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皇姑
释义

三皇姑,原名妙善,南北朝北周时期邢台市南和县河郭乡瓦固村人,在南北朝北周时期,今邢台市南和县一带曾建有百里为王的小国---兴林国,妙善是其国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她笃信佛教,拒招驸马,曾在南和白雀庵修行;为医父王所患怪病,她献出手眼。妙善确圆寂后被神化尊为观音菩萨。从此,原来随佛教从印度传入的慈航大士男观音菩萨形象为中国妙善汉族仕女形象所代替,随即在全国形成观音信仰热。以至千手观音从河北邢台走向全国、全世界,逐渐成为象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东方博爱女神。

三皇姑原生地

三皇姑原生地: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马庄

影响

由此引发了国人对中国的女性观音菩萨的崇拜

事件始末

春秋时期,有个国君苗庄王,生有妙颜妙音妙善三个女儿,因为妙善为王后梦中孕育而生,所以被视为掌上明珠。

妙善幼年就能吟诗作赋,不慕荣华,喜坐佛法,她厌恶王室的暴虐,同情宫女的遭遇,被宫女们尊称为“三皇姑”。三皇姑十三岁就出落得亭亭玉立,庄王为了讨好邻国的国王,就将三女儿许配其太子。三皇姑宁死不从。庄王无奈,挑选了一个媒婆前去劝说。媒婆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济于事。庄王一怒之下把三皇姑囚禁

于后宫,她一连几天水米不进,容颜憔悴。王后心疼女儿,悄悄放她出去逃生。

三皇姑先到的白雀寺﹙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马庄﹚里侍佛,不久被庄王知晓,派人三番五次逼她回宫,她执意不回,庄王气极之下将寺院放火焚烧。王后因此哭得死去活来。其实三皇姑并未被烧死,她被尼姑们救出,藏到了火珠山(即香山)上。

庄王焚烧白雀寺后,三皇姑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他忧虑成疾。八仙中的铁拐李化作凡人,装扮成郎中,给庄王诊病后说:“圣王的病必须用亲骨肉的一只手、一只眼做药引,方能治愈,否则即使神医,也无可奈何。”庄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不肯舍己救父。就在庄王病入膏肓之时,门官通报:“三皇姑回来了,请求献眼手为父治病。”庄王的病好了,他高兴地问妙善需要什么。她说:“我不要江山,也不要财富,只求父王在火珠山上修座寺院,女儿要终身侍佛。”

庄王满足了女儿的要求,大兴土木建起了香山寺。寺院落成后,在大殿要为三皇姑塑像,雕塑匠请示苗庄王:“塑成什么样子?”庄王道:“全手全眼。”雕塑匠却误听为“千手千眼”,于是就雕塑成了一尊千手千眼的三皇姑塑像。后来,妙善在此修行,直至得道。

另一种说法

相传白雀庵建于南北朝北周时期,庵院坐北朝南,庙内供奉“千手千眼”菩萨,为兴林国国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人称“三皇姑”。妙善喜欢修行,曾出家在白雀庵为尼,因妙庄王逼迫其还俗,而火烧白雀庵,致使数百名尼姑身亡,妙善于是乘白虎远走苍岩山修行,后因父王得怪病——人面疮,需用亲生女儿的手和眼作药引子,三皇姑便舍出自己的手和眼为父王治病。妙庄王病愈后,想把三皇姑封为全手全眼菩萨,为其建造庙宇,更塑金身,由于过分激动,竟说成“千手千眼”。妙庄王本是天神下界,真龙天子都是“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传达圣旨给修筑者,于是建造庙宇时就给三皇姑的金身多出许多手眼,手里又长眼,即为如今的“千手千眼”菩萨。 庵院香火旺盛,白雀庵位于河北省南和县白佛村北,有邢清公路从村内通过。如今在遗址基础上重新修建了大雄宝殿等建筑,是河北省最大的女道场。特别是农历四月初四、九月二十五的两个庙会,香客遍及河北、山西、河南等省,会期长达15天左右。1988年9月,河北省佛教协会将其定为“河北省南和县白雀庵女道场”。三皇姑的传说早在隋朝时期,就变得人人皆知,《搜神记》二十卷,视观音为神。略记曰:“妙庄王有三女,长妙音,次妙缘,三妙善,妙善即观音大士。王令赘婿不从,逐之御花园,居之白雀寺,苦以搬运,极所不堪,旁役鬼力代之。王怒,命焚白雀寺,寺僧俱毁于焰,大士无恙如初。命暂之,刀三折;命缢以白练,忽黑风遮天,一白虎背之去。至尸多林,青衣童侍立,遂历地府,过奈河桥,救诸苦难。还魂再至尸多林,遇一耆硕,指香山修行。后,庄王病急,剜目断臂救之,尔时道成。空中现千手眼,故曰: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注:这是另一种说法,但是这种说法并不普及,史实上也无法证明,只是民间流传,而三皇姑在河南宝丰白雀寺出道,在香山寺出家的说法更为家喻户晓,且河南宝丰李庄白雀寺附近有观音菩萨的3个陵墓(衣冠冢),香山寺中有一块宋代丞相蔡京书撰的石碑皆为“中国观音故里在宝丰的有力证据)

河南宝丰白雀寺历史沿革

白雀寺始建于后秦姚苌白雀年间(公元384—385年)。古人以白雀为瑞应的象征,白雀集而吉祥至。相传白雀年间白雀群集于父城故址——古槐之上,人们以为祥瑞而建起寺庙称白雀寺。白雀寺所在的父城故址在春秋时代称城父。城父是楚平王的儿子太子建的封邑。太子建是楚庄王的曾孙。太子建守城父期间曾设庄王祠,四时祭祀,所以后人就将城父楚庄王祠视作楚庄王故宅。明《正德汝州志》载:“白雀寺在父城保,世传楚庄王故宅,有白雀之瑞,异槐一株。”所谓异槐者,是说白雀寺中古槐高大,人们从中抽出一板,上密布雀形图案。

白雀寺自十六国时期建成之后发展很快,成为汝州著名寺院。隋朝年间,大画家展子虔、董伯仁都曾在白雀寺作佛教壁画。《画史》称:“展画汝州白雀寺。”展子虔历北齐、北周、隋,官至朝散大夫、帐内都督。展子虔善作佛教经典故事人物画,天下名寺皆有其画。世人誉为“展子虔画人物描法甚细,随以色晕开人物面部神 平顶山白雀寺

采如生意,虔俱可为唐画之祖。”《贞观公私画史》载:“汝州白雀寺、江陵终圣寺、洛阳光严寺皆有董伯仁画。”董伯仁,汝南人,多才多艺,乡里号为智海,官至光禄大夫,殿中将军,与展子虔齐名,画遍天下名刹。时人评价说:“董与展皆天生纵任,亡所祖述,动笔形似,画外有情。”

白雀寺历史悠久,自后秦至今,历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白雀寺规模宏大,见于史志记载的殿舍有水天王殿、陆天王殿、千佛阁、地藏王殿、监斋殿、六祖殿等。白雀寺文物丰富,据记载有北魏永平、武平年间造像碑;北齐天保四年、十年两碑碣。明代宝丰学者,曾任陕西延安府同知的白宏撰有《白雀寺辨》,考证辨析白雀寺的来龙去脉甚祥,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资料。清代中州著名学者李宏志著有《重修白雀寺殿记》,追溯白雀寺的发展变化更是详尽。据考证,楚庄王三女儿妙善(观世音菩萨化身)曾于白雀寺出家,后其父王火烧白雀寺,妙善逃离,在香山寺继续修行,终成正果。

在白雀寺千余年久盛不衰的历史上,唐以前以白雀寺名,宋代称慈寿院,元明清仍名白雀寺。宝丰八景诗《白雀异槐》云:“品策群材独此槐,谁人白雀寺前栽。屈枝坠露低旋砌,繁叶藏云暖护苔。解古乾坤增气概,几因风雨长胚胎。清霄天籁闻丝竹。预兆来年有殿魁。”

三皇姑身世

相传,三皇姑系南北朝时期兴林国君妙庄王的三女儿,名妙善。其父妙庄王为南和县瓦固村人,南北朝时建立兴林国。其母宝英,南和县郄庄村人,小名郄武燕。妙庄王有三个女儿,长女妙音,次女妙元(一说妙颜),三女妙善即三皇姑。传说当年正宫娘娘梦花怀孕,于农历二月十九日生下一白胖女婴,取妙相善行之意,叫妙善。

逃婚遁佛门

三女长大成人,妙音、妙元都招了驸马,享起了荣华富贵,唯有三皇姑笃志行善。三皇姑生性聪明伶俐,她不学描龙绣凤,而在宫中秘修禅事。十六岁时,妙庄王要将她许配给宰相李龙之子李炳,她执意不从,夜逃皇宫,至南杨庄村。后来,南杨庄为纪念三皇姑逃婚避难这个日子,将四月初二立为醮会。三皇姑打扮成村姑模样辗转前行,于九月十九日来到了白佛村白雀庵,昄依了佛门。消息传到宫里,妙庄王给老尼师下了一道秘旨,要事事磨难三皇姑,以使其回心转意。三皇姑天天挑水、推磨、捣米、做饭、打柴、敲钟,受尽磨难,但矢志不渝。

白佛小路

正宫娘娘晓知三女昄依佛门,事事受磨难,忧心忡忡,山珍海味食不香,玉床衾被难睡眠。常背着妙庄王,偷偷到白雀庵看女儿。三皇姑有时也思念母亲,就偷偷跑回皇宫。时间长了,从兴林国首府经过郭平、南韩村东,踏出了一条蛇形小道,俗称“白佛小路”。

火焚白雀庵

白雀庵西南侧白佛寺内有个黄龙和尚,趁三皇姑外出打柴时,酸言淫词调戏,尽管三皇姑不理,但仍被造谣说她不守清规戒律。谣言传至皇宫,妙庄王下旨火焚白雀庵。霎时间白雀庵浓烟滚滚,烈烟腾腾,五百僧尼冤魂升天。玉皇大帝得知,派太白金星用通天避火绳搭救三皇姑脱离火海。

修身苍岩山

三皇姑被救出后,决心到太行山修练。来到邢台地界双楼村歇脚时,将灌进鞋里的泥土倒了倒,平地立刻从南到北隆起三座山,老百姓叫它“三台山”(今尧山)。为避妙王,三皇姑于农历九月十八日走太行山,来到苍岩山,眼望崇山峻岭,百感交集,放声恸苦,感动了太白金星。太白金星派了一只斑斓猛虎驮她上山。她登上苍岩山巅,住下来潜心修练,日日净手焚香礼佛,虔心悟道。转眼九年,于农历六月十九修成了正果,日赴千坛,眼观万里。

舍手眼救父

妙庄王火焚白雀庵,气病了国母,自己也整天神智恍惚,恶梦频繁,患了一种怪病——人面疮。在首府朝平城,求遍天下名医,不知所患何疾。三皇姑不计旧恶,化一“和尚”点化妙庄王,并亲献手眼治好了“人面疮”。

敕封三皇姑

妙庄王感念三皇姑救命大恩,率百官来到苍岩山敕封三皇姑。本想将其封为“全手全眼”观音,因过分激动说成了“千手千眼”。帝王都是金口玉言,话音刚落,三皇姑圣像展现空中,果然长出了千手千眼。从此,名刹寺院就添了尊端庄慈祥的“千手千眼”观音,“千眼遍观世界不平事,千手遍护受苦受难的庶民百姓”。

重修白雀庵

妙庄王传旨全国能工巧匠重修白雀庵,增建“千手千眼”观音殿。据说,这位菩萨“有求必应,神通广大”。老百姓都把她当作保护神,只要虔诚拜求,就能逢凶化吉,阂家平安。

举家昄佛门

因朝政败落,两个驸马在战乱中惨遭杀害,大皇姑、二皇姑昄依佛门,被如来佛封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妙庄王和国母宝英深感无法摆脱世俗烦恼,也遁入空门。

今日白雀寺

今天的白雀寺,只要有幸光顾的,一目全览,门分前后。前大门正迎着火龙山,北大门紧临着庄王的金銮宝殿。前大殿、后大殿和中间的《大雄宝殿》将整个寺院分成三个天井。后大殿的左右又有三栋配殿。东有旁门,别开一院,此院为生活区。南大门东侧有三间东屋,乃寺院的警卫室,全天二十四小时负责寺内的治安保卫工作。进去南大门,两条南北甬路分别在前大殿和大雄宝殿的东西两侧。各殿前均有一个很大的生铁铸成的焚香炉。殿与殿之间及四周广阔的天井空间可容数千香客和游人。终日游人和香客不断。每逢初一、十五日,前来朝拜的人们摩肩接踵。各大殿中往往挤得香客不能跪下焚香和祈祷。邑辖各地的文艺爱好者也常在初一、十五前来献艺。界时铜器社、腰鼓队、上了年岁的老年秧歌队,不同打扮的说唱团、小戏曲等名目繁多。游人也东一群,西一群地围在一起,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欣赏着各自喜欢的节目。

这时的商人们也纷纷带着自己的货物到寺内外兜售。有看相算命的;有卖香表的;有卖餐饮的,有卖生活用品的;有卖玩具的;也有卖各种地方特产的;各色各样,琳琅满目。翟集醋厂生产的冯异米醋,是香客游人最关注的食品,他们回家的都要带上一瓶两瓶,或自用或送友,这样才感到来一趟白雀寺的满足和快乐。

可在很久以前,白雀寺不称作“寺”,它实际是庄王称王以前的内宅。庄王称王以后,于现在的白雀寺北筹建了议商国家大事的金銮殿(现遗址尚存),庄王的起居多在金銮殿里,这里实际成了庄王三个女儿的住所。大皇姑和二皇姑相继出嫁,这里就成了三皇姑一人的住所,这就为她修行出家创造了一个清净的环境,虽时过境迁,朝更代替,志史少有记载,但世人口碑不断,孝庄王家世,当不为虚。

至于三皇姑何时修成正果,列入仙班;她的内宅又是何时冠以“寺”字,老史难查,口碑亦无传闻,但有一点是可借鉴的。三皇姑的姑夫,就是道教的祖师爷,他和三皇姑是同时出家的。关于此事,我们这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三皇姑少时聪明过人,很能随机应变。有一天祖师爷到庄王家做客,三皇姑见了问道:“你准备何时出家修行?”祖师爷说:“最近”。三皇姑又问:“你准备到哪里出家”?祖师爷说:“到香山去出家”。当时三皇姑出家的地点还没有定,听祖师爷这么一说,她眼珠子一转,心想香山的确是个好地方,我何不到香山寺出家,想到这里便说:“那地方我早都占下了”。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商定:“明天谁登上香山顶上,香山归谁”。

第二天一早祖师爷先行登上山顶,看看四周无人,便将佩带的宝剑插在山头上,自己到四周观看地形去了。三皇姑登上山顶一看祖师爷的宝剑居山头插着,知道自己到的晚了,便心生一计,她将祖师爷的宝剑拔下,把自己的一只绣花鞋埋在土里,又把祖师爷的宝剑插在鞋内,用土封好,这才到山的其它地方转悠。当二人见面时各说各到得早。祖师爷说他到山顶时插下了一把宝剑,三皇姑说她到山顶时埋下了一只绣鞋。他们同行到山顶,祖师爷指着宝剑说“那是我的宝剑”。三皇姑说“我的绣鞋也在那里埋着哩,扒开出一看,宝剑正好插在绣鞋里。祖师爷无耐,只得离开香山到大龙山去。大龙山虽是龙地,但气数小,祖师爷上去一坐,把龙压尿了,祖师爷一看不行,又到擂鼓台,擂鼓台山是狮子地,祖师爷刚一坐下就把狮子压卧了,祖师爷一看不行,又到白顶岗,那里也不行,承受不了这位大神,接着祖师爷南下大顶山(即现在的武当山),在那里立的祖成的佛,时至今日,祖师爷去过的这四个地方每年三月三日都有古刹大会。以此故事而论,只要查到祖师爷出家的时间,三皇姑出家的时间也就有了。可冠以“寺”名的时间就不好说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5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