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瑞堂 |
释义 | 三瑞堂是南宋著名忠臣忠宣公洪皓这一洪氏分支的世家堂号。洪皓,字光弼,江西饶洲(今乐平)人氏,北宋政和进士,历官秀州(嘉兴)司禄、徽犹阁待制、礼部尚书、金国通问使等职。忠宣公中进士后,宋徽宗宣和年间出任初簿台州府海宁县时,摄令事,蠲免赋税,抚恤贫民,蠲贫弱四千八百户税,县中的荷花、桃实、竹干,皆下有连理之瑞。因建堂,匾曰三瑞,已而三子适,遵,迈并中词科。朱紫蝉联,辉耀一时,嗣续繁盛,似为种德之报云。 中文名:三瑞堂 人物:南宋忠宣公洪皓 所属建筑:洪氏宗祠 忠贯日月洪皓,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羁留十五年,流放冷山(今黑龙江省东北),金统治者对他以高官相诱,以杀戮相逼 其始终正气凛然,艰苦备尝,威武不屈,其还多次向南宋报告金国的军事情报.最后遇赦归宋.宋高宗赵构赞曰:"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擢“徽猷阁直学士”,封为魏国公.后因忤逆权相秦桧,被贬英州(今广东英德),袁州(今江西宜春),南雄州(今海南省海口市)等地.卒赠太师,谥忠宣.他学识渊博,著有《帝王通要》《松漠纪闻》《鄱阳集》《鄱阳词》《姓氏指南》《金国文具录》等书. 洪皓的三个儿子,都曾位居宰相之职。长子洪适,官至同中枢门下平章事(事实上的宰相)兼枢密使;仲子洪遵,曾任翰林学士承旨(俗称内相),迁同知枢密院事;季子洪迈,成就最高,曾任翰林学士,加端明殿学士(正一品,视同宰相).是三洪也. 此为中国洪氏一脉,嗣续繁盛,万古流芳. 封赠诰文恭录宋朝隆兴元年四月十五日 赠炳公银靑光禄大夫少师诰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源之深者流必长 本之厚者枝必茂 惟祖宗之福泽遗及子孙 而子孙之聿修无参厥 尔祖处士洪炳忠孝名家 簪缨世胄 沉潸仁义弗慕厐荣 种庆泽之洋溢 致孙枝之秀茁 效劳宣力 竭孝全忠 宜佑命之 自天信仁人之有后 兹特赠尔银靑光禄大夫少师 以昭德于九原 显为善之有报 尔当此不昧在天之灵 此膺宠嘉之命 赠彦暹(xian)公金紫光禄大夫少师诰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惟父之庆施于其子 故子之贵封及其亲 此天理之当然 实国家之盛典 惟尔洪彦暹林泉嘉遁 乡里达尊 所存所行而皆契合道义 默佑默相而自臻(zhen)乎休祥 致后嗣之荣昌 竭一生之忠孝 今特赠尔金紫光禄大夫少师 以昭为善之心 永垂无穷之誉 申命用休 尔宜准此 赠皓公金紫光禄大夫太师诰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惟父之庆于其子 故子之贵封其亲 人臣有莫大之忠 国家隆非常之典 苏武坚持汉节 终绘像于麒麟 孤偃(yan)保辅晋君 永著名于汗简 盖人心之公论 富贵善之法程 惟尔徽猷阁待制洪皓 性秉坚贞 志存忠义 痛愤二帝北狩胡金 肯舍其躯 敢行通问 屡遭流递 百折不回 宜为人之所难 宜为人之所劝 满望笃实托孤 岂料邃成遐陟 兹特赠尔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上柱国谥忠宣开国侯 用昭尔之勋劳 仍褒显嗣胤 以慰忠魂于九原 垂声光于百世 吁戏休哉 宜服朕命 三瑞堂诗三瑞堂诗 洪适作 久矣驰魂梦 今登三瑞堂 故山有乔木 近事话甘棠 展翼惭充位 占熊忆问祥 白云留未去 极望是吾乡 (三瑞堂诗:与洪适所著《盘洲文集》有出入,详见原著) 洪氏谱序文惠公洪适撰 洪氏之先 盖共工之后也 考于传记 虽不详其得姓之始 窃忆古者赐姓 或以功 或以官 族字谥洪之文 从水从共 而共氏尝以水德伯九域 其因此得姓焉 观本行经 有太上老君 寄胎于洪氏之说 则三代时已有洪氏矣 然考于史册 余无所闻 在三国时 书于史者 曰明曰矩 不过于太守而已 在唐时 书于史册者 曰子与 曰经纶 亦不过御史 黜陟(zhi)使而已 而皆附于别传 其谱系亦不可得而详 南唐之际居于盱眙(xu yi)者 迁其宗于徽之黄荆墩 既又迁于饶之洪源 洪源之于岩前相去盖密迩 监公讳玉卒 始葬于岩前 监公为洪源 湖闱岩前之远祖也 以今较之 相去才十代耳 子孙尚不能仿弗 窃恐后世愈远 或至失其世系也 谨用考之宗盟 询之乡老 自监公而下 其可知者 俱编于左目 曰洪氏世族 遮几子孙之显者 得以考据 知其所出云 宋乾道三年 岁次丁亥 春二月朔 政议大夫 尚书右仆射 兼枢密院使 裔孙盘洲适沐浴百拜谨书 文安公洪遵撰 洪氏之先 本于共工 而羲皇之间 洪岩以仙闻 太上老君之母亦洪氏 其来固久 或谓迁史巨考 则洪之出于共工审矣 然皆表炖煌为封望 唐之沙洲也 而洮梁与炖煌为近 以洪名地者众 洪河 洪池 洪源 洪洲 洪川 洪济 洪门 以上俱见唐书 地理志并列传 其地可想见 而洪氏湮没不传 岂有族类虽黟(yi) 无显者 可书耶 而辽东亦有洪氏 其著者 通奉大夫宝 文阁学士左散骑常侍上护军爟 礼部侍郎知青州若伊 莫详何所徙 自唐避孝敬讳 改弘为洪者 高宗时监察御史察 察生侍御史子与 子与生黜陟使经纶 后稍复其故国 初避宣祖皇帝讳 又改焉 丹阳豫章之洪其胄也 今严 福 宜 徽 池 饶 抚 温 处 邵(shao)武等处 皆有洪氏 晋有区邺 唐有歙人 洪真洪师敏 洪基 而吾宗之先 曰玉者 自歙迁饶州之乐平 有洪氏自玉始 玉生三子 长华 次蔚 季茂 华生献邦 献邦生子二 长师皎举进士 主古县学事 次师亮 礼部进士 乡郡教授 一门五世同财共食 时人谓之洪大家 今为湖闱之族也 次蔚生献郊 由洪源徙居岩前 今为岩前之族也 季茂生献裕 献裕生银靑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师畅 师畅生银靑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汉卿 汉卿生银靑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膺图 皆仕南唐李氏 今为洪源之族也 皆建功监公之绪云 乾道四年戊子上元作风通议判郎婺州军州事 嗣孙遵百拜谨书 文敏公洪迈撰 洪氏之先 出于少昊(hao)氏共工后 神农有裔曰勾龙 为颛顼(zhuan xu)后土 其后封于共 盖卫州共城县也 周厉王彘(zhi)之乱 共伯和者 时之贤诸侯也 摄天子事 因名其军为共和 厥后弃国隐于共山 国近卫 为卫所并 故国不见于春秋 隐公元年郑叔段奔共 书地非国共亡 子孙散之他国 因以国为氏 在晋曰华 曰赐 在楚曰雍 在鲁曰刘 皆为大夫 楚怀王时 敖为上柱国临江王 敖子慰国入于汉 在武帝时为大郡太守 曰友 在灵帝时为从官者曰普 汉季避仇益水为洪 协共工氏水纪之义 洪氏而来 有号洪先生者 曰子涓 为中岳仙人 主华阳洞 有道学者曰志乘 青牛得道于凌霄崖 有禅学者蜚声者曰子洞 东汉末曰明 曰进者 连屯出余汗 为吴将贺齐破 其仕吴者 庐江太守曰矩 仕梁者曰麒麟 以勇闻仕唐者 集贤学士曰孝 曰昌顾秘书郎曰孝伟 曰源 曰师敏 校书郎曰彦章 宣武判官曰子升 曰仔卿 与欧阳詹游曰师简 破裘有功曰锴(kai) 以丹青显者曰宾鲁 擢进士第 仕南汉者曰侃(kan) 为翰林学士 自唐避讳改弘(or宏)为洪 由察子与 经纶 而下 皆莫得而审矣 吾族之先 家于泗洲之盱眙 后徙歙之婺源黄荆墩 监公曰玉者 始迁乐平洪源风化桥 黄巢挺祸 玉孙献郊 以岩前冢地所在迁焉 玉子三 华 蔚 茂 蔚六子 献逸 献郊 献佑 献义 献彖 献孚 献义生子五 师表 师众 师昉 师速 师同 师同生子一 知进 知进子三 勋 烈 杰 贾森二子 曰干 曰潮 干于世次为五世 由五世而上得六世 六世而上失其世次 从祖日远 南唐升元中 始纂谱牒 后莫有继者 岁益久支系鼎繁 漫然无考 兄适萃撷汇(hui汇)次 自监公而下 合洪源湖闱之派 皆见于谱 其书详矣 今依效班氏汉书年表上下傍行 着为图谱 自高祖迄于元孙 其图上承其祖为元孙 下系其孙为高祖 亦云备矣 自吾族祖至五世祖 娶于某氏 于生年卒日皆书 而他则否详其所自出也 自吾祖至五世祖 皆书尊讳其所自出也 以今自五祖下迨子孙总为一图 列于左 淳熙元年岁在甲午秋七月既望 嗣孙容斋迈谨序 堂号争议朱熹第一次到康塘是乾道辛卯年(公元1171年),与洪志曾交为好友,并与洪君讲学于育英堂。期间,朱熹给育英堂易名“百琴楼”。这年洪志曾的长子洪守成在朱熹的教育下考上了进士。1173年朱熹第二次到康塘,期间讲学于百琴楼,寄兴于环翠池,一时间,远近乡儒、学子云集康塘,就连牧童、樵夫也慕名而来,聆听“博大精深、通古贯今”的朱子理学,以至“坐不能容”。洪志曾的次子洪守引、三子洪守泽更是深受影响和启发。这一年,康塘村出了三件异事:一是春笋怒发,亭亭直上数丈余,峭直无节;二是环翠池中长出的莲子,清芬逼人,每枚大如灯盏;三是荷下面的菱角,水溢味甘,体大如枕。洪志曾觉得很奇怪,问朱熹说:“这三件事,是不是花木之妖,会不会有什么祸害之事发生?”朱熹说:“否!否!这是草木得气之先,和气致祥,动植物预先反应,应当是你村里又有好事的征兆。” 第二年会试,洪志曾的两个儿子守引、守泽果然同登进士榜,使洪志曾三子皆举进士,有“一门三进士”之说。 这年洪志曾又新建了祠堂,朱熹依据那三件异事给祠堂取名为“三瑞”,并写了《康塘三瑞堂志》,还亲自书写“三瑞堂”门额和百琴楼门联:“三瑞呈祥龙变化,百琴协韵凤来仪”。朱熹这次逗留的时间比较长,往返于康塘和半亩方塘之间一年多才离开。在十多年后的1189年,朱熹第三次到康塘,这时的洪氏三子学术上日臻成熟,被朱熹称为“皆文坛骥足,中原旗鼓”,这次朱熹经常与他们会文于百琴楼中,一起“商榷古今”,一同琴棋书画至“匪朝伊夕”。在康塘,置身于青山、流泉、琴声、书声、棋子、丹青之中的朱熹,诗兴勃发,写就了《康塘百琴楼歌》。 康塘三瑞堂记 朱 熹? 余素耽山水之趣,凡有名山大川,无不悉至。则一石一木,可寄游览而助吟咏者,悉皆留情。岁在辛卯,余访友遂安。城北十里余许,有名康塘者,山川佳胜,木石鹿豕,可纵居游,诚高蹈之墟、君子之居也。中有隐君子,号志曾者,爱泉石,乐琴书,迹不履城市,交不接浮夸,其逃世之君子欤!令允三:长字守成、次守引、三守泽,皆文标骥足,中原旗鼓。余 每造其宅,与三君子商榷古今,匪朝伊夕。宅傍建一楼,高十余丈。楼置瑶琴百具,每当风晨月夕,幽致飘然。按弦而抚,百琴应响,如出一律。所谓啸虎闻而不吼,衰猿听而不啼。惜子期不再,空负此高山流水也。楼后竹千竿,楼之左右,百卉备举。前一池,广可二十余亩,中有鲤鲙、菱莲、蒲藻,无不悉具。两岸桃李繁饶,池内置设画舫,凡宾朋交错,皆游赏其中,即曲水流觞,何多让焉!其年春笋怒发,亭亭直上数丈余,峭直无节,此一异也;池内莲实,每枚体大如盏,清芬逼人,此二异也;荷下之菱,其大如枕,水溢味甘,其琼浆耶 ?其醴泉耶?此三异也。洪公颦蹙告余曰:“有此三异,花木之妖也,不禳且有祸。”余曰:“否!否!草木得气之先者也,和气致祥,则动植之物先应焉,此休征也。兆当在三嗣男矣! ”是岁,三子举于乡,果并与选,奏名礼部。所谓必有祯祥者,信不诬也。噫!斯皆天意所钟,岂人力所能为哉!以洪公平昔律身端严,行己有耻,居家笃厚,伦理待人,不亢不阿, 恭顺尊长,轸恤孤寡,种种德范,难以笔罄。斯殆天诞德裔,以张大其门,为善人积德光裕 之报也。后二岁,洪公新其祠宇。祠成而余再至,因颜其堂曰:“三瑞”。附之以联曰:“ 三瑞呈祥龙变化,百琴协韵凤来仪。”而并述其事,以志不朽云。 三瑞堂考洪氏『三瑞堂』一说南宋的洪皓之后,又有洪志曾这一说,其中缘由有待考证。此外其他姓氏也有此堂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