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唛顶
释义

三唛顶因合箩茶而名,合箩茶因三唛顶的传说而珍。“竹雨松风霁月烟,疑闻茶香聚三尖,清香招来云外客,美味引出洞中仙”。

简介

三唛顶海拔605米,地处广东信宜市金垌镇与安莪镇间,属云开大山山系,变质片页岩风化酸性红壤。三唛顶名源于主峰有三个峰尖,三个峰尖中间是几亩水田,水田长年储水不会干旱,每年产水稻十多担,刚好够一户人家的粮食,更奇的是三唛顶北峰半山上屹立着一座形似两只谷箩的大怪石,当地人叫“合箩石”。

“合箩石”直径3米多,中间裂开,形似两个竹箩,在裂缝中生长棵茶树,由它繁殖发展,故称“合箩茶”,三唛顶在云开大山中,其貌不扬,却因产合箩茶而名。三唛顶植物资源:桂枝、山砂仁、山巴戟、山枝子、山姜子、跳山虎、山毛茶、红锥、赤黎、黄凿木、杉树等;野生动物如山猪、果子狸、山鹰、山龟、山鸡、鹧鸪等。

由于气候适宜,三唛顶茶园所产的茶叶色清、味香、甘喉、质佳。“合箩茶”。该茶抗虫性强,内含物丰富,据测定茶多酚38.3﹪,儿茶素总量132.2﹪毫克/克,咖啡碱4.l﹪,氨基酸3.3﹪,水浸出物38.99﹪。制成的特级煮茶外形紧结、多毫、呈翠绿色,汤色呈浅绿色且清澈明亮。清香持久,滋味浓醇,鲜爽可口,并带有自然花香味。

信宜三唛顶合箩茶,历史上曾列为贡品,现在被列人中国名茶——历史名茶类,载人《中国名茶志·广东卷》,是广东省15个名茶之一。

特产

由于气候适宜,三唛顶茶园所产的茶叶色清、味香、甘喉、质佳。“合箩茶”。该茶抗虫性强,内含物丰富,据测定茶多酚38.3﹪,儿茶素总量132.2﹪毫克/克,咖啡碱4.l﹪,氨基酸3.3﹪,水浸出物38.99﹪。制成的特级煮茶外形紧结、多毫、呈翠绿色,汤色呈浅绿色且清澈明亮。清香持久,滋味浓醇,鲜爽可口,并带有自然花香味。

信宜三唛顶合箩茶,历史上曾列为贡品,现在被列人中国名茶——历史名茶类,载人《中国名茶志·广东卷》,是广东省15个名茶之一。

三唛顶茶园

历史

早在200多年前,有户姓杨的茶民,在合萝石下开辟了20多亩茶地,世世代代以经营此茶园为生。三唛顶因“合箩茶”而美名远扬.

直至解放前的三十年间, 因遭抢劫和火灾, 这户茶农的后代被迫迁往外地谋生,这里的合箩茶才逐渐凋残。

解放后, 当地群众仍按祖辈习惯, 每到春分前后便上山采摘合箩茶,精心炒制,作为珍品收藏。

为了保存和发展这个菜叶珍品,有关部门将三唛顶合箩石下合箩茶母树移植栽培,并在合箩茶园旧址附近垦地新种,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让合箩茶这一名贵特产继续飘香。三唛顶茶园1953年有茶园50亩,1965年后扩大到1600亩,产量50多吨;1980年后稳定在300亩左右,年产量在25吨左右,其中特级合箩茶5吨左右。近年来,合箩茶多次参加市茶叶质量评比均获得第一名。1992年和1996年两次参考广‘东省茶叶质量大赛,均获得特种优质茶类高分,又被列入中国名茶之一。

近况

三唛顶因合箩茶而名,合箩茶因三唛顶的传说而珍.“竹雨松风霁月烟,疑闻茶香聚三尖,清香招来云外客,美味引出洞中仙”。直到最近,在信宜市和金垌镇的招商引资政策感召下,环球村外出深圳创业并取得成功的张氏兄弟几人瞄准了合萝茶的深厚文化内涵和所蕴藏巨大商机,决心回乡开发茶场,重新包装打造合萝茶品牌。2007年10月,张氏兄弟已和村委会签订了三唛顶的山地承包协议,一包五十年。

近两个月来,投资商张氏兄弟每天都雇请了三十多名民工和一台钩机上山开垦荒地,兴建茶园。目前已新开出梯地近两百亩,推出盘山公路近四公里。他们计划在重新管理好原来20多亩老茶树的基础上,再新种植高档茶叶1000亩,茶园建设科学布局,规划建设茶叶加工区,茶工宿舍区和旅游观光点。把三唛顶建设成为一个高档茶叶生产加工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基地。

三唛顶茶园传说

民间有许多关于三唛顶合箩茶的传说。其中有一则写道:清朝乾时期有一白发“仙人”腾云驾雾来到三唛顶茶园.老茶农正在精心炒茶,一股香味外溢,把“仙人”吸引,并随香找来。老茶农以茶招待。“仙人”品尝到如此清香甘醇的靓茶,十分惊讶,叹不已,挥毫写下“清香招来云外客,美味引出洞中仙”随后驾雾离去。乾隆年间,县官把合箩茶进贡朝廷,乾隆帝品此茶后,精神振奋,心旷神怡,特须曰赞:“合箩茶,形美、香甘醇,天下奇宝也。” 又传说在几百年前,信宜有个纺纱少女与母亲相依为命,名叫杨萝,她长得俏丽动人又勤劳,令母亲甚为宽慰。有一年,母亲突然感觉头晕乏力、病态恹恹,原以为撑过一段时间会好点,没想到一连几个月都不见好转。杨萝非常担心,请郎中为母亲诊治,却一个个都说不清病因,药石无效。后来,有一个热心肠的老药倌悄悄对杨萝说:“姑娘,我师傅曾告诉我在三唛顶处有一种醒脑叶,树高约四尺,叶子常绿,散发异香,有缘人得之煮水饮服即可神清气爽、健体强身。我虚长五十有七,却未得一见,姑娘孝感动天,必可得之。” 杨萝闻言感激地敛妆拜谢,回家安置好母亲就用竹箩挑了一点干粮和水便上路了。 杨萝攀山涉水、风雨兼程地走了七天七夜,干粮吃光了就摘野果,口渴了就饮山泉,她沿路向人们打听三唛顶山以及那种“醒脑叶”的植物,却无人知晓。终于,在第八天的凌晨时分她爬上了山顶,极目四望,却不知到底哪棵植物才是老药倌说的“醒脑叶”!她伤心地哭了,突然,她被山上的石块绊了一跤,肩上挑的两个箩滚下山了,她又气又急地晕倒了。不知过了多久,杨萝才悠悠醒来,发现自己两个箩早已化作大石头,两个箩对相对侧卧,在箩间有一丛叶子椭圆、开着白色花的灌木,晶莹的露珠在叶子上闪烁着光芒,周围异香流溢。小心翼翼地挖了一棵幼苗揣入怀中,一步一回头地下山回家。 杨萝回到家后便将那棵幼苗载在屋外,早晚浇水、精心照料,没过几个月便长成了小树,叶子碧绿可人,异香扑鼻。有一天,杨萝给母亲熬好药汤便端出门外的小树下晾着,自己去河边洗衣。正在这时,有一阵大风吹来,有几块树叶飘入滚烫的药汤里,她母亲也没细看,端起来便喝,没想到睡了一觉醒来后便觉得自己不但胸闷气喘、头晕乏力的症状都消失了,挑一担水走起来也是健步如飞。杨萝又惊又喜,却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母亲以往药石无效,如今却突然好转。她查看了药煲,里面的几种药材与往无异,再看药碗,却奇怪地发现里面泡着几块叶子。她仔细一看,原来竟是自己从山上带回家的那棵救命树的叶子。她这才知道自己因祸得福采到了许久以来众多药倌闻名却不得一见的“醒脑叶”!从此以后,她每天都采几片树叶煮水给母亲喝,她母亲的身体日益强壮、精神十足,闻讯而来的人们都纷纷向她讨要神奇的“醒脑叶”。 没过几天,小树的叶子就被采光了,可母亲又一天都缺不得这叶子煮的水,她左思右想了一番便决定带母亲搬到三唛顶山上住,一来母亲不愁没有“醒脑叶”,二来方便乡亲们取得“醒脑叶”。 她们细心地培育着“醒脑叶”,后来她们发现每年春分时的嫩叶最多,异香最浓,就在这时去采。可采摘下来的叶子却不便长期存放,她们又想出了用干净的铁锅盛着叶子用手飞快地翻炒干水份后可存放经年,这样一来可大大地方便了人们。后来,有一个年青力壮的男子爱上了为了救母、助人而不惜隐居山林的杨萝,他们结婚后就合力在三唛顶山里以种植“合箩茶”为生,养儿育女,幸福终老。合箩茶神奇的功效使它名扬远近,而这个传说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古今传颂。 后人便根据这个传说写出了不少赞美合箩茶的诗句。“合箩新蕊百里香,茸毫初露采茶娘,金瓯难尝鲜芽绿,玉玦不换茗半两”.合箩茶由此声名大振,甚至饮誉海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3: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