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桑菊饮 |
释义 | 桑菊饮,中药方剂名称。出自《温病条辨》卷一,由桑叶、菊花等八味药组成。为辛凉解表之剂,该方长于宣肺止咳、疏风清热,故常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初起之证。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等均可加减运用。 基本信息【方名】 桑菊饮 【出处】 《温病条辨》 【分类】 解表剂-辛凉解表 【组成】 桑叶(7.5克) 菊花(3克) 杏仁(6克)连翘(5克) 薄荷(2.5克) 桔梗(6克) 甘草(2.5克) 芦根(6克) 【方诀】 桑菊饮用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宣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咳。 【用法】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禁忌】 斟酌。 方剂论述风温袭肺,肺失清肃,所以气逆而咳。受邪轻浅,所以身热不甚,口微渴。因此,治当辛以散风,凉以清肺为法。本方用桑叶清透肺络之热,菊花清散上焦风热,并作君药。臣以辛凉之薄荷,助桑、菊散上焦风热,桔梗、杏仁,一升一降,解肌肃肺以止咳。连翘清透膈上之热,苇根清热生津止渴,用作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是作使药之用。诸药配合,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但药轻力薄,若邪盛病重者,可仿原方加减法选药。 方剂化裁如“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是兼气分有热,可“加石膏、知母”,若“肺中热甚”咳嗽较频,可“加黄芩”清肺止咳。口渴者“加花粉”清热生津。此外,若肺热咳甚伤络,咳痰夹血者,可加茅根、藕节、丹皮之类,凉血止血;若有痰黄稠,不易咯出者,可加瓜蒌皮、浙贝母之类,清化热痰。至于原书还有“入营”、“在血分”之加减法,相去已远,且另有治法,可置之不议。 治疗咳嗽一般治轻微咳嗽 方解:本方为辛凉解表之轻剂。由于风温之邪外伤皮毛,上犯于肺,导致肺气不宣,故以身热咳嗽为主证。方中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且桑叶善走肺络、清泻肺热为主药。辅以薄荷助桑、菊疏散上焦之风热;杏仁、桔梗以宣肺止咳;连翘苦寒清热解毒,芦根甘寒清热生津止渴,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且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作用,为使药。 临床应用1.本方长于宣肺止咳、疏风清热,故常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初起之证。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等均可加减运用。若痰稠难喀出者,以瓜蒌皮、浙贝母以清肺化痰;若痰中带血,可加白茅根、生藕节以凉血止血;若伤津口渴者,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若热邪较盛气粗而喘者,加生石膏、知母以清肺胃之热。 2.本方加白蒺藜、决明子、夏枯草治疗流行性结膜炎;加牛蒡子、土牛膝可治急性扁桃体腺炎。 桑菊饮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组成】杏仁6克 连翘4.5克 薄荷2.4克 桑叶7.5克 菊花3克 苦梗6克 甘草2.4克 苇根6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日二服。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者。 【加减】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6克,犀角3克;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各6克;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 药理作用主要有解热,抗炎,发汗,抗菌,抑制肠蠕动亢进等作用。 1.解热:本方按成人量15.40倍剂量灌胃,能使五联菌苗和啤酒酵母所致发热模型动物(家兔、大鼠)的体温下降,作用显著,效果与复方阿司匹林0.2mg/kg相似。另有实验以解热为指标,在大鼠中测定了口饲桑菊饮的药动学参数,认为其基本上是一室模型特征,t1/2。在1.1-2.2小时之间,作用期在6-12小时之间,口服后的药峰时间在2小时以内,与麻黄汤、银翘散、桂枝汤相似,具有吸收快、起效快、排泄迅速,作用维持时间短,符合解表剂的应用特征。 2.抗炎:桑菊饮对实验性急性炎症模型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该方能明显增加大鼠肾上腺中胆固醇的含量、升高血浆中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又能降低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揭示其抗炎作用的产生是通过多种途径整合而实现的。 3.发汗:桑菊饮灌胃给予大鼠,使正常大鼠汗腺分泌增加,发汗作用的峰时一般在给药后1.5-2.0小时。 4. 抗菌: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杏仁、甘草以及全方,体外实验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卡地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抑制肠蠕动亢进:桑菊饮能显著抑制新斯的明诱发的小鼠肠道运动亢进,最低起效剂量为0.103g/kg口服,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效应,消除半衰期为4.20小时,效应维持时间为27.70小时,效应达峰时间为1.13小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