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萨曼·拉什迪
释义

萨曼·拉什迪于1948年在印度出生,后在英国长大,现居住在纽约。他的小说代表作有:1981年获英国布克奖的《午夜的孩子》、1989年初出版并引起轩然大波的《撒旦诗篇》和1996年的《摩尔人最后的叹息》等。

简介

拉什迪1947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的一个穆斯林家庭,13岁时移居美国,曾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1981年他创作的《午夜孩童》,曾获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1988年他出版了《撒旦诗篇》。结果穆斯林对该书的愤怒使他陷入了恐怖和绝望。直到2月26日他才打破写作上的沉默,为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的自传《事实》写了书评。拉什迪写道:“罗斯对待如此辱骂(1976年因小说《波特诺伊的抱怨》而遭犹太人攻击)的态度是非常令人感动的,对于我这个同样被围攻的作家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

相关事件

1989年初,一本关于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小说《撒旦诗篇》在英国出版,其中对穆罕默德有严重违背史实的讽刺描写,伤害了穆斯林感情,激怒了伊斯兰世界。1989年2月14日,伊朗前精神领袖霍梅尼宣布拉什迪的小说中有亵渎伊斯兰教先知和《古兰经》的内容,号召穆斯林在全世界追杀拉什迪。由此引起了一场国际风波。

2月18日,拉什迪接受伊朗总统哈梅内依给他的台阶,就《撒旦诗篇》作公开道歉:“我认识到世界各地穆斯林因我的小说出版而忧伤。我对该书出版后给伊朗伊斯兰教忠实信徒造成的痛苦而深感遗憾。”但是拉什迪的道歉被霍梅尼拒绝了。霍梅尼重申:“即使拉什迪忏悔并成为虔诚的人,也不能得到宽恕,每个穆斯林应以自己拥有的任何手段送他去监狱。”1990年12月28日,拉什迪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表示,他承认《撒旦诗篇》中亵渎了伊斯兰教,并将删除其中任何亵渎伊斯兰教的言论。他还表示不再安排出版《撒旦诗篇》的平装本,也不让人们再把它译成其他文字。霍梅尼的声明使英伊之间开始僵冷的外交关系更加紧张。各西方国家决定采取共同行动,召回各自驻伊朗的使节“回国磋商”,以示抗议,谴责霍梅尼这一违反最基本的国际法则的行为。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也呼吁伊朗取消对拉什迪的生命和人权的威胁。然而由于霍梅尼的旨意不变,英伊在拉什迪事件上的分歧未能得到解决,伊朗宣布与英国断绝外交关系。西方的这一政治行动没能阻止执行霍梅尼的这一教法判决,最终这些被召回国的西方大使们又返回了伊朗。

从此,拉什迪的生活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开始了东躲西藏的生活。拉什迪多年来一直处于英国警方非常严密的安全保护之下。但这样的威胁并不仅针对拉什迪一个人,所有与这本书有关的人都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日本一名翻译者被谋杀,意大利和挪威的翻译者也受到攻击。

伊朗总统哈塔米1997年执政后,其改革派政府曾表示不会派人追杀拉什迪。但伊朗民间激进组织仍坚持执行霍梅尼的宗教法令,不断有人出资悬赏追杀拉什迪。尽管拉什迪现在可以自由旅行,受隔离的日子也过去,但是他的安全问题依旧受到关注。

在拉什迪由于《撒旦诗篇》一书受到追杀时,很多国家和组织都出面为他向伊朗政府求情,或者对他提供帮助。其中,最主要的支持来自“国际笔会(PEN)”这一国际作家组织。为了回报国际笔会的巨大帮助,作为美国笔会组织主席的拉什迪决心帮助其他处在困难中的艺术家,为改善这些人的生存条件而努力。

拉什迪从此过着有警方保护的“地下生活”,每年的保护费高达160万美元。

1998年9月21日,出席第53届联合国大会的伊朗总统哈塔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拉什迪事件已经完全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而不是冲突。”9月24日,伊朗外长哈拉齐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伊朗政府不再采取任何行动威胁《撒旦诗篇》的作者拉什迪以及其他与该书有关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不鼓励或支持任何组织追杀拉什迪。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31:58