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桩芦笙舞 |
释义 | 流传在广西北部融水县,由男子双人表演的《三桩芦笙舞》,是具有较高杂技技艺的男子表演舞蹈之一。跳三桩”是苗族群众在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提炼而成的民间传统文娱节目。历史上,苗族民间就有了芦笙舞“跳三桩”、“滚锅”等高难度的技巧类节目,它代表了苗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跳三桩”是表演者吹着芦笙在高1.2米,直径30厘米的3棵桩子上做跳桩、穿花、走梅花、倒立、下腰、虎爬、桩上叠罗汉、上天梯、垒宝塔等动作和造型。 简要介绍流传在广西北部融水县,由男子双人表演的三桩芦笙舞,是具有较高杂技技艺的男子表演舞蹈之一。该舞作舞于三根木桩之上。一人作舞于三根桩子之上,可有一根闲桩供来回跳跃的表演者有落脚之处,能始终保持不落地已不简单;而当双人在桩上合舞,四只脚蹦跳于三根木桩上,这个难度就非同小可了。明亮的芦笙与月琴等乐器合奏的曲调一旦腾空而起,就可见两位舞者双手抱芦笙立于桩上,开始了在三根桩子上知己知彼地轮跳四只脚的舞蹈。表演者以忽紧忽缓的芦笙曲指挥着脚下的动作与速度。他们桩上技艺的娴熟、身体平衡的把握、二人默契的配合与演奏芦笙的谙熟融为一体,贯穿于舞蹈始终。使拥满四周的观看者充满了惊讶和赞叹。也正是出于表演者掌握技艺的难能可贵,使融水县的苗族三桩芦笙舞扬名四方。 表演形式所谓“跳三桩”,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提炼而成的民间传统文体活动。历史上,苗族民间就有了芦笙舞“跳三桩”、“滚锅”等高难度的技巧类节目,它代表了苗族人民悠久的历史文化。 “跳三桩”是表演者吹着芦笙在高1.2米、直径30厘米的3棵桩子上,做跳桩、穿花、走梅花、倒立、下腰、虎爬,桩上叠罗汉、上天梯、垒宝塔等动作和造型。整套动作别具一番气势和神韵,让众多观赏者大饱眼福、叹为观止。 桩上叠罗汉:表演者用3棵桩子做成的道具,然后3个表演者各依每棵桩子素面朝天,仰躺在桩子一角,3个人6只脚呈三角鼎立之势互抵在一起,最后一身轻如燕的苗族少女手持芦笙,轻盈地跃立于3位表演者互相抵着的足尖,吹出优美动人的民族曲调,使人置身于一种梦幻的境界。 垒宝塔:首先是两名男表演者手持芦笙站定地面,然后又是手持芦笙的两名女表演者分别跃上两名男子的肩头或头部,呈直立 状做出吹芦笙等动作,有时一妙龄女子也夹杂其间,双手各持住站在表演男子肩上的两女子的一手,配合着做出一连串令人叫绝的动作和造型。 滚锅:乍看这个项目比较简单,但其难度不亚于前两项,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力度的均匀,使锅既能受力均匀,又能受惯性作用不停转动而不至于左晃右摆洋相百出。最初是一表演者坐在锅底呈弧形的半圆锅中,作360度转动,然后又有一至二个男子加入战团。呼呼生风,如一团飞速旋转的花簇,使人乱眼迷离。 表演“跳三桩”技艺需要胆大、心细、眼急、腿脚快、动作稳,如稍有疏忽,表演者就会从桩上摔下。 获奖情况“跳三桩”作为易门歪头山苗族传统的民间活动,除了在云南省举办的几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多次获得一等奖之外,还在1999年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银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