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里河
释义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三里河社区

地名

1、西城区的三里河

西城区的三里河在玉渊潭公园以东。这里所说的“三里”,是指由此处距金中都北城墙三里而言。

2、崇文区的三里河

崇文区的三里河在珠市口东大街,这里原来有条河,因距正阳门三里而得名。3、山东胶州市三里河街道办事处

原胶州市南关街道办事处,2010年改为三里河街道办事处,位于胶州市市区南端。

4、河南省舞阳市三里河

舞阳县城南河流,旧称舞水(潕水),因其源头珠花四溅,形若飞舞得名,现行地图中称三里河。

不成功的引水渠

西城区的三里河,在玉渊潭公园以东。这里所说的“三里”,是指由此处距金中都北城墙三里而言。

1153年,金朝皇帝完颜亮将国都由上京会宁府(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迁至今北京地区,命名为“中都大兴府”。如今北京市的大兴县,就是由金朝的大兴府传承而来的。金中都的皇宫在今广安门桥至白纸坊桥一带。金中都的北城墙,在今军事博物馆南面羊坊店地区的会城门路一线。会城门,就是当年金中都北城墙4座城门中的1座。金中都所需粮食物资要经运河从南方运至通州,但由通州转运至金中都的水路却不通畅。为了补充水源,1171年在西山开凿金口,引卢沟河(清朝康熙时改称永定河)水注入金中都北城墙外的护城河,欲使之流往通州。三里河就是当时引水河道中的一段。不料西山金口至金中都落差过大,水势过猛,且泥沙过多,易导致水灾,只好又将金口堵塞。那时留下的三里河这个地名,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附近的风景区钓鱼台和玉渊潭,也都是金朝遗留的古迹。 西城区三里河,曾是金代引水渠的所在处。

北京城的泄洪渠

崇文区的三里河,在珠市口东大街,这里原来有条河,因距正阳门三里而得名。

1436年,明朝正统皇帝下令完善北京城池,除将九门城楼和四角角楼修建齐全外,还将护城河加深,两岸砌筑砖石护坡。为了施工方便,需筑坝将护城河截断,但又担心雨季会积水成灾,因此在正阳门外东南侧的低洼地带开挖了一条减水河,以利泄水。那时北京南城尚未修建,正阳门外就是郊区。这条减水河向南再向东,一直流往通州。

明末古籍《帝京景物略》记述,明代后期,三里河已经干涸为陆地,但低洼处仍有积水。万历皇帝的外祖父武清侯李伟,将积水引入附近的私家花园,建成了以水景著称的名园,园中可以泛舟。

正因为崇文区的三里河是古河道,所以附近有不少与河流相关的地名保留至今,如龙须沟、南桥湾、薛家湾、水道子、河泊厂等。如今的三里河路段已成为两广路宽阔街道中的一段,只有沿用了500余年的古老地名,仍提示着这里原来有一条河流。

河流名称

河流1

滦河的一条支流三里河

三里河,可谓是一条古河了,因其位于迁安老城区东部三华里而得名,是滦河的一条支流,迄今已有600余年悠久的历史。据《迁安县志》记载,三里河发源于迁安境内的小寨村西,向东南流经新寨、石李桥、石新庄、省庄等13个村庄,在沙河子村南注入滦河,全长13.4公里。整个河道为自然形成的排水河道,在迁安市河东区北部低洼区汇集后,由北向南穿过整个河东区东部汇入滦河。

河流2

源于岗峦起伏的伏牛山(秦岭东段支脉,著名暴雨区,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部分支流发源地,在河南泌阳县西北七十里)间。《水经注》山海经曰,朝歌之山,潕水出焉,东流于荥,经书扶予者,其山之异名。“潕”通“舞”,因其源头珠花四溅,形若飞舞得名,“平地涌出,若飞舞然”。以河为界,北有舞阳县(今属河南省漯河市,因在舞水之阳而得名),南有舞钢市(今属河南省平顶山市)。河床宽110米左右,枯水期断流 。

社区

是月坛街道少数民族群众的主要聚居区,社区共有居民1294户3877人,其中有回、满、朝鲜、蒙古、壮、土家、鄂温克等7个少数民族,共320户883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居民总数的20%,其中回族居民288户831人,是北京市较大的回族聚居区。2002年被北京市民委定为全市重点民族工作社区,2003年在市第五届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上被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2005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几年来,三里河社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共育社区民族团结之花、共享社区文明建设成果”为主题,以建设“社区大家庭”和“民族大家庭”为目标,集社会各界之力,聚社区各民族之智,结合社区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共驻共建,积极推进民族工作在社区的发展。三里河社区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由社区内社会单位代表、社区少数民族群众代表组成的社区民族协调委员会,统筹领导社区民族工作。同时制定了《社区民族工作协调委员会学习制度》、《社区民族工作协调委员会工作例会制度》、《社区民族工作来信来访制度》、《信息反馈制度》,为社区民族工作有条不紊、责任明确、操作规范奠定了基础。社区居委会组织成立了“社区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制定了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制度,有环境整治、医疗卫生、教育科技、帮困助残、法律咨询等十多项服务内容。居委会建立了详细的工作档案,对低保人员、残疾人、老龄人口等特殊群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实行了动态管理。除规定了对重点人员的走访外,还规定了对少数民族群众的“五必访”,即婚丧嫁娶必访、特困必访、老年人生日必访、大病必访、重大节日必访。通过走访慰问,及时掌握情况,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了雪中送炭的服务。三里河社区通过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社区工作,促进了社区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提高了居民整体素质,打造出了三里河社区民族文化品牌。三里河社区正朝着建设民族特色突出,文化氛围浓厚,人际关系和谐,环境整洁优美的新型社区的目标迈进。

遗址

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胶州市南关街道办事处北三里河村神仙沟西,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1959年发现,1974年和1975年对其进行了挖掘。遗址的地层堆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属龙山文化层,下层为大汶口文化层,经两次发掘,出土文物达2000余件,是一处内涵极为丰富的古遗址。其中,薄胎黑陶器(又称蛋壳陶器)是中国龙山文化独有的文化遗存,工艺之精,实属罕见。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1件该遗址出土的黑陶高柄杯,高20厘米,重39克,口盘部分仅厚0.3毫米,薄如蛋壳,光亮如镜,堪称绝世佳作。另外,还发现龙山文化类型墓葬近百座,大汶口文化类型墓葬60余座及房屋遗迹、窑穴等。从而证实了考古界早年提出的认为典型龙山文化是起源于东方一支古老文化的论点。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胶州城南北三里河村西侧,东部为村庄叠压,南至三里河岸边,面积约5万平方米。60年代初, 山东大学历史系刘敦愿从一件题有高风翰诗序,画有插莲花三足陶器的绘画条幅中发现线索,按图索骥,找到这处古遗址。1974年秋和1975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对遗址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2000余件。 遗址地层堆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龙山文化,下层为大汶口文化。 出土文物中最珍贵的是蛋壳黑陶,经修复完整的有25件,其中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黑陶高柄杯,高20厘米,重量只有39克,口沿部分厚度仅有0.3毫米,在制陶史上,堪称绝代佳作。另有3件兽形陶,一为猪形,一为狗形,另一件形状奇特,莫可名状。同时, 还发现两件锥形器,经鉴定,含铜80%,含铅、锌20%,证明龙山文化时期确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大汶口文化层还发现房址4座,其中完整的1座,面积近8平方米。 土墙以浅槽为基,采用多层结构的柱洞,房内挖有1.4米深的大窖穴,内贮粟1立方米余。发现20多个贮藏物品的窖穴,多为平底,呈圆形或椭圆形。在龙山文化层中只发现有零星柱洞与贮藏物品的窖穴30多个,也是平底、圆形或椭圆形。 氏族墓地发现两处。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墓葬60余座,墓穴排列比较整齐,长宽各约2米,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少数为仰身屈肢葬。头向多西偏北, 均头部变形,有拔除侧门齿习俗。尸体有的口含玉,有的骨架附近放置海螺和蛤蜊壳,也有的手握獐牙或长条形的蚌器。随葬器物主要置于脚下,而在手臂旁放置黑陶高柄杯、石钺、蚌匙等物。随葬陶器有规鬲、鼎、钵、罐、豆、尊、杯等。男性多随葬少量生产工具,为石斧、锛、铲、钺等;妇女多随葬骨针、锥、石纺轮或陶纺轮等,显示了男女在生产活动上的分工。有的墓葬中,随葬器物多达数十件,殉葬猪下颌骨达37块,说明墓主可能是氏族社会中有特殊地位的人物。 属于龙山文化的墓葬约有百座,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个别为屈肢葬或俯身葬,亦头西脚东。随葬器物与大汶口类型墓葬相似,随葬蛋壳陶的墓主可能是酋长或富有者,个别随葬器物上发现涂有朱红,可能具有某种宗教意义。 遗址中还发现一些海鱼的骨骼和成堆的鱼鳞。蓝点马鲛在外海,且游速甚快,须有较进步的航海与捕捞技术始能得之,对研究中国航海的起源,有一定参考价值。三里河遗址地处胶州湾畔的南河故道北岸,说明5000多年前,此处已是渔港。

三里河乡

三里河乡环绕县城四周,乡政府位于三里店,距县城1.5公里,总面积144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56个自然村,总人口46661人。京广铁路、107 国道贯穿全境,确泌、确正、确汝与107国道在该乡境内交织成网。地势西南为山区,东北为平原,山区占30%,境内较大的秀山海拔356米,系伏牛山脉,平原70%。境内的三里河西东流向,过境长7.5公里。山区矿产资源丰富,有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等。石灰石作石灰和水泥原料现已开采,已销往全国各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三里河乡闻名遐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