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藏
释义

又作三法藏。藏,梵语pit!aka,意谓容器、谷仓、笼等。印度佛教圣典之三种分类为:经藏、律藏、论藏;另有动漫角色玄奘三藏。

梵语

梵语

据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品载,藏,‘摄’之义,即总摄一切所应知之意。若依觉音之说,则藏为‘谙记’之义,即以谙诵之法而师徒口传。另据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卷中载,藏为‘器’之义,即容受所应知之一切教法之意。大众部与其他部派在三藏之外另加杂藏(本生因缘等),犊子部另加咒藏(真言、)而成立四藏。法藏部另加咒藏与菩萨藏,大众部之一说部另加杂集藏与禁咒藏,成实论加上杂藏与菩萨藏,六波罗蜜经加上般若波罗蜜多藏与陀罗尼藏,五者合称五藏。此外,经藏与律藏二者,或声闻藏与菩萨藏两者,并称为二藏。

(一)经藏

(梵su^tra^nta -pit!aka ,巴sutta-pit!aka ),音译素怛缆藏、修多罗藏,意译契经藏。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皆属于经部类。

(二)律藏

(梵vinaya -pit!aka ,巴同),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佛所制定之律仪,能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部类

(三)论藏

(梵abhidharma -pit!aka ,巴abhidhamma-pit!aka ),音译阿毗达磨藏、阿毗昙藏,意译作对法藏。对佛典经义加以论议,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为佛陀教说之进一步发展,而后人以殊胜之智慧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论藏又称论部,与摩呾理迦(或摩得勒伽,梵ma^tr!ka^ ,巴ma^tika^ ,意译作本母、论母)、优波提舍(梵upades/a ,巴upadesa ,意译作论议)具有密切之关系。

据大毗婆沙论卷一载,三藏之所显与等流等各异,经藏乃次第之所显,律藏为缘起之所显,论藏为性相之所显;经藏为力之等流,律藏为大悲之等流,论藏为无畏之等流;经藏系种种杂说,律藏系讲说诸学处,论藏则分别诸法之自相与共相。

(四)立三藏原因

大乘庄严经论卷四亦举出设立三藏之九种原因,即:(一)为对治疑惑,故设立修多罗。(二)为对治受用之二边,即令远离乐行之边、苦行之边,故设立毗尼。(三)为对治自心之见取,故设立阿毗昙。(四)为说三学,故设立修多罗。(五)为成就戒学、心学,故设立毗尼。(六)为成就慧学,故设立阿毗昙。(七)为讲说法及义,故设立修多罗。(八)为成就法及义,故设立毗尼。(九)为通达法及义,故设立阿毗昙。

释氏要览卷中亦援引阿毗达磨集论之说,谓经藏乃用以对治疑烦恼,律藏对治受用二边之随烦恼,论藏对治自见取执之随烦恼。此外,西藏喇嘛教以三藏配于三毒,而谓律藏可断除贪欲,经藏可断除嗔恙,论藏可断除愚痴。

有关三藏之次第,迄无定论,或谓若就三藏结集之先后而言,则其次第为经、律、论;若就行修之顺序而言,则为律、经、论。

若将此三藏配于三学,则经相当于定学、律相当于戒学、论相当于慧学。同时,经亦包含戒、定、慧三学,律包含戒、定二学,论唯包含慧学。其他尚有由各方面立三藏之别者。原来三藏系指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之圣典,亦即小乘之三藏教(藏教),其后此语为大乘所引用,三藏遂有下乘(声闻乘)与上乘(菩萨乘)之别,合此即成为‘六藏’。

凡是以经立宗者,如华严宗、净土宗、密宗、日本日莲宗等,皆称为经宗;以律立宗者为律宗,如我国南山律宗;以论立宗者为论宗,如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等。又精通三藏之各藏者,分别称为经师、律师或论师。造论弘扬佛教者,称为论主或论师。精通三藏之法师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单称三藏。在我国,三藏之翻译家亦称三藏,例如称玄奘三藏、真谛三藏等。[增一阿含经卷二、十诵律卷六十、分别功德论卷一、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一、唐译摄大乘论释卷一、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

(二)分别为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人所说之教法,即声闻藏、缘觉藏、菩萨藏,合三者亦称三藏。(一)声闻藏,诠释声闻之理行果。(二)缘觉藏,又作辟支佛藏,诠释缘觉之理行果。(三)菩萨藏,诠释菩萨之理行果。[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卷中三藏品、阿阇世王经卷下、入大乘论卷上、大乘义章卷一、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

(三)日本净土真宗,对净土三部经所说之教法(法门),亦称三藏。据‘教行信证’一书之说,此三者即福智藏、福德藏、功德藏。(一)‘福智藏’意即圆满成就智慧与福德二种庄严,乃指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从而谓开显大无量寿经所说弘愿真实之第十八愿之教。(二)‘福德藏’即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定散诸行,从而谓开显第十九愿要门之方便教。(三)‘功德藏’即阿弥陀经所说以自力回向之名号,从而谓开显第二十愿真门之方便教。

动漫角色

玄奘三藏 [出自漫画《最游记》(原名《幻想魔传最游记》)]

基本资料

日文发音:GENJYO SANZO

声优:关俊彦 (Seki Toshihiko)

身高:177cm

体重:64kg

出生日:11月29日

星座:人马座

年龄:23

血型:A

爱好:看报纸,抽烟(万宝路牌)

最讨厌:猫(他对猫过敏)

发色:金色

眸色:紫色

形象:下吊眼美男

性格:酷,脾气暴躁,爱抽烟

招牌动作:用枪顶住对方头部、额角突现的青筋

口头禅:去死/我杀了你!

身份证明:升灵枪、魔天经文

形象:锁骨突出的细腰美人/下垂眼暴力男

爱吃的料理:食盐拉面

会放在拉面里面的东西:美乃滋

详细信息

除了甜食之外喜欢吃的东西:糊掉的拉面、受潮软掉的仙贝、没气的碳酸饮料(几乎全都是光明三藏之类的老爷爷一辈的人喜欢吃的东西)

武器:升灵枪(一把小小的左轮枪,火力非常大)。三藏枪法奇准,隔着门都知道悟净的头在哪里(笑),绝技为魔戒天净,威力强大。

衣着打扮:完全是“三藏法师”的模样。白色的法衣,双肩有经文。里面穿的是黑色无袖的紧身衣,手臂上戴着无指长手套。穿着草鞋。

性格特征:酷。叛逆不羁的性格(从小就是如此)意志坚定,追求自由,不愿受任何的束缚。很会讲开导人的话,讲得人家一楞一楞的(笑)看起来好像很冷静的样子,实际上经常失控的。

身世:众所周知,河里漂来的弃儿,被金山寺的光明三藏法师所救并抚养长大。小时候一直被寺里的僧侣歧视。师父被杀后,性格大变(从此再没笑过)一个人下山去报仇。后来听到悟空的呼唤并救了他。最近乌哭告诉了他自己的身世,但仍不是非常明确。

前世:金蝉童子,是观世音的外甥。金发美少年。个性还是一样差(笑)。受观音姐姐所托照顾悟空。后被李塔天诬陷,与卷帘4人叛变。

个人大事记:

1:十年前雨夜师父被杀。 2:三年前在岩牢中救出悟空,带悟空追捕八戒,结识八戒和悟净。 3:与旧友朱秧再次相逢,为保护悟空受重伤。4:沙漠中被蝎子精偷袭下毒,濒死之时强撑着封了悟空,昏迷四天。5:被焰抢了经书,被打到半死,与悟空一行一起去找焰,阻止了焰的再造世界计划6:被梦歌夺取痛苦记忆,忘记师父,抛弃经文,后被悟空所救7:被金阁攻击,与悟净大吵一架,后一起去救八戒和悟空。7: 回头找擅自消失的悟净,却被“神”抢了经书,最后想起“神”是乌哭的徒弟,第二次苦战打败了神。8:被玉面公主的手下使用幻觉困住,紧要关头想起了师父光明三藏9:独自一人时,遇到李厘,从山上跌下受伤,但李厘死缠不放,迫不得已与其对峙9:遇到海赛尔主教后厄运连连,被抢了风头悟空还被乌哭打得半死。

唐三藏

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天资聪慧,对佛学悟性很高,西游之前已经很有名气。在佛教中,印度佛教圣典之三种分类为:经藏、律藏、论藏。精通经藏的僧侣被称为“经师”,精通律藏者被称为“律师”,精通论藏者称为”论师“,而精通经、律、论三种的被称作”三藏法师“。玄奘二十几岁就已经精通三种佛典,拿到三藏法师的佛教学位。

到了中天竺后,他在那烂陀寺留学五年,师从戒贤法师学习大、小乘教义。戒贤法师在该寺学问最大,地位最尊,堪称世界佛教领袖。他看到玄奘大才可造,于是破例设讲,专门对玄奘传授佛学,并扶持他频繁参与天竺佛界的重大活动,帮助他广泛搜集佛教经典和圣物。后来他又游历各地,遍访名刹高僧,学问日精。最具代表性的是,羯若鞠羯国戒日王请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有五天竺18个国王、大小乘佛教3000个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间名震五大天竺,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戒贤法师则极力挽留玄奘留在那烂陀寺。玄奘法师的佛学水平由此可见一斑。历经16个春秋,玄奘取得了“三藏”真经,返抵长安。以后又经19年呕心沥血译出佛经75部,凡1335卷,计1300万言。著有《会宗论》、《破恶见论》,以及由他口述、门徒辩机记录的长达12卷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正是基于这种世界顶级水平的佛学功底,玄奘才获得了“三藏法师”的至尊称号。

出家人“四大皆空”,但为什么佛教僧侣也有等级之分呢?

佛教界本来是“四大皆空”的思想净土,但是僧侣既然属于社会群体之一种,就摆脱不了凡间的俗套。为了便于管理,僧人也是有等级之分的。

出于控制佛教并以其作为统治工具的需要,中国古代王朝非常重视对佛教的管理,先后设立僧籍制度、度牒制度和僧官制度。前两者是将僧人统一编入户籍账簿,并规定必须经过政府批准受戒,发给度牒证书;而后者就是将所有僧人区分等级,形成管理体系。

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就有“僧主”这一佛职来管理全国僧侣。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僧侣的管理体制得以完善,自成体系。宋、齐、梁、陈等南方王朝一般在中央设立僧主(或称天下僧主、国内僧主)、僧正,负责管理全国僧众;北魏至北齐、北周等北方王朝则设立僧统或沙门统等来管理全国僧众。在地方上,设立都邑僧正、十城僧主及僧统等来管理各地僧众

姚秦三藏法师

大名鼎鼎的译经学家鸠摩罗什,是玄奘之前另一位被授予“三藏法师”称号的高僧大德。流传最广的金刚经译本,即为罗什的译本。后代经学家也尊称他为什师。

西游记

做为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唐三藏,与历史上的玄奘法师从身世到经历都有很多不同。本来为佛座下二弟子金蝉子,因为不听说法,轻慢大教,被如来佛祖贬到下界为凡人。转世入陈家,自小经历就非常特殊。从江流儿到复仇的长子,到小乘的法师,到朝圣的行脚僧,他的人生极富戏剧性。西天取经的路途中虽经历艰难险阻,但小说中的唐三藏常常表现出懦弱好哭的一面,有时反而需要孙悟空的开导。另一特色就是“肉眼凡胎”,无法认识妖魔鬼怪的真面目,也无法领悟心经的真正法旨。最后到达西天雷音寺,得到真经,载经回东土,功德圆满,成“旃檀功德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