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台即景 |
释义 | 《三台即景》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先生于1940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九周年纪念日)路过三台胜景时所赋诗作。诗中体现了诗人对发生变化的延安的欣喜、赞美之情和对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心。 作品名称:《三台即景》 创作年代:近代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董必武 类别:抒情诗 作品原文三台即景 丁丑一月初至延安①,时值频年内战后,民物凋敝。七七抗日军兴,因公赴汉,人事羁绊,即未回延。庚辰八月②,再到延安,则城中无房屋,十九皆遭敌机轰毁,市民迁居城外,南北西东,日趋繁盛,盖人民经济上无复旧是负担,政治已得自由,故虽受日寇严重损害,仍有此欣欣向荣之象也。偶过《三台胜景》(石碑在延安城东北里许延水东杨家岭上),感赋长句。 三台胜景偶留鸿③,缭绕山川四望中。 处处秋初常集雨,年年春后尚多风。 肆陈杂货殊方产④,人住悬崖曲径通。 城郭旧容虽已毁,黎民苏息乐和衷⑤。 作品注释①丁丑:公元1937年。 ②庚辰:公元1940年 ③留鸿:留鸿所留下的爪印,喻指人的足迹。诗中的意思是说诗人曾经到过这个地方。 ④肆:商店。 ⑤和衷:和睦同心。这里是和衷共济的意思,即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作品赏析诗人董必武已经几年没有回过延安了,这一次返回延安,欣喜的看了到延安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过去连年战乱,民物凋敝;此番在来延安,虽然旧城被敌机轰炸,但延安城的四周却日趋繁盛,颇有欣欣向荣之气。诗人登临“三台胜景”,不禁触发了他欣喜的情怀与浓郁的诗性。 诗人对正在发生变化的延安的欣喜、赞美之情,是寄寓在对“三台胜景”的自然、质朴的描绘之中的。映入诗人眼帘的,是缭绕的山川,初秋的雨水和秋后多风的气候,这些都是诗人所熟悉和留恋的。山川风光依旧,而人事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肆陈杂货殊方产,人住悬崖曲径通。”琳琅满目的陈列在商店里的商品都是延安的地方特产,人们居住在悬崖窑洞中,也别有一种幽静淡泊的情趣。而尤其令诗人兴奋的是,透过“物丰人和”的现象,发现了解放区人民创造力的复苏与和衷共济、战胜困难的伟大革命精神。这才是延安解放区所发生的最深刻、最本质的变化。“城郭旧容虽已毁,黎民苏息乐和衷。”旧的城郭被敌人的战机轰毁了,但新的、更加坚固的城郭——生机勃勃的创造力与和衷共济的精神,却从人们的心底建筑起来了。诗人的惊喜、赞美之情流露在平实却是深沉的诗句之中。 该诗不仅语言自然、质朴,而且音律、节奏轻快、明丽,抒发了诗人阔别延安后,再次归来时对延安变化的欣喜情怀。 作者简介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湖北黄安(今红安)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青年时代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20年在湖北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从事党和红色政权的建设工作。1934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时期和日本投降以后,是中共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同国民党破坏抗战、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建国后,历任中央政法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第二届政协副主席,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