纵向。前眼列微后曲,各眼间距相等;后眼列微前曲并长于前眼列,后中眼间距大于后中侧眼间距。螯肢前齿堤5齿,其中远一端的1齿较小;后齿堤4-5齿。颚叶粗短。胸板呈短三角形。腹部黑灰色,背面前半部有几对白斑,后半部有“山”形纹,并延伸到腹部两侧。外雌器中部有一鼻状片。 雄蛛体长1.70毫米左右。自背甲的中段开始逐渐向前方隆起。后中眼后方正中有一突出物,顶端生短硬的毛,此突起与中窝中间的部位的中线两侧各有一黑色弧形凹陷。中窝前端的两侧前方有一纹,形成叉状。螯肢前齿堤4齿,3大1小;后齿堤4个小齿。触肢器的副跗舟呈钩状,胫节外侧有3个突起,其中2个突起末端较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