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余 |
释义 | 董遇勤奋好学,一点空闲时间都不白费。他把冬天、夜里、阴雨天看作“三余”。后以“三余”泛指空闲时间,指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 注音sān yú 董遇字季直,弘农人。建安初举孝廉,稍迁黄门侍郎,后转冗散。黄初中出为郡守。明帝时历侍中大司农。有《周易注》十卷,《春秋左氏传章句》三十卷,《老子训注》二卷。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注引《魏略》云:董遇善治经传,人从学,他强调多读,多读则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由是诸生少从遇学,无传其朱墨者。” 意寓为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说解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序》:“余尝以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鲁迅先生曾说:“我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又说:“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可见他是教育我们、惜时如金的大师。 本文从学者的疑难和董遇的解答,突出了董遇独特的教学方式和“当以三余”的淳淳教诲。让人读来,觉得生动有趣。 原文出 处 《三国志·魏志·董遇传》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言:“必当先读百遍,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由是诸生稍从遇学。 【字词解释】 1 遇:即董遇,三国时有名的学者。 2 性质讷:性情朴实,说话迟钝。性:性情。质:朴实。讷;(说话)迟钝。 3 好:爱好。 4 从:跟随。 5学者:这里指学习的人。 6而:连词,反而。 7 见(xian):显现,明白。 8 苦渴无日:极为渴望(学习),苦于没有时间。“苦渴”是同义复词,及苦于。苦:极为,极其。 9 或:有的,有的人。 10 岁:年。 11 时:时常。 12 诸生,众多儒生。诸,多。 13 稍:逐渐,慢慢的。 14由是:因此 15以:用 翻译一个叫董遇的人,字季直,性格质朴,木讷而又好学。有人想跟着他学习,他却不肯轻易去教,说:“必须把书读够百遍.”说是:“书读够百遍它的意思自己出现了.”跟从他学习的人说:“想学习却没有时间.”董遇说:“应该做到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中的空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空余时间,阴雨天是平时的空余时间。”从此,诸多儒生渐渐跟从董遇学习了. 启示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②董遇交给大家最普通也是最有用的道理 ③要善于利用时间······ 中医名词即爪为筋之余,发为血之余,齿为骨之余。 《佛学常见词汇》声闻缘觉行人虽然已经证入无余涅盘的境界,但是因为还有三事的残余,所以不是真正的无余,三余者,烦恼余、业余、果余。烦恼余谓虽已断尽了三界内的见思惑,但是还余著界外的无明惑未断;业余谓虽已断尽了三界内的有漏业,但是还余著界外的无漏业未尽;果余谓虽已脱离了三界内分段生死的苦果,但是还余著界外变易生死的苦果未离。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