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牲 |
释义 | 三牲,从最早的含义开始,就是指三个不同的活牲畜,并没有特指具体为“哪三个”。古代的牲畜都有应用等级,两两不同,所以,也可以理解为组合祭祀、大型组合宴会中的“三个不同等级使用的牲畜”,“一神”或者“一人”肯定只占一个等级,不可能“一神”或“一人”纵跨多个等级,因此,古代“一神对应一畜”“一人对应一畜”,三牲,就意味着,为“三个等级”或者“泛指多个等级”的组合准备“多种活的牲畜”。 中文名:三牲 含义:指三个不同的活牲畜 起源时期:汉朝 典故:《史记秦本纪》 后称:太牢 基本概况三牲,从最早的含义开始,就是指三个不同的活牲畜。 三牲的本义三牲:飞禽类.走兽类.鳞甲类 其中 飞禽类以凤凰为主 走兽类以麒麟为主 鳞甲类以龙为主 当然祭祀时绝对不可能找到这三样了,只好退而求次。 最早的三牲其中马、牛、羊的具体要求是: 第一等、马:駠驹,即:二岁的黑鬃黑尾红马 第二等、牛:黄牛,即:三岁的土黄色公黄牛 第三等、羊:羝羊,即:三岁的黑色公绵羊 是汉朝记录的,先秦东周时期祭祀五方上帝之一的白帝的礼节,记载于《史记》(司马迁)和《汉书》(班固) 三牲的典故《史记秦本纪》 七年春,周幽王用襃姒废太子,立襃姒子为适,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於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緌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 《史记 封禅书》: 自周克殷後十四世,世益衰,礼乐废,诸侯恣行,而幽王为犬戎所败,周东徙雒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为诸侯。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昚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驹黄牛羝羊各一云。其後十六年,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卜居之而吉。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於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於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汉书 卷二十五 郊祀志第五上》: 后十三世,世益衰,礼乐废。幽王无道,为犬戎所败,平王东徙雒邑。秦襄公攻若救周,列为诸侯,而居西,自以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駠驹、黄牛、羝羊各一云。 其后十四年,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卜居之而吉。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周监二代”的祭祀特例,此后唐朝时期称之为“理无三牲”“一代之制”,记载于《隋书》(王劭、封德彝、魏征、房乔、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于志宁、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令狐德棻、长孙无忌、褚遂良)。 《隋书 卷六志 第一 礼仪一》: 五帝既曰天神,理无三牲之祭。而《毛诗?我将》篇,云,祀文王于明堂,有“维羊维牛”之说。良由周监二代,其义贵文,明堂方郊,未为极质,故特用三牲,止为一代之制。 郊祭是最高等级的祭祀类别。西周、东周时期,马比较尊贵,《周礼》中有:“马八尺以上为龙”的说法。 太牢降级两等为三牲《清史稿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 ——牲牢四等:曰犊,曰特,曰太牢,曰少牢。 ——太牢:羊一、牛一、豕一。 详见:太牢 此后,清朝以后,开始有了“三牲(羊一、牛一、豕一)亦称太牢”的说法。 道家文化三牲道家文化中,以麞、鹿、麂为玉署三牲。 《清异录玉署三牲》:“道家流书,言麞、鹿、麂是玉署三牲。神仙所享,故奉道者不忘。”(宋朝 陶谷) 当代民间泛指三牲当代民间泛指三牲有大小之分,大三牲指羊、猪和牛;小三牲指鸡、鸭和兔(一说大三牲指猪、牛、羊,小三牲指鸡、鸭、鱼)。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