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赛尔 |
释义 | 赛尔是一位十分全面的指挥家,他在一生中曾指挥过各类体裁的大量作品,他不但精于指挥古典和浪漫主义的经典作品,对于现代主义作品,他也有着十分令人信服的演释能力,在其指挥生涯中,曾经指挥首演过利怕曼的歌剧《佩内洛普》和埃克的歌剧《爱尔兰的传奇》。赛尔的指挥曲目异常广泛,其中包括各个国家作曲家的优秀作品。 中文名:赛尔 外文名:George Szell 国籍:美国 出生地:匈牙利布达佩斯 出生日期:1897年6月7日 逝世日期:1970年7月29日 职业:指挥家,作曲家 力挽狂澜的“冷面”大师——赛尔(George Szell,1897—1970) 在20 世纪早期的指挥史上,曾经出现过几位具有“拯救”能力的指挥大师,他们纷纷以自己过人的能力和巨大的胆魄,在自己任期之内,将其所领导的乐团从下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而上升到世界先进的高度上,或将一个中等水平的乐团训练提高到世界一流乐团的水平上。这种例子在美国的交响乐团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本世纪初期,斯托科夫斯基曾以自己超人的天才,造就了日后誉满世界的费城交响乐团,而蒙特和库谢维茨基也以独特的魅力和风格,为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演奏涂上了更加艳丽的色彩,更为令人感叹不已的是,以严格和暴躁著称的赖纳,用自己奇异的力量,使奄奄一息的芝加哥交响乐团重振雄风,一举成为世界顶尖的超级乐团,然而,与以上这些例子毫不逊色的,就是美国另一个著名乐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兴衰,而使这个乐团走出低谷,理直气壮地跨入美国“五大交响乐团”行列的“救世主”般的人物,就是杰出的匈牙利指挥家乔治·赛尔。 指挥家在乐队的作用在近代世界乐坛上,有许多杰出的指挥家,如卡拉扬、奥曼第、小泽征、伯姆等,都是誉满全球,他们的地位甚至超过现代的作曲家、演奏家和歌唱家。这是什么原因呢?演奏家和歌唱家固然有其令人钦佩的演奏演唱技能,在独奏、独唱时,常受到听众的赞扬和感谢,但是他们“指挥”的只是自己的乐器和歌喉。而指挥家指挥的是一个庞大的乐队,甚至加上合唱队,这里有各种不同的乐器,每个演员的表演个性和水平也各自相异,指挥家要把他们统一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进而创造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来,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前期准备:对指挥家来说,音乐会上仅仅是他工作的汇报,大量的艰苦劳动都是在台下。首先是读谱、“听谱”。这是指挥的特殊本领,即从总谱密密麻麻的音符中,用眼睛“听”出十几种乐器组合的音响效果来。这种本领听来玄乎,但却是真的。同时,指挥还必须具备广博的音乐史知识,乐器法,研究作曲家的生平和思想,领悟作品的创作背景,区别各个时代、各个作曲家艺术风格的异别,并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以内心的听觉,去体会乐曲的各种感情和内容,使作曲家的乐谱创作首先在自己脑子中变成活的形象。因而会出现同一作品在不同的指挥家手下奏出不同的效果。 这以后就要从排练的角度再研究总谱:找出各个声部旋律线条的进行方向,分析各个段落的和声气氛和配器色彩,确定乐曲中速度力度的演奏分寸,还要以通贯全局的眼光掌握全曲的结构,设计音乐的基本情绪,哪里应该紧张,哪里需要松弛,哪里层层铺垫,达到高潮。指挥家还必须对各种乐器的性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他要尽可能地发挥乐队和演员的表演水平,以取得理想的音响效果。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家,还具有一种先见之明,他能事先考虑到,哪些旋律可能被其他声部盖没,哪些段落在演奏演唱时会出现困难,哪些乐句在表现理解上可能发生差错等等,这样可以在排练时作为训练重点。仅上诉各项准备工作,几乎包括了音乐学院全部学科知识,而要达到运用自如的精深境界,更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成就的。 排练阶段:在排练厅里,指挥的工作远远不是打拍子,他要把自己对乐曲的内心感受传达给每一个演奏者,不仅用语言,更是通过手臂、手指、眼睛、脸部表情和一切可以表现的指挥技术,与每个演奏员保持一种感情的交流。指挥的动作既要呈示作品的情感内容,又要起着引导演奏者的作用,他不但指导乐队准确地演奏,还要激起他们音乐表现的激情,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渴望演奏的兴奋状态。指挥本生,却既要激情的,又必须保持理智的,他凭借非凡的音乐记忆力,准确的指示各个声部的来龙去脉;他要有控制乐队的能力,使每个演奏者都恰如其分地完成自己的职责;不仅要明确地告诉演奏员现在该做什么,还要预示他们将要做什么,使每个乐句的快慢和轻响、进入和消失都能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演出阶段:经过反反复复的排练,指挥者确信已达到预期的效果时,这才能进入音乐会的演奏。人们在音乐会里所看到的,只是指挥家精神振作地率领乐队全身心地投入于音乐中,完整地展示作品的全貌。 指挥,作为一门艺术,是近一百七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它的历史不长,但迄今一直被公认为是一门最全面的音乐表演艺术。 音乐指挥家的定义指挥是必须严格地按照乐谱演奏,多半拍少半拍都不行。不错,作曲家们给后人留下了精确的乐谱,那上面节奏、音高、速度、力度、配器等等记录得非常详细。但是请注意:你的音乐欣赏不是靠阅读乐谱,而是靠听的。这样一来,你就不得不借助演奏、演唱、指挥这个媒介了。尽管作曲家把每一个音符都标得清清楚楚了,但这些演绎者对作品的理解肯定会对作品产生影响的。因为有些东西在乐谱上根本反映不出来,如乐句的呼吸感,细微的速度变化,钢琴的触键,歌唱者对嗓音的控制,小提琴弓子对弦的压力等等。 指挥的职责是什么呢?不是打拍子,指挥的职责是艺术上的组织者,这个关系搞清楚,通过艺术手段,不是通过行政命令,这是指挥的职责,指挥的原则三个字一个叫做“省”,一个叫做“准”,一个叫做“美”,“省”就是非常恰如其份,不做多余的动作,“准”节奏要准,声音要准,乐队演奏的要,如果有乐队的话,乐队的协调的要准,这就不说了,这是准。一个要“美”,“美”就是指挥本身的形体要美。我现在看到好多指挥,五花八门,指挥绝不能这个弓腿,你比如指挥两个腿,你看一边指挥一边弓腿,还有这样,还有一上来两个腿拉的太宽的,有的立正太死,容易摔跤,各种各样的,五花八门,那个手,各种各样的姿势,我说这个都是不是美观的,这个要在这个美字里头你自己去塑造形象。“省、准、美”,这是指挥的原则。 指挥的条件是两个,一个是听觉,一个是乐感,指挥条件就这么两点,乐感,乐感就不用解释了,乐感大家都知道,指挥的这个条件就这么两点,这是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指挥。 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指挥的图示,指挥的图示与拍子的概念一定要搞清楚,这个节奏里面的图示不能乱,你比如说来拍子下外里上,这个大家都会下外里上,下外里上,这是两拍子,三拍子是下里外上,这是三拍子,下往里,然后外、上,四拍子是非整的,下、里、外、上,那么这是规整的节奏。再复杂一点的就是下、里、里、外、外、上,下、里、里、外、外、上,这是八六,八什么,这个以后你们会打了这个基础的拍子,其他的都可以解决了。起拍呢,三个动作,收拍两个动作,起拍三个动作告诉大家,你比如说你看,我现在看到好多业余的,我为什么今天给你们讲,我一看你们都是年轻人,我愿意跟你们讲这个,不是年轻人我就专门讲,就讲课就完了,我今天告诉你们一些基本知识,将来你们走向社会搞活动的时候,你们方便多了。起拍,这个有哪些种呢?你比如说起拍,起拍是这样,这个脚是这样站,左脚靠前,右脚靠后,是这样的,不要这样站,也不要这样站,这样太开了也不好,太并了容易摔,这样,这样,左脚右脚就这样。这个收腹、挺胸、自然、大方、美观、正派,这就是指挥的形象。这个起拍的时候,说预备的时候,双手提胸前,不要这样,双手提胸前,这就够了,双手提胸前,要开始三个动作,预备,说呼吸的时候就给你气口,你要唱歌就要,你这个呼吸打点下去,打点下去,这声音就进来了,“没有共产党”,这就对了,那么这三个动作连续做,这是属于这个起拍动作。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指挥的基本姿势和两手的分工合作的运用。两个手的分工合作,一般的来讲左手是感情,右手是拍节,节拍,右手是节奏,左手是感情。你比如说你看,像“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是渐强,应该怎么做呢?你不能“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那要命了,是吧,你看,这个左手,右手这样,“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这就行了,“没有吃,没有穿”要命了,你们记住了,这个右手是一、二、三、四,“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又回来了,所以这个分工要合作。这是属于两个手的分工合作的问题。 如何成为指挥家做指挥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首先,你必须能弹一手好钢琴,因为这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乐理。你还要听大量的各个时期的音乐、学习音乐史。学习钢琴只是基础,还要了解乐团的每个乐器的特点,如果能有一段时期的乐团乐师生涯就更好了。当然,有天赋对一个指挥家也是极为重要的,你要有极强的节奏感和对不同声部的平衡能力,这是极难的。 音乐院校有指挥专业,当然可以去报考,最著名的两个中国的音乐学院当属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但报考前还是想想清楚啊! 在给你看一段材料,关于卡拉扬的,你就知道指挥是多难当了。 卡拉扬解释指挥:“指挥真上一种神秘的体验。进入佳境时,我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在做什么。我的双手已经过了三十年的训练,已从我的感觉之中独立出来了。他们会自发地挥动,音乐便如流水般滔滔涌流。能够让自己融入音乐的意韵实在是妙不可言。你的指挥完全是自然而为之,欲罢而不能,直至你完全忘记这是你的手在挥动。而与此同时,倘若哪个歌手出了错,你不会忘了予以纠正,而且是瞬间做到,无人觉察。要是某个管乐手在吹奏一个长段时,音乐进行的速度突然快了起来,那是我令他们加快的,因为我感觉出他快接不上气了,便让他吹得快一点。第二天他来对我说:‘昨天发生的事真叫我难以置信。’我回答说:‘我钻进你心中啦。我感觉到你气紧了,那个乐段眼看要不连贯了,所以加快了速度。’这就是你与演奏者之间的沟通,很难用言语解释得清楚。” “音乐有他自己的呼吸。歌德有首诗讲到呼与吸的对比。吸气给你压力,呼气则使你放松。诗中说,生命多美妙,它是呼与吸的混合;感谢上帝,它让我们感到压力,又让我们得到解脱。瑜珈功的理论很大程度上就立足于气息吐纳的节律变化。至于音乐,它就如潮水,有着自然的涨与落。谁要是把握不好速度,那我是无法忍受的。遇上这种情形我会变得让人受不了。我生来就讲究自然节奏。为更准确,我甚至借用节拍器。我在西德多特蒙德的马克斯·勃兰克学院做过一个实验。先选定任意一个速度,比如说每分钟 86 拍。然后在钢琴上先后用四分音符、三连音、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各奏一遍,末了再回头用四分音符弹奏,看看是否仍保持原先的速度。现在,每个乐团都做这个测试,结果奏到十六分音符时都比原定速度快了百分之十至二十。要经受住这个检测是很难的,错误率可以高达百分之三十,而我只快了百分之二。他们都说我脑袋里肯定装了一台电脑。” 卡萨尔斯(Cassals,1876)说:“一个伟大的指挥者之先决条件,应该是一个胜任愉快的通译员。其主要的任务,首先要对他的工作有一个完全而明确的认识,他应该知道如何来沟通自己和团员之间的感觉,如何和他的乐队接触,如何说服他的乐队,以及如何把音乐中之种种型态透过自己的意识,引入尽善尽美的境界。”这是我看过对指挥的定义里头,说得最完整的。 在这篇内容中,我想提一下关于指挥的事情。 在管乐团中,指挥被赋予相当重要的责任。不管是整个团或是指挥自己本身,都必须给指挥一些压力,这样才能有所进步。 就我的经验,指挥的责任在于提示。这些提示包括有拍子与表情、强弱等,进一步又引导节奏、音高与记号等等,可以说扮演着作曲者和演奏者之间的桥梁,如何让演奏者和指挥达到一致的思考,也是必须研究的重点之一。 好的指挥该具备哪些要点呢?以学生指挥来说,我觉得目前有许多指挥做的还不够好。这也许是件不太容易的事,但是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1、多充实自己的音乐知识:去接触任何有关音乐的东西,将自己的音乐知识往上提升,这对乐团和你自己本身,都有相当的助益。 2、清楚团中的所有乐器:包括它的基本指法、各乐器的调性,将自己的乐器技能想办法提升。 3、培养自己的音感、节奏感,以及增加自己的表演欲:我常说一个太过内向的人是学不好乐器的,把自己各方面的本质增加,适度展现自己的表演欲。 4、做好自我约束,和团员保持良好的互动:这点很重要,自己做的好,才能对其他团员做要求,有良好的互动,在演奏上才会有好的默契。 要知道,指挥在管乐团中的重要性。我必须很明确的告诉大家,要达到完全的一致,除了看指挥,没有别的方式。根据我的经验,各管乐团和指挥搭配间会有问题,主要是下面两点,也是一定要改善的地方: 1、不会看指挥,只知道埋头看谱。不要求每首曲子全程看指挥,但想要曲子诠释的更好,就必须抬头看指挥的所有提示动作,这样的演出才会近乎完美。 2、若是在室内,把用脚打拍子的习惯戒掉。刚开始,会很不习惯。我会这么要求,是因为有许多团员脚打的拍子跟指挥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会造成每个人的速度都不一样。一切的速度都以学生指挥为主,那就看指挥就好了,何必多此一举呢? 那有人问我,指挥的音感很重要吗?其实不然,但它算是必备的要件之一。应该这么说:指挥有没有绝对音感其实不是那么重要。因为问题往往不只是音准,而是在速度、音色和平衡等更多的面向上。 真正说起来,团员的音准问题不应该是由指挥负责,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指挥只是当个调配者,使整体的演出更完美。一个音怎么样都调不准的团员,也要好好检讨了。 所谓的绝对音感其实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不单是听出音高或调性就可以了。如果只是要音高的听觉的话,其实很容易训练出来。同一个调性的音乐弹多了、听多了,音高的感觉自然就会有,但那不是绝对音感,只是一种音高的记忆而已。 总之,这两者的关系是不能画上等号的。我的认定是:好的指挥一定具备某种程度以上的音感;而音感好的人不见得能成为好指挥。 乔治·赛尔的介绍乔治·赛尔于1897 年出生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但在年仅三岁时,就随父母一起迁居到了奥地利的维也纳,因此,他早年一直是在奥地利受的音乐教育。赛尔的音乐才华显露得很早,他七岁时,就己作为小钢琴家而登台表演了。以后,赛尔随音乐家雷格尔、罗伯特、弗斯特和门迪切夫斯基学习钢琴、音乐理论和作曲课程,很快,赛尔就成了一名出色的青年钢琴家和作曲家了。赛尔作为指挥家开始出现在指挥台上是从他16 岁时开始的,当时,他已开始指挥十分有名气的维也纳交响乐团了。第二年,即赛尔17 岁那一年,他在德国的柏林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了自己创作的交响曲。这时,他的名声已经很响亮了,加上他10 岁时就作为钢琴独奏演员与维也纳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因此,年轻的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赛尔的形象·就开始树立在人们的面前了。 1917 年,大作曲家兼大指挥家理查·施特劳斯慧眼识才,发现了赛尔与众不同的音乐天才,经过他的鼎力推荐,赛尔于当年担任了斯特拉斯堡市立歌剧院的常任指挥,从此,20 岁的赛尔便正式走上了指挥家的道路。赛尔在其指挥生涯的前一半主要是在欧洲度过的,他曾在1919 年到1939 年的20 年中,先后担任了布拉格德国剧院、(1919—1921)达姆斯塔特歌剧院、(1921—1922)杜塞尔多夫歌剧院、(1922—1924)柏林国立歌剧院、(1924—1929)格拉斯哥苏格兰爱乐乐团(1937)和海牙交响乐团(1939)的常任指挥,此外还曾在1927 年担任了柏林高等音乐学校的教授。到1939 年赛尔离开欧洲来到美国定居前为止,赛尔己足欧洲音乐界中的一个很有影响的知名音乐家了。赛尔来到艾同以后,很快便被曼内斯音乐学院聘为教授,顺利地开始了他在美国的艺术生涯。其实赛尔也并不是初次来美国,早在1930 年,他就在美国老资格的圣路易斯交响乐团中担任过短期指挥,并给美国听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次重来美国,赛尔则是想将自己后半生的艺术生涯,完全扎根在美国的艺术土壤之中。1942 年,他开始担任了著名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指挥,一直到1945 年,赛尔都在这个歌剧院中工作,这期间他指挥演出了很多歌剧作品,此外在1941 年,赛尔还应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的邀请,在由这位大师亲手组建的美国NBC 交响乐团中担任客席指挥。 1946 年,赛尔开始了他指挥生涯中具有伟大意义的新阶段,这一年,他接过了美国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指挥棒,开始担任了这个令人感兴趣的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赛尔自担任了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以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乐团,他与这个乐团整整合作了24 年,直到1970 年他73 岁逝世为止。赛尔在这不寻常的24 年当中,以其超人的才华、忘我的精神和严厉的作风,将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率领这个乐团在世界各地进行巡回演出,使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名字成为世界交响乐团中最响亮的名字之一。 赛尔虽然是一位在匈牙利出生的指挥家,然而他却是在奥地利受的音乐教育,早年的艺术活动也主要是围绕着德奥地区而进行的,因此,赛尔实际上是一位很“德奥化”的指挥家,他在长期训练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时,也的确将那种严谨、精密和细腻的“欧化”风格带给了这个乐团,难怪后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获得了“全美最具欧洲特点的乐团”和“精密的使人透不过气”的雅号,这些恐怕都是与赛尔的长期培养和个人风格的熏陶所分不开的。 赛尔在指挥风格赛尔在指挥风格上趋向于托斯卡尼尼开创的客观主义风格,他本人在排练和演出时也十分强调于忠实原作。在指挥时赛尔表现出了出奇的严谨和细腻,他在演释作品时,总是能够凭借着自己的敏锐的听力、良好的平衡感和果断的判断能力,将作品的织体层次勾划得异常清晰。赛尔的演释,具有十分恰到好处的完整感,在对于作品内容方面的揭示上,他也有着极其严整的逻辑性。因此,从这些方面的综合能力上看,赛尔的确是一位很全面的指挥大师。 翻开世界指挥艺术发展史册,“严厉派”指挥大师的名字是彼彼皆是的,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期的门格尔贝格、马勒到后来的托斯卡尼尼和赖纳等人,都曾留下过许多令人恐怖的传闻,而赛尔作为一名对艺术持极为严肃态度的指挥家,也是这个范围和系列中的典型人物。传说赛尔总是以“冷面”的形象出现在乐队队员面前,他所强调和施行的铁的纪律,曾被人们戏称为“暴君式”的行为,他曾对其它的指挥家说过这样的话:“你们不可能成为亲近的人,因为你们要培养出出色的乐团,这种观点是适用于一切的。”赛尔的这些作法的确有着一些很难令人接受的地方,如果是换在今天的社会中的话,恐怕也是难以行得通的,然而他接手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年代与赖纳接手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年代基本相仿,都是在战后社会处于恢复状态的年代里,这样,面对着混乱和不集中的思想作风,赛尔所施行的铁的纪律还是颇见成效的。 赛尔对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所做出的成绩赛尔对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所做出的成绩,被人们认为是他一生中最主要和最突出的贡献。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在建团历史上,曾经有三个最为辉煌的时期,这三个时期则由三个不同时代的伟大指挥家领导,这三个伟大人物就是罗津斯基、赛尔和后来的马泽尔。罗津斯基在任职期间,曾以自己巨大的能力和声望,使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加入了著名乐团的行列,但他于1943 年辞职以后,乐团立即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就在这时,赛尔于1946 年走马上任,他在担任了该团的常任指挥以后,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奋斗,终于力挽狂澜,将克利夫兰交响乐团领进了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行列中。因此,对于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来说,赛尔应该被算作为其开创“第二黄金时期”的重要功臣。 作为接受德奥体系训练的指挥家,他还是最为善于指挥这种风格的作品,实际上,他对德奥体系中各个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都有着非常精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和马勒等人的歌剧及交响乐作品,都是赛尔精致的节目单上的内容。 赛尔是一位勤奋的指挥大师,多年来他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灌制了大量优秀的唱片,他的唱片价值极高,内容也极广,是今天唱片收藏家手中十分热门的主物。他所指挥灌制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以及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未完成)、《第九交响曲》(伟大)和莫扎特的许多交响曲的唱片,都是非常出色的演奏。 赛尔作为一代宗师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然而人们始终还在津津乐道地评说着他,特别是每当人们提到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的,这种永恒的印迹的确是真正的艺术大师才能留下的,它将永远向人们证明和展示赛尔那杰出的指挥技艺和伟大的艺术贡献。 做为一名指挥家应具备哪些素质指挥个人角度来说,他所做的是一件非常麻烦的工作,而且必须非常小心,当一个指挥站在台上,他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当然不是看乐器擦得亮不亮,而是各乐器组的位置,演奏巴托克的布局不应同瓦格纳一样,最起码也得把马勒和门德尔松分开,这个组合应当是有说服力的,而不会让人产生任何误会,另一方面还能让演奏家以最经济的方式最清晰地完成各自的任务而不致于在不同音组之间疲于奔命,绞得一蹋糊涂,事实上,对于底蕴不深的指挥来说这个问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跟着录音指挥和实践是两回事,录音是按别人调配好的既定格局演绎出来的,每个人的安排多多少少都有所不同,因此才会有不同甚至大相径庭的色彩.这就是指挥的另一种素质,良好的平衡感,而这种能力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有优秀平衡感的指挥,他的排练绝对的高效率且富有成效,他的功力也可毕现无余. 听音乐时,我们常常对透明性强的作品和演奏倍加推崇,对于配器上规模和编制大的作品,平衡的掌握往往是比较和评价一名指挥家能力的绝佳指标,很多指挥的乐感很好,节奏感也不错,统帅能力也很高超,但是在平衡上稍显不足,这里也不排除大师级的人物. 能把短笛尖锐的啸声夹在飞舞的弦乐和轰鸣的铜管之间而使之听起来洋溢着温暖感的指挥一定有着相当好的平衡能力,但是,另一个问题--或许叫矛盾更合适--出现了,平衡与音量的矛盾,音量达到很大时,往往容易失去平衡,在瓦格纳,马勒那里我们更能体会到这一点.这样的作品指挥起来难度可想而知.这些成功的指挥大多都有相当出众的平衡感,有些人的平衡能力好得令人不可思议,切利比达凯,姆拉文斯基,索尔蒂都有很好的平衡感,特别是姆拉文斯基,听他的录音,你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相形之下,康德拉申,库贝利克等人的平衡感就很一般. 把柠檬黄和赭石放在一起,如果比例是6比1,会调出很亮的色彩,接近中黄;如果比例为4比1,你会发现一下暖了许多,如果变至2比1,你会惊讶地发现,它变成了完全不同的月檀色,把这三种颜色加上八倍比例的白色划到一幅海景中作为海平面上晨曦初露时的第一抹光辉,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给人的感觉也绝对不一样,某一种单色的相对比例甚至能改变整幅画的黑白灰关系和结构,,而在诸多配比中只有一个是最佳搭配,最能表现场景的意境. 交响乐团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色彩,指挥就是调色师,只不过画笔变成了指挥棒,颜料的多少变成乐器组的相对位置和音量高低,平衡感好的指挥家会画出精彩的乐章. 平衡感是具备了基本功的指挥家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指挥家的指挥技巧1.良好的敏锐听觉 2.要有节奏感 3.独特的创造能力 4.良好的沟通能力与灵活的暗示能力 5.有领导的才干及组织能力 6.精确的记忆力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