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桑给巴尔
释义

桑给巴尔(Zanzibar,又译占吉巴)位于东非坦桑尼亚东部一个岛上的印度洋沿海城市上,是兴起的旅游新热点。岛上融汇着非洲传统黑人文化、伊斯兰文化及印度文化的混合,是这里的一大特色。“桑给巴尔”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黑人海岸”,位于桑给巴尔岛西岸中部的香加尼半岛上,曾经是桑给巴尔帝国的经济、贸易中心。中国宋代典籍中称桑给巴尔为“层拔国”,在桑给巴尔博物馆中还陈列有中国清朝瓷器。

简介

桑给巴尔是坦桑尼亚的一部分。包括桑给巴尔、奔巴两主岛及附近小岛,面积2657平方公里。有印度洋西部,同大陆部分隔着不宽的海峡,最近处相距36公里。两主岛均由珊瑚石灰岩构成,地势低平,最高点海拔119米。气候湿热,年平均气温25℃,年较差仅4℃,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人口50万(1982)。班图语系的斯瓦希里人占3/4以上,余为阿拉伯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等。公元初年即为东非沿海活跃的贸易中心之一。8世纪后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先后移入。1503年被葡萄牙占领。18世纪初归属阿曼苏丹国,后独立为桑给巴尔苏丹国。1890年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63年宣告独立,1964年成立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同年同坦噶尼喀组成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丁香与椰子,素称“丁香之岛”,有丁香树450万株,奔巴岛约占2/3,提供世界市场丁香产品的一半以上。椰子树超过 500万株,70%集中于桑给巴尔岛。此外还产稻谷、木薯、甘蔗等。工业以丁香和椰子加工业为主,其次有农机具修配、制糖等。首府桑给巴尔市在桑给巴尔岛西岸,建于公元初,为东非沿海重要贸易口岸,后一度衰落,19世纪海运贸易复盛,现为桑给巴尔地区行政、经济和交通中心,也是世界最大丁香出口港和东非著名驳运港。

地理

坦桑尼亚的一部分。由温古贾岛(桑给巴尔岛)、奔巴岛及其附近小岛组成,面积2657平方千米。位于印度洋西部,两大岛西距大陆最近处分别为36千米和57千米。与大陆相隔桑给巴尔海峡和奔巴海峡。人口约63万,主要是班图语系的斯瓦希里人,余为阿拉伯人、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等。首府桑给巴尔。各岛均由珊瑚礁组成,地势低平,部分地区被砂、粘土覆盖。气候湿热,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年平均气温25℃。

“桑给巴尔”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黑人海岸”,位于桑给巴尔岛西岸中部的香加尼半岛上,曾经是桑给巴尔帝国的经济、贸易中心。中国宋代典籍中称桑给巴尔为“层拔国”,如今在桑给巴尔博物馆中还陈列有中国清朝瓷器。

首府桑给巴尔,位于桑给巴尔岛西岸,是该区的行政、经济和交通中心。人口约15万。

经济

现为东非重要驳运港,转口贸易兴盛。有丁香油提炼、椰子加工、农机具修理、皮革和制鞋等工业。世界最大的丁香和丁香油输出港。有国际航空站。

根据中国历史记载,早于南宋时期,中国已经与桑给巴尔的居民有贸易往来,如《诸蕃志》称之为「层拔国」、《岭外代答》记曰「昆仑层期国」、《文献通考.三三二》、《未史.四九零》记「层檀」、《岛夷志略》记「层摇罗」等,记载岛上居民有信奉回教的阿拉伯人,还有来自非洲的黑人居民。岛上曾发掘出中国古青花甆器及宋代铜钱。到了近代,才开始有来自印度的移民。

十六世纪时,这里是非洲与阿拉伯及印度的一个交易中转地。这里不但盛产农作物而且还有贵重金属和宝石。

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丁香与椰子,素有丁香岛之称,有丁香树450万株 ,占世界供应量的70%以上,大部分产于奔巴岛。椰子树有500多万株,大部分集中于桑给巴尔岛。此外还产稻谷、木薯、甘蔗、水果等。工业以丁香油提炼和椰子加工为主。

港口

港口中文名:桑给巴尔

港口英文名:ZANZIBAR

港口代码:

港口缩写:ZNZ

所在国家:TANZANIA

经纬度:6°9’0”S,39°11’0”E

时差:-3:00

锚地:SEAGULL 浮

泊位吃水:9.14

海图号:3211

详细介绍:FUEL:NOT AVAILABLE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港口。位于该国大陆岸外温古贾岛西岸,时区为东3区。允许进港船只最大吃水9.14米。水的载重密度1025。潮差3.05米。盛行东北和西南季风。强制引航。船只与港口联系用无线电甚高频16频道。港口假日和进港船只需要文件参照达累斯萨拉姆港。工作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8:00-17:30。港外有水深7-12米的优良锚地。港口得到良好的防护。礁石可挡季风,183米长的防波堤可在刮偏北风时保护港口。无修船、干船坞、拖曳、排污、遣返设施,有小艇,可提供淡水、食品补给和医疗服务,无燃料供应。本港可在任何气候条件下为各种船只提供优良的锚地。南进港口水深11米、北进港口12.8米,货物装卸大都用过驳。北端码头长244米,可停靠吃水5.49米的船只,但一般只用于沿海商船靠泊。有5台起重机,最大起重能力为3吨。

特色

桑给巴尔是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组成部分,包括两个较大的珊瑚岛——桑给巴尔岛、奔巴岛以及邻近的20多个小岛。桑给巴尔岛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40公里,面积1,658平方公里;奔巴岛位于桑给巴尔岛以北40公里,面积984平方公里;通巴岛位于桑给巴尔岛西北两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在桑给巴尔岛东南d公里处的拉桑姆汗岛,长270米,宽155米,高出海面潮汐线只有3米;距桑给巴尔市深水码头西北方向大约5公里处的“龟岛”,面积还不到0.2平方公里。

桑给巴尔气候湿热,但是海洋的调节使它的气候非常和煦宜人。这里气温不高,变化幅度也不大,7月平均气温是23°C,l月平均气温28°C。桑给巴尔岛年降水量400-2000毫米,奔巴岛年降水量多达2000毫米。每年 4-5月、11-12月间,雨水过于集中,水灾来了。有时候,飓风也袭击桑给巴尔,使大量的人无家可归,毁坏了大面积的丁香树和椰子树。人口多、土地少,桑给巴尔和中国面临着一样的问题。聪明的岛民当然想出了好办法。他们实行了“立体种植”,即把高杆、矮杆作物,多年生与生长期短的作物混着种。由于把最高大的椰子树、次高的丁香树、较低的木瓜、香蕉和更矮的木薯、芋头、豆类、蔬菜等混种,充分利用了生长空间的垂直营养面积,提高了对不同强度土壤水分和养料的吸收。多年生经济林的枯枝落叶增强了地力,对一年生作物起到了施肥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和经济收益。

桑给巴尔盛产丁香,可丁香的故乡却并不是在这里,而是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由18世纪分别传到留尼和毛里求斯,18世纪末转输到桑给巴尔。丁香是桃金娘科的常绿乔木,一般高6-10米左右。它们有美观、秀丽的金字塔型的树冠,生长着深绿色的椭圆形树叶,开绿红色和白色小花。丁香树种下以后,5-7年可以开花。把丁香树的花蕾摘下以后晾干,就成了丁香。

丁香和丁香树其它部分都是上等的香料和提炼了香油的原料。提炼出的丁香油是一种具有浓郁丁香味的黄色油液,用它可以制成各种高级香料、香水和卷烟配料。丁香还是珍贵的药材,它有健胃驱风的功能,可以治疗呃逆、胸腹胀问疼痛等症状,还可以做成治疗牙疼、风湿性神经痛的药。

记载

中国宋朝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三省故事:郎官日含鸡舌香,欲其奏事对答,其气芬芳。”鸡舌香就是丁香。13世纪时候,丁香传到了欧洲,16世纪葡萄牙人垄断了丁香贸易。1832年,桑给巴尔统治者苏丹萨伊德、赛义德勾结欧洲殖民者,贩卖和驱使非洲奴隶在奔巴岛和桑给巴尔岛砍掉茂密的原始森林,种植了几百万棵丁香树和椰子树。当时规定,每种一棵椰子树,必须种植三棵丁香树,否则就处以重罚。这种法令也许有些强制性,但客观上扩大了丁香树的种植面积。当地人自豪地称丁香树为“摇钱树”。因为丁香出口收人占了桑给巴尔外汇收人的80%。桑给巴尔的丁香,色泽好,质地优良,颗粒均匀,气味醇郁芬芳,为桑岛赢得了国际声誉。

马可·波罗曾经描述过富饶而美丽的桑给巴尔。在中国典籍中,它被称为“昆仑层期国”或“层拔国”。宋代周去非写《岭外代答》(公元1178年)中介绍“昆仑层期国”在西南海上。出产有大象牙、犀牛、大鹏、骆驼鹤(驼鸟)和野骆驼。赵适于1225年写成的《诸蕃志》中说,“层拔国而接大山,其人民皆大食种落,遵大食教度。”书中记载人们“缠青番布,蹑红皮鞋。”食物有“饭面烧饼羊肉”。出产有象牙、生金、龙诞、黄檀香。这些物产皆供输出,与中国、印度、阿拉伯国家进行贸易。据《唐书》和《新唐书》所载,元和年间,曾有河陵国使者随带僧抵(桑给巴尔)人来到中国长安。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冲国与东非沿海各国的交往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熙宁四年(1071年)和元丰六年(1083年),层檀国(即桑给巴尔)曾两次派使节访问中国。看来,桑给巴尔和中国的友谊可谓源远流长了。

在波斯湾中,桑给巴尔的意思是“黑人的土地”。在桑给巴尔的土地上又撒遍了多少黑人的血与泪呢,1503年~1508年葡萄牙人侵占了桑给巴尔。1698年阿拉伯人推翻了葡萄牙殖民者的统治,并于1710年占领了桑给巴尔。19世纪中叶,英国殖民者侵入桑给巴尔,1884年德国从英国人手中夺取了桑给巴尔。1890年11月4日,英国和德国划分势力范围,根据英德条约把桑给巴尔划为英国保护国。英国殖民者宣称桑给巴尔是“英国在东非重要战略计划的连接点”。

各国殖民者和奴隶贩子把非洲大陆上的一批批黑人掠夺。拐骗到桑给巴尔种植丁香和椰子。在岛上仍保存着奴隶洞和奴隶窖,奴隶们的后裔不会忘记祖先们曾流过的血与泪。位于桑给巴尔城北大约两公里的马鲁呼比奴隶洞,有一堵三人高的石块垒砌的灰色墙,墙壁上完好地保存着奴隶用的铁环和锁奴隶手脚用的铁链。曼加普瓦尼村也有两个深两米,宽一米多的奴隶窖残址。

桑给巴尔有一个最老的陆龟,它已170岁了。虽然俗语说“千年王八万年龟”,但事实上没有千年王八,也没有万年龟。美国的“卡罗来纳龟”寿命是123年,“毛里求斯龟”活152年。这只170岁的桑给巴尔老龟生活在龟岛上。陆龟靠吃杂草、树根。野果和岛上降雨的积水为生。即使在干旱季节,不管如何干渴,陆龟也从不到海边去喝咸水。它们怕热,总是躲在树丛的绿荫下。陆龟是大力士,四五个身强力壮的人站在它的背上尼照样能轻松自如地向前爬行。龟岛周围的海域还盛产一种叫做“昌古”的鱼,它长得和鲫鱼差不多,肉味十分鲜美。龟岛有细砂浅滩,平坦而宽阔。海滩上长着许多珍奇的“紫面包”、“鸡蛋”和当地人叫做“冬杜”的贝壳类,五颜六色,光彩夺目。特意来岛上观赏丁香花的游客们把在龟岛海边游泳看成是最美的享受。

历史

1503年被葡萄牙占领。17世纪起属马斯喀特苏丹国。

1856年成为独立的桑给巴尔苏丹国。

1890年沦为英国保护国。

1963年宣告独立。

1964年成立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

同年同坦噶尼喀组成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始建于公元初,曾为东非沿岸重要贸易口岸,后一度衰落。

19世纪初成为奴隶贸易中心,海运贸易复盛。

1824年苏丹赛义德·伊本苏丹在此建都。

现为东非重要驳运港,转口贸易兴盛。

根据中国历史记载,早於南宋时期,中国已经与桑给巴尔的居民有贸易往来,如《诸蕃志》称之为“层拔国”、《岭外代答》记曰“昆仑层期国”、《文献通考.三三二》、《未史.四九零》记“层檀”、《岛夷志略》记“层摇罗”等,记载岛上居民有信奉回教的阿拉伯人,还有来自非洲的黑人居民。岛上曾发掘出中国古青花甆器及宋代铜钱。到了近代,才开始有来自印度的移民。

十六世纪时,这里是非洲与阿拉伯及印度的一个交易中转地。这里不但盛产农作物而且还有贵重金属和宝石。

公元974年以前

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多处考古发掘发现,二、三百万年前,已有人类祖先本栖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大约公元前二千年,东非的先民们已迈入新石器时代晚期。他们已开始使用独木舟,穿过仅36公里的海峡,抵达桑给巴尔和奔巴岛。由于岛上气温较高,无冻死之虞,再加上水源充足,不足食物,是理想的栖息地,于是他们就定居了下来。他们把小木棍编成网状,插在地上、涂上泥巴,留下门窗,加上屋顶,就建好了能避风雨的住室。

定居下来的先民们,主要以打猎、捕鱼、放牧、采集果实为生。后来也逐渐开始偿试农业种植。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几个文明古国的船只利用季风航行于海上,偶尔抵达桑、奔两岛。初期,因船吨位不大。抵两岛的次数也不多,尚未对散居在两岛各处的先民们造成大的影响。

桑、奔两岛的先民们主要是来自非洲大陆的班图人。他们也逐渐组成了以部落头人为首的若干部、路。所谓头人。其实就是些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大约在公元元年前后古希腊托勒密王朝控制了埃及、开始发展红形及北印度洋的海上贸易。罗马帝国时期,这一贸易活动更趋活跃。由于桑给巴尔地处海上要冲,与外界交往逐渐多起来。在桑给巴尔留发掘出托勒密王朝和古波斯王朝钱币、证明桑、奔两岛与外界接触已较频繁。

公元五世纪前后,阿拉伯半岛的居民为躲避战乱,开始向包括桑给巴尔在内的东非沿海地带移民。比如,七世纪末、波斯苏丹王苏莱曼与阿曼苏丹王交战,阿曼人战败。波斯人曾把大批阿曼人驱赶出阿拉伯半岛,包括桑、奔两岛在内的东非沿海成了他们的首选地。贩卖象牙和奴隶已经开始。公元九世纪在巴格达曾发生过规模不小的奴隶暴动。可以推断,作为东非桥头堡的桑、奔两岛,已开始被卷入奴隶买卖活动之中。由于阿拉伯人、波斯人移民的增多和商业流通的发展。铜、铁器的输入,极大地促进了桑、奔两岛的级济发展,

桑给帝国时期

(975年——1503年)

公元975年,已伊斯兰化的波斯设拉子地方的王子哈桑·伊本·阿里,为躲避战乱,带着他的六个儿子,来到了东非海岸。他们到达东非沿岸初期,处境十分艰难。当时东非沿岸居民尚少,且处在原始社会阶段。阿里家族就用大量的布匹,换取了落脚地。他还让儿孙们娶土著酋长和之女为妻,以联络感情。经过若干代,阿里家族依靠知识和文化上的优势,逐渐统一了北起拉木岛(肯尼亚境内),南至科摩罗岛的东非沿海诸岛和大陆沿海低地。他们把基尔瓦作为首都,建立起了桑给帝国。桑、奔两岛就是该帝国的重要领地。

桑给帝国以农、牧、渔业为主要经济活动,但商业已相当活跃。从出土的一些钱币作坊规模可推断出其贸易活动的活跃程度。桑给帝国本身尚没有先进的造船工业,自造的船的吨位有限。吨位较大,从事远洋航运的船,主要为阿拉伯和印度商人所垄断。桑给帝国远洋出口物品有象牙、黄金,同时贩卖奴隶。主要进口中因丝绸、瓷器和阿拉伯的武器。桑给巴尔此时已开始成为某些商品的集散地。每年12月、1月、2月,各地客商云集桑给巴尔,互相交换被此需要的商品。桑本地、人购买一些外地产的席子。桑给帝国其他地区的商人主要是购回粮食、布匹等。从出土文物可发现,居民们对中国瓷器特别钟爱、他们把某些漂亮的瓷器镶嵌在墙壁和柱子上。十三世纪的一位阿拉伯旅游者在游记中写道,桑给巴尔人很富足,他们身着棉、丝制品。妇女都戴首饰。帝国臣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从出土大量清真寺遗址可证实。伊斯兰教在当地已相当普及。但当地居民去清真寺的奴隶的子女仍旧为奴,并归安家所有。

桑、奔两岛的酋长制度从十二世纪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下半叶。

波斯设拉子人统治了东非五百余年,虽留给当地人民带来了苦难,但客观上也带来了新技术、新工艺,推动了东非的历史进程。虽设拉子人与当地人融合多代,似他们仍自称设拉子人,以至20世纪50年代成立政党时,仍以设拉子命名。十五世纪初,明成祖朱棣多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曾抵达过桑给帝国的蒙巴萨港,对促进中国、非洲人民的交往,作出过重大贡献。由于苏伊士运河尚未凿通,来福枪尚未传入东非,欧洲强国也未灾现绕道好望角的航行,所以远洋侵略分件尚不兵备,这就使落后、松散的桑给帝国得以存活五百年之久。

葡萄牙殖民统治时期

(1503——1652)

葡萄牙殖民者在1498年完成了绕道南非好望角,进入了印度洋的航行。这样他们凭藉船坚炮利,打破了数世纪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称霸东北非和北印度洋的格局。1503年,包括桑.奔两岛在内的东非重要港口落入葡人之手。桑给帝国的波斯人和土著酋长们曾经进行过抵抗。但均以失败告终。葡人主要的统治方式是设立葡人总督,保持当地的大酋长制度,为其所用。总督要求大酋长代为收税,一半自用,一半上缴。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为了其远洋侵略和远洋贸易顺利开展,葡人在桑、奔两岛扩建了码头、船坞、食品加工厂、机械修理厂等小工厂。为了传播基督救,葡人还建了一些教堂。商业方面。葡人主要是从非洲掠夺象牙、黄金、玳瑁,从远东中国购进丝绸、茶叶、瓷器,从东南亚购进香料。当时的桑给巴尔,成了葡人货物的集散地和过往船只的后勤供应基地。

1643年,已经衰落的葡萄牙人被新兴的阿曼苏丹国赶出了阿拉伯半岛。1652年阿曼苏丹赛义夫率领战舰强攻桑给巴尔,处死了包括总督奥古斯都在内的殖民者,把葡人势力赶出了桑、奔两岛。葡人在桑、奔两岛共统治了150年,在伊斯兰教的前后夹击下,基督教的影响被消除得所剩无几。1698年葡萄牙人被强大的阿曼苏丹国彻低赶出了东部非洲。

海外堡垒

(1652——1832)

阿曼苏丹战胜葡萄牙人后,建立起了北起摩加迪沙,南至莫桑比克北界长达数千公用的沿海低地和沿海岛屿的海外领地。随着各地的被征服,阿曼苏丹任命了许多王族子弟为各地官员。如马兹鲁伊驻蒙巴萨,纳伯哈尼驻贝提岛,赫斯驻桑给巴尔等等。不久又在桑给巴尔派驻了常驻军。从这时起,桑、奔两岛逐渐成为阿曼苏丹诲外领地的战略要地和海外堡垒。它对那些常驻海外又居心叵测的官员,起了极大约震慑作用。1739年驻蒙巴萨的马兹备伊活人宣布独立,贝提答地官员纷纷效仿。此时,因内战而日渐衰落的阿曼苏丹国王已无暇他顾,但对桑给巴尔却一直狠抓不放。当蒙巴萨叛军进攻弟岛时,常驻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叛军无功而返。在此后近一个世纪当中。桑给巴尔做为阿曼苏丹王海外堡垒的地位始终未动摇过。

阿曼苏丹在统治桑、奔两岛期间,仍旧利用了当地人的大酋长制度。他们与大酋长共同签字,由大酋长代征人头税,每人每年交二元,大酋长可留一半自用。

阿曼统治时期,本来只贩卖少量奴隶供巴林人采珠需要,但不久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法国人为了开发毛里求斯和留尼旺,美国为了开发西部,桑、奔两岛种植丁香成功,都急需大量的劳功力。于是阿曼苏丹就强化了其野蛮的贩卖奴隶活动,桑、奔两岛就成了买卖奴隶的集散地。

现在仍存在的奴隶关押灾(即被押上船之前的落角处),府间不足二十平方米,却要挤进几十人。奴隶们只能身贴身站着。被赶进船舱后,虽然活动余地大些,但饮食极差,空汽污浊,再加上气温高,身体抵抗力稍差的奴隶都难逃厄运。能活着抵达目的地的奴隶不到五成。奴隶贩卖活动一直延续到1890年前后才被迫停止。

赛义德重震朝纲

(1832——1856)

阿曼苏丹赛义德是个颇具雄才大略的人物。他1791年出生。1804年其父阿赫默德苏丹逝世,由其堂兄即位。但两年后赛义德刺杀了其堂兄,自己当上苏丹,时年仅十五岁。在以后的二十年里,赛义德苏丹主要是忙于统一阿曼境内各酋长国和抵抗沙特阿拉伯的入侵。1828年赛义德看到阿曼领土基本稳定后,便亲率庞大的舰队去平定其海外领地的反叛者。经过激战,征服了叛乱者。1832年他把首都移到了桑给巴尔。在以后的岁月里,他还曾想征服马达加斯加岛。他向马岛格林女王求婚,女王婉拒,但允把一公主嫁出,阿曼王未同意。五年后马岛女王接受阿曼王赛义德的保护,每年向阿曼王纳贡三万元。但1840年,马岛转而接受了法国的保护。

塞义德苏丹迁都桑给巴尔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桑战略位置重要,港湾适合停靠大吨位舰只。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里常驻了数目可观的阿曼守备军。对巩固其西印度洋密友地位至关重要。二是桑具有商业优势。当时苏伊士运河尚未开凿,欧洲开往印度洋和远东的商船必经非洲东海岸,而桑岛有纯净的饮用水和食品可作补给,这给阿曼带来了重要商机和巨大财富。

塞义德非常重视发展农业。他大力提倡种植丁香树、椰子树,引种水稻。这使桑、奔两岛的丁香产量大增,曾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桑岛很长一段时间有丁香之岛的美誉。他还使桑岛成为各国货物集散地。他从非洲大陆掠夺象牙、兽皮、苛巴脂(制漆用),以及奴隶,换回欧洲产的棉纺织品和武器。他还鼓励阿拉伯人移民东非,客观上促进了东部非洲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赛义德与英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他清楚英国是得罪不起的。这表现在废除贩卖奴隶问题上。英国人逼迫他签定了一系列协定,以最终废除贩卖奴隶制度。

赛义德鼓励发展与欧美的商务关系。1833年,英国在桑给巴尔建立了总领事馆。1840年赛义德曾派遣远洋货轮前往纽约。1841年英国人在桑设立了总领事馆。1844年法国人在桑设立了总领事馆。

1856年10月19日,赛义德死于归国途中的战舰上。他有三十六个子女,这给其死后国家分裂埋下了导火索。

独立的桑给巴尔苏丹国

(1856——1890)

(1) 赛义德逝世后,出现了众兄弟争夺继承权的场面。赛义德长子苏瓦尼以其长子身份和长期演掌管旧都为由,想成为当然继承人。驻桑给巴尔的马吉德虽理亏,但却以掌握绝大多数战舰有恃无恐。赛的另一个儿子巴加西也跃跃欲试。想争夺桑给巴尔苏丹王位。但主要还是苏瓦尼与马吉德之争。其激烈程度几乎发展到开战的边缘。英国派驻印度总督阿瓦德从英国利益出发,制止了两兄弟火拼。于1871年,提出仲裁决定,苏瓦尼主阿曼本土,马吉德主阿曼海外领地,成为两个独立国。马吉德的桑给巴尔国每年给苏瓦尼的阿曼国四万塔列兹元。

苏瓦尼并无实力讨伐马吉德,只好作罢。马吉德却始终未兑现献贡事。所以从1871年起、英印政府就担负起了献贡责任。直到1947年印度独立后,英国外交部继续承担起了献贡的责任。1967年阿曼开始出口石油、英国才停止献贡。巴加西在苏瓦尼的支持下,曾两次试图推翻马吉德的统治。但都在英国的坚决反对面前,流产失败。马吉德受到了英国人的大力支持,他对英国人更是感恩戴德。他允许基督教会在东非各地建设教堂,发展基督徒。

马吉德继承了其父创下的伟业,也十分重视商业和农业的发展。对领地内的统治,他十分用力。当西尤(现在肯尼亚境内)酋长背叛时,他曾坚决予以镇压。

在社会最底层的平民和奴隶生活很悲惨。由于饮水不洁,1859和1869两年暴发霍乱大流行,每次死亡人数都达二万,占当时人口的十分之一强。

马吉德因病死于1870年,享年37岁。在英国人安排下,原与马吉德争王位的巴加西从孟买回到桑给巴尔,当上了苏丹王。

(2)巴加西1870年即位。他所处的时代是多难之秋。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凿通,桑给巴尔的战略地位随之降低了。英国人逼迫其于1870年宣布停止贩卖奴隶。1873年关闭了奴隶市场。其结果使苏丹王室失去了大量财源。

巴加西也是个有做为的君主。在他任内修造了荣华的宫殿。(现仍耸立在桑市海岸边。)他还修造了自来水管线,解决了石头城数万人的饮水问题。1872年出飓风席卷东非海岸,三分之二的丁香树、椰子树被吹倒后,他号召人民重新栽种,使这些特产得以保持下去。

他还大力发展通讯事业。1872年,他下令开辟了亚丁至桑市的机动船邮递业务。1879年铺设了亚丁至桑市的海底电缆。关于巴加西时代,还要提一句的是,土著居民的酋长制度被废除了。其经过大致是,有几年丁香获得了丰收,由于对苏丹的统治不满,酋长们对收税采取消极态度,这激怒了苏丹王。老酋长穆哈默德1865年去世,马吉德迟迟不宣布其子阿赫迈德即位。巴加西如法炮制。1873年阿赫迈德死于天花,巴加西趁势宣传天花传染,令酋长家族解散,各奔他乡。从此以后,酋长制度再未恢复。以后,就由宫廷指派官员负责收税。1890年以后,英国人组成的内阁负责起了收税的责任。

1882年英、德、法等国就瓜分桑给巴尔苏丹国一事进行了长期讨价还价和较量。1885年德国宣布拉木岛(在肯尼亚境内)及附近区域为德国人的保护地。巴加西在德军舰逼城的情况下屈服了。

1886年英、德协议为桑苏丹国划了国界,即东非的沿海地带和桑、奔两岛。这样,内陆归属就为列强敞开了大门。

1887年英国人马休斯做为海军军官,参与了训练500名桑给巴尔海军的任务。1891年他成为桑给巴尔部队的总司令

巴加西在忧愤中于1888年去世,享年55岁。

(3)1888年3月末,巴加西的弟弟哈里发即位。巴加西在位时,曾害怕哈里发不安分,把他软禁了六年。兵团又把他送至乡下,离群索居几年。这一经历对其影响颇深。他即位后,对政事无大兴趣。前述所知。当时欧洲列强正加紧瓜分非洲,因此,哈里发的地位非常脆弱。

意大利垂涎摩加迪沙附近地域已久。1888年5月15日,意驻桑总领事写信给哈里发,信里有意国王的问候,也有领土要求。但当时是斋月,哈里发未见到这封信,意总领事也未提醒此事。意随后指责哈里发蔑视意国王,遂出兵占领了索马里沿海地带。哈里发未表同意。意随后降下国旗,断绝了与桑苏丹国的关系。英、德也不赞成意的行动,意未正式宣布占领该地区、但却赖着不走。

1886年的英、德协议,保证了英、德在东非沿海十英里以外区域利益。从19R8年起英、德以贸易需要为借,开辟了通往港口城市的通道,进一步要求桑苏丹王让权,哈里发只好同意。1888年,各地发生了反德运动,被德镇压了下去。德与英还进一步要求免征关税。

哈里发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对军队总司令马休斯开始不满,人们开始仇外。阿拉伯上层也对哈里发让步太多表示不满。某些人鼓动哈里发的弟弟篡权。英、德表示支持哈里发。1889年10月13日,哈里发被迫签署了允许英、德舰只在桑水域搜寻反叛者。同时宣布1890年1月1日后出生在奴隶家庭的孩子,一律给予由由。1890年1月哈里发病逝,享年36岁。

成为英国保护地

(1890——1963)

(1)哈里发,1890年1月去世后,其弟弟,也是其父最小的儿子阿里继承苏丹王位,英、德表示同意。

一年前,德国抢先占领乌干达,并与英国谈判解决东、非领土的划分问题。双方经过激烈舌战,最终于1890年7月1日签署了瓜分东非的协议。按协议规定,坦噶尼喀归属德国,肯尼亚、乌干达归英国。桑给巴尔成为英国的保护国;法国提出抗议,经讨价还价。英国同意马达加斯加成为法国的保护国、到此为止,东非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得差不多了。

英国向阿里宣布了保护地具体措施是:外交权归英国人组成的内阁;苏丹王拥有王位,可提名继承人,但需英国批准;英国人不干涉苏丹的内部事务。

德国为了得到坦噶尼喀沿海地带的管辖权,想出钱买断。在英国人的调解下,阿里同意德国出四百万马克(合二十万英镑),出让坦噶尼喀沿海十英里的管辖权。1891年英国派鲍塔尔来桑任总领事,他来后对内阁进行了改组。10月9日宣布了内阁名单,任命原部队司令马休斯为首席部长。

英国人逐渐对苏丹的生活费加以限制,这引起了苏丹的不满。由于德国坦噶尼喀的经营,影响了桑给巴尔的经济利益,英国人开始警觉。1892年2月1日鲍塔尔宣布桑给巴尔为自由港,除酒类,汽油、武器和军火外,其余物品。一律免税。过了一段时间,政府的储备开始回升。2月份,在桑发行了第一家英文报纸。

早在1890年,苏丹·阿里还签字加入了布鲁塞尔禁止海上、陆地贩卖奴隶公约,限制进口含酒精饮料及军火公约等。鲍塔尔还对港口、城市、苏丹行政机构功能进行了改革。至该年底,桑财政盈余为13545卢比。

鲍塔尔在1892年末,曾被派往乌干达处理公务。苏丹王阿里在幕僚的挑唆下,直接给伦敦发电报,对鲍塔尔限制苏丹经费使用。对马休斯不服调遣和专权等发牢骚,想恢复旧制。伦敦外交部回电称,苏丹王必须按已达成协议的程序,即一切电报先报请总领事批准,否则不予办理。苏丹阿里在英国人压力下表示屈服,心情极忧郁。1893年3月5日病逝,享年38岁。

(2)在下一代中,有三个人要争夺王位,英国人选中了哈默德。英国人向哈默德宣读了种种条件,哈表示全部接受,并签字。随后英国人宣布,经政府批准、哈默德继任桑给巴尔苏丹。不久鲍塔尔在伦敦病逝。他的继任是哈丁兹,于1894年5月31日抵桑。早年他留在伊斯坦布尔、市加勒斯特和好罗任外交官,熟谙阿拉伯事务。抵桑第二天,他拜会了哈默德,转交了英国政府的礼物--一批拨壳枪。英国人与苏丹工初期关系还算融洽。

1894年11月哈丁兹前往奔巴岛为建副领事馆作准备工作。当时,奔巴丁香产量比桑岛多两倍,对财政贡献很大。哈开设副领事馆的目的是监视奴隶买卖活动。他怀疑那里尚未完全停止这种交易活动。

1895年1月,他派苏里万为副领事驻奔巴岛。苏里万报告。当时岛上有87300人,(含阿拉伯人、奔巴人、奴隶、英印人)英印300人,控制了丁香出口贸易和生活用品的进口贸易。他们还控制了钱庄。丁香种植因由阿拉伯农场主所有,农场主经常向英印人作抵押贷款。奴隶的处境很悲惨。

苏丹哈默德从1895年起开始疏远首席部长,转而听命于两位本族人顾问。早在1894年,远在阿曼本土上的某些反对费萨尔苏丹王的人士来到桑,受到哈默德的接见,并给他们一些武器。这些说明哈默德对阿曼本土有政治野心。此事被费萨尔知道后。向英印副总领事抱怨。哈丁兹总领事问到此事时,哈默德一口否认。他说,给阿曼旅游者武器纯粹是出于友谊。原德国人用20万英镑买下了坦噶尼喀沿海十英里土地管辖权,英国人说,这笔钱不属于苏丹个人,而应交桑政府,苏丹对此十分不满。年7月1日,英国宣布,桑苏丹在其他处沿海地带的管辖权归英国政府。蒙巴萨的尊长不服并起兵反抗,最后被镇压下去。在英国总领事哈丁兹和首席部长,马休斯忙于吞并东非沿海地带时,哈默德听从顾问黑拉尔的建议,将私人卫队扩大至一千人,这活动随后被英国人粉碎,黑拉尔也被放逐至亚丁。1896年8月25日,哈默德突然患重病死亡。

哈默德的两个兄弟,哈立德和哈默乌德都想成为苏丹。英国人倾向哈默乌德。

(3)1986年8月,哈默乌德继承王位,当时他已45岁。他曾是位颇负盛誉的海关官员,对欧洲人很友好。1898年3月他把儿子阿里送到了英国读书,阿里当时12岁。他性格孤僻。两年后,即1900年返回到桑给巴尔。哈默乌德受到当时反对奴隶制度宣传的影响,于1897年4月5日宣布,彻底废除奴隶制度。他自家的奴隶、一周只为他工作三天,其余时间可为自己耕作,或为苏丹干能得到工资的工作。这一做法被其他奴隶主接受并效仿。1898年-1899年,丁香产量比上一年猛增两倍,原奴隶主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解放奴隶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1897年,英国领事法庭被桑给巴尔英国陛下法庭取代,英国王任命了法官及助理。1900年哈丁兹总事被任命为驻波斯常务部长。离开了桑给巴尔,后又被任命为驻西班牙大使。继任总领事为埃里奥特。1900年。12月30日到任。首席部长马休斯1900年回国休假,这是他在长达27年在东非工作期间的第二次休假。苏丹哈默乌德召见了他,并与之讨论了王位继承人问题。哈默乌德希望自已的儿子阿里即位。马休斯表示可予考虑,但要听取各方意见。马休斯随后于1901年10月去世,享年51岁。在桑给巴尔现仍保存着他的墓地。阿里王子回桑后,苏丹王希望他能继承王位。阿里接受的是英国教育。这对伊斯兰教是个威胁。他于1902年结婚。婚后,他曾代表其父王去英国参加爱德华七世的登基大典。他尚未回国前,其父于7月18日病逝,享年55岁。新任首席部长罗杰斯下令戒严,商站休市,以哀悼国王。国王弟弟哈立德主持丧事,他并不知道自己当不上国王。所以头一天无事。阿里于7月19日离英回国。在英军舰抛锚在港内的情况下,7月20日英国代理领事宣布阿里为继任苏丹王。宣布仪式举行时,尚无异动迹象,哈立德起初并未表现出不满情绪。当时,阿盟尚在归途中的吉布提,随行人把老国王去世的消息告诉了他。他于7月27日抵桑。英国代理领事去船上迎接新国王,其叔叔哈立德在王宫迎接,一切顺利。但没过两天,哈立德突然率领500名卫队,占领了王宫,他以阿里年幼,不懂世事和接受非伊斯兰教育为由,宣布免阿里并自立为苏丹。英国军舰两天后抵达桑给巴尔港。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开炮轰击王宫,哈立德的卫队非死即伤。哈立德逃往德国总领事馆并偷渡至达累斯萨拉姆。后来他逃往德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被英国人俘虏,被流放,他1925年回到蒙巴萨,1929年去世。

(4) 阿里即位时年17岁,首席部长罗杰成了他的幕后操纵者。在头三年,年青的国王主要是学习如何处理政务。在英国人的主持下,政府进行了一些改革。如没收部分农场主的土地归农业部所有,共收入用来支付国王家族的消费(以前是苏丹自负)。1903年任命英国人毕彻为财政部长。

阿里曾去麦加朝,受到鸣礼炮27响的隆重接待。回国后他有些飘飘然,对英国总领事的诸多限制开始不满。1904年英国人凯夫被任命为驻桑给巴尔总领事。经过谈判,法国在桑的特权受到削弱。意大利在1905年,葡萄牙在1906年,德国、美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在1907年先后失去了领事裁判权。在1908年英国废除了原与桑签发的通商条约。原因是桑已变成了英保护国,该条约已经过时。罗杰斯于1905年退休。桑公布了新宪法,桑政府的所有行政事务均由英外交部管辖。1907年经济学家阿可斯建议修筑通路,以方便运输。同时他建议发展教育,培养管理人材,以迎接蒙巴萨和达累萨拉姆的竞争。1908年元月1日桑政府把进口税从百分之五提高到百分之七点五。阿里很喜欢出国旅游。他经常去瑞士、德国看病。他还去过土尔其,受到了热情接待。1911年5月他再次去英国参加英王乔治五世登基大典,其弟弟哈里发伴随其右。在伦敦,阿里的身体状况日渐不佳。他向英王表示,自己已无法完成苏丹使命,请求更换。英王决定,由其弟弟哈里发继任苏丹王。阿里在1918年12月死于巴黎,他留下两个儿子。

(5) 1911年12月哈里发即位时,桑给巴尔是东非最清洁的城市。当时已建立了许多学校和医疗设施。1913年建设了75英里公路。但奔巴尚未被政府重视、哈里发出生在马斯喀特,十四岁时(1893年)到桑给巴尔。1903年他陪同苏丹阿里去麦加朝朗过,1911年陪阿里去伦敦。他即位时已32岁。他在处理公共事务和私生活方面表现极佳,他是个纯粹的阿拉伯人。他待人热情,受到各方好评。当时的英国总领事克拉克与苏丹关系很融洽。但克拉克1913年去世,葬在马休斯墓旁。

1914年4月20日英高级专员就职,他向苏丹表示,苏丹的旧制将得到尊重。高级专员负责政府的控制,并接受英国殖民事务部的领导。

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败北的德国把坦噶尼喀的控制权转给了英国。

从1925年起,英国开始在桑设立最高英国公民,受驻东非总督的管辖。哈里发对此很不满意,但他还是接受了。英国不设立行政、司法、文法委员会,由最高英国公民领导,苏丹的地位不变,以保持当地的和平与稳定。

在哈里发时代,为发展桑、奔两岛的经济,他采取了许多措施。除修建了码头、道路外,还建了些卫生健康设施,建了师范院校。1927年建了女子中学举。

殖民地行政当局仍利用当地部族统治形式。桑当时分成十七个部落,各部落被允许保护自己的利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食品、衣服是按种族分发的。当时亚洲人被允许享用大米、食糖、各花色布匹,而非洲人只准许穿黄、黑两色衣服,吃玉米和木薯。1954年立法会由各种族人员组成,如阿拉伯人三个,非洲人两个,印度人两个,欧洲人一个。这些人在立法会中并无实权,实际权力由英国的一些官员控制。在五十年代,上层阿拉伯人逐渐觉醒,他们认识到,种族之间仇恨是很危险的。1954年行政委员会向英国人提出了全面解决桑给巴尔问题的整套方案。其中有成人均有选举权、在立法会中应有非官方人士参加、设立各部、依法治国等条款。英国人否决了该要求。阿拉伯人自己组成了协会,抵制参加各种委员会的活动,抵制活动长达十八个月。协会还号召其他各族人组织联合起来,抵制英国政府。

1955年一些农民组成了桑民族党,其目的是团结桑各族人民,消除种族主义,争取独立。阿拉伯人协会未能与该党协调一致。民族党得到了群众的支持,这一发展情况引起了阿拉伯人的警觉。他们看到,如英国人走了,他们未必会取而代之。民族党要求在立法会有25个席位,英国人只给了6席。1957年前,为了准备大选,另外还有个政党成立了,这就是非洲设拉子党。它主要在非洲人和波斯人后裔中开展工作。选举结果是桑民族党以五票之差败给了非洲设拉子党。非洲设拉子党取得议会6席中的5席,印度穆斯林协会分别一席

哈里发在位50年,1960年去世。由其唯一的儿子阿卜杜拉即位。

(6)阿卜杜拉是在多事之秋的1960年即位的。因患腿病,被截肢后于1963年去世。其子加穆西德即位。

在此前一阶段内,少数人从非洲设拉子党领导内部分出来,另组桑给巴尔、奔巴人民党。英国殖民当局迫于桑民要求独立的声势,提出1961年1月举行桑第一次大选,便组成“责任政府”。由于选举结果是非洲设拉子党与民党席位相等,造成了相持局面。6月1日举行了第二次大选,结果两党各得十席,桑、奔人民党得三席。于是民族党与民党联合执政。为阻挠民族独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殖民局竟在选举当天策动和挑起大规模骚乱。随即借口发生“种族冲突”,在桑给巴尔宣布“紧急状态”,并从肯尼亚调军队镇压,这就是桑给巴尔著名的“六月骚乱”。1963年六月第三次大选后桑取得了“内部自治”。同年七月,原民党总书记巴布等人,由于不满该党亲英政策而分裂出来,另组群众党,并与一向受到坦噶尼喀民族联盟支持的非洲设拉子党组盟。同年12月10日桑宣布独立,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保留苏丹王,由当时的执政党民族党和桑奔人民党组成政府。非洲设拉子党被排除在政府之外,成为主要反对党。

1964年9月12日,非洲设拉子党与群众党联合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苏丹王朝及民族党和桑奔人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成立了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

桑给巴尔革命政府时期

(1964年以后)

1964年1月12日革命后,成立了革命政府,实行了高压政策。苏丹王族遭到镇压,王族或死或逃,土崩瓦解。反对党人士也噤若寒蝉。该政府采取了些激进政策,遭到了英、美等国的强烈反对。他们指责桑给巴尔“赤化”,是“非洲的古巴”,并不断进行武力威胁。在这种情势下,革命委员会兼非洲设拉子主席卡鲁密姆提议与尼雷尔领导的噶尼喀合并。经谈判协商。于1964年4月24日两 签署了成立联合政府的宣言,4月26日被定为联合日。同年10月29口改国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根据协议,桑给巴尔总统在联合政府中任第一副总统。联合政府掌握国防、外交、邮电和民航,桑自己组成政府,负责内部行政、财政、经济、外贸、银行、工农业、文教、卫生,宗教、司法、新闻、广播、电视等。卡鲁姆总统在最初几年中,确实推行了一套所谓“革命”政策,如全民免费医疗,中小学免费教育,全民免费住房屋等等。外交工作强调中桑友谊,文援反帝反殖斗争。(曾向进行抗美斗争的越南和争取独立的津巴布韦人民提供过援款)卡鲁姆执政后期,政策开始右摆,官员贪污腐败,经济恶化,人民不满情绪日增。在这种情势下,前坦桑经济事和发展计划部长巴布(原群众党主席)聚合同情者,密谋不流血政变。原计划挟持卡鲁姆到电台,逼他宣布交权。在策划过程中,由于候姆德等盗窃军营武器露了马脚,他们害拖延时间暴露自己,擅自采取杀窃卡鲁姆的行动。枪杀卡鲁姆后,并没有其他任何相应夺权行功,刺杀者也被击毙。此次事发生在1972年4月7日,即所谓“四、七”事件。

“四、七”事件后,涉嫌被扑者多达六百多人,经查证,最后被关押者共八十一人。经长达六年的审理,最后不了了之,相关人员均被无罪释放。后巴布流亡美国,成为一刊物记者;阿里.苏丹后来从商;阿里.马福德去莫桑比克经商。几个头面人物之所以被尼雷尔总统和琼布副总统特赦,除查无实据外,卡鲁姆后期的政策确实不得人心。对联合离心倾向加大,尼雷尔对其被杀并不可惜。相反却有如释重负之感。

1972年“四、七”事件后,琼布担任了非洲设拉子党主席兼任政府首脑。1972年和1975年两次党代会对该党章程进行了修改。党章规定的主要目标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完全没有人剥削人和完全不受国外任何集团剥削这些岛上工人,农民的社会主义机会。”

自1964年坦、桑联合以后,即为两党的合并做了一定的准备。1975年9月、22日尼雷尔在达市正式发表讲话,提出要把坦盟和非洲设拉子党合并组成。一个统一的党。1976年2月坦盟全国执委会讨论了尼雷尔的建议,同时,琼布在桑给巴尔也主持了一系列党政群众干部会议。研究尼雷尔的建议。1976年6月琼布代表非洲设拉子党原则上接受合并建议。

1977年1月21日在达市召开了坦盟和非洲设拉子党全国联席会议,会议一致决定解散坦盟和非洲设拉子党,并成立一个新党。会议推举尼雷尔为主席,琼布为副主席。1977年2月5日,革命党正式宣布成立。同年十月召开革命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全国执委会委员四十人和中央委员会委员三十人。革命党党章规定党的目标是“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1977年11月,又选举产生了五个专门委员会,其中包括以琼布为主席的桑给巴尔事务委员会。另外,党的全国执委会委员和中央委员会委员,大陆和桑岛各占一半名额。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两党合并后各自者有平等的职能和权利。

1984年。姆维尼任桑总统。次年,姆维尼改任坦桑尼亚总统,桑总统由瓦基尔担任。1990年。萨勒明当地为桑总统)。

1992年。坦桑宣布实行多党制。1995年10月,大陆和桑岛都举行了多党制大选。在桑岛的革命党以微弱多数(56.3%)获胜,萨勒明连任总统。反对党“公民联合阵线”以大选有舞弊行为为由。不承认大选结果,不承认萨勒明为合法总统,并抵制议会会议。他们聚众闹事,游说西方断绝对桑的经济援助。使严重依赖外援的桑经济急剧恶化。1997年12月,桑政府以叛国罪名义逮扑了反对党18名重要成员。此案拖了一年半,尚未结案。在西方胡萝卜加大棒的高压下,在英联邦秘书长阿尼亚乌库调解下,1999年6月9日,革命党与公民联合阵线万万和解协议。两党为夺取2000年大选的胜利,将展开新一轮的较量。

血泪史

在桑给巴尔市莫克纳吉尼街有一座天主教堂,据介绍,当年桑给巴尔最大的奴隶拍卖市场就设在这里。当年奴隶在皮鞭的驱赶下,带着沉重的铁链被押到这个拍卖台上进行拍卖。不知是为了掩盖罪恶,还是向上帝赎罪,1877年在原先的奴隶拍卖台上建起了这座教堂。

据介绍,当年在拍卖台上衡量黑奴的价值,是用皮鞭来检验。一鞭击倒者被视为“无用”,能顶住10鞭者高价出售,经过20鞭不倒者以高于10鞭的一倍价格出售。当年许多黑奴就像牲口一样被牵上拍卖台,成交后被打上烙印,又像牲口一样被牵上船。更惨的是有的黑奴被活埋。矗立在城区西端、靠近海边的地方有一座“珍奇宫”,本系苏丹宫一部分。这个宏伟的建筑物有40根粗大的圆柱,每根圆柱下都活埋着60个黑奴。

无论是教堂还是“珍奇宫”都浸透了黑奴的泪水和鲜血。这些遗址也是西方殖民者当年残暴掠夺和压迫非洲人民的历史见证。

名胜

桑给巴尔的石头城

英文名称:The Stone Town of Zanzibar编号:425-006

2000年根据遗产遴选标准C(Ⅱ)(Ⅲ)(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中文名称: 桑给巴尔的石头城

英文名称: The Stone Town of Zanzibar

国家: 坦桑尼亚

所属洲: 非洲

批准时间: 2000

批准标准

2000年根据遗产遴选标准C(ii) (iii) (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介绍

425-006 “桑给巴尔”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黑人海岸”,位于桑给巴尔岛西岸中部的香加尼半岛上,曾经是桑给巴尔帝国的经济、贸易中心。中国宋代典籍中称桑给巴尔为“层拔国”,如今在桑给巴尔博物馆中还陈列有中国清朝瓷器。

桑给巴尔城中曲径幽深,有喧闹的集市,有许多清真寺,还有装饰得富丽堂皇的阿拉伯式房屋。最初建造这些房屋的主人为了同周围的人攀比,不惜任何代价极力渲染、粉饰他们的住所。而那些木质大门上的雕刻更是林林总总。市区建筑物的高大木门上布满铜钉,华丽的图案精雕细刻,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风格。据估计,这些手工雕刻艺术品可达500多种,它们的存在,更加鲜明地体现了当时那种奢靡的攀比风气。如果你想徜徉于这座被无数条狭窄的街道和小巷环绕、令人心醉神迷的宫殿,你就必须抽出几天的时间来,才能一领小镇所独具的风骚。桑给巴尔有“石头城”之誉。市区西部临海一带为古老的石城区,当年桑给巴尔帝国的石造城墙、塔形堡垒和原苏丹王宫珍奇宫至今尤存。石头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虽然它的名字有些平淡,但是这丝毫不能影响它曾经是桑给巴尔文化中心的重要历史地位,200多年以来的历经沧桑却没有改变石头城的这种地位。

今天人们所看到的大多数建筑物均建于19世纪,当时桑给巴尔是印度洋地区最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之一。桑给巴尔的珊瑚岩是优良的建筑材料,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就是这种材料极易腐蚀。所以,遗址中的绝大部分建筑物都经过了大规模的整修,其中还有几所建筑物受到了彻底的改造。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桑给巴尔的石头城是东非地区斯瓦希里人建造的诸多海滨商业城市中的一个杰出范例。石头城完好保留了古代的城镇建筑物及其优美的城镇风光,城中还有许多精美的建筑物,反映了其别具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是非洲、阿拉伯地区、印度和欧洲等地区的各种不同文化的汇集,这些文化在这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且持续发展长达1000年之久。

文化

桑给巴尔城中曲径幽深,有喧闹的集市,有许多清真寺,还有装饰得富丽堂皇的阿拉伯式房屋。最初建造这些房屋的主人为了同周围的人攀比,不惜任何代价极力渲染、粉饰他们的住所。而那些木质大门上的雕刻更是林林总总。市区建筑物的高大木门上布满铜钉,华丽的图案精雕细刻,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风格。据估计,这些手工雕刻艺术品可达500多种,它们的存在,更加鲜明地体现了当时那种奢靡的攀比风气。如果你想徜徉于这座被无数条狭窄的街道和小巷环绕、令人心醉神迷的宫殿。桑给巴尔有“石头城”之誉。市区西部临海一带为古老的石城区,当年桑给巴尔帝国的石造城墙、塔形堡垒和原苏丹王宫珍奇宫尤存。石头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虽然它的名字有些平淡,但是这丝毫不能影响它曾经是桑给巴尔文化中心的重要历史地位,200多年以来的历经沧桑却没有改变石头城的这种地位。大多数建筑物均建于19世纪,当时桑给巴尔是印度洋地区最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之一。桑给巴尔的珊瑚岩是优良的建筑材料,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就是这种材料极易腐蚀。所以,遗址中的绝大部分建筑物都经过了大规模的整修,其中还有几所建筑物受到了彻底的改造。

独立运动

在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一名中,“坦”是指位於内陆的坦噶尼喀(Tanganyika),“桑”则是桑给巴尔岛。该岛原是伊斯兰势力范围,曾是阿拉伯半岛阿曼苏丹国成员,仍保存昔日的苏丹王宫。後来桑给巴尔从阿曼分裂,成为英国保护国,1963年获得独立,苏丹堀起,但1个月後发生政变,随後被并入坦桑尼亚。

当时坦桑尼亚合并时,原本是希望得到经济整合的利益,过去中国大幅援助坦桑尼亚,桑岛亦受因此受惠,岛上的体育馆还是以毛泽东命名,但随著经济未能改善及伊斯兰复兴,该岛近年亦提出独立。现时坦桑尼亚同样采用“一国两制”,桑岛拥有自主的政府、议会,甚至有民选的桑岛总统,呈现越洋走回阿拉伯世界的姿态,脱离了非洲政治的地缘轨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