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赛弗特星系 |
释义 | 如果类星体真像红移显示的那样远的话,那么,天文学家就会面临一些迷惑而难解的问题。举例来说,这些类星体必定非常地明亮,才能在如此遥远的地方仍然显得那么亮;它们一定是整个普通星系光度的30~100倍。 然而,如果真是这样,如果类星体具有一个星系的形式和外表的话,那么,一个类星体含有恒星数目应该是一个普通星系的100倍,而且其大小也应该是一个普通星系的5倍或6倍。 即使在它们那样遥远的距离,在大型望远镜里也应该呈现出清晰的卵形光斑。然而它们并不形成光斑,即使在最大的望远镜里依然是星状的点。因此,尽管它们特别明亮,在体积上可能比普通星系小得多。 另一种现象也着重说明类星体的体积是小的;因为早在1963年,人们就发现,类星体发射出的能量,不论在可见光区域还是射电波区域,都会发生变化。几年期间的记录表明,其增减幅度多达三个星等。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辐射有这样明显的变化,它一定是一个小天体。小的变化可能是由天体的某些局部区域增亮或变暗造成的;但是大的变化,则一定与整个天体有关。如果整个天体与变化有关的话,那么,在发生变化的时间内,某种效应一定会横跨天体的全部宽度。但是任何效应都不能快过光速;因此,如果一个类星体在几年的时间内就发生明显的变化,它的直径不可能大于1光年。 实际上,一些计算结果表明,类星体的直径可能小得只有1光周(即光在一星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8000亿公里)。 体积如此小而亮度又如此大的天体,它们耗费能量的速率必定非常大,因而储存的能量不会持续长久(除非有某种现在想象不到的能源,而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一些计算表明,一个类星体以如此巨大的速率放出能量,只能维持100万年左右。 这样看来,我们所看到的类星体是在不久之前(从宇宙的角度来说)才形成的;而且必定有些天体过去是类星体,如今已不再是类星体了。 1965年,桑德奇宣称,他发现的天体可能的确是一些年老的类星体。它们看起来像是普通的蓝星,却同类星体一样有大的红移。它们同类星体一样又远又亮又小,却没有射电辐射。桑德奇称它们为蓝星体,简称为BSO。 蓝星体的数量似乎比类星体多得多,1967年曾估计,我们的望远镜所能看到的蓝星体总数为10万个。蓝星体比类星体多得多,因为天体以蓝星体的形式存在的时间比以类星体的形式长久得多。 在天文学家中,认为类星体是非常遥远的天体的观点并不普遍。有人认为,类星体的巨大红移可能不是宇宙学红移,就是说,它们不是宇宙通常膨胀的结果,它们大概是比较靠近那些由于某种局部原因(例如,被以巨大的速度从星系核内喷射出来)正在急速远离我们而去的天体。 这种观点的最热心的支持者是美国天文学家阿普,他提出,有些类星体似乎与天空附近的星系有物理上的联系。如果真有联系,它们的距离应该是一样的。因为星系的红移比较小,所以类星体的比较大的红移不可能是宇宙学红移。 另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项发现。类星体内部的射电源(用现今的长基线射电望远镜能够分别探测到它们)似乎在以几倍于光速的速度分离开去。按照目前的物理理论,超过光速的速度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设想类星体果真像想象的那么遥远,这种超光速就有可能存在:如果它们实际上距离比较近,则它们分离的速度就会比光速小。 然而,类星体距离比较近的观点(也就是说它们没有那么亮,也不产生那么多的能量,从前可能解除这种困惑)并没有得到多数天文学家的赞同。一般的观点是,支持宇宙学距离的证据占绝对优势;阿普的有关物理联系方面的证据并不充分;而视超光速是光学幻觉下的结果(而且人们已经提出了一些似乎有理的解释)。 但是,如果类星体真的像它们的红移所显示的那样远,而且真的是如此小,然而却如此明亮,又具有如此大的能量的话,它们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呢? 最可能的答案要追溯到1943年,当时美国天文学家赛弗特观测到一个奇特的星系,具有一个非常亮而又非常小的核、后来又陆续观测到了几个同类型的星系,现在我们把这些星系统称为赛弗特星系。虽然到20世纪60年代未只发现了12个这种星系,但是推测可能有1%的星系是赛弗特星系是有道理的。 赛弗特星系会不会是介于普通星系与类星体之间的天体呢?它们的明亮的中心所呈现的亮度变化,使它们的中心几乎显得像类星体一样小。如果它们中心的亮度进一步增强而星系的其余部分进一步暗弱的话;它们将变得与类星体无法区别;而且,有一个3C120的赛弗特星系看起来几乎就是一个类星体。 赛弗特星系只有中等的红移,而且并不十分遥远。类星体会不会是非常遥远的赛弗特星系?这些星系远得使我们只能看到它们的亮而小的中心,而且远得使我们只能看到最大的星系,而正是这些最大的星系给我们以类星体特别明亮的印象。反过来,我们是否可以正确地推测,类星体尽管非常遥远,但仍是我们能够看到的非常大的赛弗特星系? 确实,最近拍摄的照片显示出类星体周围有雾状物的迹象,似乎表明是一个暗弱星系包围着小而活跃并且非常明亮的中心。因此我们可以假设,距离我们10亿光年以外的宇宙的远方,就像我们比较邻近的区域一样充满着星系。然而,这些星系大都暗弱得用光学的方法分辨不出来,因此,我们只看到它们之中最大和最活跃的星系的明亮中心。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赛弗特星系英文名称:Seyfertgalaxy定义:星系核极亮,具有强而宽发射线的活动星系,常有旋臂结构。因美国天文学家赛弗特于1943年首先发现而得名。所属学科:天文学(一级学科);星系和宇宙(二级学科) 如果类星体真像红移显示的那样远的话,那么,天文学家就会面临一些迷惑而难解的问题。举例来说,这些类星体必定非常地明亮,才能在如此遥远的地方仍然显得那么亮;它们一定是整个普通星系光度的30~100倍。 然而,如果真是这样,如果类星体具有一个星系的形式和外表的话,那么,一个类星体含有恒星数目应该是一个普通星系的100倍,而且其大小也应该是一个普通星系的5倍或6倍。即使在它们那样遥远的距离,在大型望远镜里也应该呈现出清晰的卵形光斑。然而它们并不形成光斑,即使在最大的望远镜里依然是星状的点。因此,尽管它们特别明亮,在体积上可能比普通星系小得多。 另一种现象也着重说明类星体的体积是小的;因为早在1963年,人们就发现,类星体发射出的能量,不论在可见光区域还是射电波区域,都会发生变化。几年期间的记录表明,其增减幅度多达三个星等。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辐射有这样明显的变化,它一定是一个小天体。小的变化可能是由天体的某些局部区域增亮或变暗造成的;但是大的变化,则一定与整个天体有关。如果整个天体与变化有关的话,那么,在发生变化的时间内,某种效应一定会横跨天体的全部宽度。但是任何效应都不能快过光速;因此,如果一个类星体在几年的时间内就发生明显的变化,它的直径不可能大于1光年。实际上,一些计算结果表明,类星体的直径可能小得只有1光月(即光在一个月内走过的路程,等于8000亿公里)。 体积如此小而亮度又如此大的天体,它们耗费能量的速率必定非常大,因而储存的能量不会持续长久(除非有某种现在想象不到的能源,而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一些计算表明,一个类星体以如此巨大的速率放出能量,只能维持100万年左右。这样看来,我们所看到的类星体是在不久之前(从宇宙的角度来说)才形成的;而且必定有些天体过去是类星体,如今已不再是类星体了。 1965年,桑德奇宣称,他发现的天体可能的确是一些年老的类星体。它们看起来像是普通的蓝星,却同类星体一样有大的红移。它们同类星体一样又远又亮又小,却没有射电辐射。桑德奇称它们为蓝星体,简称为BSO。 蓝星体的数量似乎比类星体多得多,1967年曾估计,我们的望远镜所能看到的蓝星体总数为10万个。蓝星体比类星体多得多,因为天体以蓝星体的形式存在的时间比以类星体的形式长久得多。 在天文学家中,认为类星体是非常遥远的天体的观点并不普遍。有人认为,类星体的巨大红移可能不是宇宙学红移,就是说,它们不是宇宙通常膨胀的结果,它们大概是比较靠近那些由于某种局部原因(例如,被以巨大的速度从星系核内喷射出来)正在急速远离我们而去的天体。 这种观点的最热心的支持者是美国天文学家阿普,他提出,有些类星体似乎与天空附近的星系有物理上的联系。如果真有联系,它们的距离应该是一样的。因为星系的红移比较小,所以类星体的比较大的红移不可能是宇宙学红移。 另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项发现。类星体内部的射电源(用现今的长基线射电望远镜能够分别探测到它们)似乎在以几倍于光速的速度分离开去。按照目前的物理理论,超过光速的速度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设想类星体果真像想象的那么遥远,这种超光速就有可能存在:如果它们实际上距离比较近,则它们分离的速度就会比光速小。 然而,类星体距离比较近的观点(也就是说它们没有那么亮,也不产生那么多的能量,从前可能解除这种困惑)并没有得到多数天文学家的赞同。一般的观点是,支持宇宙学距离的证据占绝对优势;阿普的有关物理联系方面的证据并不充分;而视超光速是光学幻觉下的结果(而且人们已经提出了一些似乎有理的解释)。 但是,如果类星体真的像它们的红移所显示的那样远,而且真的是如此小,然而却如此明亮,又具有如此大的能量的话,它们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呢? 最可能的答案要追溯到1943年,当时美国天文学家赛弗特观测到一个奇特的星系,具有一个非常亮而又非常小的核、后来又陆续观测到了几个同类型的星系,现在我们把这些星系统称为赛弗特星系。虽然到20世纪60年代未只发现了12个这种星系,但是推测可能有1%的星系是赛弗特星系是有道理的。 赛弗特星系会不会是介于普通星系与类星体之间的天体呢?它们的明亮的中心所呈现的亮度变化,使它们的中心几乎显得像类星体一样小。如果它们中心的亮度进一步增强而星系的其余部分进一步暗弱的话;它们将变得与类星体无法区别;而且,有一个3C120的赛弗特星系看起来几乎就是一个类星体。 赛弗特星系只有中等的红移,而且并不十分遥远。类星体会不会是非常遥远的赛弗特星系?这些星系远得使我们只能看到它们的亮而小的中心,而且远得使我们只能看到最大的星系,而正是这些最大的星系给我们以类星体特别明亮的印象。反过来,我们是否可以正确地推测,类星体尽管非常遥远,但仍是我们能够看到的非常大的赛弗特星系? 确实,最近拍摄的照片显示出类星体周围有雾状物的迹象,似乎表明是一个暗弱星系包围着小而活跃并且非常明亮的中心。因此我们可以假设,距离我们10亿光年以外的宇宙的远方,就像我们比较邻近的区域一样充满着星系。然而,这些星系大都暗弱得用光学的方法分辨不出来,因此,我们只看到它们之中最大和最活跃的星系的明亮中心。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