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科拣境 |
释义 | 词语概述释义:天台宗的独特观行方法。 即天台宗于圆顿止观十境中的第一阴入界境,拣出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三科之境以明观境。其拣境的次第,系先舍十八界、十二入而取五阴;其次于五阴中拣去色、受、想、行等前四阴,而取第五识阴;于识阴中又拣去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识,而取第六识;又于第六识中拣去善恶之识,而取悠悠之无记识;后从心王、心所中拣去心所,而取心王,作为观境。 相关资料关于三科拣境,《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五之二云(大正46·291a)︰‘阴、入、界三并可为境,宽漫难示,故促指的,略二就阴,如去丈就尺,略四从识,如去尺就寸。以由界入所摄宽多,阴唯有为,有为之中义兼心色,故置色存心。心名复含心及心所,今且观心王置于心所,故初观识。(中略)问︰五识、五意识及第六识,并能生于受等三心,何等识心及所生三心是今观境?答︰五识、五意识定是今境,未属烦恼在无记故;于第六中取能招报者,仍须发得,乃属烦恼境,余之分别方属今境。又,此五识及五意识虽在今境,仍在下文历缘对境中明。’ 如同伐木须伐根,灸病须得穴,若对根砍伐,对穴下灸,则木仆病愈;观第六识介尔妄心(即三谛三千圆具之妙法)若成,则阴入界岂在融妙自在之外。《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五之二云(大正46·291b)︰‘若达心具一切法已,方能度入一切色心,如一一尺无非是寸,及一一丈无非是尺,是故丈尺全体是寸。’要言之,以三科拣境指示观境,乃为使修观行者去宽漫难成,而就近要适切处,正当且迅速地成就观心法门。在宋代天台宗山家山外之争中,此乃三科拣境也是山家派的四明知礼主张妄心观最有力的证据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