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山五岳 |
释义 | 三山五岳,成语,泛指名山或各地。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三山指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三山五岳在中国虽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之上,这样也就显得格外险峻。东、西、中三岳都位于黄河岸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诗经》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等诗句,可以看出泰山、嵩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三山处于南方,相对于中原稍远,继五岳之后成名,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南向扩展和中原文化的传播。 五岳中国名山首推五岳。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以中原为中心,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命名,“五岳归来不看山”。五岳称华夏名山之首,有景观和文化双重意义。五岳各具特色: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早已闻名于世界。 东岳泰山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山”,被视为崇高、神圣的象征,故有“五岳独尊”之说。“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千载流传。“重于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其实已经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积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汶水环绕,前瞻圣城曲阜,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 泰山的风景名胜以主峰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历经几千年的保护与建设,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 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还有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十大自然奇观及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桃园精舍、灵岩胜景等十大自然景观,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人文景观,其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三重空间。岱庙是山下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由此步步登高,渐入佳境,而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 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古遗址42处,古墓葬13处,古建筑58处,历代刻石2500余处,石窟造像14处,近现代文物12处,文物藏品万余件。其中城子崖遗址、现存最早的石塔-四门塔、大汶口遗址、灵岩寺、岱庙、千佛崖石窟造像、龙虎塔、九顶塔、冯玉祥墓,唐大观峰石刻,北齐经石峪金刚经,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岳华山西岳华山,五帝时称“太华”,夏商时称“西岳”,雅称“华岳”。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华夏”、“中华”皆藉华山而得名。“自古华山一条路”,险居五岳之首。 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华阴县,为五岳之西岳。北瞰黄河,南依秦岭,雄踞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交汇处,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北峰云台、中峰玉女五峰环峙,高擎天空,“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 南岳衡山五岳之中,唯独衡山雄踞南方。《述异记》称南岳系盘古左臂变成的。南岳称为衡山,因它位处星度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像衡器一样,可以称量天地的轻重,能够“铨德钧物”,所以定名叫“衡山”。又因轸星旁有一小星,曰“长沙星”,这颗星主管人间寿命。而衡山古属长沙。借名伸义,所以衡山有“寿岳”之称。后人祝寿,时常称颂为“寿比南山”,其来源就是从这儿借喻的。 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衡山位于湖南省衡山县,是五岳之南岳,自古天下闻名,尤以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佛、道两教形成的人文景观著称。 北岳恒山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深山藏宝,如著名的悬空寺便隐匿其中。相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见其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秦时“奉天下名山十二”,泰山之次便是恒山。 恒山,又称恒岳,位于山西浑源县。恒山别名常山。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历来称为北岳。秦朝时“奉天下名山十二,其二便是恒山”,《尔雅》也称:“恒山为北岳”。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曲阳知县田兰广重修北岳庙竣工,他在撰写的《重修北岳庙之碑记》中说:“大茂在邑之西北,崔蛲截粜,巍然见百里之外”。等等此类记载颇多。 《三家注史记》卷二云:“孔安国曰:‘正义《地理志》:恒山在定州曲阳县西北百四十里’”也是这样记载大茂山和恒山的。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解释:“大茂山在河北阜平县东北70里,接曲阳县界,即恒山之巅,五岳之北岳也。一名神尖石,又曾名常山”。此番解释,虽然是今人沿用古书的说辞,但也说明一点,是对恒山历史的一种认可。 《辞海》载:“恒山,古山名,在今河北曲阳西北与山西接壤处……唐宋一名大茂山”。辞海的解释虽然笼统些,但还是指出了,唐宋时期恒山的另一名称为大茂山,并与其它字典相互印证。 《宗教词典》称:“恒山,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与山西接壤处,……明定山西浑源县之玄武山为恒山,清开始祀北岳于浑源,此后曲阳之恒山通称大茂山”。此解释对恒山和大茂山的关系与界限有些模糊不清,时间的划分也有出入,但有一点可取:曲阳的恒山通称大茂山。 20世纪80年代成书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载明:“自春秋时期起到明朝早期,北岳恒山一直在河北曲阳和涞源之间,也曾称常山、大茂山;明朝后期和清初,恒山才标注在山西浑源”。 “大茂山”为北宋和辽的界山,曲阳、飞狐分属北宋、辽。当时的恒山山脉称为常山山脉,其中“倒马关” 还出现在金朝的版图里。 北岳庙内还有一块金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保留下来的《北岳恒山图》碑刻,至今也有700多年的历史。此图描绘了北岳恒山的区域范围,以及河流山脉分布情况及曲阳城的部分地理情形。 还有诗人元好问证大茂山为北岳的诗句:“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扑未散真巧存”。诗人对于恒山的描写,他们大多使用形象思维,认为“山为地之胜,山为地之灵”。有了胜灵之山的蕴育,也就有了“人杰地灵”之说。由于山有灵性,古人信然,所以好山之人多将其引为知己。 而现今山西浑源的恒山,原本名叫玄武山,在战国、秦汉乃至魏晋一直名“高氏山”,或“高是山、崞山”。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经过深入考察,在《水经注·滱水》中准确地记载:“高氏之山,滱水出焉。东经嘉牙川,川有一水南来注之,水出恒山北麓……滱水又东迳倒马关……又东南过中山上曲阳县北,恒水从西来注之……自下,滱水兼纳恒川之通称也。即《禹贡》所谓恒卫即从也”。书中记载的滱水(今唐河)出代郡灵丘县西北高氏山,而这个高氏山就是现在的唐河发源地。所以,高氏山并非恒山原名。在此我们注意到《水经注》的记载,它不同于一般的山水游记,不只是游览风景,而是在进行地理考察。文章重在介绍地势地貌,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不仅是真实地记录,而且语言优美,对后世山水作品的散文影响深远。 梁勇先生在《再论北岳恒山地望及其历史变迁—兼与王畅同志商榷》一文中指出:宋辽对峙时期,古恒山成为战争要地,北岳的一系列标志性人文景观丧失殆尽,加上恒岳主峰距离北岳庙尚有百里之遥,官员祭祀只到北岳庙而不到恒山,金代析曲阳北部置阜平县后,北岳恒山与北岳庙分属不同县份,导致人们对于北岳恒山的淡忘 中岳嵩山横卧中原腹地的嵩山,嵩山古称外方,又称嵩高,属伏牛山脉,其主体在今河南登封县境内,东邻省会郑州,西邻九朝古都洛阳。周平王东迁洛阳后,以嵩山位于中央,是为天地之中,故定嵩山为中岳。嵩山主要由太室、少室二山组成,山体从东至西横卧,蜿蜒70公里,故有“中岳如卧”之说。嵩山风景名胜区由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观星台、三岳寨、白沙湖六大景区组成。嵩山之顶名曰峻极,海拔1491.7米,古有“峻极于天”之说。 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生息繁衍,炎黄祖源,三代都地。嵩阳书院乃儒家文化圣地;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少林武术驰名中外。嵩山不同于其他四山者,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自然景色奇丽,奥妙无穷。太室如龙眠,少室似凤舞,三十六峰雄浑奇秀,更有奇特的地质地貌,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汇聚一处,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2010年位于嵩山地区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嵩山作为天地之中的理念被全世界认可。 三山传说中的“三山”即海上的“三神山”,因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从此以后海中三神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说、戏曲、笔记中经常出现,然而它是传说,不存在的。后人为了延续三山五岳的美丽神话,就在五岳之外的名山中间选择新的三山,广为流传的三山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然而,另有一说为:安徽黄山、江西庐山、四川峨嵋山。目前国际上大部分认可的是第一种说法,因为峨眉山本身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一般不把它重复列为三山之一。 安徽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李白等大诗人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奇。黄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生态保护完好,动植物众多! 江西庐山庐山(Mount. Lu)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濒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历代题诗极多,李白《望庐山瀑布》尤为著名。 浙江雁荡山雁荡山位于中国浙江省乐清市境内,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距杭州297公里,距温州68公里。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500 多个景点分布于8个景区,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特别是灵峰夜景,灵岩飞渡堪称中国一绝。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