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门湾事件 |
释义 | 事件介绍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意大利派三艘军舰驶入三门湾狮子口海面游弋 进行勘测和活动 意大利驻华公使马丁诺向清政府提出"租借"三门湾 三门湾乃是著名的渔业港口 。孙中山先生在其所著的《建国方略》中,定三门湾为东方第九渔业港。民国9年,政府特许三门湾为“模范自治农垦区域”, 为华侨回国经营实业之地。 可见其随后的经济用途 。不过意大利人的这种要求, 却在当时遭到清朝朝野一片反对。 康有为也以《闻意迫索三门湾有感》为题作诗一首, 表示对意大利人的愤慨 。而对外软弱的清朝竟然也迫于舆论 ,拒绝迫租 。并命叶祖珪率舰南下, 令两江总督刘坤一 以及江巡抚刘澍棠备战 意军强行登陆 ,清军合力痛击击。意大利见有防,只得罢休 。 意大利人当时的失败,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震动。梁启超亦作文评价。 索要三门湾当时的失败, 主要原因是意大利在当时的实力不够 ,并且没有看清外交形式 。1896年的阿杜瓦战役中, 意大利军遭到惨败,使得当时欧洲强国看到,意大利尽管在统一后国力有所增长, 但相比英国, 法国, 甚至德国等欧洲强国, 还甚有差距。 而在三门湾事件时 日本和英国都从中作梗, 原因是日本在甲午战争胜利后 ,实力受损,一时无法独自蚕食中国。 而此时意大利对中国提出的要求, 却让日本感到自身利益受到危险。 在自己无法分到利益之时 便举起保护中国领土完整的旗帜, 与英国一起对意大利施加压力。 英国也不愿意自己在远东被意大利人侵犯自己的既得利益, 意大利人看不到当时远东中国已经被强国所控制, 日本 、俄罗斯、 英国 、法国等无不划定自己的实力范围 。而意大利人缺乏外交技巧和实力做后盾, 所以不能象美国那样提出利益均沾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反而提出超出自己能力的要求, 也难怪当时的英国日本对意大利人的要求表示不满了。 而当时清朝在甲午战争后,1895年7 政府派刘冠雄等率队去德国接收一艘850吨的新型驱逐舰“飞鹰”号 国后,出任该舰管带。1899年,清政府订购英国造的两艘4300吨主力巡洋舰“海天”、“海圻”接回后,刘冠雄被任命为“海天”舰管带。 由于海军实力的恢复, 刘冠雄主张备战御侮,便向叶祖珪进言,大意是:意大利军舰万里远航而来,一定疲惫不堪,补给也困难,彼劳我逸,形势对我们有利,况且 军现有“海天”、“海圻”、“海容”等五艘新购的巡洋舰,完全有实力与意舰一战。叶祖珪赞同刘冠雄的分析 ,即把这些分析作为海军的意见上报 政府根据海军的答复 ,然拒绝了意大利的最后通牒 。 与此相反, 英国人则非常清楚自己的战略。 甲午战争后, 中国海军实力大减 ,英国当时对中国海军重建计划不出以援手。 则当时远东各势力势必会加紧对中国的侵略。英国根本无法同各国交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英国人帮助扩充中国的军力。 则是维护自己利益的最好方法。 可见, 在三门湾事件中, 意大利人本身的实力在不能与欧洲强国抗衡的情况 ,又没有看清楚外交形势, 而遭遇到了中国政府反常的强硬对外政策后, 只能将自己的领土要求取消。 这样既不知己又不知彼, 且不知中立国的情况贸然做出的外交通牒 ,只能使得自己的国家“信下降。 在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中的唐论一节中, 有这么一句话 :“据天下之势,必有所以制天下之权。盖权待势而立,势待权而固。 ”这里的权 就可以理解成国家的实力和战略规划能力,势则可以看成外交。意大利的外交情况本来远好于中国 ,但战略意图超过其本身实力的情况下, 则难免遭到弱方的羞辱,这一点, 对于目前的中国, 也是很有很积极意义的。 梁启超的评价请更言世界,《请议报》时代世界之大事,除北京联军外,有最大者三端:一曰美国与菲律宾之战,二曰英国与波亚之战,三曰俄皇开万国和平会。其次大者五端:一曰日本政党内阁之两次失败,二曰意大利政府之更迭,三曰俄国学生之骚动,四曰美国大统领之被刺,五曰南亚美利加之乱美国之县菲律宾也,是其伸权力于东方之第一著,而将来雄飞于二十世纪之根据地也。英国之蹙波亚也,殖民政略之结果也,其下种在数十年以前,而刈实在数十年以后。凡在英国势力范围之下者,不可不引为前车也。俄皇之倡和平会也,保欧洲之平和也,欧洲平和,然后可合力以逞志于欧洲以外也。 意大利政府之更迭也,为索三门湾不得也,索不得而政府遂不能安其位,意人之心未也日本政党内阁之屡败也,东方民政思想尚幼稚之征验也,非加完全之教育,养民族之公德,则文明之实未易期也。日本且然,我中国更安得不兢兢也。俄罗斯学生之骚动也,革命之先声也。专制政体,未有能立于今世界者也,中国之君民,不可不自择也。美国大统领之被刺与南美之争乱也,由贫富两级太相悬绝,而社会党之人从而乘之也。此事将为二十世纪第一大事,而我中国人蒙其影响,将有甚重者;而现时在北美侨民,为工党所排,在南美侨民,为乱党所掠,犹其小焉者也。要之,二十世纪世界之大问题有三:一为处分中国之问题,二为扩张民权之问题,三为调和经济革命。(因贫富不均所起之革命,日本人译为经济革命。 )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