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国灭亡 |
释义 | 三国的形成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再加上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方诸侯也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势力不断强大,形成割据纷争的局面。当时诸侯当中,以曹操和袁绍势力最大。 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北方诸侯之一的刘备仓皇逃窜。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卧龙先生——诸葛亮相助,此人用博望之火、白河之水挡住了曹军,又游说东吴联兵抗曹,使曹操大军败于赤壁。从此以后,曹操退回北方,刘备直取西川,孙权雄踞东吴。诸葛亮不仅为蜀政权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也促进了三国鼎立之势的形成。 灭亡原因 曹魏曹操采用袁绍谋士许攸的建议,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又“挟天子令诸侯”,为后来魏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但魏之灭亡也是源于曹操的: ① 曹操不能以民为贵。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曹操不仅认为君贵民轻,而且认为“己贵民轻”,这从他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来。② 曹操忌贤妒能,重武轻文。他十分爱慕像关羽、赵云这样的武将,但却杀许攸、斩杨修,使魏国无出谋划策之人,以致在蜀军进犯时,不得不起用像司马懿、司马昭这样的野心家。司马氏父子在灭蜀的过程中势力不断壮大,最终灭掉了魏国。 蜀汉蜀之盛成于诸葛亮,毁于诸葛亮。昭烈帝刘备死后,蜀后主刘禅无能。按照刘备的遗嘱,诸葛亮是完全可以自立为帝的,然而他不仅没有这样做,还未能及时而有效地规劝刘禅。街亭之战又因用人不当而丢失了重要粮道——街亭。最后又将自己平生打仗的经验传于姜维,姜维虽有匡扶汉室之志,领兵作战之能,但终因蜀主刘禅无能,不能重用他而被魏军所灭。 东吴孙策踞于江东,孙策死后,孙权即位。赤壁一战,又使曹操灭亡东吴的美梦化为泡影,因此,孙权对东吴政权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了联盟抗曹暂时将荆州借给刘备,但刘备取蜀后拒不交还荆州。东吴又与蜀汉的荆州争夺战中斩杀关羽,并在夷陵之战重创刘备。得到荆州后东吴构筑了一条完整的长江防线,使得东吴成为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孙权晚年为了抑制东吴士家大族势力以太子之位为诱饵,在二宫构争中沉重打击了以吴四姓为首的世家大族势力,同时也严重削弱了东吴自身的实力,为东吴灭亡埋下了隐患。 灭亡顺序公元263年司马昭命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进逼成都。最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史称魏灭蜀之战。及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 不久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最后于265年篡位,曹魏灭亡。司马炎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公元279年王浚、杜预上书司马炎伐吴,贾充、荀勖等则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浚军、中游杜预等军、下游王浑等军共六路并进。最后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自此三国灭亡,天下尽归司马氏之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