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赛约河之战 |
释义 | 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三月,在蒙古第二次西征中,蒙古军在赛音河畔(今匈牙利东部蒂萨河)击败匈牙利联军的一次重要作战。 名称:赛约河之战 地点:赛约河 时间:1241年3月 参战方:蒙古,匈牙利 结果:蒙古获胜 主要指挥官:拔都,速不台 详细介绍拔都与速不台率领的蒙古军在征服斡罗斯后,欲乘匈牙利准备不及而实行突袭,遂将所部分成四个纵队,先扫荡匈牙利守备薄弱地区,以造成对匈牙利主力军的钳击之势。匈牙利贝拉王避战待援。匈牙利联军约10万人,声势浩大,士气较旺,自认为有信心抵抗蒙古军。 蒙古军进抵佩斯特城附近,得知匈军两倍于蒙古军兵力,且骁勇善战。蒙古军决定采取诱敌歼灭之计,而将其已到达多瑙河的骑兵开始向东撤退。匈牙利联军以为蒙古军不敢渡河攻击,便渡过多瑙河同蒙古军决战。匈军渡河后没有发现蒙古军主力,只见到少数巡逻部队,误认为蒙古军大部队已先行撤走,贝拉王于是率领匈联军向东跟踪追击,连续数日已远离多瑙河,仍未追上撤退的蒙古军,遂驻营在赛约河西的索尔诺克。为防止蒙古军的偷袭,其正面以赛约河为天然障阻,四周又环拱小山,并构筑工事。 当夜得悉蒙古军隔河仅6里之遥,贝拉王又派1000名精兵把守桥头和营外围,还以货车排列构成防护圈。是夜拂晓前,拔都军向赛约河对岸桥头发起突然攻击,攻击受阻,遂以弩炮猛攻,迫使守桥匈联军后撤,蒙古骑兵乘势渡河,在平原地层开攻势。速不台率部沿河下流已迂回到匈联军的侧背,对匈联军形成包围之势。匈联军立即以密集队形向蒙古军冲击,蒙古军从正面后退到匈军两侧,形成两翼包围,并以密箭射杀匈军,匈军不敌,向暂营地后退。匈联军又发动两次攻击,蒙古军运用远射兵器,使匈军伤亡惨重,同时还施放烟幕使匈军迷失方向,渐次进入错宗复杂的地形,蒙古军逐步缩小包围圈,以远距离火箭焚烧匈军营地。 此时,匈营地人马混乱,仓皇失措,企图逃脱,但各条道路均被蒙古军堵塞。蒙古军为避免匈军死斗,采用围三缺一的战法,在平原西方通多瑙河处开一缺口,故意让匈军逃窜,尔后连续追击六日,歼匈联军7万余人,仅贝拉王单身逃脱。 点评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围歼战,拔都与速不台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将匈联军诱至远离城堡之地,实施迂回之策将其团团包围,再采取围三缺一战法,最终取得会战的胜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