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塞芦子
释义

《塞芦子》是伟大的诗圣杜甫的作品,从诗中可看出杜甫筹边的策略,同时也可见杜甫“临危莫爱身”的爱国精神。

作品名称:塞芦子

创作年代:公元757年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杜甫

基本信息

【名称】《塞芦子》

【年代】盛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

塞芦子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⑵。

边兵尽东征⑶,城内空荆杞。

思明割怀卫⑷,秀岩西未已⑸。

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⑹。

延州秦北户⑺,关防犹可倚⑻。

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⑼;

近闻昆戎徒⑽,为退三百里。

芦关扼两寇⑾,深意实在此。

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⑿!

作品注释

⑴芦子,关名,在延安西北。塞,是堵塞。塞断芦子关,所以阻退敌人西进之路。

⑵浦起龙云:“起四句从帝所在说起,谓朔方悬远而空虚也。”五城,是定远、丰安和三个受降城。都在黄河北,故曰“隔河水”。

⑶边兵,即守五城的兵。因讨安禄山故尽东征。

⑷史思明,安禄山旧将,突厥人。怀卫,二州名。公元757年(至德二载)思明自博陵进兵太原:舍河北而西,所以说“割”。

⑸高秀岩,本哥舒翰部将,后降禄山,这时和史思明合兵而西。

⑹回略,是迂回的包抄。大荒,指西北。崤函,指函谷关。崤是崤山,西连函谷,故函谷亦称崤函。地极险要。浦起龙云:“思明四句指出时事危机。统日大荒,不敢斥言灵武也,盖虚尔者,犹俗言此是空帐,非无备之谓,时已为贼所有也。”

⑺浦起龙云:“延州四句乃是扼要本旨。”延州,即延安。秦北户,秦地的北门。曰户,见得是出入必经的要地。

⑻关防,即下芦子关。

⑼浦起龙云:“岐有四句,插入绝奇。一见设守有成效,一见助守有声援。岐在延西,尚且如此得力,况延州尤据形要而逼贼冲者乎?”公元756年(至德元载)七月以薛景仙为扶风太守,曾击败胡兵。扶风郡,即古时的岐地。

⑽昆戎,即吐蕃,亦即上句所谓“山贼”。

⑾浦起龙云:“末四句表明本意,复为危词以惕之。”两寇,指思明和秀岩。

⑿帝阍,天子之门,叫帝阍,就是赶快提醒朝廷。因为胡兵行动,迅速“如鬼”,迟了就怕来不及了。和《悲青坂》的最后两句:“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是同样的一种万分焦虑的心情。无怪他曾对唐肃宗说:“臣以陷身贼庭,愤惋成疾。”(《奉谢口敕放三司推问状》)

作品简析

这首诗是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春在安史叛军中写的,不仅可看出杜甫筹边的策略,同时也可见杜甫“临危莫爱身”的爱国精神。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