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河羽毛扇 |
释义 | 特产简介羽毛扇是合肥所辖肥西县水乡古镇三河的传统手工艺品。三河周边地区有许多“换毛”的人,挑着货郎担,摇着拨浪鼓,走村串户,用糖果百货、针头线脑换购鹅毛,为三河的羽毛工艺品业提供源源不竭的原料。 制作工序鹅毛分白鹅毛、雁鹅毛两种,因雁鹅毛稀少,尤其珍贵。羽毛扇的原料为鹅翅大毛,制作工序有分拣、清洗、晾晒、扎把、穿丝、整形、上色、绘画、装璜、包装等。 主要品种三河羽毛扇主要品种有大月型、小月型、大白元、小白元、小圆扇、鸡心扇、孔明扇等。 发展历史三河羽毛扇的历史悠久,原来一般多为私人作坊制作。1950年以来,由供销社建立羽毛扇工艺厂,制作的羽毛扇广受顾客青睐,1970年曾一度出口东南亚,后因家用电器普及,羽毛扇销售一度滑坡,工厂关闭,人员下岗。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羽毛扇枯木逢春,再显生机。 产品价值实用价值虽然电风扇、空调已进入千家万户,羽毛扇的实用价值次于观赏价值,但也并非一无所用,羽毛扇微风轻柔,对于孕妇、产妇、老人、婴儿及病人就比电风扇适宜。 商品价值随着三河旅游业的发展,曾一度萧条冷落的羽毛扇又复苏辉煌,不但在三河“走红”,就是苏南的周庄、同里也堂而皇之地将它摆上了旅游商品的柜台。游客悠闲地摇着羽毛扇,体会诸葛亮“站在城楼观山景”的心情,也可想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迈,发一段思古之幽情。 美丽传说羽毛扇的历史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明文震亨《长物志》卷七:“扇,羽扇最古。”“扇”字从“羽”也证明了扇子大家族中,以羽扇的出现为最早。晋崔豹《古今注》:“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据前秦王嘉《拾遗记》记载,羽扇始于周昭王时,有盂夏取鹊翅为扇之说,则羽毛扇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诸葛亮,手持的应该是白鹤羽毛做的“白羽扇”,据《语林》上记载着: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边,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三军皆随其进止。 在人们的印象中,诸葛亮的扇子非同寻常,它已成为一个特定意义的道具,与诸葛亮的名字一样深入人心。然而,诸葛亮的扇子从何而来?在长江流域,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相传诸葛亮小的时候放牛,结识了一位白胡子老头,两人常在一块读书玩耍。老头行踪神秘,引起了小诸葛的好奇。一日,他偷偷将白石灰放入老头的竹拐杖里,老头走后, 他顺着白石灰印找到一棵大树下。原来老头是一只金鸟(一说为老鹰)变的,正在树上打盹呢!诸葛亮就在树下守侯,忽然,金鸟打了一个哈欠,从嘴里掉出一颗珠子,正好落入诸葛亮口中,“扑哧”一下滑入肚中。 老头惊醒后,对诸葛亮说了实言:自称是修炼了三千年的金鸟,全靠这颗珠子活命。 珠子没有了,也活不长了。说诸葛亮是个聪明人,有意成全他。让他必须在八月十五这天来这里找到它的尸体,拔下它的羽毛,编成扇子,日后有何难事,摇摇扇子就有办法了。 诸葛亮的扇子就这么来的,以后他在刘备手下当了军师,这把羽扇帮他出谋划策,屡建功绩,成为智慧和谋略的象征。 誉满九州三河古镇自古就产有羽毛扇。由于羽毛扇以禽鸟的羽毛作原材料,风缓而凉快,特别适合年老体弱者、孕妇及婴幼儿使用。 肥西县三河民间工艺家丁政权,三河羽毛扇制作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在延续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不断革新,制作的羽毛扇成为馈赠国内外嘉宾的特色礼品,并多次在国内外手工艺品博览会上获奖,2009年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邀请,进行文化交流展演的三河手工艺品羽毛扇,受到澳门嘉宾的青睐,参展的三河羽毛扇,有礼品扇、佛手扇等20多个品种,既美观又实用,吸引了当地居民及游客的目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