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原 |
释义 | 三原,此词为多义词。三原县,古称“池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因境内有孟候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自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县,已有1560年历史;与此同名的还有日本本州西南岸港市三原。 陕西三原简介三原县,古称“池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因境内有孟候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自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县,已有1560年历史。三原是国民党元老、著名爱国诗人、一代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的故乡,是省会西安的北大门和“西咸经济圈”的北副中心,全县辖10镇4乡,40万人口,总面积576.9平方公里。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2007年,完成生产总值511140万元,比上年增长13.9%,比上年同期增幅高出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220万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210390万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149520万元,增长16.8%。城镇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2583人,城镇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5430人,参加失业保险230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累计劳务输出90386人,新增就业岗位11502个。新合作医疗进展顺利,参加新合作医疗302417人,为3.3万名患者报销医疗费860万元。投资3313万元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污染物排放量2433.2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13.7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19.5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3.93%,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3.43%。 【农业】 ①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4542万元,比上年增长10.79%。粮食播种面积达72.11万亩,总产25.36万吨,分别增长1.77%、5.93%。其中,夏粮36.5万亩,总产11.89万吨;秋粮35.61万亩,总产13.47万吨,其中玉米31.9万亩,总产12.69万吨。年末全县果园面积16.98万亩,总产14.03万吨。其中,苹果8.79万亩,桃1.92万亩,枣2.26万亩,柿子1.02万亩,葡萄0.95万亩。蔬菜面积21.55万亩,总产76万吨。油菜2.5万亩,总产3145吨。②大牲畜存栏6.17万头,奶牛存栏9296头,猪存栏13.22万头,羊存栏12.01万只,家禽存栏227万只。肉类总产量1.5万吨,其中猪肉1.04万吨,羊肉655吨,牛肉1688吨,家禽产肉量2235吨,禽蛋产量1.69万吨,奶类总产量2.23万吨,其中牛奶产量1.67万吨。③农业常住人口33.23万人,农村户数8.28万户,农村劳动力总资源23.4万人,从业人员19.62万人,其中农业14.72万人,工业1.3万人,建筑业1.33万人。耕地总资源53.3万亩。 【工业和建筑业】 ①工业实现增加值197410万元,比上年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61010万元,比上年增长35.47%。按属性分,重工业完成242448万元,同比增长40.5%,轻工业完成218562万元,同比增长30.2%。按隶属关系分,中央、省、市属完成80359万元,同比增长32.7%;县属380651万元,同比增长36.07%。按行业分,食品加工制造业152730万元,有色冶金工业77972万元,装备制造业105379万元,能源化工业48523万元,医药制造业57787万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饲料生产149594吨,乳制品11181.2吨,中成药741.65吨,钢材221912吨。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22%。②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3个,其中国有企业1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97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8%,完成增加值12980万元,同比增长15%。 【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2174万元,比上年增长52.2%。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186988万元,增长36.9%。按投资类型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7578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10万元;城乡私人建房完成25816万元。施工项目80个,投产59个,项目投产率73.8%。施工面积211528平方米,竣工面积91493平方米。 【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市场进一步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154.9万元,比上年增长18%。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县级为75978.2万元,县级以下为56176.7万元。按行业分,批发企业销售总额为17302.9万元,增长11.8%;零售企业销售总额为80134.2万元,增长17.4%;住宿餐饮业为17927.2万元,其中限额以上企业为482.7万元,限额以下企业为8015万元,个体户9429.5万元;其它行业为2804万元。 【交通 旅游 邮政 电信】 ①实际完成投资7056万元,开工新建通村公路204条计363.33公里,里程位居全市前列。改造三新、三高等县乡公路5条48公里。货物周转量6569万吨公里,运输量130万吨,旅客周转量5066万人公里,运输量249万人。②接待游客32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110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50万元,同比增长6.7%。③邮政业务总量1589万元,比上年增加134万元。④电信业务总量2729.7万元,比上年增加4.7万元,国际互联网用户达7450户,电信电话用户达66432户,其中乡村电话用户38179户。 【财政 金融和保险业】 ①2007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6500万元,同比增长25.9%,地方财政收入7858万元,增长25.4%。财政总决算支出42666万元。②金融业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各项存款呈上升趋势,各项贷款呈下降趋势,现金呈投放状态。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11825万元,较年初增加2998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52795万元,比年初增加1375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66423万元,较年初增加29234万元。③保费收入2722 万元,其中财险保费收入720万元,人寿保费收入2002万元。各类赔偿及给付690万元,其中财险支付450万元,人寿支付240万元。 【教育和科学技术】 ①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99.81%;初中升高中阶段入学率93.4%;高考二本上线人数2203人,各项上线人数及比率均居全市之首,高考质量连续十一年稳居咸阳市第一。顺利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共免除教科书费153万元。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招生达到2300多人,学生就业安置率达100%。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41所,其中小学113 所,初中24所,高中3所。共有专任教师4736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2422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314人。学龄前儿童在园数4796人,小学在校人数27551人,普通中学在校人数39086人。②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科技富民示范工程。全年共创建科技进步村20个,科技示范户140户,建立科技服务组织16家。共引进蔬菜新品种10个,食用菌栽培品种12种,建立大棚养鸭示范户20户,完成无公害苹果基地认定6.5万亩。 【文化 卫生 体育】 ①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全年共采播新闻稿件1550条338期,拍摄制作其它各类专题片24起,三原一套电视节目播出4230.5小时,三原影视4132.6小时,三原二套1948.3小时,广播节目352.4小时。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4354场,观众达20万人次;图书馆共接待读者1.2万余人次。②接待各类团体来三原演出30余场,同时逢重大节日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如“三八”千名妇女长跑赛、“庆七一”文艺汇演、庆祝建国58周年歌咏大赛等,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年共组织各类赛事16次,活跃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繁荣了文化体育市场。③各类医院27个,床位928床,卫生技术人员1254人,村级卫生室370个,基层诊所97个,基层卫生人员420余人。 【劳动就业】 2007年末,单位从业人员23476人。其中国有单位21756人。城镇集体1388人,其他332人。国有单位中,企业7731人,事业9632人,机关4393人。在岗职工23111人,其中国有单位21438人,城镇集体1343人,其他330人,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中企业7427人,事业9621人,机关4390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9457万元,平均16839元。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9140万元,平均1696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815元,比上年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072.5元,比上年增加104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10.5元,较上年增长19.3%。 历史沿革秦汉以来,三原长期为京畿之地,因受郑国渠、汉白渠灌溉之益,民殷物阜,被誉为“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的壮县。三原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素有八百里秦川“白菜心”之美誉。地理条件优越,区位优势突出,南距西安、西距咸阳、北距铜川、东距闫良等省内大中城市均约30公里左右,处于得天独厚的“弧心”位置。西(安)铜(川)一级高速公路(包括西铜复线)、陇海铁路穿境而过,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2公里,规划建设中的西安至平凉铁路、西安至铜川城际铁路,横穿而过,107省道关中城镇快速干道环线横贯东西,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航空、铁路、公路立体道路交通网络。 县境内从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1958年文物普查时,在嵯峨乡杨杜村、洪水村、岳村和马额镇南韩村,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人类使用过的工具、武器、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等。秦汉以来,三原长期为京畿之地,因受郑国渠、汉白渠灌溉之益,民殷物阜,被誉为“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的壮县,有关中白菜心之称。三原是渭北革命根据地之一。1926年秋,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归来的乔国桢到武字区进行革命活动,建立了以武字区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同时成立了区农协六所,村农协会154处,并组织了农民赤卫队、灾民自救军与游击队,和当地土豪劣绅进行顽强而坚决的斗争。1928年4月,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组织武字、心字、军字等区农民举行了交农运动,取得了胜利。是年5月为配合渭华暴动,发动了武装围城斗争,揭开了创立渭北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序幕。 1932年在武字区成立了渭北苏维埃政府及工农、妇女、青年和少先队等革命组织。他们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除了参军参战、运送弹药物资等工作外,并先后护送刘少奇、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安全通过敌封锁线。当时陕西省委、渭北特委曾一度迁至三原办公。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多次在武字、心字地区召开,为红二十六军的组建,以及对陕甘宁边区的保卫,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有黄子文、孙平章、马志洲、金里科、王宏等118名同志为革命壮烈牺牲!党的一些领导同志,如习仲勋、刘志丹、李子洲、魏野畴、史可轩等,都曾在此从事过革命活动。1952年党中央曾派老区慰问团来原武字、心字区进行慰问,并颁发了“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奖旗。同年国庆节武字区的代表唐玉怀同志在北京天安门观礼,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82年经中共陕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原武字、心字地区,即现在的陵前、马额、新兴、嵯峨等乡(镇),及鲁桥镇的东沟、楼底,西阳镇的东寨、五联、五泉,徐木乡的毕家沟划为革命老区。建国后,三原县经济建设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步伐大大加快,形成了诸多优势。 工业基础工业基础雄厚。三原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现有各类工业企业460余户,产品门类80多种,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冶金建材为主导的支柱工业初具规模。坚持招引重大工业性项目和知名企业,先后引驻杭州娃哈哈、河南白象、香港中瑞、福建亲亲、福建昌鑫,山东桑乐,广东联塑等国内知名企业50余户,总投资超过30多亿元。 农业资源农业资源丰富。三原是国家高效农业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及陕西果品、蔬菜、秦川牛等八大商品生产基地县,陕西省农业综合实力十强县。全县粮食总产长年达20万吨,蔬菜22万亩,时令水果16万亩,大家畜存栏5.8万头,家禽存栏164万只,宴友思、三秦麦芽、天佑果蔬、陕西鑫牧、铁骑力士等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工业产值2009年我县生产总值总量(76.62亿元)排全市第4位;规模工业总产值(83.35亿元)排全市第4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44.13亿元)排全市第8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19.94亿元)排全市第7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16943元)排全市第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4690元)排全市第5位。 旅游景观三原县是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境内现存文物古迹旅游景点114处,其中城隍庙、唐高祖李渊陵、唐武宗李炎陵、唐敬宗李湛陵均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闻名遐迩的古龙桥、兼具南秀北雄之美的李靖故居、雕刻精绝的孟店民宅、造形奇俊的文峰木塔、都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美不胜收的出土文物等古建史迹更是享誉全国。还有新兴镇惠家秦汉宫殿遗址、武官坊的黄白城(曲梁宫)遗址、唐太祖李虎墓、中五堡文峰木塔、杨虎城公馆。 三原是一座独具魅力的新兴多元化城市,是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勤劳质朴、热情好客的三原人民热忱欢迎各方朋友、各界人士前来三原投资兴业、观光旅游。 景点介绍1.李靖故居,位于三原县城北9华里的鲁桥镇东里堡,是驰名渭北的古典园林。占地面积48亩,为唐卫国公李靖修建。园内亭、台、楼、阁建造奇巧,名花异树,四季争妍,假山秀石,曲径通幽。更有鱼池,石舫、假山、奇石、“关中八景”缩影等建筑景观合理布于园内,使整个园林步移景异。1918年,靖国军司令部曾设于此,1930年始,杨虎城将军主持陕政在此居住,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也曾亲临此园,使其更更具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2.城隍庙 三原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位于三原县城东渠岸街中部。600多年来曾翻修和增修9次,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城隍是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后为道教所信奉,自三国起至清代末历代建庙祭祀。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原城隍庙供奉的唐代名将三原人李靖。 三原城隍庙规模之庞大,建筑之堂皇,在全国城隍庙中首屈一指。城隍庙为宫殿式建筑,用均衡对称方式把楼、殿、廊、庑、坊、亭等40多座单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纵横轴线上。五个廊院相套向纵深和两侧伸展。中轴线上布着三道门、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楼。应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拜殿、陪殿、寝殿等主体建筑各具特色。全部建筑琉璃盖项,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美若宫殿,体现了我国古建筑平面轮廊规正,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疏密得当,刻镂精致,纹饰典雅的特点。 三原县博物馆设在城隍庙内,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贵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岳飞书《出师表》和于佑任(三原人)书法真迹为世称颂。 3.于右任故居是我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青少年时期的居所,位于三原县城西关斗口巷。先生经常在回忆中提及的“三间老屋一株槐”院落及其伯母房太夫人居住过的院落已全面维修恢复、对外开放。通过参观故居展出的于先生生前用过的器具及图文等,将会更加感受先生一生发展家乡教育事业、兴修水利、兴办农场等造福桑梓的浓浓乡情和“布衣大臣”的高尚情怀。 4.宏道书院位于三原城北,是我省明、清四大书院之一,由三原人王恕之子王承裕(明嘉靖户部尚书)于弘治七年(公元1494)创办。书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亩,院内栽植松柏,花木葱郁,现存日式教学楼一座,房舍建筑坚固,雕刻细腻,气势恢宏。 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王承裕(三原北城人)中进士,其父王恕(明廷兵部尚书)致仕归里,父子协力将僧舍改建为宏道书屋,次年扩建为书院。王恕为关学三原学派创始人,王承裕幼承家学,父子被誉为关学翘楚。高陵吕楠(泾野)、三原马理(溪田)、雒昂(三谷)等三秦名士皆出于宏道门下,由是名声大振。到了清代,宏道书院更成为西北学界之旗帜,省学衙署设三原,府考亦在宏道书院举行。光绪26年(公元1900),书院改名宏道高等学堂,倡导新学,注重经世致用,造就了于右任、李仪祉、吴宓、张奚若、范紫东、张季鸾等一批海内外知名的民主革命先驱及专家学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陕西派遣官费留日学生30名,宏道学堂即占半数。民国时改为陕西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后改称陕西第三职业学校、工业职业学校。解放后改为水利学校(后迁杨凌)、三原县教师进修学校,2005年交县文物旅游局管理。 5.于右任纪念馆于右任纪念馆位于三原县城东“西三”一级公路入口处,1992年由家乡政府、群众干部以及台湾、日本国等各界人士集资兴建,1997年9月正式开馆对外开放。馆内有“于右任生平事迹展”、“于右任书法作品展”和“全国名流书法展”三个陈列室和碑亭、碑廊。是学习书法、弘扬爱国主义思想的最佳场所。曾接待大批国内外书法爱好者和专家。 6.古龙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横跨于三原南北两城间的清浴河河谷上,由工部尚书温纯集资倡导修建。桥的建筑设计采用三孔拱桥形式,桥长110米,宽11米,桥身用石条铁钳构成,桥面青石筑铺,两侧石雕栏杆,上刻人物花卉,桥体造型宏伟壮观,是陕西现存的一座古建石拱桥。“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是对古龙桥的形象描绘。 7.孟店民宅孟店民宅古建筑群,位于三原县城西北10华里的鲁桥镇孟店村。施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是慈禧太后干女儿(安吴寡妇)的娘家住宅。该建筑古朴典雅,高台石阶,曲屋连属,具有浓郁的南方建筑风格。其中琳琅满目的砖、木、石雕刻,内容丰富多样,工艺精湛绝伦,寓意深刻准确。置身其中,尤如置身于一部隽永的历史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精巧的建筑,精湛的雕刻,精美的书法绘画及美丽的传说,吸引着众多游人和影视单位前来观光拍摄。 8.文峰木塔位于三原县城东南10华里的安乐乡中王堡,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是陕西唯一一座木质古塔。塔共三层,六角攒顶,四重檐,冀角高挑,玲珑俏丽。塔高24米,坐落在4米高的砖砌塔基之上,塔台与北侧大殿之间有砖筑坡道相连。塔内设有扶梯,拾级而上可到二、三层,登塔远眺,阡陌交错,远山如黛,泾渭如链,景色如画,使人心旷神怡。 教育事业三原教育事业历史久远,学古书院、宏道书院、正谊书院被誉为西北学界的一面旗帜,先后造就了民主革命先驱于右任、水利科学家李仪祉、文学家吴宓、文化艺术家范紫东、建国初期教育部长张奚若、书法家茹欲立等一批精英。三原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达,是陕西省教育强县和全省唯一拥有两所省级重点高中的县区;全县现有完全小学131所,初中21所,高中3所,职教中心1所,教育质量连年攀升,高考综合评比连续十年稳居全市第一。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县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成效显著,先后荣获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陕西省教育强县、陕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县、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县、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县、陕西省教育宣传先进单位、咸阳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咸阳市“发展高中教育突出贡献奖”、全市初中教学质量管理奖等三十余项表彰奖励。特别2005年以来,我县教育发展的典型做法及取得的突出成绩,受到国家、省、市新闻媒体的普遍关注,多家媒体多次专版报道,吸引了省内外众多兄弟县区前来观摩学习,极大的提高了我县在省内外的知名度,打响了三原教育品牌。 (一)基础教育办学实力显著增强,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复验和省级教育强县复验。2005年以来,我县以国家“两基”复验和教育强县复验为契机,立足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化、设施添置现代化、环境建设人文化,上下联动,合力攻坚,先后投入6700余万元,加大学校建设和改造力度,全县民生工程青少年活动中心、职教中心办公楼、学生公寓楼等一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中小学29个危改项目工程全部竣工,全县危漏校舍基本消除,一大批管理规范、校容靓丽的学校脱颖而出,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07年5月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复验,今年5月份高标准通过陕西省教育强县复验,专家组给予高度评价。(二)教育教学质量再攀新高,高考质量实现全市“十二连冠”。全县中小学立足“建设、改革、管理、质量”八字方针,强化管理措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连年攀高,尤其是2008年高考质量再创新高,一本首次突破千人大关,二本上线人数达2439人,约占全市二本上线总人数的1/4,实现了高考“十二连冠”的辉煌业绩。今年优秀生培养优势明显,全市文史、理工两类前10名考生中我县就有7名,3名学生被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录取,全县近千名考生被国家重点院校录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三)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信息化全省领先。“十一五”以来,我县信息技术教育立足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高规格建设、高标准配置、高水平应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县计算机生机比达10:1,远远高于35人一台的全国平均水平,完全小学以上全部实现光纤上网,中心校以上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校校通”工程,全县80%以上教师能熟练操作应用,先后有287名师生在全国、全省信息技术大赛中获奖。(四)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近年来,全县坚持“学历提高、岗位练兵、骨干示范、全员推进”的工作思路,狠抓各层次教师培训培养工作,目前,全县已培养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25人,市级“三五人才”19人,知名校长、教师4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511名,涌现出一批在全省、全市有影响的名教师、名校长,为三原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原北城中学 (五)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近年来,全县坚持优质化教育发展,将中小学布局调整与中小学危漏校舍改造相结合,与薄弱学校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加快布局调整力度,中小学由“十五”末的167所,撤并为现在的123所,学校布局日趋合理。目前,全县已建成省级教育强乡镇8个,省市级示范校、素质教育优秀学校63所,市、县级绿色文明校园22所,强有力的提升了县域教育综合实力。(六)各类教育齐头并进,实现均衡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县按照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加大投入,创新发展,各类教育齐头并进,强势发展。05年以来,先后投入1100万元发展高中教育,率先在全市完成高中标准化建设,率先在全省普及高中教育,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8.4%。先后投入550万元加强幼儿园园舍建设,并全力规范幼儿保教保育行为,率先在全省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4%。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进一步发展壮大职业教育,启动综合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工程,在此基础上,职教中心以市场为需求,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大力推行“工读结合,校企联办”,实行订单教育培训,办学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目前在校学生达2200余名,已跻身于全市先进职教中心行列。 三原的三所高中:三原南郊中学、三原北城中学、三原东郊中学。 文化事业三原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丰富。三原历史名人辈出,唐卫国公李靖、明吏部尚书王恕、清代“天下第一长联”作者孙髯,近代著名爱国诗人、一代书法大师于右任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彰显着三原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我们以建设文化强县,促进经济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为目标,不断探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县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用系统和统筹的观念抓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和经济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实现以文化提升品位,以文化彰显特色,以文化增强优势。目前,全县共有文化经营企业(含个体经营户)243家,涉及图书音像、印刷复制、文化娱乐、网络文化、艺术培训、广告装裱等多个门类,从业人员约1120余人。全县文化产业固定资产达4700余万元,年上缴税金350余万元。 地理位置三原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素有八百里秦川“白菜心”之美誉。地理条件优越,区位优势突出,南距西安、西距咸阳、北距铜川、东距闫良等省内大中城市均约30公里左右,处于得天独厚的“弧心”位置。西(安)铜(川)一级公路、陇海铁路穿境而过,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2公里,规划建设中的西安至平凉铁路、正在建设中的107省道关中城镇快速干道环线横贯东西,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航空、铁路、公路立体道路交通网络。 特色美食1.羊肝夹膜,它以筋韧柔软,鲜美适口,营养丰富,别具风格为特点,素为人民所喜爱。且博得群众给予“蚂蚁上树”的雅号。 2.窝窝面,色泽绚丽,鲜香醇厚的窝窝面,历史悠久,誉满关中,深受人们的欢迎和称赞,有道说:“美味佳肴都尝遍,为首还算窝窝面”的美称。 3.笼笼肉,系本县独创的风味小吃。晚清创制。经老市场生产的最佳。该品在吸取川菜荷叶蒸肉,米粉蒸肉、香炸蒸肉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创制而成。以生鲜肉佐以辅料蒸成,色泽红亮,咸辣兼备,肥而不腻,营养实惠。现已推广到西安及附近各县;本农村已普遍用于宴席就食。 4.疙瘩面,系光绪年间城内“悦来馆”的伙计,绰号“帽盖李”者创制。其特点是:面条细长柔韧,臊子油而不腻,浇酸而香。细品慢咽,回味悠长。本品食用的方法也很讲究。食用前,先舀一小碗酸汤,谓之“渴汤”尝鲜。食用时需小碗两个,一碗盛酸汤,一碗盛面条(约50克)。食汤面时,向面碗内浇上臊子,倒入酸汤;食干面时,用筷子挑起面条,在酸汤内涮热涮匀,然后放回原碗,浇上臊子。 5.南点心,以本县传统糕点与引进、改进的南方糕点配装而成,属于本县传统食品之一。在同一包内,由17种形态各异、风味独特的糕点配装组成。其名称有:鸡油饼、黑白太师饼、腰子酥、玫瑰墩、合子酥、小松饼、大松饼、杨酥、梅酥、红状元、黄状元、茶酥、麻酥、菊花酥、佛手、小桃酥等。该品宜鲜食,不易长存。 该品以县供销食品厂申肇明(原南茂号名师)制作最佳。 6. 葫芦鸡又名香酥鸡,经蒸、炸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具有颜色金黄,外层脆、松,中间鲜嫩等特色。食用时备有椒盐面和糖,喜咸,蘸椒盐面,喜甜,蘸白糖就食。 7. 清蒸猴头在三原面市约百年。该品具有滋阴补阳的功效。过去猴头菌为自然生长,价值昂贵,今人工培育猴头菌成功,其价格约与海参类制品相当。明德亭制作的清蒸猴头用主料佐以干贝和鸡酿子,以其味鲜而醇、营养丰富而闻名。 8.白封肉, 清代,由东里堡始创,后传入县城。它以猪五花肉为主料,加特殊辅料制成。具有洁白透明,肥而不腻、醇香味长等特点。1983年评为陕西省著名风味食品。 9.干煸鳝鱼以鲜活鳝鱼(又名黄鳝、泥鳅)为主料,经煸炒而成。本品问世于明代末年,后为三原“天福园”菜馆的名菜。光绪年间,张荣总结了先辈的经验,制作技术得到完善和提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明德亭制作的干煸鳝鱼,被评为陕西省名特风味食品。 10. 生煨鱿鱼是明德亭的传统名贵菜肴之一。贵在生煨。以保持鲜活滋味,今虽各地均有制作,唯明德亭张荣的新传弟子张忠义制作最佳。他制作的生煨鱿鱼丝,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基础上,质量尚有提高。1981年,全国烹调技术表演赛大会期间,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口尝某市制作的生煨鱿鱼,说:“你们制作的生煨鱿鱼不如三原明德亭师傅制作的好。” 11.绿豆糕以其馅料不同分为豆沙绿豆糕和素绿豆糕。质地绵软、甘凉爽口,有绿豆清香味,并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明嘉靖四十四年,邑人温纯写诗赞美道:“岂止适口腹,且足清肺肝。忻然一餐后,俯仰天地宽。” 12.蓼花糖是风味独特的传统点食之一,于明代已有生产。原名辽化糖,清代改为蓼花糖。其用料为江米、芝麻、白糖、饴糖等,经制坯、膨化、成型等三十余道工序制成。特点是:底色金黄,面粘芝麻仁,内为絮网状、酥脆香甜。康熙时,进土温仪有诗赞曰:“红毯延青佩,金盘缀乳球。幽香及冷艳,相伴过春秋”。“生性冰雪姿,胸怀若旷谷。色形似莲藕,风味告乃翁”。该品于清代作为贡品。建国后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进工艺、扩大生产,系人民群众喜爱的普及的食品,今虽各县也有仿制,唯三原蓼花糖畅销国内各地及港澳地区,盛誉不衰。 13.泡油糕因表面呈乳白色松泡而得名。明、清时期,城内的“宝和园”、“聚仙园”已有制作。民国时期,明德亭制作最好。此品以外形丰满,美观大方,皮酥馅软。芳香油甜为特色。现已推广到咸阳、西安等地。 14.千层油饼亦名金钱油饼、金钱油塔,俗名抹布串油饼。相传是清末经营餐馆的赵伯安研制而成,后由赵志正子承父业,在椽巷开设门面,独家经营。该食品丝细多层,松绵不腻。食用时,佐以泡菜和杏仁豆浆,则更具风味。建国后得到普及、提高,1983年被评为陕西省名贵食品。本县经营此产品者已有十多家餐馆。 行政区划全县辖10镇4乡,人口40.67万,其中农业人口32.46万人.东与临潼、富平、阎良相连,南与高陵接壤,西邻泾阳、淳化,北靠铜川新区、耀州区,总面积577.4平方公里。 三原县辖城关镇、高渠乡、渠岸乡、安乐镇、陂西镇、独李镇、大程镇、西阳镇、鲁桥镇、徐木乡、陵前镇、马额镇、新兴镇、嵯峨乡等10镇4乡,205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815个自然村。 城关镇下辖29个村8个居委会: 胡家巷村、西关西村、西关东村、大巷村、南道村、水津村、太平村、龙东村、龙北村、油房道村、龙西村、东渠岸村、长巷村、南关村、南大街村、新庄村、五一村、曹家村、寇家村、麦刘村、十里铺村、土官村、南窑村、解李村、大李村、新立村、西社村、肖西村、五四村,东关居委会、车站居委会、南大街居委会、水津巷居委会、北大街居委会、南郊居委会、北城居委会、丰原居委会。 高渠乡下辖10个村: 西鉴村、西秦村、申家村、丁留村、罗李村、八里焦村、周肖村、河曹村、和平村、汤官村。 渠岸乡下辖10个村1个居委会: 惠家村、大吉村、吴村盖村、大村王村、温家村、黄毛村、仇阳村、名林村、兴隆村、渠岸村,兴隆居委会。 安乐镇下辖13个村: 东毛村、西毛村、雁北村、山西庄村、阎家滩村、崔家村、新庄王村、蔡家村、中王村、桃李村、余渭村、安乐村、共富村。 陂西镇下辖13个村: 陂西村、西贾村、三桥村、东尧村、西邓村、大门村、王化村、木赵村、庙东村、南李村、大华村、渠家村、庙张村。 独李镇下辖12个村: 刘官村、仁里村、南仵村、双桥村、张刘村、赵渠村、王店孙村、黄李村、苏化村、王马村、北李村、新庄村。 大程镇下辖14个村: 大程村、义和村、太和村、荆中村、金尧村、小王村、东刘村、东周村、南周村、西张村、王店村、等桥村、吴家村、屯王村。 西阳镇下辖11个村: 西北村、西南村、东寨村、马张村、武官村、武官西村、五联村、五泉西村、五泉东村、正风村、光明村。 鲁桥镇下辖18个村: 孟店村、南权村、北权村、东里村、东里东村、东里西村、武家村、楼底村、北坡村、东沟村、西街村、南街村、东街村、峪口村、坊南村、吴家道村、惜字村、民联村。 徐木乡下辖9个村: 永合村、毕家沟村、桃沟村、冯家原村、福音村、徐木村、老庙村、苟家村、朱家湾村。 陵前镇下辖19个村: 陵前村、肖家村、朱家村、甘涝村、周西村、石马道村、双胜村、焦村、三店村、上河村、长坳村、口外村、柴尧村、铁家村、墩台村、双槐村、大寨村、三胜村、曹师村。 马额镇下辖11个村: 郝家村、邵村、新安村、南王村、邓家村、文龙村、蒙家村、高家村、郑家村、魏回村、马额村。 新兴镇下辖16个村: 新兴村、岩尧村、柏社村、南社村、秦家村、和平村、曹惠村、张坳村、五爱村、里寨村、丰王村、塔凹村、五四村、牛安村、红旗村、焦寅村。 嵯峨乡下辖20个村: 杨杜村、张岳村、樊家河村、冯村、河西村、三社村、天井岸村、槐树坡村、杏树硷村、唐陵村、洪水村、赵家村、岳村、屈家村、寨子村、官庄村、大盘村、杨家山村、小盘村、三联村。 日本本州西南岸港市临濑户内海,属广岛县。人口8.5万(1986)。在沼田川下游冲积平原上。1582年筑城后逐渐兴起。1936年设市。纺织、人造丝、水泥、车辆制造工业等相继建立。现以机械制造业为主,产值占市工业产值60%。次为化学、酿酒、纺织等。水陆交通要地。东部的丝崎港为商业与工业港。有三原城旧址等名胜古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